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愛奇藝獨播劇《無主之城》的收官,其驚豔的結局引發了觀眾和網友們的熱烈討論。自播出起,該劇便保持著高話題度,#無主之城#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經達到了5.4億,愛奇藝歷史最高熱度6774,口碑穩居前列。關鍵詞#無主之城##無主之城慎入##無主之城大結局#也紛紛登上微博熱搜榜。
玩懸疑風、有硬漢加持、穿插情感線索的網劇已經屢見不鮮,為何獨獨《無主之城》能在偏愛甜寵風的暑期檔中突圍?「懸疑+」的題材創新,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再加上頗有新意的互動玩法,都是該劇在類型、深度和傳播上重要突破,顛覆了觀眾「國產懸疑類型劇經常虎頭蛇尾」的既往印象。
「懸疑+」的新嘗試
讓類型劇有更多可能
近年來,國內懸疑類網劇有了長足的發展,近兩年來的《破冰行動》和《悍城》都豐富了懸疑題材的開發,《無主之城》也在題材上讓類型劇有了更多的可能。
但,「先行者」難當。
首先是荒島空間敘事的挑戰。《無主之城》讓火車上一群本不相識的人,因為交通意外,而來到了一座荒廢了二十餘年的城市。這一座城市,是封閉的,人們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繫,同時也出不去。關乎生存的博弈就此展開,生在其中的人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陰謀、欺騙和殺戮總在伺機出現。
該劇只有精煉的24集,其中前12集在劇情上不斷反轉,且節奏稍快,讓懸疑劇的緊張感和情感上的張力釋放到最大。羅燃在火車上的搜索,有著追擊兇手的警匪劇色彩;進入荒島和廢城後,則開啟了「暴風雪山莊」式的經典敘事模式;遊客們在荒島的種種經歷,還頗富冒險片的特徵;被蝙蝠襲擊和被AI控制的設定,又帶有科幻片的氣質;劇中不時顯露的AI視角,像極了當下流行的劇本殺遊戲。
《無主之城》設定的荒島空間,本身帶有一種超現實的色彩,所有現實世界的固有邏輯,在這裡根本無法推行。創作團隊不僅需要盤活故事的整體走向,還要將精妙的伏筆藏好。劇中有些伏筆直到最後結尾才揭曉,還被觀眾誤以為出現了Bug,足見創作團隊的用心。
好的情感推動力,一定是需要有立體的人物來支撐的。《無主之城》打造了群像式的人物譜系,滿足了不同身份觀眾的好奇與關注。不僅羅燃、陳立、江雪、寧羽等主要角色個性鮮明,行為邏輯合理,且諸如安琪、阿菲、志豪等支線人物,同樣有著豐富的人物潛史和性格行動做支撐。
比起以往電影中的荒島空間的故事,《無主之城》並未「簡單粗暴地玩恐怖」,這與其豐富的功能化場景和科技感分不開。這座藏身於荒島的城市,分為了上城區和下城區,一個是生活區,一個是科研區,區域之間的一片森林是間隔物。超市和酒店等場景,恍若是這座廢棄城市,昔日煙火氣的見證,給人以無盡的想像。
除了城市設計上的科技感,《無主之城》還引入了神秘的AI來貫穿故事始終,並作為核心矛盾點,其在第一集便將每個人的編號和背景故事交代清楚,懸念感十足。劇中設計的全新角色π,既呼應了時下對於人工智慧的熱議,也將人類與人工智慧關係的辯證思考融入其中。
該劇每一集都會有一句名言來升華劇情,這種升華的達成,是要以紮實的題材創新和內容打磨為基礎的。劇中,創作團隊為人們打開了人性的潘多拉魔盒。劇外則開啟了對懸疑類型疊加冒險、情感、科技等元素的嘗試。即使先行者難當,但該劇已然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
堅持善和愛的主旨
對世間百態的細緻描摹
題材上對於懸疑元素的多維度開發,只是《無主之城》在類型劇創作上的一小步。該劇最為深刻的地方,便是借一場精心布局的實驗,透過特殊的環境和多元的人物譜系,來窺探人性。
一座城,一群人,一些問題。
因為意外,大家來到同一座城,每一個人物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創作團隊在人物設置上煞費苦心,在《無主之城》的創作中,編劇徐速和王瀟涵都十分謹慎,全劇二十多個人物,幾乎每個人物都有非常詳細的人物小傳。團隊盡力讓每一個人物都有符合個人身份的故事線索,且生發出一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關係。
這些人物涵蓋了擁有父母、夫妻、子女等不同身份,或是堅持理想主義或實用主義等不同個人信仰,以及代際溝通、夫妻感情、圈層壁壘等問題。分門別類的角色形象組成了一個龐大的人物譜系,全面反映了時代群像。
面對極端的生存環境和對未知的恐怖,人性中最幽深的一面,開始浮現。有的人為了資源開始相互試探、彼此欺瞞,也有人堅守本心和信任。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觀念中的人性和規則,在不斷地被打破,也有著於自己、於他人的價值博弈。
博弈意味著並沒有「絕對」,這是因為人性本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每個人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會有著不同的價值判斷。看似是好兄弟的羅燃與寧羽,關係中也充斥著欺騙與背叛;處處體現自私自利的陳立也時刻不忘保護自己的侄子;感染了蝙蝠病毒的安琪,因為母性使然,遭遇危險時,首先想到的都是護著自己尚未出生的孩子……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曾將故事線分為表現人和外界衝突的大情節,以及人內心衝突的小情節。大情節保證故事的節奏感,小情節則能凸顯更為深刻的主題,是打造優秀影視作品的關鍵。結合這一理論可以看到,《無主之城》有著緊張刺激的大情節,做視聽觀感上的保證。直擊內心的小情節則引領著觀眾做深度思考。
結合現實、反照現實,並最終超越現實,是《無主之城》撥開迷霧後的目標。毒氣釋放後,誰能在唯一的氧氣艙中存活?本被AI「惡」程序所侵擾的人們,仍然保有善的底色,將生存下去的機會留給了嬰兒和小孩。
陌生人之間的守望相助已經頗為感人,歷經層層考驗後的愛情更是一段佳話。羅燃救回江雪,生死一線之際,方能知曉真心。甜蜜相擁的那一刻,是與「惡」程序成功對壘後的解放,亦是對愛情力量的感恩。
個人的覺醒,也極富衝擊力。在友情中有所搖擺的寧羽,為了生存背叛羅燃。在陷入惡的過程中,寧羽有所掙扎,但終究是犯下了大錯。即使羅燃最終能夠釋懷,但寧羽自己和法律無法原諒,在走出城門即將迎來新生活的那一刻,寧羽選擇了開槍自殺。其實,善的種子一直根植於人們的心中,即使有過打擊,但仍然可以繼續萌芽。
《無主之城》中融合著人間的大愛和小愛,且每一處伏筆都有著自己的權衡。在開播伊始,部分觀眾誤以為細節太坑,但隨著最終謎底的揭曉,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年老體弱的劉正毅沒有被蝙蝠攻擊,只因為他是幕後的終極BOSS;荒廢了20多年的城市,能夠水電正常,也是由於有AI的控制;幫助娜娜走出心理和生活陰霾的神秘人,竟然真有其「人」。
該劇引發的善惡討論,一直貫穿於每個人的生活。但生活永遠無法提供一把可供衡量的標尺,但保持心中的正念,才能抵擋惡的侵襲。
此外,包括中國新聞網、光明網、新華網、光明日報在內的黨政媒體都紛紛稱讚其為「具有煙火氣的冒險劇傳遞出的人間真善美,於無聲處浸潤人心,真實可感」。
國產懸疑劇現在已有比較寬鬆的創作環境,但未來的良性發展,除了需要創作者精益求精,作品必須經得起考驗之外,作為接受者和批評者的觀眾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觀眾的包容、尊重和信任,也如劇中絕境中的善和愛一般,能給創作者以無窮的動力。
營銷活動開啟創意傳播
精品劇集的加分項
在題材和內容上,《無主之城》無疑是類型網劇中的領跑者。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一部出圈的影視作品,也需要有網際網路思維和社交思維,跟觀眾達成親密互動時,便能將劇情內容延展到線下,讓觀眾產生黏性。在這一方面,該劇的創意傳播方式也是一個加分項。
《無主之城》頗為重視情境的塑造。主打女性群體的#末日妝仿妝#活動,吸引了無數網友爭做「最潮的城裡人」。這就使得原本男性色彩濃厚的該劇,也能通過妝容玩法,牢牢吸引該劇的女性粉絲,並激發潛在的女性粉絲。#末日妝仿妝#登陸微博熱搜趨勢榜。與此同時,「末日」、「城裡」、「感染者」等關鍵詞,也緊扣劇集內容,讓劇情的熱度不減。
不得不說,該劇的男性角色更多,戲份更重。但由於該劇情節強、節奏快,如何讓觀眾記住角色便成為了一個難題。與Bigshotsnap的時尚跨界打造出了「無主叔團」,讓該劇所有的男性角色,既有各自的特性,又能有一個共同的標識。且幾位主演,在時尚大片中,展現出了自己的其他特質,都是行走的荷爾蒙。
在「懂球帝」這樣的球迷聚集地上,《無主之城》也在積極達成和男性群體的互動。除了酣暢淋漓聊球之外,主演杜淳還和網友們聯繫球和劇集內容進行了一番討論。劇中的寧羽、劉正毅、陳立誰會是球場的前鋒、中場和後衛?都成為了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理論的角度來說,影視劇的傳播,可以被看做是一場遊戲。如何讓「遊戲」更好玩?或許能從打破影視和遊戲的次元壁,向熱愛遊戲的觀眾中找到靈感。《無主之城》針對遊戲群體,聯動了遊戲主播進行了多場直播。讓遊戲迷和劇迷們,找到了可以共享樂趣的平臺,也使得該劇能夠下沉到遊戲愛好者中。
在網際網路時代,「有想法」的影視作品無疑承擔著更繁雜的責任——激發並滿足觀眾的表達欲,讓觀眾有話說,引導觀眾參與其中,並善於運用不同的平臺,通過信息的傳播、分享和討論,不斷交互並產生新的價值,從而促進觀眾新的傳播行為的發生。《無主之城》的破圈正是因為其表達意義的集合累積到一定量,成為了當下的影視熱點。
《無主之城》在題材上對「懸疑+」的嘗試,打破了類型劇的創作瓶頸;其對於人性的反思,也表達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的命運緊密相連」的至善至愛主題;頗具創意的互動玩法,讓劇情能夠從一方屏幕中延展至更遠。懸疑類型劇的標杆,已經被該劇提高,行業的進階發展,也由此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