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既是胸部鍛鍊,也是肩部訓練,而且伏地挺身能夠讓我們募集更多的核心肌肉,所以說伏地挺身是一個全身性的訓練動作,這與槓鈴臥推相比伏地挺身有著很大的益處。
那麼用伏地挺身代替槓鈴臥推是可以的嗎?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下這個問題。
臥推和伏地挺身的區別
臥推是一個特別局面的一個訓練動作,從它的本質上就能看出來,臥推是一個開鏈運動,同樣是開鏈運動的就是那些器械訓練了,比如高位下拉、腿舉機等等,都是身體的軀幹固定然後讓四肢移動的訓練動作,這種訓練動作只重視肌肉的訓練而忽略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和全身力量的發展。
所以我們經常喜歡拿臥推練胸肌,因為這個動作的焦點就在於胸肌,我們可以做槓鈴臥推、啞鈴臥推等等,不得不說臥推真的是能讓我們很好的練到胸肌的一個動作,因為我們只有以這樣的姿勢才能移動起特別重的槓鈴,我們見過能推起100公斤槓鈴的人,但是卻沒見過做伏地挺身超過100公斤的人,所以臥推是鍛鍊某塊肌肉的黃金動作但卻不是特別具備功能性。
而伏地挺身和臥推恰好相反,伏地挺身是一個閉鏈動作,同樣是閉鏈動作的有引體向上和深蹲,這些都是側重於身體平衡能力的訓練動作,可以說伏地挺身是一個功能性的訓練動作,因為我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僅僅是四肢和地面接觸,這大大算小了身體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同時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繃緊核心,這也就強化了我們的核心能力,但是對於胸肌的訓練效果卻不是很好,因為做伏地挺身並不方便於我們負重,就算能有辦法把100公斤的重量施加在身體上你的腰也受不了,所以伏地挺身是一種功能性訓練,在練這個動作時能順便的練一下我們的胸大肌。
伏地挺身和臥推的訓練安排
在健身房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把伏地挺身加入到訓練計劃當中,但得有個先後順序,我建議先做槓鈴臥推然後在收尾動作的時候再做伏地挺身,因為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動用身體當中的一些外周肌群,比如胸大肌和三角肌以及肱三頭肌,我們身體內部負責身體穩定的小肌群也會參與進來,那麼小肌群雖然對身體的線條沒有影響但是卻能夠影響動作的質量。
如果你在訓練的一開始就讓小肌群疲勞的話就會影響你接下來的訓練動作,如果你先做伏地挺身再做槓鈴臥推的話就會讓你在臥推當中搖搖晃晃,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應該把臥推安排在訓練的最前面,正好在訓練的一開始你的精力最充沛力氣也最大,在這時你能發揮出最好的狀態,在這時舉起比較大的重量先把自身的肌肉初步的訓練一下,當然用大重量訓練也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肌肉力量以及正個的肌肉維度,所以在練胸日那天先練槓鈴臥推,最後練伏地挺身是比較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