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被罵三觀不正了?!

2021-02-23 8號風曝

《我是餘歡水》自開播以來一直熱度不斷。

喪氣滿滿的中年社畜題材+荒誕搞笑的魔幻現實風,在同期網劇裡十分扎眼,開播以來一直被譽為難得一見的精品。

可大結局播出以後,卻因引發的女權爭論而吵上熱搜。


一夕之間,《我是餘歡水》從良心網劇被指「三觀不正」。


影視劇的三觀問題是近年來經常被提及的話題,由此引發的爭論也是逐步升級,這次引發的「小高潮」絕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

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那個老話題:影視劇該談三觀嗎?

事情還要從大結局的劇情開始說起。


餘歡水和上司一行人一起被綁匪挾持,綁匪放話:可以放一個人,但是每個人要說出一個理由,誰能說服他,就放誰走。


女上司梁安妮跳出來說:「肯定放我啊,我是女的,我是弱勢。」

 

結果綁匪非但不買帳,還cue了女權:「男女平等,你們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

 

場面如下↓


  

一句「女權」,觀眾圍繞著這個詞引發的爭論,一開始就散發著滿滿的火藥味。



接著爭論逐漸升級,評論越來越兩極化,雙方開始互相謾罵,也把罵戰引向了該劇的編劇和製作公司正午陽光。

這當口,編劇餘耕也「下場辯論」,被指諷刺網友是「暴民」。輿論持續發酵,最終導演出面回應,表示爭議臺詞是為了豐滿梁安妮的角色形象,突出這個角色的生存不易。一方面,網上的熱議直接把《我是餘歡水》送上了當天熱度榜的榜首。另一方面,爭議橋段一出,豆瓣評分陸陸續續從8.4分一直跌到7.4分,並且還有持續下滑的趨勢。

我們先來還原一下當時的劇情,三位上司,不,三位綁票在這場生存battle的拉票策略是這樣的:


綁票一號,示弱:我是女的  

綁匪:別來這套,男女平等。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啊。

綁票二號,裝逼:我還要做慈善

綁匪:你這話自己信嗎?

綁票三號,賣慘:我身體不好  

綁匪:我不管……

雖然綁匪三次回答都是嘲回去了,但不得不承認,引發爭議的「女權」的確突兀,讓人感覺被「刺」到了。從導演解釋中可以推測,本來是沒有這句話的,而是幾個人在拍攝現場拍腦袋討論後加入。本可以在「別來這套,男女平等」這裡畫上句號,但編劇偏多此一舉提到「女權」,令人摸不著頭腦。想畫龍點睛,結果畫蛇添足。反而暴露自己的創作水平不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爭議的引發可想而知。


從大方向來看,並不算三觀不正——每個人都為自己的行為買了單,所謂「壞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有人吐槽這部劇是中年男性的意淫爽劇,餘歡水一無是處卻一路開掛。


但是總體來說這個角色是豐滿立體的,並不是一味的將其臉譜化——餘歡水雖然是個卑微的中年社畜,但是劇情並沒有通過賣慘而消解他性格上的弱點;社畜逆襲,但他似乎也沒有就此走向人生巔峰。


過往的車禍事件成為他人生走下坡路的節點,與此對應的是他開始陷入謊話連篇、推卸責任的惡循環,為他的「悲慘」作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誤診以後,餘歡水開始逐漸正視了過去自己身上的一些錯誤,最終達到救贖。

 

這部片子不僅探討了人生的意義,也探討了人性的陰暗面,與劇中人物同喜同悲之餘能夠引起思考。

 

開放式的結尾更是引發無限遐想。


僅憑一句臺詞便否定全劇,並不可取。



現在大家動不動就說三觀,影視劇的「三觀不正」,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說一部劇「三觀不正」,更多的是在指它輸出的某種價值觀不被大眾所接受。


比如《娘道》裡被嘲出天際的古老價值觀↓



這種存在於封建時期的臺詞可以說是貫穿整部電視劇,而且次次由我們的「正面」角色瑛娘口中吐出。



《娘道》的劇情簡介是這樣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娘之道,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這是一位身處亂世之中的母親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

 

可以看出,這部電視劇主打的是勵志路線。


一個勵志人設的女主角頻頻說出這樣的臺詞,時不時的讓人感覺我們依然身在大清。

 

還有廣為流傳的瓊瑤阿姨的名場面。



這句話真的是令人費解。

 

根據連接詞之間的強弱關係,可以推出男主角的價值排序:一條腿<半條命<愛情?


且這段臺詞也不是斷章取義,《一簾幽夢》裡令親姐妹都撕逼反目的偉大愛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也嚴格遵循了瓊瑤劇的套路。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視劇,要麼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要麼像是天方夜譚,不切實際。



由此可知,三觀是個綜合性的概念。


而影視劇是個整體,要談影視劇的三觀,人設、劇情、臺詞、立意都要看,而不是只摳臺詞。


如果使用這次《餘歡水》事件中的邏輯,從局部就能倒推出整部劇倡導的價值觀,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說——


因為綁票二號給出的理由,是「山裡的孩子等著我資助呢」;


那麼,《我是餘歡水》就是在侮辱慈善?



因為應勤有處女情結,覺得非處女是「汙點」「不自愛」;


那麼,《歡樂頌》就是在教化女性嚴於律己,潔身自好?


因為李泰奧說出了經典渣男語錄,「陷入愛情不是罪吧」、張乘乘復刻了那句,「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那麼,《夫妻的世界》《安家》就是在提倡出軌無錯?


然而,從劇情的整體走向基本可以看出,他們都只是作為一個角色,反映現實生活中一部分群體的價值觀,僅此而已。

 

我們沒辦法通過一句臺詞、一段劇情、一個人設,就將整部劇簡單概括為「三觀不正」。





那麼,影視劇該談三觀嗎?

 

當然要談。

 

影視劇是一種文化輸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三觀不正,當然要批評。


但批評之餘,更多的應是理性的探討,而不是就此「封殺」或抵制。


比如近年來陷入三觀爭議的《歡樂頌》,雖然「五美」人設被詬病塑造時有失偏頗:「抬高富人,貶低窮人」。



但這部劇的核心,還是社會階層問題——


曲筱綃尖酸刻薄變古靈精怪,依靠自己的背景為所欲為還是收穫了大家的喜愛;

安迪更是看起來不食人間煙火,先天的精神疾病是她「完美人生」的唯一絆腳石;

合租房三個女生平凡又無奈,只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找到平凡的快樂;

樊勝美的無奈,令人感慨又心酸。

 


還有無處不在的鄙視鏈。


趙醫生在夜店裡出手不闊綽被鄙視,又反過頭來鄙視曲筱綃的文化素養不高,曲筱綃鄙視樊勝美的「撈女行為」,樊勝美鄙視白手起家的王柏川。


家財萬貫的曲爸因為一個高爾夫姿勢被鄙視暴發戶,高冷學霸安迪鄙視邱瑩瑩的智商「不與傻瓜論短長」。

 

不停的排序和比較,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鄙視鏈的頂端在哪裡呢?


女安迪,男老譚嗎?

 

去年大火的臺劇《我們不能是朋友》,同樣引來了各種吐槽。


男主先是開啟霸總模式死纏爛打,看起來像是性騷擾,女主欲拒還迎,嘴上說著不要行為卻很誠實。

 

在各自有伴侶的情況下,男女主雙向出軌,但又通過人物刻畫讓人看起來「情有可原」。


現在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當你發現伴侶並不適合自己時,是勇敢追愛,還是信守過去的承諾步入婚姻呢?

真愛無罪吧,可能會遭到道德譴責;

守舊吧,接下來的婚姻大機率一眼望到頭。

《我們不能是朋友》,讓年輕人們開始去直視、去思考這個複雜的問題。

不少影視作品都因觀眾敏感的三觀,而陷入了「三觀疑惑」,這種過分敏感會讓我們錯失許多好作品。


例如2009年的《蝸居》,劇中的婚外戀蒙上愛情色彩,小三最終上位,權力凌駕於法律,貪汙高官被拍成霸總等等,都可以解讀為三觀不正。



但不可否認,《蝸居》是國產電視劇史上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在劇本、演技、立意各個方面都可圈可點,影響廣泛。

 

《蝸居》中的「房奴」「貪腐」「二奶」等都成了年度熱門話題,辛辣的角度讓觀眾難以不直視各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弊病。


這部劇的優秀之處還在於它提供了多方位觀察、多角度解讀的視角,和《娘道》《一簾幽夢》的單一價值觀輸出相比,同時展現了多種價值觀,提供了更多探討的可能性。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從以「毀三觀」著稱的國外影視劇中也可以窺探一二。

 

如隔壁島國尺度與深度齊飛,三觀節操碎一地但是依然贏得了好口碑的出軌神劇《晝顏》↓

       


一部全員出軌的神劇,一本正經的談出軌。

 

但這部劇主要通過婚外戀探討了日本社會的一種現象——「晝顏妻」,平時在送丈夫上班後,與其他男人陷入婚外情的家庭主婦們。

 

為什麼「晝顏現象」能在日本真實存在?


一方面是社會構造,「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至今根深蒂固,離婚就意味著失去經濟能力;

另一方面則是民族文化和社會風氣,離婚等同於醜聞,不管男女都要承擔高額離婚成本。



保守的社會氛圍與現代婚姻制度的碰撞,探討了複雜的人性在二者當中腹背受敵的矛盾,引發了對於兩性倫理、婚姻關係、文化氛圍的多方面反思。

 

這些作品裡,優不優秀似乎並不與三觀直接掛鈎。

 

因為好的影視劇作品不一定都是「三觀無死角」的,但好的影視作品是能夠反應當下的社會現象,引發現象級討論和反思的。

 

像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引發了全民熱議,討論的話題也涵蓋各方各面。

     


不管是無能大哥蘇明哲、媽寶男蘇明成、作天作地蘇大強這三個男性角色的刻畫,還是試圖與原生家庭切斷聯繫、卻又被原生家庭捆綁的小妹蘇明玉……

這裡面探討的親子關係、原生家庭、重男輕女、養老問題,都直擊當下最具廣泛共鳴的痛點。

 

像教育題材電視劇《小歡喜》,也是直擊當代「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各種痛點和難點。



張弛有度的海清黃磊,虎媽貓爸的陶虹沙溢,教育缺席的詠梅和王硯輝。


三個家庭、三個教育理念培養出三個不同的孩子。以高考為切口,三個小家庭為縮影,上演了一幕中國式家庭的成功與失敗。

 

現階段的教育模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父母和孩子到底能否互相理解?又怎麼達成彼此的和解?

 

這部劇能夠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就是因為這些都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一個一直困擾我們的話題。

 

這些通過影視劇作品延伸的有關社會議題的討論,都超越了非黑即白的對錯之分,超越了正與不正的三觀範疇。


只專注於三觀沒有意義,敏感的三觀只會讓這些思考都流失掉,最終剩下的,也只有我們一直追著不放的三觀。


其實被三觀綁架的,表面上看是影視作品, 實際上是觀眾自己。

 

因為三觀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價值觀合不合適也見仁見智,更沒有一個普世的標準。


我們能做的只能通過不斷的探討、批評、調試、與時俱進,探索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在這個意義上,任何影視劇的三觀都可以被開放討論,但不能因此而抵制和封殺任何作品。


相關焦點

  • 三觀正不正
    至於是不是真的三觀正,不重要。大多數人評價別人三觀正不正的時候,用的尺子就是他們自己的三觀。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除非他們知道自己三觀夠正,否則的話,就是用他自己的水位線去評價別人。他人即地獄。電影《無問西東》,王敏佳被人誣陷破壞別人感情,於是,正義群眾出手,差點把她打死。當那些群眾動手的時候,他們認為自己代表正義,但他們沒去想,王敏佳是不是被冤枉的。
  • 三觀不正的全稱是,你的三觀和我不一樣
    如果你家裡有錢,在上司把你罵的狗血淋頭的時候,那就完全可以回他一句:go fuck yourself。 甚至都以無價來形容的生命也是有價的,就拿《藥神》來說,你家裡有錢買得起正版藥的話,就能活下去,一瓶藥四萬,這就是你活一個月的價格。
  • 邵夷貝:罵別人裝逼的都三觀不正!
    我覺得近幾年大家對於獨立音樂的關注度提高了很多,過去獨立音樂人接受個網絡採訪大家都會罵你,我的第一輪演出門票賣到50塊錢,可能比其他獨立音樂人稍微高了一點,就有很多人罵我,說剛出道就賣50塊錢門票。那時候,小眾音樂的樂迷是非常不寬容的,或者是反常識的,覺得文藝就應該苦逼,文藝青年就應該吃不上飯。
  • 同樣是「三觀不正」,《喜寶》被吐槽,這部卻成經典,豆瓣8.2
    原本以為是一部唯美文藝片,最後罵罵咧咧從電影院出來,覺得票錢花得不值得。《喜寶》之所以被吐槽,是因為電影傳遞的三觀不正,在編劇眼裡,好像除了給有錢人當女兒、情人,年輕女孩想出人頭地就沒有別的出路。整片充斥著「金錢至上」的觀點,國外名校念過書,有胳膊有腿,居然在電影裡定義為「走投無路」。
  • 三觀不正華晨宇
    那時候他參加天籟之戰,先改了《滑板鞋》,然後又改編了《西遊記》片頭曲,我聽到的那瞬間狠狠拍了隔壁朋友的大腿,驚道:「還能這樣唱。」恰巧當時身邊有不怎麼追星的朋友,突然間就迷上了華晨宇,於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始端詳起華晨宇這個人。這才有了第三個印象——三觀不正。我不喜歡「三觀正」這樣的誇獎,因為三觀從來就沒有標準。
  • 世界名著「三觀不正」?
    不知從什麼時候,越來越多的文藝作品被扣以「三觀不正」的帽子,甚至連文學經典名著都不能逃過。對於習慣高舉「道德大旗」的「三觀ETC」來說,無論這部名著多麼宏偉深刻意義斐然,但凡故事中出現自己不喜歡的內容,就能憑一句「三觀不正」來蓋棺定罪!
  • 鄭鈞實力護妻,回應網友罵劉芸,三觀很正
    鄭鈞實力護妻,回應網友罵劉芸,三觀很正《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未播出,網友就坐等好戲,自《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以來,熱度不減,每位姐姐都成了姑奶奶,就連評委都懟,曉明哥有時也招架不住了。「劉芸真的沒腦子」「劉芸為何什麼還不滾」評論雖然刪除很多,但是可以看出網友真的發怒了,畢竟
  • 認錯的前提是知錯,犯錯不知錯的大多三觀不正
    所以,他們的所做所為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氣憤得不得了,並且已經很難理解,這人的三觀是怎麼了? 2.恩愛老夫妻和他們的外甥 你以為上面的故事已經是刷新三觀了,《安家》告訴你,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事情不會發生。
  • 倪妮劉詩詩《流金歲月》:一個三觀超級不正的劇!
    一個三觀超級不正的劇! 蔣南孫蔣南孫爸爸王永正對待章安仁的態度,朱鎖鎖蔣南孫對待袁媛的態度,尤其不正! 蔣南孫:從小衣食無憂的富家女,其實早就金玉其外了。沒有經歷過社會毒打的26/27歲的博士生,跟章安仁分手是因為他自私他沒有站在她角度為她家考慮問題。
  • 【三觀不正的小h文】《NTR狂想曲》by時九川
    就在這時,他看了一部NTR漫畫,找到了綠帽的快感。在他的有意安排下,她的女友和校草勾搭上床了,卻萬萬沒想到連他自己也捲入其中……備註:本文是大JJ情敵X小JJ男主。男主有YJ崇拜情結。1V1。半劇情半肉,邏輯通暢。前面幾章含男女H,我會在讀者的話置頂標明,以防各位踩雷。P.S.這篇文的每個主角都三觀不正,有缺點有優點。
  • 瓊瑤愛情小說三觀不正嗎?
    @匿名用戶想當年年少無知看了許多瓊瑤的作品,我得到的第一觀點就是愛情高於一切,父母家人要是不支持自己就是十惡不赦的罪人。第三個觀點是我不管是做了什麼都是值得原諒的,做了什麼都是對的,要是我覺得我錯了,我去道歉,別人要是不原諒我,那他可真是太無理取鬧了。我現在討厭的瓊瑤作品的原因不是她的寫作技巧,而是她所透過作品傳輸給大眾的東西,對人對事都非常的狹隘,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順我者善,逆我者惡」(不知道可不可以這麼用),太過以自我為中心了。
  • 三觀不正佔主要原因
    三觀不正的《喜羊羊與灰太狼》要說三觀不正,《喜羊羊與灰太狼》第一部中很多方面感覺就是為了捉弄灰太狼而設定的劇情。狼不吃羊吃什麼?難道去吃草?你別說我還真見過灰太狼吃青蛙食人魚和草湯呢。就這還要被一幫羊欺負。可憐的小灰灰,出生起一口羊肉都沒吃過。
  • 她出演亦舒新劇,卻受爭議,因為女主的三觀不正
    去年由馬伊琍出演的經過亦舒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可以說是演得很成功了,不僅寫了許多網友們對家庭主婦這個角色的討論,還帶火了雷佳音這個演員,他的主演也因為這部劇收到了許多獎項。這部劇除了演員能夠獲得成功之外,它的作者亦舒也讓許多人熟知,於是很多導演紛紛把她們的目光轉向她所寫的小說,因為其實亦舒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這不她現在寫的《喜寶》也被人看中改編,女主角選取了演員郭採潔。
  • 有人罵三觀不正,有人吹一塵不染,但我想說…
    這是一個17歲女高中生愛上45歲大叔的故事,有人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
  • 三觀不合不能做朋友,三觀不正更沒法做朋友
    你特別興奮地和他分享你升職加薪的消息,他白你一眼,說那個破公司再怎麼升職加薪有什麼意思;你特別認真的跟他講最近看的一部影片的心得,他卻很不耐煩,不就是場電影嗎,哪來那麼多感慨;你看到街邊的流浪漢,覺得很心酸,心情很低落,他卻在一旁笑,別假惺惺的了,這又沒別人看著。 有人說,和三觀的不同的人在一起,要麼不說話,要麼被氣炸。
  • 三觀不正……嗎?
    在被內地引進之前(本來臺灣地區有wetv、LINE TV等網站同步的,臺版第五集開播前突然宣布要騰訊和愛奇藝兩家上線,之前那些站點也都隨之下架了),我看到很多人推薦它的時候,都在說男主是變態、劇集三觀不正但看著好爽blabla
  • 終極鬥羅:藍軒宇三觀不正被噴,三少:爽文要什麼三觀
    終極鬥羅快要更新完了,不知道給為小夥伴有沒有發現,藍軒宇的三觀並不像前幾部的主角一樣正,而因此藍軒宇被噴的也特別嚴重。三少:看一個爽文,要什麼三觀。其實談起藍軒宇的三觀,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早在大半年前就有很多讀者吐槽藍軒宇的三觀不正,其有些做法與邪魂師無異。但有些小夥伴卻不知所云,今天小編就總結一下,讓大家看清,至於看完後怎麼理解那就個人的事了。
  • 粉絲的三觀有多不正
    粉絲的三觀有多不正!!!   不僅如此,對於周震南的粉絲更讓人振奮,簡直就是三觀不正!!!偶像是自己崇拜的人,因為他能帶動人,嚮往更積極的方面走,帶給大家正能量。而你們的偶像在吸著老百姓的血,你是羨慕還是覺得他很棒??? 憑什麼賴著老百姓的錢,自己逍遙自在,而受害者卻要承受?你說你的偶像很委屈?那受害者的委屈往哪裡申訴?老賴的子女卻能享受燈光和掌聲,而那些普通百姓回到家裡也是一片漆黑,不還錢還沒理直氣壯?
  • 阿耐小說集 | 現實到被罵「三觀不正」的小說們!
    很多人覺得阿耐的小說有些三觀不正,因為她的小說過於諷刺社會,覺得這個社會就是陰暗的,關於富人窮人的命運差距,關於親情友情的考驗,人們都嚮往美好
  • 《親愛的自己》最大的問題不是三觀不正,而是人設立不住
    一些觀眾內涵女主三觀不正,一些觀眾罵男主吃軟飯感情不專一,看大家掐得急赤白臉的,我真想大喊一聲——這部劇明明就是編劇的問題,為什麼你們先打起來了呢?這部劇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三觀不正確實如此,也因此他的問題相對來說要小一點,因為這個角色不需要太大的表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