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暑假的甜寵愛情劇,是時候換換口味了。
CBS新劇《致命女人》,近日火爆朋友圈,目前國內剛更新3集,豆瓣便有近3萬人評分,分數高達9.4分。
一口氣刷完3集,簡直太上頭了!按照現在的趨勢播下去,只要劇情不崩,年度最佳預定了!
相比於中文譯名《致命女人》,英文原名《Why Women Kill》——「女人為什麼殺人?」,來得更加帶感。
「殺老公當然比談戀愛好看啊!」,朋友圈安利這部劇的小夥伴們這麼說道。的確,現實的暴擊一波接著一波,「我太南了」成為每個社畜的口頭禪,與其在愛情劇裡思考「甜甜的戀愛什麼時候屬於我?」,倒不如看一場「殺死那個大豬蹄子」的戲碼,多爽!
(本文不含劇透)
《致命女人》的編劇是Marc Cherry,其編劇作品此前包括《絕望主婦》和《蛇蠍女傭》等。《致命女人》的開篇,畫面畫風和內容設定,跟這兩部前作倒的確有點像。
故事由三條線組成,劉玉玲飾演的Simone,是80年代的社交名媛;Beth Ann是60年代的家庭主婦,由金妮弗·古德溫飾演,金妮弗此前在《童話鎮》中的白雪公主一角,受到觀眾喜愛;Taylor是2018年的律師,由柯爾比·豪威爾-巴普蒂斯特飾演,雖是新人演員,但她此前在《一條狗的使命》和《殺死伊芙》中都有亮眼表現。
三個女人,處於不同的年代,將她們串聯在一起的,是她們都居住在同一棟豪宅裡,而且她們都面對著婚姻中的不忠行為。
從60年代到21世紀,同一幢豪宅,經歷了三場腥風血雨——Beth想謀殺他的丈夫,Simone希望丈夫去死,Taylor也要對丈夫大開殺戒。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100次想離婚的念頭,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每個身處婚姻中的人,都能理解這種感受。但是真的走到殺死對方那一步的,畢竟很少。劇中的三個女人,最終手刃渣男,自然是有動機的。
劇中包含出軌、3P、小三、同性戀、雙性戀等元素,但卻一點不狗血。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發現,《致命女人》表面上講的是女性復仇逆襲的故事,深層則是探討女性獨立,以及女性在婚姻中所處位置的問題。
Beth與小三成為好閨蜜,還因此重燃事業心;Simone看似獨立自主,但面對丈夫的不忠,想的卻是自己不能丟臉;Taylor的開放式婚姻,丈夫看似開明接受,但其實也享受另一個女生的照顧……
殺老公的劇情很帶感,但殺了老公之後,問題就真的解決了嗎?《致命女人》似乎集合了眾多狗血元素,但卻釀成一壇「好血」,引發思考。初看《致命女人》,會被劇情設定和演員演技吸引,當進入到劇中之後,你會發現,《致命女人》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有了「殿堂級」作品《絕望主婦》,以及口碑收視雙豐收的《蛇蠍女傭》,Marc Cherry這部《致命女人》在品相上又有了很大提升。
1、內容專場
三個女人,三個年代,三線並行的劇情,《致命女人》運用大量平行蒙太奇和匹配性剪輯,在三個時空中無縫轉場,堪稱一絕。
比如前兩集的「啪啪啪」場景和「跳舞」場景,三組劇情同步推進,鏡頭轉換, Beth、Simone和Taylor三個女人的三段劇情同時進行到同一場景,配合著相似的音樂,讓觀眾情緒到達高潮。
三條線並行,頻繁的時空轉換,但觀眾仍然能夠掌握劇情脈搏,這體現出創作者在剪輯上的功力。
三個女人的命運,不論年代、階級和膚色,她們仿佛是某種命運共同體,共同揭示著婚姻和人性。
2、第三人視角
很多歐美劇除了主線劇情外,都存在一個第三人視角的角色,相當於一個旁觀者的角色。《緋聞少女》中的「gossip girl」,《絕望主婦》中開篇被殺的主婦,《倫敦生活》中,女主也會面對鏡頭進行畫外音。近些年,一些國產劇也加入了第三人旁觀的設定,類似於旁白的存在,比如《蝸居》。
《致命女人》中,也有一位「旁觀者」,設定非常有意思。
作為一幢在幾十年間發生了三起命案的豪宅,鄰居是其見證者,從少年到老年,伴隨成長。
60年代,Beth家命案發生時,鄰居小男孩問媽媽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媽媽說,婚姻遠比看上去難多了;
80年代,小男孩成為青年,豪宅再次發生了命案,青年問未婚妻這是怎麼發生的,未婚妻說,死亡比離婚便宜;
去年,青年已經成為老爺爺,豪宅又響起了警笛聲,老爺爺對妻子說,「另一個愛情故事以死亡收場,我不敢相信。」妻子說,「我可以相信。」
這裡第三人視角的設定,既幽默又暗含劇的主題,令人拍案叫絕。
3、黑色幽默
作為一部揭露婚姻本質的電視劇,《致命女人》臺詞金句頻出,處處暗含黑色幽默。
比如下面這段情節,劉玉玲的一句「Ah,youth」,可以入選年度最佳臺詞了!
Simone對於自己三段婚姻的總結,也相當精闢。
當然,《致命女人》除了講述三個女人復仇的故事,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點,便是「她們如何逃脫懲罰」——這應該便是接下來劇情走向的關鍵點。
女人的故事,女權的力量,女性的獨立,從《絕望主婦》《欲望都市》到《殺死伊芙》,再到《致命女人》,我們看到女性題材影視劇的更多可能性。中年女演員除了在家庭劇中飾演媽媽和婆婆,探討家庭和孩子問題,還可以探討更多作為獨立女性個體本身的問題。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