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鹿鼎記》看金庸多線戲劇技巧

2021-01-09 銀承影視

金庸自述:常常收到讀者的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哪一部小說最好?」這是問技巧和價值,我相信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有所進步,長篇比中篇短篇好些,至於寫作技巧,後期比較有些進步。

金庸公認最好的6部小說,《天龍八部》150萬字餘,《鹿鼎記》接近150萬字,《倚天屠龍記》100萬字餘,《射鵰英雄傳》90萬字餘,《神鵰俠侶》約90萬字,《笑傲江湖》約90萬字。其餘的都在50萬字以下。

單論結構上謀篇布局的複雜性,《天龍八部》要比《鹿鼎記》結構更複雜,《天龍八部》是一個複雜的「蜘蛛網結構」。《天龍八部》的人物數量也是金庸之最,《天龍八部》的一個主題是「眾生皆苦」,所以《天龍八部》是多主角敘事,而《鹿鼎記》是單一主角敘事,韋小寶是絕對的敘事核心,敘事結構呈「放射狀」。

《鹿鼎記》人物關係總圖,可點擊放大觀看

《鹿鼎記》有點像公路片,全書50回,每一回都是跟隨韋小寶的「行走路線」。越到後面多線的交集越多,群像碰撞也越精彩。

《鹿鼎記》也有點像近些年所稱的「金手指」類型,即主角一路開掛,無所不能。所以有很多諜戰劇抄襲《鹿鼎記》的結構,因為《鹿鼎記》裡韋小寶是一個遊走在各派之間的「多重間諜」。

西方傳統小說從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來分析一部作品,筆者認為這裡的環境就是指「故事發生的空間」,讀金庸的作品,常常需要讀者自行腦補一個舞臺空間,立體感、畫面感非常強。想必這也是金庸為什麼那麼喜歡莎士比亞的原因吧,因為莎士比亞的東西都是可以視覺化的舞臺戲。

《射鵰英雄傳》裡,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金庸是以方位來命名角色的。塞北秋風野馬,江南春雨杏花,中國大好河山呈現的天然「舞臺空間」,成為了金庸多線敘事的重要載體。

《鹿鼎記》群像構建

朝廷:康熙、鰲拜、海大富、皇太后、建寧公主、康親王、索額圖、多隆、瑞棟、齊元凱、泰都統、張康年、趙齊賢、趙良棟、明珠、南懷仁、湯若望

天地會:陳近南、茅十八、尹香主、古至中、馬超興、風際中、李力世、祁彪清、徐天川、錢老本、玄真道人、崔瞎子、高彥超、關安基

沐王府:沐劍屏、方怡、劉一舟、沐劍聲、蘇岡、敖彪、白寒楓、白寒松、吳立身、柳大洪

少林寺:行痴(順治帝)、行顛、玉林、晦智、觀證、晦聰、澄觀、澄覺、澄識、澄通、澄心、澄照、澄光

西藏活佛:桑結、心溪、皇甫閣、勝羅陀、巴顏、昌齊、達和爾、法勝、呼巴音

準葛爾部:葛爾丹、罕貼摩

鐵劍門:九難、阿珂、阿琪、陶紅英

神龍島:洪安通、蘇荃、假太后(毛東珠)、胖頭陀、瘦頭陀、蕊初、柳燕、鄧炳春、章老三、陸高軒、殷錦、無根道人、徐雪亭、鍾志靈、張淡月

平西王府:吳三桂、吳應熊、陳圓圓、李自成、楊溢之、夏國相、盧一峰、巴朗星、李巖、李西華、胡逸之

藩王:靖南王、平南王、定南王

臺灣鄭氏:鄭成功、鄭經、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鄭克臧、施琅

南明諸王:魯王、桂王、唐王、福王

王屋派:司徒伯雷、司徒鶴、曾柔、元義方

明史案相關:莊三少爺、莊三少奶奶、雙兒、吳六奇、黃宗羲、顧炎武

麗春院:韋春花、七姐

羅剎國:蘇菲亞公主、西奧圖三世、伊凡、彼得、火槍營隊長、火槍營副隊長

《鹿鼎記》階段性大事件

一、韋小寶進皇宮

1.韋小寶隨茅十八進宮。

2.韋小寶弄瞎海大富雙眼,變身小桂子。

3.韋小寶和康熙摔跤。

4.韋小寶和康熙制服鰲拜。

5.韋小寶抄鰲拜家,和索爾圖結拜兄弟。韋小寶拿到兩本《四十二章經》。

6.海大富揭穿韋小寶假身份,追殺韋小寶。海大富和皇太后交手,韋小寶幫太后殺死海大富。

7.韋小寶奉旨去天牢誅殺鰲拜,意外誅殺鰲拜,被天地會人撞見抓走。

二、韋小寶在天地會

8.韋小寶在天地會青木堂內遇到茅十八,陳近南收韋小寶為徒,韋小寶任青木堂堂主。

9.天地會徐天川與沐王府雙白因為誰是光復大業的正統而引起爭執,導致徐天川傷重垂危,白寒松喪命。天地會、沐王府起糾紛。

三、韋小寶回皇宮

10.韋小寶調戲沐劍屏,將她藏在皇宮。

11.吳應熊進京作客於康親王府,其手下皆武功非凡,韋小寶暗中籠絡。韋小寶在康親王府意外得一本《四十二章經》。

12.方怡等進宮刺殺皇帝受傷,韋小寶救方怡。沐王府多名刺客被捕。

13.太后派瑞棟殺小寶,反被小寶所殺並取去他身上的《四十二章經》。太后又派太監騙小寶至其寢宮欲殺小寶,小寶訛稱已得悉太后秘密逼太后放手。

14.沐劍聲救出徐天川,卻要天地會為天川誤殺白寒松一事作出交代,韋小寶以香主身分答應在宮中救出沐王府刺客以抵徐天川之過。

15.韋小寶幫方怡救劉一舟,方怡答應做韋小寶的老婆。

16.陳近南抵京探望小寶,沐王府人等為答謝天地會相救與近南見面,惜雙方各為其主,為太子正統問題再起爭執。陳近南提出先殺三桂的一方就可號令另一方手下。

17.韋小寶向康熙說出刺客之主謀及嫁禍太后所派的太監,康熙帶小寶向太后請罪,太后藉故留下小寶在身邊。太后派柳燕跟小寶回房取《四十二章經》,方怡刺斃柳燕後與小寶、劍屏出宮,卻遺下訂情的珠釵,小寶回房取釵時發現柳燕的斷腳並未化去,決用來嚇太后,卻意外偷聽到太后與師兄的對話。小寶乘機偷走《四十二章經》,卻見到了正前來盜經的宮娥陶紅英。

18.韋小寶告訴康熙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康熙派韋小寶上五臺山。

四、韋小寶去五臺山途中

19.韋小寶將方怡、沐劍屏帶出宮,託天地會徐天川寄在石家莊。

20.小寶與方怡及劍屏分手後,途中遇險得陶紅英相救,並告知神龍教與《四十二章經》的秘密。

21.劉一舟發現方怡的心傾向小寶決殺小寶,卻被小寶戲弄,更在眾人面前出醜。

22.韋小寶、劉一舟、方怡、沐劍屏等人躲雨,遇到神龍島的章老三。章老三向他們打聽桂公公下落,劉一舟說出小寶即桂公公。小寶訛稱受太后指使上五臺山,又說太后殺了柳燕及其師兄,章老三信以為真。

23.小寶與沐王府等人被章老三捉著,獲莊家眾「女鬼」相救,但方怡、劍屏卻為章老三擄走,要小寶帶《四十二章經》往神龍島換人。

24.三少奶為報恩將雙兒終生交託小寶。

五、韋小寶在五臺山

25.小寶雙兒二人路上遇喇嘛,得知他們欲往五臺山清涼寺找順治麻煩。小寶喬裝善信要親手贈寺內眾僧禮物,卻不見順治蹤影。巴顏率眾喇嘛藉口要找被擒小喇嘛實捉順治,被小寶使計,再合雙兒、行顛及澄光之力制服。玉林示意澄光釋放巴顏,又拒絕小寶見順治,小寶擔心順治安危,決半夜潛入「偷」走順治。

26.巴顏率數十喇嘛折返要燒清涼寺,少林寺四大金剛及十數羅漢將他們擊退。

27.順治交小寶一本《四十二章經》,著其轉交康熙,並要他緊記「永不加賦」四字。

28.小寶與雙兒下山時遇胖頭陀,小寶被擒及被迫交出經書,幸四大金剛及眾羅漢相救,並沿途護送返京。

六、韋小寶在神龍島

29.小寶與方怡重遇,二人乘船至「神仙島」,卻誤被蛇咬中毒昏迷。小寶為陸高軒所救,未料這是圈套,暗罵方怡出賣自己。

30.陸高軒發現胖頭陀誤信小寶胡言,二人逼小寶徹夜將蝌蚪文的「譯本」背誦。

31.神龍大殿上,小寶赫然發現穿著教服的方怡、劍屏。教主夫人蘇荃為《四十二章經》一事要賜死鍾志靈,志靈反抗,兩敗俱傷。高軒指使小寶殺安通與蘇荃。

32.小寶救洪安通二人,洪安通封他為新白龍使。小寶洪自告奮勇為安通找經書,安通、蘇荃傳授他六式武功,小寶要求帶方怡二人同行,未料蘇荃只派高軒及胖頭陀隨行。

七、韋小寶回宮

33.小寶將陸高軒胖頭陀二人和雙兒分別安頓。韋小寶制服建寧公主。

34.太后發現小寶正是新任白龍使,俯首聽命。

八、韋小寶路過王屋山

35.王屋派偷襲軍營被制服,小寶見曾柔美貌頓生好感。小寶從元義方處得知王屋派要造反,派人通知康熙。

36.小寶被毒蚊咬,曾柔暗中贈藥雙兒,卻令小寶誤會雙兒「移情別戀」,派人將女扮男裝的曾柔擒住並毒打。

37.雙兒將曾柔一番情意相告小寶,卻遇司徒伯雷為曾柔被擒上門尋仇。伯雷與小寶訂下三年之約,曾柔暫別小寶。

九、韋小寶在少林寺

38.小寶遇阿珂後,發誓要娶她為妻。小寶代康熙上少林寺削髮為僧,把雙兒暫居於綢緞莊。

39.小寶在少林寺法號為晦明,與方丈是師兄弟。

40.小寶下山找雙兒,與雙兒在河邊嬉戲的時候,阿珂誤會小寶是淫僧。

41.蒙古王子葛爾丹和巴顏上上少林寺討要阿珂,韋小寶巧妙化解。

十、韋小寶再上五臺山

42.康熙命令小寶上清涼寺當主持保護順治。清涼寺被數千名喇嘛包圍,想活捉行痴大師(順治帝),小寶假扮喇嘛帶行痴等人逃離清涼寺。

43.康熙帶兵上五臺山。順治康熙父子終於相認,順治將《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告訴康熙。

44.康熙遇九難行刺,小寶救康熙被九難劫走。小寶為了脫身,再次利用刺殺鰲拜之事說服九難。

十一、韋小寶回宮

45.九難帶小寶去京城,上煤山拜祭崇禎。九難和陶紅英見面。

46.九難逼太后說出《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太后說出她是明代後人毛東珠,真太后被她軟禁。九難發現《四十二章經》的封面內藏有細小羊皮,必須集齊八本才能並出完整地圖。

十二、韋小寶在客棧

47.小寶為求接近阿珂,請九難收他為徒,九難答應。

48.巴顏帶三名喇嘛圍攻九難,逼她交出《四十二章經》,九難身受重傷,小寶施小計把三名喇嘛刺死,小寶等人在途中巧遇克塽,克塽說自己是臺灣鄭家二公子,更邀請九難共同赴河間府出席「殺桂」大典。

49.巴顏的師兄桑結追上九難,小寶將毒粉撒落在經書中,令桑結中毒。

十三、韋小寶在河間府

50.殺龜大會。天地會的人、沐王府的人、平西王府的人都在,九難等人參加「殺桂」大典,推舉各省盟主。

51.小寶與青木堂等人戲弄克塽,又乘機賣弄英雄救美本事。多隆找到小寶,小寶借多隆之手欲除掉克塽,多隆捉克塽並設計讓小寶與阿珂成親時。楊溢之等人扮「生藩」至,又提走了克塽,後得馮錫範救出。

十四、韋小寶回宮

52.小寶與康熙借意搜太后寢宮,毛東珠逃走真太后獲救。小寶乘機取走一本《四十二章經》及羊皮。

53.建寧被賜婚嫁與吳應熊,康熙派小寶做隨行賜婚使,要他找回吳三桂的《四十二章經》。

54.康親王找小寶商量仿製經書,好向康熙交差,小寶做個順水人情。事成後康親王送小寶一座子爵府作謝禮。

十五、韋小寶出宮

55.錫範污衊近南背叛鄭王並下手暗算,小寶暗中撒出石灰粉嚇退馮錫範。

十六、韋小寶在平西王府

56.韋小寶護送建寧公主去雲南和親,天地會群英、神龍島胖頭陀等人、九難、阿珂隨行。

57.小寶護送建寧到雲南途中被建寧用蒙汗藥迷倒,醒後發覺赤身被公主困綁及施以酷刑,九難為救小寶擲阿珂入房,阿珂掩面救小寶後離去。

58.小寶到雲南後戲弄敲詐吳三桂。小寶命徐天川、玄貞二人查探溢之下落,發現溢之已被三桂割去四肢、雙眼及舌頭,徐天川等人擄來蒙古使者罕帖摩,小寶探出吳三桂想聯合蒙古、西藏,羅剎國及神龍教,四路夾擊謀反。

59.小寶在吳三桂書房無意中發現《四十二章經》,乘機掉包偷走。

60.吳應熊借救火之名搜罕帖摩,小寶將計就計。建寧公主閹割吳應熊。

61.小寶得知阿珂行刺三桂被擒,小寶藉詞探望吳三桂說要見刺客。被囚禁的竟是劍屏,遂使計將劍屏帶走。劍屏憶述離開神龍島後,再遇劍聲、大洪等人,正商量對付吳三桂之計時,卻被三桂手下擒獲。至此,小寶知已中三桂圈套。三桂安排劉一舟揭穿小寶計謀,小寶機智地應付過去。

62.小寶接到救阿珂的字條趕往,原來接見小寶的正是陳圓圓。圓圓道出自己的過去及阿珂的身世。

63.吳三桂布下重兵圍捕小寶等人,九難出現解困。吳三桂與李自成決鬥。小寶與吳三桂交換人質,「請」應熊陪同返京。

十七、韋小寶出走雲南途中

64.韋小寶、瘦頭陀、李西華、陸高軒、胖頭陀、胡逸之、吳六奇七人連環受制,馮錫範攻擊,阿珂、鄭克爽、李自成、雙兒、天地會等人同在。李自成和李西華鬥劍,馮錫範和胡逸之、天地會的人鬥劍。

65.李自成死。九難傳授小寶「神行百變」的輕功。九難告別韋小寶。

十八、韋小寶回京

66.康熙藉助外國人的科技製造出大炮,並派小寶殲滅神龍教。

67.雙兒成功把藏寶地圖拼成,藏寶地點在關外的鹿鼎山。

68.施琅善打海戰,小寶向康熙徵用施琅去攻打神龍島。

十九、韋小寶攻打神龍島

69.韋小寶帶領水師駐紮通吃島,小寶從水中救起瘦頭陀,知道神龍教發生內訌。

70.韋小寶被抓,韋小寶在洪教主洪夫人面前誣陷瘦頭陀。

71.韋小寶和雙兒從神龍島逃走。

二十、韋小寶在羅剎國

72.韋小寶誤入羅剎人的城堡,偷聽到神龍教教主與羅剎人密謀作亂。

73.韋小寶遇上羅剎國的公主蘇菲亞。羅剎沙皇駕崩,蘇菲亞回國。

74.韋小寶施小計,令蘇菲亞回國並做了攝政王,羅剎國與大清建立邦交,從此兩國互不侵犯。

二十一、韋小寶回宮

75.三藩上書要求削藩,吳三桂目的是藉著削藩而起兵作亂。

76.康熙派兵圍剿王屋派,小寶找來趙良楝獻策。

77.吳應熊想騎飛馬逃離京城,韋小寶給飛馬吃了巴豆,活捉吳應熊,令吳三桂不敢輕舉妄動。

二十二、韋小寶在王屋山

78.韋小寶到王屋山,希望勸服司徒伯雷答應假降滿清,但吳三桂早一步派了巴朗星招攬伯雷助他消滅大清,伯雷不從被殺。

79.韋小寶招攬王屋派剩餘部隊。

二十三、韋小寶在揚州

80.康熙派韋小寶到揚州建忠烈祠,韋小寶遇揚州知府吳之榮。

81.韋小寶回到麗春院見春花。

82.韋小寶巧遇克塽與阿珂,原來二人約了桑結與葛爾丹共謀造反。韋小寶使計迷倒二人,又化解了與桑與二人的恩怨,且三人結拜成兄弟。

83.蘇荃率眾來擒小寶,反被小寶迷倒。蘇荃、阿珂、方怡、劍屏、曾柔、雙兒六女雲集麗春院。阿珂寧死不屈,小寶讓她與鄭克塽回臺灣。

84.吳之榮想用「文字獄」陷害顧炎武和吳六奇,小寶為了要替莊家報仇及保護天地會,反誣告吳之榮幫吳三桂謀反。

二十四、韋小寶回宮路上

85.韋小寶在押解吳之榮到莊家鬼屋途中,遇上歸氏一家,小寶欺騙他們,自稱是吳三桂之侄,協助三桂反清復明,歸氏一家上當,被小寶迷暈,莊家大仇已報。

86.小寶知道歸氏三人要行刺康熙,畫了密函通知康熙小心。

二十五、韋小寶在皇宮

87.歸氏一家在皇宮找不到康熙,脅持小寶去刺殺康熙,誤打誤撞殺了毛東珠及瘦頭陀。

88.康熙揭穿小寶是天地會韋香主身分,要他出賣天地會,小寶左右兩難。

89.歸氏一家突襲康熙,小寶挺身相救,康熙念及小寶與他深厚交情,放小寶一馬。

90.康熙布下天羅地網炮轟天地會及沐王府等人,小寶為了拯救天地會兄弟,違抗聖旨,與建寧逃出皇宮。

二十六、韋小寶等人出逃皇宮

91.小寶等人逃走期間遇到神龍教教主追殺,蘇荃背叛洪教主。神龍教內訌,洪教主被殺。

二十七、韋小寶等人在通吃島

92.小寶帶同蘇荃、建寧、曾柔、方怡及劍屏,逃到通吃島避難。

93.陳近南、雙兒和鄭克塽、馮錫範來到通吃島,阿珂得悉鄭克塽會對小寶不利,也趕到通吃島。陳近南被克塽偷襲身亡。小寶要他寫下巨額欠單後放他回臺灣。

94.韋小寶得知天地會奸細原來是風際中,雙兒救小寶槍殺了風際中。

95.康熙要小寶消滅天地會,小寶在通吃島也不回京城。吳三桂被平定,鄭克塽歸降,康熙再次傳召小寶回京。

二十八、韋小寶回宮

96.茅十八誤會小寶殺了陳近南及風際中,追殺小寶。

97.康熙擒得茅十八,要小寶親自監斬茅十八,以小寶妻兒要脅。小寶為了拯救茅十八,掉包以馮錫範代替茅十八受斬。

98.小寶決定率妻兒離開京城,建寧自恃是公主說要向皇帝求情,小寶揭穿她非太后所生。

二十九、韋小寶出宮

99.建寧、方怡、劍屏、曾柔等被捉,天地會以她們的生命威脅小寶帶他們去尋寶以及挖掘韃子的龍脈。

三十、韋小寶等人在鹿鼎山

100.蘇荃和雙兒擺脫追捕後找小寶,小寶吩咐荃、雙二人設置一個假寶山,誤導天地會這就是龍脈所在地。康熙誤會小寶帶天地會去掘龍脈及奪寶,下令大炮準備,要把小寶及天地會等人炸死。大結局。

《鹿鼎記》敘事技巧

技巧方面,金庸擅用空間和視角。

第一,擅長製造同一空間的多層視角。

電影懸疑大師希區柯克有個著名的「炸彈原理」,有三個人在玩兒撲克牌,牌桌下有一顆炸彈。如果你只是講述三個人玩牌,然後突然爆炸了,那麼故事就毫無懸念。但如果你事先將炸彈的存在告訴讀者,然後再展示三個不知情的人玩兒牌,那麼觀眾就會時時刻刻關心炸彈什麼時候爆炸。這裡理論就是講,需要在故事開始前,向觀眾展示一個危機,觀眾知道,但劇情中的人物並不知道。而這個危機似乎隨時都可能爆發。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懸念和故事張力。

《射鵰英雄傳》中讀者們稱道的牛家村密室一場戲。郭靖受傷,黃蓉帶郭靖在一個破酒館的密室內療傷,作者通過郭黃二人的視角:完顏洪烈和楊康、歐陽鋒、黃藥師、傻姑、全真派程瑤迦當尹志陸冠英、侯通海梁子翁、歐陽克、穆念慈、梅超風、全真七子、江南六俠各色人物輪番登場。郭黃二人目睹了歐陽克因調戲穆念慈被楊康殺死的過程,這為楊康最後死於歐陽鋒埋下伏筆。

金庸裡,最常用的(當然不算最高明)的技巧就是:偷聽。

比如:海大富和假太后交手,韋小寶偷聽到有關順治皇帝的事情,這為康熙派韋小寶上五臺山埋下了伏筆。

再比如:康熙帶小寶向太后請罪,太后藉故留下小寶在身邊。太后派柳燕跟小寶回房取《四十二章經》,方怡刺斃柳燕後與小寶、劍屏出宮,卻遺下訂情的珠釵,小寶回房取釵時發現柳燕的斷腳並未化去,決用來嚇太后,卻意外偷聽到太后與師兄的對話。小寶乘機偷走三本《四十二章經》,卻見到了正前來盜經的宮娥陶紅英。

第二,金庸擅長同一空間的群像戲。你一言我一語,誰跟誰打,分工明確。

金庸經典的群戲有很多:比如《天龍八部》的聚賢莊大戰、少室山武林大會、結尾的雁門關大戰;比如《笑傲江湖》的少林寺大戰、五嶽會盟推選盟主、黑木崖大戰;比如《倚天屠龍記》的在武當六大派逼死張翠山、張無忌光明頂單挑六大派、少林寺屠獅大會;比如《射鵰英雄傳》的煙雨樓比武、結尾的華山論劍;比如《神鵰俠侶》的終南山楊過大戰蒙古人救小龍女、結尾的襄陽城守衛戰。

關於《鹿鼎記》,筆者分享認為金庸先生寫得較好的群戲3場。

第1場:河間府「殺龜大會」。這場戲金庸將沐王府、天地會、延平王府、平西王府、清兵、九難師太等各方人馬匯集在同一個空間,為韋小寶戲弄鄭克塽調戲阿珂創造了條件。

第2場:平西王府。韋小寶、瘦頭陀、李西華、陸高軒、胖頭陀、胡逸之、吳六奇七人連環受制,馮錫範攻擊,此時阿珂、鄭克塽、李自成、雙兒、天地會群英同在。李自成和李西華鬥劍,馮錫範和胡逸之鬥劍。

第3場:麗春院。韋小寶六個老婆(此時建寧不在)齊聚揚州麗春院。

《鹿鼎記》敘事邏輯

金庸小說,人物目標明確,敘事邏輯清晰。

《鹿鼎記》裡《四十二章經》是很多方的目標,康熙、皇太后、海大富、洪安通、吳三桂、九難師太、陳近南、西藏喇嘛都想得到《四十二章經》。

《倚天屠龍記》裡屠龍刀是大家競相爭奪的寶物,因為謝遜知道屠龍刀的秘密,謝遜也成為了目標載體,所以有「屠獅大會」。

《射鵰英雄傳》裡,《九陰真經》是諸多高手都想得到的武功秘籍。

《鹿鼎記》裡另一個角色動機設定就是「反清復明」,比如很多方想殺康熙,很多方想殺鰲拜,很多方想殺漢奸吳三桂,天地會和沐王府還為殺吳三桂競賽。

《鹿鼎記》五大悲劇

《天龍八部》是「金庸式悲劇」集大成者,是中國的《俄狄浦斯王》。「悲劇底色」是金庸作品一以貫之的標籤,即便是《鹿鼎記》這樣的帶有喜劇風格的作品,也有濃濃的悲劇主題在。筆者總結了《鹿鼎記》五大悲。

一悲,陳近南之悲死。陳近南一生效忠臺灣鄭王爺,最後卻死於鄭克塽之手。

二悲,阿軻身世之悲。阿軻被九難偷走收養成徒,是為了讓她殺爹爹吳三桂,而親爹卻是李自成,陳圓圓和阿軻是政治犧牲品。

三悲,建寧身份之悲。從公主變成野種,她是假太后和瘦頭陀偷情所生,康熙不再是寵她的哥哥。

四悲,反清復明的迷惘。天地會、沐王府、王屋派、九難等要殺的韃子皇帝康熙,並不是一個昏君,那反清復明的終極意義又是什麼?

五悲,韋小寶和康熙從友情走向對立面。

相關焦點

  • 《鹿鼎記》之後,金庸武俠再度翻拍,看喬峰造型:這髮際線毀了
    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在中國的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甚至也影響到了周邊一些國家。拍攝成影視作品之後,更是廣為流傳,但近兩年翻拍毀劇現象頻頻發生。張一山出演《鹿鼎記》徹底改變了觀眾的看法,隨後又一部金庸武俠作品被翻拍,而且即將上映。
  • 《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的地位不言而喻。倪匡大師就曾經在《我看金庸小說》一書中將《鹿鼎記》排在首位,認為它是「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此外,這也是金庸最「特別」的作品,和前面的作品相比,《鹿鼎記》的故事背景更加宏大,從「武林」擴展到了包括朝堂、市井、寺廟、異域等不同的場景。
  • 金庸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徵雲南、俄羅斯的故事。
  • 倪匡談金庸作品:《鹿鼎記》排名第一
    《鹿鼎記》是金庸最後一部小說。在《鹿鼎記》之後,飲宴閒談之間,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問金庸:「你為什麼不寫了?」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總不厭冒昧,搶著回答:「因為他寫不出來了!」如是數十次之後,金庸也感嘆:「真的寫不出來了!」任何事物,皆有一個盡頭,理論上來說,甚至宇宙也有盡頭。小說創作也不能例外到了盡頭,再想前進,實在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 張一山版韋小寶撲街:那麼多版鹿鼎記,他才是金庸心中的韋小寶
    看了十幾分鐘,我確信這是部爛片。看了一集,我確信這是部大爛片!說真的,金庸老爺子才走兩年,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就被禍害成這樣,作為金庸武俠粉,實在是痛心吶~《鹿鼎記》,這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可是,到了《鹿鼎記》,金庸寫韋小寶,卻筆鋒陡轉,韋小寶是唯一的一個沒有練成絕世武功,而且還能左擁右抱,享盡豔福的男主角。
  • 《鹿鼎記》——金庸江湖夢被支離破碎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翻車了,翻得血肉模糊。本來這部劇倍受期待,但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其實,最近幾年,翻拍金庸武俠劇翻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新版《鹿鼎記》是用了心的,只是心用錯了地方。主創人員把心用在了如何迎合時代上。既然迎合了觀眾,為何觀眾不買帳?答案是,觀眾不需要舔狗,需要的是優秀作品。
  • 我覺得,《鹿鼎記》是金庸最好的小說
    我心目中,《鹿鼎記》和《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前二。《笑傲江湖》和《射鵰》爭前三。
  • 倪匡談《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
    熟讀金庸作品的,仔細一看便可以知道每一個字,代表了他的什麼小說。而作此對聯者,正是才情浩淼的金庸先生本人。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這當中,《鹿鼎記》是一個頂點。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也曾寫過一篇文章談《鹿鼎記》,談韋小寶、談康熙、談金庸。
  • 新鹿鼎記遭吐槽,不妨看看鹿鼎記續集小說,感受與金庸不同的味道
    大量網友認為,這版《鹿鼎記》表演浮誇,設定奇葩,把金庸原著《鹿鼎記》演成了鬧劇,把原著韋小寶演成了「猴小寶」。甚至有網友吐槽說:「差點以為看的是《西遊記》而不是《鹿鼎記》。」對於金庸迷來說,這樣的新《鹿鼎記》顯然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但是對一般的武俠迷來說,近期很少看到武俠劇,新版《鹿鼎記》雖然有些尷尬,但是看個熱鬧還行,打發無聊時間還不錯。
  • 漫談金庸和他的《鹿鼎記》
    今年春節在家閒得無聊,重讀了一遍中學上課時偷讀的小說《鹿鼎記》。
  • 《鹿鼎記》口碑低迷,金庸劇不再吃香?
    經典IP+演技演員,效果卻不如預期《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深受讀者喜愛,曾改編成眾多版本影視作品,其中不乏口碑收視雙豐收的經典之作。如1998年由TVB出品、陳小春及馬浚偉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豆瓣評分高達8.8分,陳小春也因此被觀眾譽為「簡直就是韋小寶本人」。
  • 比起新版《鹿鼎記》被全網嘲,我更關心背後的新麗傳媒和金庸IP
    總的來看,這版《鹿鼎記》的口碑質量,算是創下過往6個版本「新低」。陳小春版、周星馳版《鹿鼎記》被網友追封為金庸IP改編作品最佳,而黃曉明版、韓棟版的「韋小寶」,雖遭到市場質疑,但在「張一山」這版面前,豆瓣中對「過去給黃曉明打差評」的「追悔」,也不在少數。
  • 新版《鹿鼎記》引爭議,當下還有必要翻拍金庸武俠劇嗎?
    >2020版《鹿鼎記》海報娛理:張一山版《鹿鼎記》大家看了嗎?之前的《鹿鼎記》你們喜歡哪個版本的?>蘇櫻:沒看,看了評分和熱搜的點,覺得沒必要去看了。我喜歡陳小春的版本,市井氣和武俠氣結合得很好,演員基本上都是恰當的,張衛健那一版製作很好,但完全不是《鹿鼎記》,偏偶像劇。
  • 六神磊磊等談《鹿鼎記》翻拍:沒有金庸,他們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情節熱鬧,又是單一線索,沒有《天龍八部》那樣多線索多主角,也沒有周伯通、一燈大師講故事的大段插敘、倒敘。《鹿鼎記》有一個悲劇的內核,比如「俠」無能為力,小混混如魚得水,但是這個不能說很難表演。四大名著也可以,很多經典都有一個悲劇的內核,都可以很好得表現,《鹿鼎記》怎麼不可以? 譚飛:我認可,因為《鹿鼎記》是最非典型的金庸小說。
  • 《鹿鼎記》和《智取威虎山》,看似全無關係,竟有此等巧合
    金庸先生同樣不能免俗,且不說《連城訣》一書相關設定和情節,借鑑自大仲馬著名小說《基督山伯爵》,這一事實為金庸研究者眾所皆知。單單說《鹿鼎記》中一段著名情節,韋小寶在通吃島淪為俘虜後,戲弄神龍教主洪安通一節,其實就可能源自同時代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楊子榮智鬥匪首座山雕。
  • 【最好的金庸武俠喜劇電影,周星馳版的《鹿鼎記》】
    【最好的金庸武俠喜劇電影,周星馳版的《鹿鼎記》】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對武俠泰鬥金庸武俠小說的總概括,每一部都是經典
  • 王晶對金庸《鹿鼎記》的無釐頭改編,有哪些經典之處?
    【王晶對金庸《鹿鼎記》的無釐頭改編,有哪些經典之處?】
  • 金庸的成名作是哪一部,他最喜歡的為什麼是《鹿鼎記》?
    金庸的成名作應該算是《射鵰英雄傳》,但是,他卻最喜歡《鹿鼎記》。金庸喜歡鹿鼎記,是因為他喜歡這種輕鬆對待生活的方式曾有人問金庸,人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金庸回答:「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這樣的金庸,當然喜歡在《鹿鼎記》裡嬉笑怒罵,遊戲人生卻又變成人生贏家的韋小寶。
  • 新版《鹿鼎記》為什麼被群嘲?
    大多數IP改編的影視作品,都會面臨著在還原原著和強化戲劇張力間進行取捨。遺憾的是,新版《鹿鼎記》並沒能做到在二者間遊刃有餘,甚至還陷入了「兩邊都不討好」的窘境之中。在表演方式和人物塑造上,除韋小寶的「猴化」以外,其他角色也極盡浮誇之能。康熙帝絲毫沒有少年天子的氣魄、建寧公主的刁蠻任性充斥著低幼感、海公公的腔調也有些過火。
  • 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裡面,誰的武功最高?
    《鹿鼎記》是最奇特也是最優秀的武俠小說之一。讀罷感觸良多,在這裡,且看「小河讀小寶」系列之零零三。雖然在《鹿鼎記》頻頻展現了紅衣大炮和火槍兩個大殺器,但除了韋小寶,裡面主要人物的對決還是靠著武功。比較典型的是裡面武功不甚高的李自成和吳三桂,李自成跟李西華,都有著招招到肉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