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渺渺
編輯 / 瑞雪
首發 / 新媒體女性
導語 :三個不同年代的女人的親密關係故事在今天迎來了大結局,是否和你所想的一樣?《致命女人》大受歡迎的秘密不僅在於精妙的戲劇安排和畫面呈現,更在於揭露了親密關係中讓人防不勝防難以識別的陷阱。從竭力維持婚姻關係到主動割離,我們與劇中女人一起經歷了精彩而艱難的成長。
一背叛、欺騙、狡猾,這是我在觀看致命女人時的第一印象。三個年代,三個家庭,不同的時代書寫同樣充滿著謊言的家庭故事,像兇宅一樣的謀殺循環,使觀眾產生滿滿的觀看期待。
跟許多女性題材故事相同,《致命女人》的第一集便將男人在婚姻中最常見的、不可原諒的問題拋出:出軌——從六十年代的女性第三者,到八十年代的男同性戀者,再到當代的「開放婚姻插足者」。三位女主的境遇雖然不同,但卻面臨著相同的背叛問題,而她們身上也都同樣有著一定程度上的軟弱——舊式家庭主婦不願面對丈夫與自己交流甚少的事實;優渥名媛即便多年沒有性生活也從不細思;先鋒女強人從未考慮過自己與丈夫之間的平衡。
家庭主婦Ann和丈夫Rob
改變從第二集開始,三位女主都意識到了自我的問題並開始思考婚姻關係中自己可以做到的努力。六十年代的家庭主婦開始改變自己的穿著和性愛方式,八十年代的名媛快刀斬亂麻,並開始了同年輕男孩的地下戀情,當代的女律師妥協自己的炮友加入三人行、接納她成為一家人。故事的基調和發展傾向始終向上,每個女人都充滿勇氣地直面問題,反而是他們的丈夫死不悔改、讓人氣憤。
隨著故事發展,似乎三段婚姻都有越來越好的趨勢——六十年代的丈夫回心轉意,八十年代的夫妻二人各自尋樂、相互扶持,當代的三人家庭相處愉快,為生活帶來刺激和平衡。
然而在正曲線的故事發展背後,卻掩藏著隨時間而演變得愈來愈重的問題。第三者讓女主們焦頭爛額——正如第三集開頭的二人探戈所說:當雙人探戈變成三人探戈的時候,激情可以變成嫉妒,愛可以變得暴力。三個故事中的第三者都給故事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可能隨時再次獲得丈夫青睞的、擁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第三者;充滿嫉妒、年少輕狂的年輕戀人;蛇蠍心腸、鳩佔鵲巢的炮友。他們擁有女主想要的元素:六十年代的家庭主婦愛上了第三者的反叛、獨立和自我,八十年代的名媛愛上了年輕戀人的肉體、激情和佔有欲;當代的女律師愛上了炮友的賢惠、體貼和理解。
那麼問題出在了哪裡呢?三位女主都擁有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於全局的掌控、勝於男性的金錢權力、家庭中的主導權,而且她們的生活中也都出現了給婚姻帶來平衡的第三人,為何婚姻還是不能獲得幸福?
這其中,男主們出現的問題是首要且不可原諒的,其次是第三者們帶來的困擾和攪亂,那么女主們本身是否有「問題」呢?我想,或許「問題」在於,三位女主始終沒有跳出婚姻的圈子,在他們心中,婚姻都是人生的必選課程,而非跟工作類型一樣的、可選可不選的行為。並且在婚姻中,她們更多將希望和期許寄託給伴侶、他人而非自己。
家庭主婦改變得再多,也是希望能獲得丈夫的回心轉意而非找到自我生存的價值。她在第七集中對鄰居說:如果他不選我該怎麼辦?
名媛與丈夫維持表面風光,只為能夠不在他人眼中失去體面,讓一切按照她認為的「完美婚姻」發展:體面地結婚,體面地離婚。
女律師在了解到丈夫復吸之後,想到的不是離婚止損,而是希望能再幫助丈夫戒毒,讓家庭恢復從前。
婚姻制度同其他制度相同,都具有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對婚姻制度的改革(如開放式婚姻)不如調整自我對於婚姻的看法來得有效。如果家庭主婦不會因婚姻而抹去自己的稜角,名媛沒有認為婚姻是自己完美人生的一塊拼圖,女律師能意識到婚姻中需要負責任和付出的是雙方,故事又是另一種走向了。
律師Taylor和丈夫Eli
婚姻是人生的一種選擇而非必選,有的人擅長處理婚姻,有的人甚至沒必要完成婚姻。或許婚姻能讓你有了依靠,甚至實現自我,但婚姻也可能讓你焦慮、失望、絕望。而努力尋找自我生存的價值比維繫名存實亡的婚姻本身要有價值得多。
好在,故事的結尾,三位女性都意識到了這點,而她們也在不斷的選擇中最終找尋到了自我價值,獲得了「圓滿」的結局。
二除了女主本身,《致命女人》也有著許多其他女性配角,其中一些則在故事中給予女主很大的幫助,成為「姐妹」一樣的存在。前期的鄰居Sheila、第三者和後期的鄰居Mary之於主婦,前期的塑料姐妹和後期的同性戀丈夫之於名媛,姐姐之於律師等。
當主婦Ann遇到出軌問題時,鄰居Sheila沒有選擇將之八卦到街坊鄰裡,而是選擇站在她的一邊,給予她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她為Ann傳授自己的挽救婚姻秘方,偽裝自己是Rob的妻子,也在她自己認為不妥時給予Ann自己的建議。她的出現給予了手足無措的Ann一劑強心針,她傳達給了她婚姻不是讓自己成為對方奴隸的觀點,讓她變得有勇氣去解決問題。April則向Ann傳遞了獨立和夢想的概念,兩個人的共性和羈絆也使得她們在塵埃落定時仍能互相扶持。
名媛Simone和好友Naomi
Naomi一開始以塑料姐妹花的身份出場,但她卻在恰當的時機選擇告訴名媛Simone丈夫外遇的事情,還能夠直爽地戳穿Simone行為不妥的地方,讓Simone走出自己的思考圈,變得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只可惜,二人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對姐妹之間也因此決裂。對於後期的Simone而言,她的丈夫Karl更像是她的姐妹和知己,為她排憂解難。二人之間跨越生死的默契和羈絆感人肺腑,是本作最大的亮點之一。
律師Taylor的姐姐一唱一和卻清醒而理性,她們用自己的方式提醒Taylor的引狼入室帶來的後果,並且成為Taylor一無所依時最堅實的依靠。
在《致命女人》中,姐妹情貫穿於三條線中,它可能有一些虛偽,可能審時度勢——但重要的是,女主們需要它來暫時避免直面婚姻:聽聽他人的話,重新建立起自己已經打破的、與婚姻的分界線,更冷靜地看待問題。
毫無疑問,婚姻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制度,它將其中的人一定程度上與他人割裂開來。已婚女性似乎難以再像未婚時一樣,與朋友毫無隔閡與擔憂地交流,邊界感隨著一紙婚書驟然形成,「最親密的人」從朋友變成了伴侶。但與此同時,朋友也變成了已婚女人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有友情的存在,她們才能暫時從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婚姻中暫時解脫出來,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來審視婚姻。
另外,友情也是已婚女性認清自我價值的關鍵要素。在周全婚姻生活的過程中,許多女性不得不捨棄了自我——主婦Ann再也沒有彈過鋼琴,沒有再滑冰,也沒有不顧忌丈夫面子、按照自己的心意說話。第三者April的出現讓她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她們一起去酒會,一起滑冰逛街,April告知Ann自己的歌手夢想。隨著二人的交流,Ann逐漸找回了自我喜好,她在婚姻之中覺醒了——她不顧丈夫的要求,沉浸於鋼琴之中。那一刻,指尖敲出的、隨著窗框傳出的不只是動聽的音符,更是自我解放的吶喊——比音符本身動聽得多。
Ann與「第三者」April
故事的結局,Ann與April帶著孩子前往紐約追逐夢想,相信是許多觀眾為之感動與震撼的畫面。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感情沒有那麼簡單,但也沒有那麼難,不是嗎?
婚姻使我們手足無措,我們要照顧彼此生活上的矛盾,照顧孩子,照顧雙方的父母親朋,生活的重心逐漸傾斜到維繫家庭上。是友情的存在使得我們得以喘息,找回被自己忽略的自我,尋找婚姻之外的樂趣。是友情讓我們拋開婚姻賦予我們的身份——一位太太、一位母親,而是成為一位可愛、活潑、富有朝氣的美麗女性。
當然,我希望你所擁有的是Sheila這樣的良友,而非Lamar這樣因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而讓摯友去三人行的損友。(笑)
Simone與丈夫Karl
高超的拍攝手法、考究的時尚穿著品味、跌宕起伏的故事和舊中求新的主題使得《致命女人》贏來了口碑。
其沒有流於主流敘事的圈套,並非單純的大女主痛扁第三者、離開渣男,獲得自我價值的故事,而是從方方面面展現了親密關係中難以察覺和躲避的陷阱。
女性可能擁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說謊癖、驕傲自大、控制欲強,但在親密關係中,她們沒有被動等待拯救,而是直面問題,永遠奔走在「救火」的路上,儘管想出的招數多有瑕疵,但這種堅韌和主動正是我們在主流的「王子救公主」「霸道總裁勇敢追愛」的故事中很少看到的。
此外,本作在講述故事時,有意地囊括不同種族——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不同階層——一擲千金的富豪、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需要打工的平民;不同性向——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加上最為明顯的不同時代,讓故事跨越時空,形成一條具有歷史感的年代線。
婚姻問題並非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地區需要面對的,它貫穿於世界的發展之中,隨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而具有不同的姿態,但愛、責任與自我卻是變化的婚姻中不變的命題。
它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美好,它普通且獨特,莊重且隨意,私密且公眾,它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種選擇。可能你選到了對的,也可能運氣差選錯了。而不論男女,大抵在其中所要面對的,都是無法填滿的焦慮和不滿——與其說解決婚姻問題,不如說解決的是不同靈魂、肉體和身份碰撞之下,自我的問題。
本文為新媒體女性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