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主筆丨祝青梅
編輯丨阿聖
隨著醫學分科的越來越細,患者們看病遵循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流程,比如肚子痛看胃腸科或內科,感冒看耳鼻喉科或呼吸科,總之不會差得太多。
但是,有這樣一類疾病,卻匯聚了各種症狀,比如胃腸問題、呼吸問題、心血管問題、心理問題等等,這讓很多患者感到迷茫——
因為「哪疼看哪」不再管用,到醫院反覆檢查,也都沒有發現明顯問題,而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提到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稱為軀體化障礙。
01.
什麼是植物神經?
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有神經分布,受神經支配。
有些神經受我們意識控制,如手、腳的活動,我們讓它這麼動它就這麼動;但有些神經不受意識支配,如心臟、肺、胃腸道、腺體分泌等等。
你想讓胃動得快一點,它會聽你話嗎?不會!
支配這些器官的神經系統叫作「自主神經系統」,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植物神經系統」。
植物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套系統組成,受大腦皮質和下丘腦的支配和調節,但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正常情況下,這兩套系統互相平衡協調來控制身體的生理活動,會根據身體內外環境的變化自動自發的調節內臟的工作狀態。
但是,如果植物神經系統的這種平衡被破壞,那麼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了。
02.
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原因是?
導致植物神經紊亂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生活不規律、工作緊張或不如意、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或日夜顛倒、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等等
也就是說,只要人的精神過於緊張、心理負荷過重,就很容易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調。
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競爭激烈,失業、下崗,薪酬的懸殊,每個人都在為了更好的生存而奮鬥,但長期壓力過大就會使人們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容易發生植物神經紊亂。
另外,女性在更年期時期由於內分泌紊亂,更容易發生植物神經紊亂。
03.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哪些表現?
人體內臟都有植物神經支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時,其臨床表現可涉及全身多個系統,如:
心臟:胸悶、憋氣、心慌、瀕死感等
呼吸系統:氣促、透氣不暢、嘆大口氣等
胃腸道:咽部異物感、胃痛、胃脹、燒心、噁心、腹瀉或便秘等
神經系統: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失眠多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其他:皮膚發麻、發癢,周身發緊,手腳麻木,手腳心發熱,陣熱陣汗,遊走性疼痛等
這些症狀並不會全部表現於一個人身上,患者往往表現幾個系統的症狀,大多涉及2~3個系統,但也可以某個系統的症狀為主。
例如患者上腹脹痛、噯氣、噁心,這是以胃為主,但也能同時出現胸悶、呼吸不暢等心肺症狀。
04.
植物神經紊亂該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
常用的有谷維素、維生素B1等。這些藥物效果不肯定,但有時會起到一定程度的安慰作用。
有些患者常常伴有抑鬱、焦慮病症,抗抑鬱、鎮靜治療有時候會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而且這些藥物本身就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作用。
患者局部症狀與不良情緒之間可互為因果、相互促進,以加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因此抓住患者主要症狀,予以必要藥物緩解也是必須的。
對症治療以減輕患者主要症狀為目的,如:
心慌,可用小劑量倍他樂克;
胃脹、胃口不好,可以用促胃動力藥物和助消化藥物;
腹痛、腹瀉,可以用調節腸道菌群、腸道動力藥物;
頭痛、全身遊走性疼痛,可以用非甾體類止痛藥;
失眠,可睡前服用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以上藥物需諮詢主治醫師,切勿自行服藥)
2.心理疏導
有些症狀明顯的患者,實際上屬於焦慮/抑鬱的臨床表現,但是醫生擔心患者不接受這個診斷,於是會告知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這類患者應該主動找心理醫生諮詢,必要時應用藥物治療往往會起到非常顯著的療效。
像是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神經衰弱等病症,病程往往會遷延數年,但它的治癒率較高,只要在治療上針對病因治療,輔以心理調節最後會達到完全康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