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不但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夢想。雖然武俠世界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是江湖無處不在,武俠故事裡的很多人事,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寫照,不僅僅武俠小說如此,就連武俠類的遊戲也如此。在《十二之天2》遊戲裡,玩家將扮演一個剛剛入世的江湖人士,然後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成長為一代大俠。
不管是武俠小說裡的劍客也好,還是影視劇裡的刀客也罷,他們並非是杜撰出來的,而是古來已有的,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劍客都有誰吧。
荊軻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裴旻
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唐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劍聖」。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啟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嘆不已。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要離
要離,春秋時期吳國人,刺客。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有萬人之勇,是當時有名的擊劍能手。足智多謀,以捕魚為業,家住無錫鴻山山北。公子慶忌率兵乘船伐吳,要離對慶忌說:「公子您應該親自坐在戰艦的船頭,這樣既可以鼓舞士氣,又便於指揮船隊前進。」慶忌聽從了要離的建議,親自在船頭坐定,要離手執短矛在一旁侍立。大軍浩浩蕩蕩向前進發,忽然江面刮來一陣強風,慶忌的戰船被風颳的搖晃不定,慶忌也隨著船體的搖晃而坐立不穩。要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借著顛簸搖晃之勢以短矛刺中慶忌,短矛透入心窩,穿其後背而出。身受重傷的慶忌此刻才醒悟要離斷臂的真正目的。但是他不愧為天下第一勇士,他忍著劇痛,單手提著要離,把他的頭投入水中,如此三次,然後又把淹得半死的要離橫放到自己的膝蓋上,大笑著對他說:「天下居然有像你這樣的勇士,竟然能用這種苦肉計來刺殺我啊!」慶忌身邊的衛士衝上來要把要離碎屍萬段,慶忌擺了擺手說:「這個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我們怎麼可以在一天之內殺死天下兩個勇士呢!」慶忌傷勢太重,漸覺不支,他深知自己不能支撐多久了,就對他左右的衛士說:「你們不要殺死要離,可以放他回吳國,以表彰他對主人的忠誠。」說完,他把要離扔到甲板上,自己用手抽出刺穿身體的短矛,當時血流如注而死。慶忌的衛士們遵照遺命並沒有為難他。但是要離想自己從此就不能容於世,便舉身投水自殺,但是卻被慶忌手下的衛士們撈上來。左右的人勸他快回吳國領賞。吳王闔閭欲派人刺殺出逃在外的吳公子慶忌,伍子胥推薦了要離。後來,要離使出「苦肉計」,殺妻殘身,假意投奔慶忌,慶忌身材魁梧,力大如牛,被稱為吳國第一勇士。然而,要離運用智謀,最終刺殺了慶忌,慶忌臨死前嘆服要離的勇猛,交待手下不要殺他,但要離自知自己的罪孽深重,於是自殺身亡,成就了他的美名。
專諸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裡,門戶、臺階兩旁,都是吳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著長矛。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裡,然後把魚進獻上去。到吳王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匕首刺殺王僚,吳王僚當時就死了。侍衛人員也殺死了專諸,王僚手下的人一時混亂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擊吳王僚的部下,全部消滅了他們,於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吳王闔閭。
越女
越女,春秋時女劍術家。越國人。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其劍法天成,居於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越王稱其「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聶隱娘
聶隱娘來自唐傳奇中的一篇。聶隱娘是魏博大將聶鋒之女,十歲時被一個尼姑偷走,教她劍術。劍法絕妙的聶隱娘找了一個只會磨劍的少年做丈夫。父親死後,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想派聶隱娘去刺殺﹐不料聶轉投劉。於是主帥另派妙手空空兒前往暗殺﹐隱娘又以法術破之,救得劉昌裔。
劉豁達大度,亦無畏色。是夜明燭,半宵之後,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飄然如相擊於床四隅。良久,見一人自空而踣,身首異處。隱娘亦出曰:「精精兒已斃。」拽出於堂之下,以藥化為水,毛髮不存矣。隱娘曰:「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能從空虛人冥莫,無形而滅影。隱娘之藝,故不能造其境。此即系僕射之福耳。但以于闐玉周其頸,擁以衾,隱娘當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其餘無逃避處。」
盧生
據唐《酉陽雜俎》所載,有個唐山人說自己會縮錫之術(把錫變成銀子的法術),並教授給別人,途中遇到劍客盧生。盧生用劍術考察唐山人,此人害怕盧生真的殺死自己,於是說了出來。盧生說:「幾乎要殺你了,你才說出一部分。」於是才把師傅派他下山殺死亂傳縮錫之術之人的事情和盤託出。唐山人記下此事,引以為戒。清朝任熊繪《卅三劍客圖》,收盧生於第八位。
盧攘臂瞋目,盻之良久曰:「某刺客也,如不得,舅將死於此。」因懷中探鳥韋囊,出匕首刃,勢如偃月。執火前熨鬥,削之如札。唐恐懼具述。盧乃笑語唐曰:「幾誤殺舅。此術十得五六。」方謝曰:「某師仙也,令某等十人,索天下妄傳黃白術者殺之。至添金縮錫,傳者亦死。某久得乘躥之道者。」因拱揖唐,忽失所在。
虯髯客
虯髯客,風塵三俠之一,本名張仲堅。據說他原是揚州首富張季齡之子,出生時父嫌醜欲殺之。獲救從師於崑崙奴,藝成後欲起兵圖天下,見李世民後自愧氣度不如,認定天下將歸李世民。有意於紅拂(隋臣楊素家伎),得知紅拂嫁於李靖(唐開國大將)後,3人結為兄妹,虯髯客將全部家產贈於李靖夫婦以幫助李世民統一天下,自己黯然離開。後為南蠻扶餘國主,說唐全傳中薛仁貴徵東有提及,扶餘國應位於朝鮮半島。有書提及為島國國主,也有可能是朝鮮半島附近島國,相傳為72島國主。《虯髯客傳》記載:因李靖得見李世民,以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贈靖,以佐真主。臨行雲:"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裡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貞觀十年,南蠻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靖知虯髯客成事,歸告紅拂,瀝酒賀之。從中可知,扶餘國在東南數千裡外,南蠻不在東北故不可能是朝鮮半島及附近島國。有專家認為很大程度是菲律賓或泰國。
蓋聶
蓋聶,生卒年、出生地均不詳,是戰國末年劍術家,曾出現在榆次,但並未確認是否為榆次人。著名劍客荊軻曾遊歷經過榆次,蓋聶和他講論劍術。蓋聶發怒,瞪著眼看荊軻,荊軻便離開了。有人建議把荊軻再叫回來,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講論劍術,有不合之處,我用眼瞪了他。你們不妨試著去找找他,我看在這種情況下他是應該離開這裡了,不敢再留下來的。」派人到荊軻寄宿的主人那裡,發現荊軻已經駕車離開榆次。使者回來報告,蓋聶說:「他當然要離開,剛才我用眼瞪了他,使他害怕了!」
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的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的《劍器舞》風靡一時。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世事浮雲,以公孫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藝,最終結局卻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終。然而,她的蓋世技藝是與中國歷史上的兩座文化高峰聯繫在一起的。正是因為她,我們才有幸看到了草聖張旭的一卷絕妙丹青,才有幸讀到了詩聖杜甫的一首慷慨悲涼的《劍器行》,就連畫聖吳道子也曾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成就三聖之道,這位絕代佳人當再不寂寞。
【來源:十二之天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