網絡雲盤的退潮使得個人云又火了起來,一次性的購買除了獲得更大的空間,比起網絡雲盤還有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不過擺在普通用戶和個人云之間的障礙還有硬體、網絡知識的缺乏和個人云複雜的配置。威騰電子的NAS在進入消費級個人云領域後一直有著不錯的表現,My Cloud系列將普通用戶進入個人云的門檻大大降低,而My Cloud Home Duo的到來,再次刷新了我們對簡單易用的認識。
什麼都不懂,也能組建個人云
看起來威騰電子是打算把個人云的簡化進行到底了,如同書本般的My Cloud Home Duo正面除了長條的LED指示燈外再沒有其他的實用元素,按鈕和所有接口都在背後,雖然兩個USB口之間間距似乎有點小,不過My Cloud Home Duo同時只能支持一個USB外設,所以間距問題並沒什麼好擔憂的。
和MyCloud系列除My Cloud EX4外的其他三款產品一樣,My Cloud Home Duo通電後自動啟動,指示燈緩慢呼吸後保持常亮。由於這是My Cloud Home Duo唯一的指示燈,不同的閃爍方式也代表著不同的狀態。通過說明書可以知道,LED指示燈一共能代表13種狀態,不同的呼吸節奏概括下來即穩定發光表示正常狀態,緩慢呼吸表示設備未就緒但沒有錯誤,而快速呼吸、心跳模式或快速閃爍時均代表設備遇到了不同的故障,有時,不同的系統條件會導致相同的LED行為,因此,參考說明書的同時要根據操作情景查看每個LED行為。
插上電源和網線,當LED指示燈常亮後,硬體配置就已經完成。隨後通過瀏覽器打開說明書上給的網址mycloud.com/hello,如果是新用戶,將自己的郵箱註冊為訪問帳號,登錄後點擊查找我的設備,輸入設備代碼進行搜索,等待幾秒後即完成了全部配置。在整個過程中不需要操心RAID,區域網IP等繁瑣設置,My Cloud Home Duo會自己完成初始化工作,即刻便能開始使用個人云上的存儲空間,網頁左下方還提供了臺式機和行動裝置可下載應用程式的連結。在這裡,我們發現了My Cloud Home Duo與之前的My Cloud系列使用的是不同的程序,聯繫到之前的登錄網址,可以看出它們之間各自獨立無法兼容。
此時無論是在手機、還是電腦端應用或是網頁端都能訪問剛組建完成的個人云。我們之前提到的簡單易用在這裡又體現了出來,無論使用哪個平臺登錄,在設置中我們幾乎找不到什麼需要專業知識的配置,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設備配置,完全容量模式(JBOD)和鏡像模式(RAID1)間的選擇取決於更看重容量還是安全性。
另外,新設備第一次登錄的用戶即為管理員用戶,如果需要更換管理員用戶,背後的電源按鈕就能派上用場了。除了開關機和重啟外,按下電源按鈕30到50秒可以更改設備的所有權,而按下60秒以上則將恢復出廠設置。恢復出廠設置可以通過軟體端來實現,但更改管理員用戶只能靠電源按鈕,這兩個長按功能都非常累人且時間難以把握,好在它們都是特殊操作,並不會頻繁地使用。
和以往的MyCloud系列不同,My Cloud Home Duo用戶管理系統也簡潔到了極致,所有的用戶都與郵箱綁定,只有管理員用戶和普通用戶的區別,管理員用戶可以通過郵件邀請或批准普通用戶加入個人云,而每個用戶都享有私密的存儲空間。所以,即使是管理員用戶,也只有邀請用戶和刪除用戶兩個選項,而在My Cloud Home Duo的所有應用平臺中,都無法找到關於用戶組或用戶權限之類的配置選項,這也符合家庭成員人數不多的使用場景,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8TB的容量足夠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用滿的一天。在更換硬碟時,使用回形針或類似撥片從箭頭處撬開上面板,按貼在面板下的提示操作即可取出連接著託盤的硬碟。託盤的卡扣使用的是彈性塑料,所有不用螺絲刀,徒手就能完成硬碟更換。兩塊硬碟上均貼上了編號,防止裝錯。
威騰電子為My Cloud Home Duo配備的是兩塊自家的4TB紅盤,專為NAS環境而設計,支持7×24小時掛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