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全民討論同一部美劇了。
上周《致命女人》第一季完結,大結局直接上了微博熱搜。
想看的差不多都看完了,該聊的很多人都聊過了,我趕個晚集來說幾句。
第一季過後,《致命女人》豆瓣評分9.3。
IMDB 8.2。
非常可觀的成績。
身邊無論美劇忠粉還是普通劇迷,都在追這部劇。
熱到什麼程度呢?有朋友在微信求資源,連劇名都不用提,直接問「誰有第九集的片源」,下面心照不宣,一排回復。
所以問題就來了。《致命女人》為什麼這麼火?
這還得從劇情設定說起。
這部劇的編劇是大名鼎鼎的馬克·切利,此前他的作品包括《絕望主婦》和《蛇蠍女傭》。一看就知道,是個狠人。
《致命女人》的故事,圍繞著一座兇宅在1960年代、1980年代和當下三個時段中的故事展開。
什麼故事?簡單概括:三角關係。
1960年代,家庭主婦Beth Ann深度捲入了丈夫Rob和情人April的婚外情。
1980年代,名媛Simone意外發現丈夫是一位同志,並在維繫婚姻關係的同時發展了一段和小鮮肉的忘年戀。
2018年,一對踐行開放式婚姻的夫妻,開始了一段「三人行」的同居。而這個美麗的「插足者」Jade,竟然是一個隱姓埋名身背前科的慣犯。
這些人大都住在同一座宅子裡,三個年代的劇情穿插交替,幾乎每一集都有抓人眼球的高潮。
我們能夠想像的所有關於婚戀的刺激題材,《致命女人》幾乎都涉及了:出軌,和小三做姐妹,意外懷孕,形婚與同妻,忘年戀,愛滋病,開放式婚姻,三人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結局,竟然還有一個呼應劇名Why Women Kill的巔峰:三個女主都殺了人。
其實主海報早就劇透了:一個用槍,一個下毒,一個拔刀。
如此的設定,不管是誰,都很難不為所動吧?
這還沒完。
我們中國觀眾都久經考驗,按說這麼大的信息量,換作國產劇,稍有不慎,就是強行灑狗血。
但是《致命女人》雖然也有漏洞,卻完全沒崩。
在我看來,這也是極度辛辣的話題底下,真正抓人的東西:爽文爽片那麼多,為什麼是《致命女人》捕獲了大家的心?
因為它展示出漸趨麻木的婚戀關係裡罕見的淋漓生氣和溫柔善意。這剛好是今天的人普遍缺乏的。
不知道你們怎麼看,但我和朋友們有一個共識。三個年代,論好看和動人,遙遠的60年代最好看,反倒是現代這段最空洞。
人人都愛Beth Ann。
一個家庭主婦,做家務任勞任怨,對丈夫細心照料,身上還背負著痛失愛女的沉重自責。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丈夫出軌。
這就像是我們看過無數次的60年代美國中產家庭經典婚姻套路。
這時候,Beth Ann開始出牌了。
她主動去暗訪「小三」April,開始扮演起April的朋友,慢慢地還動了真心,結下友誼。
她對抽象的「小三」當然是恨的,可對具體的April這個人卻有無限憐惜。
李宗盛給梁靜茹寫過一首歌叫《第三者》,大體就在講這種感情。有時候我甚至會有點恍惚,覺得Beth Ann把對死去女兒的情感投射到了April身上,想要勸勉她,陪伴她,保護她。這肯定不全是虛情假意。
對丈夫Rob,她也給過不少機會。甚至當Rob想要重回她的身邊,她還表現出欣喜和安慰。但Rob就和所有習慣性出軌的老公一樣,沉默、隱瞞、依然故我。
於是,當女秘書把Rob的所有往事和女兒死去的關鍵原因和盤託出,Beth Ann下定決心了。後來的結局,我們都看到了。
我們為什麼喜歡Beth Ann?因為她真正做到了有進有退,敢愛敢恨。
她包容錯誤,給予機會,是因為愛。可是當愛的人不值得,她也鮮明地表達出自己絲毫不忍受的姿態。到最後,她勇敢又聰明地站出來,解決了辜負自己的人。
同時,她支持April的歌唱夢想,把撫育April女兒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生理上,這是Rob的女兒,心理上,這也是她失去的女兒。
擁有Beth Ann這種果決又不極端,複雜又不陰暗的人,該給愛給愛,該報仇報仇,不就是爽片的最高奧義嗎?
仔細品一品,這並不是很多國產劇的「無腦爽」,而是牢牢扎進了現代人的心裡:面對不分時代的變心出軌,我們之中的大多數或者痛苦隱忍,或者奉行鴕鳥政策「不聽不看不生氣」,或者大鬧一場然後眼看自己明明無辜,卻要和犯錯的那一方一樣,被迫單身,遭人非議。
出軌令人震怒,婚姻令人麻木,兩頭都不是事兒,卻只能無奈走一步看一步。
再看看Beth Ann,什麼叫獨立女性?什麼叫做自己?什麼叫人生無常但我有我的路?
我們越是做不到,越是羨慕不已。Beth Ann身上那種在愛裡翻江倒海的勁頭,是今天最稀少的品質。
至於劉玉玲演的Simone,是什麼讓人羨慕呢?
不要亂答什麼能睡小鮮肉讓人羨慕。瞎說什麼大實話。
除了和小鮮肉的愛情,Simone和丈夫的關係其實也動人。雖然他們也有彼此的欺瞞,Simone接受形婚的轉變也來得稍顯突兀,但達成維持形婚的共識後,兩個人所展現出的互相信任和彼此扶持,其實也是愛的一種。
愛是很複雜的東西,婚姻也是。單純的道德標準或者利益考量無法完全解釋,一時一刻的想法和境遇也會決定此後的走向。
可能我比較悲觀,本質上,愛是偶然,婚姻是偶然疊加到一定程度之後的主觀決斷。
但話說回來,愛再偶然,已經決定在一起,就應該好好陪伴,好好經營。Simone和老公肯定不是什麼神仙眷侶,但她在老公得病後給予的支持和鼓勵,也是常人難以企及的。
換句話說,我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做不到。
這種愛停留在像平如美棠和「愛情天梯」那樣的世俗傳說裡。類似傳說之所以流行,恰恰是因為我們相信它存在,願意它存在,卻在現實中眾裡尋他,難覓蹤影。
這樣來看劇裡的第三段感情,雖然賦予了很多新形式新噱頭,本質上卻無比枯燥。三人行也好,開放式婚姻也好,根本不是這段三角關係的核心。
說穿了,這一段「開放式婚姻」之間是沒有足夠信任的。說好要坦誠,卻藏著秘密,直到遇到一個可人的女騙子Jade,靠打足雞血的殺人放火讓夫妻倆重新攜起手來。
看不出妻子留在這段婚姻中的理由,也看不出一個沉溺在自我世界裡又反覆吸毒的丈夫怎麼能夠裝作若無其事地重歸歲月靜好。
就算Jade是個神經病,拿掉之後,夫妻倆的感情也風雨飄搖。而且這些破綻只能歸因於時時刻刻的計較和盤算。
這就和今天很多人抱怨的親密關係無比相似:似乎有感情,細想又都是自私。既沒有捨身的衝動,又沒有克制的能力,想索取又不肯付出,實在是沒勁透了。
《致命女人》爽,當然有題材加分。但能夠火成今天這樣,在故事背後,切中了今天大多數人對愛情與婚姻的理解。
愛又愛不動,離又離不開。願望求不得,計較總成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後只好安慰自己一句:大概誰都是這樣的吧。
《致命女人》展現了三個因為各種原因殺人的女人。弔詭的是,我們從中嗅到了解恨、爽快、釋放甚至感動。
這或許也是一種諷刺。
之於日常現實,我想說,不要把希望寄存在爽文爽劇裡,雖然愛很難得,但還是去相信愛,尋覓愛。要是眼前的愛千瘡百孔,但願我們不要抱怨,不要自苦,能像劇裡的人那樣,用鮮活的生氣和寬廣的胸懷去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