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經典流傳,正是因為她的「清香之氣」|研酒所

2021-02-08 醉美杏花村


《墨梅》、《三字經》、《明日歌》、《登鸛雀樓》《將進酒》……當這些經典詩詞被另外一種說唱形式重新表達的時候,文化再一次火了起來。



歌手譚維維演繹的歌曲《墨梅》讓人一見鍾情,一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唱出了時代風貌,也唱出了中國風骨。


吾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墨梅》

《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其實,對王冕的墨梅來說,詩是「配角」,畫才是「主角」。


《墨梅圖》


藉助繪畫副文本,特別是畫家自題副文本(《墨梅詩》),詩畫對讀,可深入理解畫作之妙處。王冕也擅長墨梅,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墨梅圖》最負盛名。


斜出的一枝梅花,自然而然地讓人聯想到王冕的墨梅妙思。


宋代隱逸詩人林逋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似乎正合王冕對自己「墨梅」的寫意之心。


墨梅只有青白二色,色澤單調,易惹俗人嫌棄,但是「不要人誇顏色好」,由青白再聯想到「清白」之氣,將梅枝的寓意推向了人生終極追求的高度:「只留清氣滿乾坤


如果說譚維維是「唱」出了梅花的風骨,那麼,著名畫家關山月則是「畫」出了梅花的精神。


關山月(1912-2000),著名嶺南畫派大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尤以寫梅著稱,世稱「關梅」,他的作品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因而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


《墨梅圖》


在一段特殊的歲月裡,關山月為了不受批判,作品中的梅枝全部向上,以達政治正確的目的,直到八十年代後才重新開始藝術探索,達到新的高峰。


對此關山月曾在1987年作的《天香贊》題跋中題詩:「畫梅不怕倒黴災,又遇龍年喜氣來;意寫龍梅騰老乾,梅花莫問為誰開。」


《江山如此多嬌》


懸掛在人民大會堂迎賓廳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山水畫,就是由著名畫家關山月和傅抱石合作。該畫創作於1959年初,歷時4個月。


他們按周總理的意見:整個畫面要表現出我們偉大祖國的風貌,近景是江南青綠山川、蒼松翠石,遠景是白雪皚皚的北國風光。


整個畫面表現出偉大祖國的風貌,一輪紅日照耀祖國錦繡河山,象徵著偉大祖國團結統一、繁榮昌盛。


《清明詩意圖》


在汾酒集團收藏的眾多書畫作品中,出鏡率最高的當屬關山月的《清明詩意圖》。作品創作於1978年夏天,所以關山月在題字中也就有了「揮汗為汾酒」的意境


這幅國畫,把杜牧的《清明》詩表現得非常貼切。遠處是杏花深處汾酒香,近景是行色匆匆的詩人向騎著黃牛的牧童問路——名酒、名詩、名畫,合為一體,永遠流傳。


相關焦點

  • 2019,綻放《墨梅》風骨
    在2019年的湖南跨年演唱會上,譚維維在舞臺上再一次演唱一曲經典《墨梅》。譚維維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曲,是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
  • 這首經典讓國人一見鍾情,唱出新時代的「清氣滿乾坤」
    鑑賞詞: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是本年度《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傳唱的一首極具中國風骨的經典,這種中華風骨有情懷也有初心,有坦蕩更有自信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梅花》
    詩詞賞析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凌寒獨自開」,這裡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
  • 經典詩句: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書法:張德進)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譯文白梅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開放,不與桃李相混同。忽然在某個夜裡花兒盛開,清香散發出來,竟散作了天地間的萬裡新春這是一首詠物詩,借詠梅花來表達詩人的志向,表達了詩人自甘寂寞、不慕榮華、高潔脫俗的志趣及公而無私的精神前兩句將「冰雪林」中潔白的梅花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出梅花之高潔守志,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 經典詠流傳: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元人馬致遠的一首散曲,馬致遠號東籬,作有《漢宮秋》等十五種雜劇,同時他也是創作散曲的行家裡手,《天淨沙·秋思》就是馬致遠散曲最為經典的代表作。這首散曲流露出濃濃的詩意,數百年來深受好評,元人周德清就稱讚這首散曲為「秋思之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傳世佳作的魅力。
  • 《經典詠流傳》第六期歌曲歌詞合集
    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的亮點之一在於今人將現代漢語與古文結合,創作歌詞,讓古人智慧閃耀的同時,又加入了當代的哲思
  • 經典詠流傳:蘇軾《定風波》
    而蘇軾同樣因為「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大難不死,這之後被遠足黃州,在那個僻之地痛定思痛,終於成就了千古一人的「東坡居士」。苦難是人生最富貴的財富,有東坡居士、有陽明先生而觀之,誠然如是呀。當然,苦難只是契機,最後是否能超越、掙脫、升華,那還要看第一個人的天賦、素養、心性和積累。蘇軾初到黃州的時候,心中同樣只有沉鬱和悲涼。
  • 誦詩詞之韻,揚夢想之帆!濰坊文昌中學「經典詠流傳」詩詞藝術節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品味詩詞魅力,濰坊文昌中學高一語文組同音美組聯合組織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涉及書畫、硬筆書法、演講、朗誦、詩詞創作等多種比賽形式,歷時兩個月的層層篩選與高一各班級的精心準備,於12月9日在學校綜合報告廳舉辦了濰坊文昌中學第一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展演暨頒獎晚會。
  • 《經典詠流傳》: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 若是2018的春節聯歡晚會給人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感覺的話,大年初一到初三在CCTV1黃金時段放出的《經典詠流傳》就讓全國人們大飽耳福了。《經典詠流傳》雅俗共賞,集文化屬性、藝術性、傳播性於一體,它古舊詩詞「改頭換面」,而內核不變,只默然一轉身,就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一首首「詩與歌」!
  • 打造中國文化的有聲名片 《經典詠流傳》讓文化節目從高原邁向高峰
    進入2018年之後,央視文化能量繼續爆發,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以「當下經典創造未來經典」的新穎形式,展示了創新文化、引領新文化的卓越能力。同時,通過積極探索臺網融合的創新手法,將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上升到全民參與、美學引領的高度,成為推動文化綜藝締造新景觀、新標準、新趨勢的「高峰之作」。
  • 經典詠流傳:白居易《琵琶行》
    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 經典詠流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但這樣一來也更引起了我們的一個好奇,因為我們寫兄弟之情啊,一般不這麼纏綿,他想念弟弟何至於此呢?這說起來啊,就是因為蘇軾和蘇轍確實是手足情深。他們兄弟兩個應該說在出來考科舉做官之前,我們一般用雙宿雙飛來形容兩口子,但他們兄弟倆要用這4個字也是一點都不為錯的。無論是在四川眉山,還是後來進京趕考,都在一處讀書,一處學習,一處趕考,而且考中的情形也非常的相近。
  • 央視又出精品,《經典詠流傳》的海報文案值得收藏
    作者 | 黃毅來源 | 公關界007(ID:PRCN007)流行的不一定會成為經典,但經典的一定要流行
  • 《經典詠流傳》為什麼能這麼火?導演田梅講述幕後故事
    節目受到《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刊文點評,被寫進「兩會」政協提案,並作為中國原創模式代表在坎城電視節推向全球,同時藉助融合傳播在新媒體平臺呈「刷屏」之勢,掀起全社會文化熱潮。輿論稱讚《經典詠流傳》堅守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帶給觀眾復甦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唱響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成為激活傳統文化的又一成功範例。
  • 阿雲嘎、鄭雲龍、鞠紅川、高天鶴與廖昌永在《經典詠流傳》相遇了
    在即將播出的《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三期中,《聲入人心》第一季成員阿雲嘎、鄭雲龍、鞠紅川、高天鶴將會同臺演出,這是他們在比賽結束之後再一次合作,也是在除《聲入人心》節目外再次和廖昌永同框。《經典詠流傳》是一檔文化音樂類節目,以經典詩詞為主體,將詩詞以歌唱的形式出發,給大家帶來一首首經典。
  • 經典詠流傳:陸遊《卜算子·詠梅》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卜(bǔ)算子·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二。「卜算子」是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萬樹《詞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駱義鳥(駱賓王)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
  • 經典詠流傳: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最美的元宵詞
    問題就在於張衡的這《四愁詩》裡,他到底應該說「何以報之青玉案(qīng yù àn)」,還是 「何以報之青玉案(qīng yù wǎn)」呢?此前大多數觀點認為,《南歌子》裡這個地方肯定是「何以報之青玉案(qīng yù wǎn)」,「美人贈我錦繡緞」嘛,我要報之以、回贈她一個,不可能贈送一個「案(àn)幾」給她。
  • 照見「天地英雄氣」《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傳遞戰疫精神
    國際在線消息:「春天到了櫻花多美麗,東湖之濱芳草正萋萋,曙光好暖暖到心田裡,這一刻我們堅守在一起……」闊別4個月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溫暖歸來,於端午節(6月25日)20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六期。
  • 文化節目又推力作《經典詠流傳》:88歲女鋼琴家傾情演繹《梁祝》
    文/杏花疏影看完了除夕萬眾矚目、有愛有恨的春晚,還沒有等來翹首期待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大年初一的央視一套,一檔全新的文化音樂類力作《經典詠流傳》強力推出,節目以它新穎的文化與音樂結合形式、獨特的藝術魅力、豐富的內涵與底蘊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