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版《鹿鼎記》開播之後,網上惡評如潮,無論從演員的演技還是劇情設計上面,幾乎都沒逃過網友們的調侃,豆瓣評分就沒漲到過3.0以上。
曾經被萬眾期待的翻拍劇成了觀眾心中的「爛劇」,作為主演張一山更是成為了大家發洩情緒的「靶子」,網上的每條差評都如一把利箭刺向他。
當然,張一山在處理情緒和演技上是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是面對之前陳小春和張衛健經典的版本,他只有改變人物角色的風格才能達到「超越」前輩們的目的。
不過,從客觀上來看,這個鍋不能讓演員們來背,拋掉演技這方面來說,從劇情連貫性和演員們的造型設計上,導演和編劇該負最大責任。
特別是在造型上,導演和編劇似乎不懂歷史常識,把觀眾當小孩「騙」。
開播第一集,讓人匪夷所思的名場面便出來了,在茅十八和官兵們對抗的劇情中,韋小寶和母親韋春花被救,然而韋春花的現身讓人感覺有點穿越。
原因就是她穿著一身透視裝連衣裙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而且當時她不僅光面對官兵,還面對的是和尚茅十八,這樣的著裝放在現代完全是正常的,但是在古代就算是青樓女子也不可以這麼露骨。
再來看看陳小春版本的《鹿鼎記》中,韋小寶和母親韋春花的著裝和新版《鹿鼎記》中可以形成很大的對比,到底是時代進步了,還是編劇有意更改?
要知道,在清朝時期對於著裝要求是非常森嚴的,不僅在顏色、式樣和質地上有身份區別,還要分高低貴賤,按照這個等級要求清代男子服裝以袍、褂、襖、衫、褲為主。
女子則是出生在詩書禮儀之家的,需要穿裙子,而對於青樓女子,她們只可以穿褲子不可以穿裙子,這個要求主要是為了在服裝上和其他良家婦女區分開。
回過來看,張一山版《鹿鼎記》中韋春花在著裝上過於誇張,顯然沒有達到當時朝代的要求,也可以見得,編劇和導演在細節上完全沒有拿捏到位。
除此之外,《鹿鼎記》的故事背景是明末清初,就算不是滿人也要梳辮子,但是在新版《鹿鼎記》中,完全顛覆了觀眾的三觀。
十三集中胖頭陀一角出現,令人驚訝的是他整個人頭髮兩旁剃光,上面梳成髒辮,連後面的馬尾都燙成了「渣男錫紙燙」,看到這不禁讓人疑惑,這哪是武林大俠,明明是說唱高手。
相比陳小春版本的胖頭陀來說,雖然造型上也有一些奇特,但是都在觀眾們的接受範圍內,也不至於弄成髒辮燙個頭。
另外,兩個版本胖頭陀手中的兵器反差也大相逕庭,一個拿著破舊的鐵杖,而另一個則是拿著一把似乎像剛擦過油還反光的刀器,這道具簡直比演員還搶鏡。
對於現在翻拍劇,「偶像劇套路」已經成了不少導演和編劇用來博得收視率的手法。
就比如翻拍《亮劍》的《雷霆戰將》,在專心打仗的時代,人物怎麼能夠顧得上自身的形象。
男人噴髮膠梳背頭,女人穿裙子露長腿,還將原著李雲龍抽菸卷的情節改成了抽雪茄。
這種不符合常理的出牌手法只會讓觀眾正面去罵演員們,其實真正的鍋,應該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團隊背的。
總之現在部分影視劇導演,在造型設計上下的功夫比在研究劇本上更加用心。
可能現在是看臉的時代,不少觀眾們也逐漸年輕化,對於演員的外表十分看重,於是不少導演們抓住了這批觀眾的心理,在演員外形上下的功夫太多,卻忽略了劇本故事背後的那些粉絲的心理。
或者這就是現在很多影視劇拍不出早前經典劇精髓所在,也包括新版《鹿鼎記》在內,一個新劇的好與壞,一半的功勞和責任在於演員本身,另一半則是在背後的團隊。
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劇情中,新版《鹿鼎記》還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