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女人》堪稱是今年最紅的美劇了,儘管它的第一季已經結局收官,很多人還是對它的製作精良讚不絕口。從選角到場景設計,再到深刻的臺詞與引人入勝的劇情,《致命女人》在多個方面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從場景設計和剪輯的角度來看,這部劇的開頭與轉場堪稱是最大亮點。
《致命女人》的片頭曲是著名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在1965年的絕唱《L-O-V-E》。伴隨著甜蜜的歌詞,畫面裡呈現的是60年代波普風的美國漫畫,硬朗的線條、高飽和度的色彩、誇張的圖形表現,滿滿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然而這甜蜜的、歌頌愛情的歌曲卻伴隨著電擊電死、推倒摔死、點火燒死、開車撞死各種千奇百怪的女人殺男人的方法,也正呼應了劇名——Why Women Kill。
每一集的開頭的漫畫式的短片,就如一本波普漫畫一頁頁翻開,簡明扼要地講述了一個個兇殺案。波普很容易讓整個劇情渲染的更加誇張、更加戲劇化,使這些荒謬的故事在同樣誇張的設定情景中合理化。
這部劇的開頭不僅精彩在這一波新達達主義漫畫的復古,更在於每一集各自特有的引子。這十集裡的十個引子引出了十集不同的主題,讓這十集環環相扣,每一集卻又各是一個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卻在不同主題、不同方式的表達下,透露著相似的絕望。
三個時代,三位丈夫,三種觀念。《致命女人》,第一集首先從被致命的丈夫開始說起。女權的覺醒,也從不同時代男權的觀念折射出來。
第一集:The Husbands丈夫
從一個鄰居看三個年代的三戶主人、三起命案,從垂髫到黃髮,鄰居的一生串起了三條時間線,三次警笛見證了三次女人的致命。
第二集:The Neighbors鄰居
鮮明的紅與黑,潛伏在暗處的第三者,以探戈比擬愛情,以舞步勾心鬥角。It is a dance of anticipation, seduction, desire and love. 探戈的存在是為了提醒我們——偉大的愛情故事,都以死亡收場。
第三集:Tango探戈
用法醫屍檢的話來影射三位女主人公的內心選擇,不一樣的死法,都同樣源於一個選擇。
第四集:Autopsy/The Choice屍檢/選擇
「如果你愛的人愛上了別人,你會怎麼辦?」 致命女人,This is why women kill。
第五集:The Wives(Young)妻子(幼年)
同病相憐的鄰居、丈夫的男同情人、丈夫的經紀人,三位愛情的目擊者也見證了三場葬禮。三個故事都以死亡告終。
第六集:The Witnesses目擊者
伴隨著爵士版的《Little White Lies》,從Rob到Tommy再到Eli的謊言,一組女子三重唱穿越三條時間線。隨著場景和服裝的切換,我們也能看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第七集:White Lies善意謊言
深夜躺在床上,昏暗的燈光烘託出情人內心的不安。對上帝的畏懼、感恩亦或是狡辯,都是情人們不同的微妙心理。
第八集:The Lovers情人們
第九集從新穎的逝者角度來看現實世界:女兒看見了媽媽的不開心,丈夫看見了妻子和兒子的矛盾,養母看見了養女的邪惡。從逝者的角度,運用俯視的視角,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也帶來了現世荒誕的意味。
第九集:The Dead逝者
大結局的開頭也是最長的。圍繞著同一套房子,回顧1962、1974、2017三個年份,三對主人公想買下這套房子開始,再和現在的時間線對比:
1962年因女兒意外死亡而自責的Beth Ann,如今認識到丈夫的卑鄙,手裡多了一把反抗的槍;1974年還是孩子的Tommy,如今愛上了Simone,當年的密友Naomi如今殺Simone未遂;2017年說服妻子買下豪宅的Eli如今也幡然醒悟決定賣掉房子,和妻子重歸舊好。前後的反差是對劇情的補充完善,更是通過前後時間對比,形成劇情的戲劇性轉折。
第十集:The House
十集的開頭,各有不同的主題,涉及不同的領域。這多樣化的開頭中,有慣用的直面鏡頭的陳述式展開(EP01、04、05、06、08),也有音樂、舞蹈元素的結合(EP03、07),還有第三者的審視視角(EP02、04、06、09、10)。其中貫穿著製作者獨具匠心的劇情設計與剪輯藝術。
同時,這些開頭與正劇的銜接也是十分值得品味的。如第四集從屍檢的白布一抖成為餐桌邊的白餐巾,第五集從踹碎的鏡頭黑場完成時間過渡進入劇情,第六集從墳墓前的女人轉變為一幅畫進入80年代時間線中的畫廊等等。這些巧妙的過渡,我們稱之為轉場。
《致命女人》的轉場無疑是這部美劇精心製作的一大亮點。這部劇涉及三條不同的時間線,以第二集的女主角出場時間字幕來看,三條時間線的年份分別是1963、1984和2019。
如此複雜的三線並進式敘事結構必然對於不同時代、不同人物場景的切換有著極高的要求。
當時間從60年代走進80年代,俯視鏡頭的旋轉運用使得地磚馬賽克式地自然覆蓋完成極具藝術感的轉場。
而當時間再由80年代走到當代的時候,Simone與Karl翩翩起舞的轉身,就引出了Eli看黑白錄像尋找靈感的場景。
倒過來也是這樣。從當代回到60年代的時候,一盤食物、兩個角度、三個鏡頭的切換,就把時間線之間的轉場完成得乾淨利落而巧妙。
類似的跨越時間線的轉場還有很多,都各有特色。比如Beth Ann的花瓶落地碎成了80年代的舞會酒杯。
這部劇的平行蒙太奇也令人稱道,讓60年代,80年代和當代這三個不同時間階段的人物事件在同一個豪宅裡切換得非常好。
三位生活在不同年代的女性:60年代的家庭主婦,80年代的社交名媛和2019年的律師,處理著婚姻中的不忠行為,而平行蒙太奇的大量運用使得這部劇在三條龐雜敘事中絲毫不亂,節奏流暢,進而引人入勝。即使是常見的情感橋段、相似的敘事結構也一點不影響故事的獨特性,不會令人感到乏味。
當然,這種眼花繚亂的藝術性轉場並不是濫用的。在中間幾集的平鋪直敘中,大部分採用的依然是普通轉場。然而,在劇情節奏變快、三條時間線需要相互映襯以突顯主題的時候,密集的轉場技巧就迅速將劇情點燃。
最為亮眼的無疑是大結局的最後七分鐘。在貓王《Devil In Disguise》的歌聲裡,三個時間線在同一套房子裡重疊,以80年代一支紅黑相襯的探戈貫穿始終,將整部劇推向最終的高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60年代的Beth Ann用計殺死丈夫,80年代的Simone與丈夫一支舞畢後幫丈夫安樂死,當代的Taylor反殺渣女Jade,救下奄奄一息的丈夫Eli。
三個場景在客廳、在廚房、在樓梯、在臥室都有交接,60年代的打鬥混雜著當代的三人亂鬥,一支優雅而狂放的最後一舞立於其間,在80年代自顧自地進行著。探戈,是愛情,是愛情中的勾心鬥角,也是背叛愛情的殘忍復仇,同樣,它也是愛情的至死不渝,Till death do us part。一紅一黑的翩翩起舞,見證了Beth Ann的快意復仇,也見證了Simone與Karl的死生相守,更見證了Eli浪子回頭後兩人相互協助,共渡難關的恩愛。
最後,無論是恨還是愛,都融於一個淺淺的吻。這個吻是勝者Beth Ann的吻,是摯友Simone的吻,也是愛人Taylor的吻。這三個吻,又將錯綜複雜的時間轉場收回,為這套房子裡發生的三起命案劃上休止符。
精心的時間、人物、鏡頭、場景設計在《致命女人》的開頭與轉場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透露的各不相同的時代色彩與文化符號,讓這部美劇極具質感,擁有上世紀美術、音樂、時尚發展史的深刻印記。《致命女人》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劇情的刺激,對於我們的場景設計、剪輯藝術都有著一定的啟示和極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