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給我留言說《三十而已》這部劇三觀不正,因為它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敘述,觀看的也多數是女性,而女人是感性動物!今天我不想較真,更不想抬槓,我就想替這部劇說幾句。
近些年,大女主的戲越來越多,但這部《三十而已》我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好,非常勵志,也非常適合女性去觀看的,為什麼?以前的大女主戲裡,男人都是配角,女人們不是滿心算計地互撕,就是女主有強大的主角光環,最終只有女主一人走到最後成為絕對的勝利者,別人都只有仰慕的份兒,可即便如此,當女主登頂人生巔峰的時候還會感慨「無敵是多麼寂寞」!
對於這樣的大女主戲看看就得了,可《三十而已》這部劇不一樣。劇中的女性們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人物,不管是女主們,還是小配角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背後都有別人體會不了的感受。最主要的,三位女主都是從自己的生活角度去思考問題,劇情地推進也是以三位女主的個人感情為主線,沒有心機,沒有主角光環,有的只是互相扶持與鼓勵,這樣的劇怎麼就三觀不正了?
有人說,三位女主的生活距離我們太遠,不貼近生活,我倒覺得,這三位女主代表的是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環境下的我們,總而言之都是最簡單的女人!
先說說顧佳,她雖然生活優越,家庭幸福,可她也有自己的煩惱,比如兒子教育問題,父親的養老問題,以及經營婚姻這道大難題。表面上看顧佳接近完美,情緒穩定,事業心強,可她卻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即便顧佳再優秀,可在許幻山眼裡,她只要當好賢內助就好,孩子需要她時她能照顧孩子,公司需要她時她能挺身而出,而許幻山只負責實現自己不切實際的夢想,這對女人來說公平嗎?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在古代,男人們是社會的主導力量,女人不過是附屬品,幾千年的思想不可能一下子改變。現在提倡男女平等,可男人們還是對女性有不滿,覺得女人作,要求也越來越多,而女人卻還是不滿足,為何?因為男人總想主導女人!
顧佳優秀卻也逃不開這道魔咒,所以要強的顧佳一直想要證明自己,她在家庭與事業之間不斷掙扎,她本需要的是鼓勵與支持,可許幻山卻總在後面拉著她,她不得不負重前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常見,女人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可家庭對她的束縛讓她不得不停下腳步,這對女人而言公平嗎?
再說說鍾曉芹,她是最接地氣的,也最像生活中的我們。她天真無邪、心地善良、積極樂觀,可她也有自己的煩惱,那就是丈夫是個冷漠的人!當熱情遭遇冷漠,這兩人的日子可怎麼過啊?最好的解決辦法,離婚!
在這插一句,為什麼說鍾曉芹最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呢?因為她決定不了自己的人生,就像我們一樣!她習慣於把別人對她的期望當成自己想要的,所以她一直活在別人的要求裡,可她想做她自己,你難道不是嗎?
鍾曉芹一直按照別人的「正確」指引去生活,可當日子過得一團糟的時候她再也不想忍了,她要離婚,她要成為她自己,於是她選擇了鍾曉陽。
這個鐘曉陽的出現以及鍾曉芹對鍾曉陽的態度引發了許多男同胞們的不滿。有人說同樣是「第三者」插足,因為是以女性為主,林有有這樣的第三者破壞了女主的家庭,而鍾曉陽是女主的追求者,所以兩人風評不同。但今天我想說的是,林有有和鍾曉陽雖然同為後來者,但他們有本質的區別,這跟男人和女人沒有任何關係。
總之一句話,破壞別人家庭沒有道德底線的林有有就是應該被唾棄,而鍾曉陽是在鍾曉芹離婚後才展開愛情攻勢的,鍾曉芹婚姻存續期間鍾曉陽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特別的態度,也沒有讓鍾曉芹覺得不舒服,這是關鍵點!在她與陳嶼的婚姻中,鍾曉陽的破壞因素幾乎為0。所以說,並不是女人們對第三者的態度不同,而是鍾曉陽和林有有本身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鍾曉芹的糾結存在於婚姻與感情的本質區別中,愛情似火,可以不顧一切,就像鍾曉陽的愛情,而婚姻卻是穩定如水的,經不起大的波瀾,就像陳嶼。如何把婚姻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這是鍾曉芹的必修課,她要通過離婚、戀愛、再婚這段路來看清婚姻的本質,同時也喚醒了陳嶼的熱情,這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最後是王漫妮,說實話,我對漫妮這個角色沒什麼好感,因為我覺得她就是挺拜金的那種女孩。前男友對她特別好,可她卻覺得他窮,於是分手!漫妮一直不願意戀愛,因為感覺不對,說白了其實是男人的腰包沒有給她足夠的安全感,直到遇到梁正賢,漫妮感慨幸好我一直堅持,這才等到了你!我不喜歡這樣目的性很強的女孩,可直到她與梁正賢分手,然後回老家,這時我才覺得,其實漫妮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女孩,相反,她身上有著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東西!
王漫妮在上海每個月的工資15000左右,可是僅房租一項就要七八千,除去了房租和給父母的錢,可供漫妮自己花費的並不算多,可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她給的理由是想給自己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她不願意與人合租,她想要在上海這個地方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哪怕是暫時的,她要的是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漫妮確實非常想要過好的生活,但是這一切都應該是她自己努力換來的,而不是靠男人。梁正賢雖然給了她很多,但是這在漫妮看來是愛情的附屬品,但梁正賢再有錢也不能讓她向愛情屈服,因為她要的是平等的愛情。
梁正賢與合作夥伴談生意,漫妮在一旁玩手機,梁正賢覺得作為女人她聽不懂這些,所以讓她回去休息。可實際上漫妮卻是在做各種筆記,她在努力學習,努力成為可以平等站在梁正賢身邊的女人。她跟趙靜語完全不同,趙靜語是依賴於梁正賢生活的,她沒有什麼權利可言,而漫妮卻覺得,即便兩人差距再大,她也要努力與梁正賢齊平,即便她知道這樣很難,可是她願意去嘗試。
一開始漫妮拒絕了梁正賢也是因為這,在遊輪上,她覺得自己和梁正賢不是一種人,這樣的梁正賢對她來說不真實,更不切實際,所以即便她心裡再歡喜也要選擇拒絕。可當梁正賢實實在在出現在她的生活中時,她才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可以抓得住的,所以她才敢大膽去追求一切。但當夢破碎的時候,即使再不舍,漫妮也還是選擇了放棄,因為這不是她想要的。
漫妮的糾結在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她渴望大上海的繁華與快節奏,所以她願意付出8年的青春來努力紮根在這個城市,可當她發現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她也能彎下身軀回到那個養育她的小地方。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小縣城也有小縣城的優勢,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利與弊,漫妮就是在這種利與弊之間作出選擇。我相信最終漫妮會再次回到繁華的上海的,不是因為小縣城不好,而是因為她的夢想在那裡。
我真心喜歡這部劇,三位女主不同的人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多通過別人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很遠很遠,但是你不努力又怎麼能衡量出這很遠很遠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呢?多給自己些鼓勵,多去追求美好的東西,人就活一輩子,別那麼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