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2020-12-19 瀟湘晨報

葉紀錄,泰州市新冠疫情防控診治專家組組長、泰州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近日,剛剛獲評為江蘇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的他,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在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葉紀錄的身邊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他心生感動?昨天,面對記者專訪,55歲的葉紀錄道出了心聲:「我是醫生,疫情在哪兒我就在哪兒;病人在哪兒我就在哪兒。這是我的職責,我的使命。」

記者:17年前,您就在抗擊「非典」的一線?

葉紀錄:是的。那年非典肆虐時,我也是市專家組成員。像發熱門診,隔離病房,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這些記憶裡的影像,在新冠疫情的最初一下就跳出來了。我還經歷過禽流感、手足口、豬鏈球菌感染等多次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新冠與非典有共同點但有更多的不同。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隱匿性也強,神秘莫測,傳播途徑多,無孔不入。與新冠肺炎的這一「仗」是逃不掉的也是艱難的。怎麼打?堅持生命至上,科學地打。

記者: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戰友」說您從年三十起一直堅持自己開車,奔忙於泰州三市四區的實地會診。

葉紀錄:新冠疫情是歷年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症患者治癒率很低,尤其老弱病殘,易死亡。我作為防控診治專家組組長,十分清楚肩上的擔子,不敢有絲毫懈怠。考慮會診頻繁,有時一天要轉幾個地方,我乾脆一直自己開車。

大年三十,泰州出現第一例疑似病例。接著的幾天,靖江、姜堰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數字直接往上「跳」,病情進展很快。大年初一、初二,我就和盧慧宇主任連續兩天趕去靖江會診;晚上,去市衛健委進行核酸檢查陽性病例討論。那段日子,病人多,會診和討論是常態化,討論到夜裡12點過後,深夜再被會診電話叫醒、頂著寒氣出門是很正常的。其實,那時候只要是與抗疫相關的人都歇不下來。我是醫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職責,敬佑生命、救死扶傷是我的使命。

記者:您當時最擔心什麼?

葉紀錄: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的神經其實是繃得緊緊的。每接一次本院發熱門診或是兄弟醫院打來的電話,我心裡總會驟然一緊,下意識地擔心。詳細聽完病人的情況描述後,我又會長長地舒一口氣,我們泰州大多數發熱的情況並非因新冠。我心裡知道,但就忍不住,或許這就是大家說的醫者父母心吧。我希望所有的發熱病例都能排除疑似,每個患者都不被確診感染。即便確診,我又希望確診病例都是輕症,每位感染病人的病情都可控可治。

最擔心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當時,新冠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抗病毒藥效果差、副作用多,加上病情進展迅速,患者病情會很快加重,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輕症轉為重症後,患者死亡率高達60%。看到患者的臨床症狀、肺部影像、化驗檢查結果稍有加重,我都會特別緊張,那時候壓力特別大。

記者:泰州沒出現一例危重病人,數據靜好的背後,是全體醫護人員的負重前行。當時,我們治療患者的重點、難點放在哪?

葉紀錄:當時,有效防止輕症患者轉向重症、危重症是重中之重;難點主要是高危人群的監測和治療。高危人群一般指年齡大的,有基礎性疾病的,和臨床症狀重、氧飽和度低、拖的時間比較長的。泰州的患者,有4位75歲以上的老年人,基礎疾病多。治療過程中,我們救治團隊進行多學科診療,制定預警指標,「一醫一護一小組」,24小時監護與管理;細分方案,個體化治療及支持治療及時到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沒有一例輕症轉重症、危重症的。泰州也是全省唯一沒有新冠重症的設區市,也是全省第一個新冠清零的設區市。

記者:聽說,您要了所有病人的電話,包括家屬的,為什麼?

葉紀錄:離開隔離區,當患者脫離視線時,我可以打電話了解他們的感受,及時了解他們的臨床症狀。還可以為他們加油打氣、心理疏導、緩解恐懼:「不要多想!配合治療。」「沒事到陽臺上曬曬太陽。」「今天狀態不醜啊!」還有就是,所有患者出院後,我們要隨訪3個月,需要及時與患者或家屬聯繫。患者有我的電話也會主動打電話給我。記得有兩位患者,出院後打電話這樣跟我說:「葉主任,我要捐血漿。」我當時非常感動,他和家人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期間與我們的治療團隊配合得非常好。那個病人還說「我小孩說了,他好了後也要捐。」我一時感慨萬千:於一線醫護人員而言,還有什麼認可,能比患者主動求捐獻帶抗體的血漿來得更好呢?

記者:有位不識字的高奶奶,出院時堅持口述、讓家人寫了封感謝信。聽說高奶奶當時情況很危險?

葉紀錄:印象深刻。這位高奶奶每一次病情變化,簡直就是讓我和組員們坐過山車,太嚇人了,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怕。高奶奶78歲,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基礎病,且淋巴細胞計數很低,轉到市人民醫院時,胸部CT提示肺部病變仍在加重,臨床症狀不斷加重,應該說情況很危險。2月18日晚,高奶奶病情再次告急,呼吸困難,血糖控制不住。我們組織多個科室集中會診,並突擊進行相關檢查。確定了新治療方案。2月19日,高奶奶病情仍不見好轉。我當時心急如焚,無創呼吸機接上、俯臥位通氣用上,6名醫護人員24小時「盯」她一個人,一刻不敢離開。還好,經過兩周努力,高奶奶的臨床症狀和肺部影像逐漸好轉,順利地挺過來了。高奶奶不識字,那份她口述、家人手寫的感謝信,我看了,很暖、很暖……

【來源:泰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在線投訴」「去哪兒網」疫情期間不退還機票
    2020-03-05 15:19:57投訴人:王**投訴人手機:139******28消費日期:2020-01-19消費方式:在線消費投訴對象:去哪投訴標題:「去哪兒網」疫情期間不退還機票投訴訴求:退款投訴內容:2020年1月19日,本人通過去哪兒網app購買了從廣州飛西安的機票,共兩人。
  • 去哪兒火車票
    去哪兒火車票 地圖導航 大小: 48.42M
  • 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致敬一段真實的愛情故事,只有芸知道
    這幾日大家都在戰疫情,作為平民百姓,只能待在家裡來降低疫情的傳播,一天過得到也快,無聊中,看了一部電影《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年前上映的,看報導說挺感人的,讓很多有故事的人留下了懷念的眼淚,所以我也帶著一顆好奇的心,拜讀了這部電影。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去哪兒、四川航空:去哪兒機票退票一直...
    2020年01月29日 15:01,樹女士發起對去哪兒、四川航空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去哪兒有效投訴1917次;四川航空有效投訴37次。
  • 爸爸去哪兒
    透過窗戶,通過視頻,你問:爸爸,你去哪兒呀,怎麼還不回家?我說:爸爸在工作,要聽媽媽的話。那頭,你依舊可愛天真。這頭,我已經眼角溼潤。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全體民警無懼危險,義無反顧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和黨員幹部、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們攜手聯防聯控,構築起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嚴密防線。
  • 宋佳,熱情,奔放,哪兒哪兒都對
    宋佳,熱情,奔放,哪兒哪兒都對宋佳,熱情,奔放,哪兒哪兒都對宋佳,熱情,奔放,哪兒哪兒都對
  • 「汪星人」的哲學思考——「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去哪兒?」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發出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去哪兒?」作為人類的好朋友,「汪星人」(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呢? 早在古埃及的壁畫上就出現了家犬的形象,在距今3000年前的殷墟墓葬中發現完整家犬頭骨。
  • 疫情過後,2020年中國經濟將會往哪兒走?
    近段時間,冠狀病毒疫情鬧得很兇猛,其傳播速度和感染範圍都很強,目前國內還沒有明確的特效藥能夠快速治癒此病。所以,大家現在一定要儘可能地呆在家中,勤洗手,多通風,在出去時還要戴上口罩。而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很多人都在擔心,疫情過後中國的經濟會往哪兒走呢?
  • 去哪兒陳剛:OTA正在互相滲透,但路走對了,去哪兒就不會敗 | 旅訊八點正
    去哪兒觀察,為了刺激更多年輕用戶買單,達到以量取勝的作用,商家會願意將節省的成本轉化為低價,或者與去哪兒合作做「低價設計」。只要同樣的產品在去哪兒成本更低或銷量更好,商家獨家供應產品或價格的可能性便越大。
  • 去哪兒網精準服務闖新路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去哪兒網業務量曾單日暴漲25倍,大量退款需求爆發。面對困難,去哪兒網及時墊付退款,保障消費者權益,並創新技術服務,最終渡過難關。「勾兒!」順著叫聲望去,只見一個穿黑色衣服的短平頭男子從一排工位的最裡側站了起來,這人便是在線旅遊平臺去哪兒網的總裁勾志鵬。
  • 中國日報社記者孟哲:第一現場在哪兒 我們就應該去哪兒
    原標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中國日報社記者孟哲——「第一現場在哪兒 我們就應該去哪兒」 中國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孟哲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抄在了採訪本上。82天的武漢採訪經歷,讓這位「90後」新聞人更加堅信:「第一現場在哪兒,我們就應該去哪兒。」 9次深入「紅區」近距離拍攝 「我要用視頻報導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 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這是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詞,既質樸生活化又窩心。現在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討論說,時間好像被安裝了加速器,過得太快了。不知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受,至少我是覺得一天天一年年,時間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
  • 爸爸去哪兒(爸爸去哪兒第四季主題曲)
    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回歸!星爸萌娃激萌來襲,爸爸+萌娃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首發上線啦!
  • 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場疫情也許給了我們答案
    「時間都去哪兒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是歌裡唱的詞,也是我們經常感慨的話題。經常聽到有人說:「我的時間不夠用~我忙的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多看書~有時間我一定多陪陪父母……」那麼,現在呢?這場突然襲來的疫情讓我們手足無措,在專家的建議和國家的規定下,我們都待在了家裡自我隔離,短暫實現了躺在家中給國家做貢獻的夢想。這段在家的日子,我們是怎樣度過的呢?
  • 依依惜別的深情:時間都去哪兒了?
    依依惜別的深情:時間都去哪兒了?11:59:03來源: 新華網   受疫情影響6月22日,三峽大學師生合作改編的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在學校「雲」畢業典禮上播放,引發師生共鳴。這樣一份別樣的畢業禮,讓不少師生感動淚目。(連迅 魏瑤)
  • 去哪兒CEO陳剛:「新低價」不等於價格戰
    2020年底,各家在線旅遊企業(OTA)尚未公布全年財報,去哪兒網CEO陳剛便在內部信中官宣了去哪兒網全年盈利的消息,在疫情大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過去這一年,OTA們各自發揮現有優勢,奪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存策略有差異,也有相似。
  • 【韓國綜藝】《爸爸我們去哪兒》 收視率去哪兒?
    引發育兒綜藝綜合症的MBC《周日夜-爸爸我們去哪兒》陷入躊躇停滯狀態。與可愛的孩子們相比較,收視率呈現出跟不上的狀態。《爸爸我們去哪兒》收視率究竟去哪兒了呢?그래서일까. '아빠어디가'는 점점 힘이 빠지고 있는 모양새다.
  • 《萌寶去哪兒》與快手式綜藝探索
    作者 | 周亞波早在《爸爸去哪兒》時期,「村長」李銳就經常會接到觀眾的電話,「我的爸爸不是明星,能不能也出來跟著村長一起旅行?」這個問題曾長期縈繞在這位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的腦海中。他曾經試著總結,明星父子和素人父子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差別?親子類節目社會意義和商業意義的雙贏,可以從哪些角度形成突圍?
  • 去哪兒網武漢客服團隊:我們在一起就不是孤島
    「我的航班都取消了還不給我退款?」「退款什麼時候到帳啊?」今年是她在去哪兒網武漢運營團隊的第四年,也是最特別的一個新年。 截至2月1日上午11時,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1823例,湖北省共7153例,其中武漢市確診3215例。武漢仍然是疫情最嚴重的城市。 疫情來襲後,有人離開,也有很多人選擇留下。
  • 「爸爸去哪兒了?」第二季
    「爸爸去哪兒了?」我叫一一,今天是我來到這世界上的第159天,在這期間我媽一直陪伴我,可我只有三天見到了爸爸,你去哪兒了?媽媽說你是警察,去打怪獸了!媽媽還說,因為你也在抗擊疫情的戰場!和所有的逆行者一樣!老爸你就是我們的英雄!我們等你凱旋!爸爸!其實媽媽很想你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