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談金庸作品:《鹿鼎記》排名第一

2021-02-19 iMorning

1.點擊上方藍字iMorning訂閱;

《笑傲江湖》之後,金庸創作了《鹿鼎記》。《鹿鼎記》是金庸最後一部小說。在《鹿鼎記》之後,飲宴閒談之間,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問金庸:「你為什麼不寫了?」

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總不厭冒昧,搶著回答:「因為他寫不出來了!」如是數十次之後,金庸也感嘆:「真的寫不出來了!」

任何事物,皆有一個盡頭,理論上來說,甚至宇宙也有盡頭。小說創作也不能例外到了盡頭,再想前進,實在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再寫出來,還是在盡頭邊徘徊,何如不寫?所以金庸在《鹿鼎記》之後,就停止了武俠小說的創作,大抵以後也不會再寫了。所以,《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先引進金庸小說中的話,見於《神鵰俠侶》。楊過在獨孤求敗的故居之中,所發現的留言: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紫薇軟劍,三十歲以前所用。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以前持之橫行天下。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獨孤求敗的留言,寫的是武功漸進之道,也是小說創作上的漸進之道。

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厲剛猛之劍,是軟劍,是重劍,是草木竹石皆可為劍,雖然已足以橫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記》,才是真正到達「無劍勝有劍」的境地。

只要有劍,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綻。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強調這一點說的雖然是武學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藝術創作上的道理。這番道理,是「獨孤九式」中的要旨──(又是「獨孤」,金庸在小說創作上沒有敵手,想來心裡很寂寞沒有了「敵強我欲強」的刺激,如果有,在《鹿鼎記》之後,可以有另一個高峰出現?)《鹿鼎記》已經完全是「無劍勝有劍」的境地。《鹿鼎記》甚至不是武俠小說,不是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才是武俠小說的最高境界。

所有武俠小說,全寫英雄,但《鹿鼎記》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樣,和普天下人一樣。

所有武俠小說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個從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過程,但是,《鹿鼎記》的主角卻一直不會武功。

金庸在創作《鹿鼎記》之初,可能還未曾準備這樣寫,韋小寶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際遇,只要筆鋒一轉,就可以是韋小寶成為武林高手。但金庸終於進入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韋小寶只學會了一門逃跑的功夫,一直不會武功,創自有武俠小說以來未有之奇。所有武俠小說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種道德規範來衡量,只有《鹿鼎記》的主角不是,是一個普通人,經不起道德標準的秤衡。但是誰也不能責怪他。誰要責怪他,請先用道德規範秤衡自己。耶穌基督曾說:你們之間誰沒有罪的,就可以拿石頭擲他!

《鹿鼎記》中,金庸將虛構和歷史人物混為一體,歷史在金庸的筆下,要圓就圓,要方就方,隨心所欲,無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經敘述史實,也可以隨便開歷史玩笑可以史實俱在,不容置辯;也可以子虛烏有,純屬遊戲。

《鹿鼎記》寫一個一無所長的人,因緣附會,一直向上攀升的過程。但仔細看下來這個人又決不是一無所長,而是全身皆是本領。他的本領,人人皆有,與生俱來,只不過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會做,不能做,而韋小寶都做了,無所顧忌,不以為錯,所以他成功了。

從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開始,韋小寶沒有認過錯,他堅決照他自己認為該做的去做。

這是金庸在《鹿鼎記》中表現的新觀念,突破了一切清規戒律,將人性徹底解放,個體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關係的觀念上,也釋放得徹底之極,韋小寶一共娶了七個妻子之多。

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鹿鼎記》可以說是一部「反書」。

宣人性,宣自我,宣獨立,宣快樂,《鹿鼎記》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書」。

「神龍教」是「星宿派」的進一步,是「朝陽神教」的進一步。影子是中國大陸當時的政局,隱喻文學到這一地步,已是登峰造極。

《鹿鼎記》開盡了歷史的玩笑,但絕不胡鬧。康熙大帝在《鹿鼎記》中突出了這個中國歷史上三個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柏楊《中國人史綱》中的結論),在書中可見他的英明之處。康熙在書中,是一個上上人物。

韋小寶什麼事都幹,唯獨出賣朋友不幹。但結果,他不免被朋友出賣,真是調侃世情之極。

若說《鹿鼎記》不是武俠小說,它又是武俠小說,從洪教主所創的「美人三招」,就開武俠小說中未有之奇。

《鹿鼎記》中的敗筆是刀槍不入的背心和削鐵如泥的匕首,但又少它不得。

《鹿鼎記》中有各種各樣的賭,參賭者有輸有贏。

美刀王下的賭注是他的一生,賭的是莫名其妙的戀情,是勝是負,竟不可知。

吳六奇輸得最不明不白。

吳三桂在長期苦戰後輸個精光。

康熙坐莊,結果各家皆輸,莊家獨贏。

陳永華跟人下注,贏了輪不到他,註定要輸。

洪教主專落一門,結果連老婆都輸掉。

韋小寶做幫莊,又見好就收,自然也是大贏家。

阿珂、雙兒、洪夫人、曾柔、小郡主替幫莊收籌碼,吃紅錢,自然也各有所獲。

吳應熊輸得最慘。

馮錫範不肯認輸,死磨到底,輸得最不堪。

茅十八一上來就輸完。

俄國人想出詐術,結果幸保首領而歸,未曾輸清。

陳圓圓只在一旁觀賭。

九難也在旁觀賭,她已無可落注,早已輸光。

桑結喇嘛輸了手指。

俄國蘇菲亞公主是贏家,贏了人,贏了權力。

李自成賭品最差。

韋小寶的賭品最好。

康熙賭品最大方。

說《鹿鼎記》不是武俠小說,但卻又是武俠小說。試看洪教主的「美人三招」的詳細描述,有哪一部武俠小說有這樣好的有關「武術」的情節。所以,《鹿鼎記》是不是武俠小說,是武俠小說臻於化境之作,是武俠小說中的極品。

《鹿鼎記》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相關焦點

  • 倪匡談《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
    熟讀金庸作品的,仔細一看便可以知道每一個字,代表了他的什麼小說。而作此對聯者,正是才情浩淼的金庸先生本人。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這當中,《鹿鼎記》是一個頂點。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也曾寫過一篇文章談《鹿鼎記》,談韋小寶、談康熙、談金庸。
  • 金庸作品排行:《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入選三甲
    隨著金庸先生的仙去,他的文學作品近日被世人熱議,很多人都在給金庸先生的15部武俠小說進行一個排名,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喜歡的作品,小編也把自己心目中的排名說出來。第一名,《鹿鼎記》《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也代表了他武俠作品的最巔峰。
  • 倪匡心目中金庸14部武俠小說排名
    他創作了衛斯理、原振俠、六指琴魔等角色,還替金庸代過筆。他和金庸、黃霑、蔡瀾交往甚密,有個妹妹叫亦舒,兒媳則曾風靡華人娛樂圈。讀者稱他為華人科幻小說祖師爺。倪匡卻說,我就是個寫小說的,我的話你可別信。▼以下內容選自《倪匡看金庸小說》系列 從小就喜歡看小說,各種各類的小說都愛看。一直到看了金庸的小說之後,才知道:原來小說可以寫成這樣子!才知道:原來小說可以到達這樣的境界!才知道:原來小說中的人物可以如此活靈活現。二十年來,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說。
  • 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終極排名,你心中的第一是哪個?
    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第一篇《越女劍》。《越女劍》雖短,卻在各個方面皆有令人稱道之處,是中短篇小說中的佳品。因為是短篇,所以排名十五。八、《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說,在金庸作品中不是最好,但已經光芒萬丈,是金庸對武俠的一種嘗試,且是極其成功的,為他進一步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是金庸成功的一個起點,排名第八。
  • 金庸小說有三把劍:《射鵰英雄傳》是重劍,《鹿鼎記》是木劍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2047期)文/江湖一枝花大家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先生的一十五部武俠作品。金庸先生之所以會投筆創作武俠小說,也是在機緣巧合下遇到的。金庸先生的志向在於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家,願望無法達成後,他回到了香江。
  • 倪匡曝網友改寫金庸小說變黃色文學 金庸氣到跺腳
    倪匡與本報記者合影。   1963年,倪匡寫的首篇以衛斯理為主角的科幻連載小說《鑽石花》在《明報》副刊首次刊載。2013年,也是衛斯理「誕生」50周年。展品包括倪匡手稿、報紙連載復刻、小說封面原畫等,吸引大量讀者關注。昨日,在維港旁邊的一處餐廳,倪匡接受了記者採訪。一邊進餐一邊回答記者提問,倪匡全程談笑風生,無話不談,談金庸,說莫言;聊妹妹,憶古龍。   金庸如今飯量好   倪匡與金庸多年老友,來往甚密。他樂意分享金庸近況,「聽力有點問題,他又不肯戴助聽器。
  • 金庸走了,細數其作品中十大最經典電視劇!
    在他的一生創作中為了方便記憶,特地將自己作品名稱的頭一個字以對聯的形式命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雖然已經走了,但是他的經典作品依然在祖國的大地上流傳著,他是我們的全部青春啊,下面來回顧一下金庸先生筆下的經典作品……1、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在30歲的時候開始連載的,也是他踏上武俠小說創作之路的開端。
  • 論金庸小說影響力排名
    該書還有另一大特色,就是金庸在創作此書時,是通過《明報》連載與讀者見面,(金庸小說都是通過這個形式)不巧的是,正趕上金庸去歐洲開會,沒辦法,金庸只好找來好友倪匡代筆寫天龍,沒想到,這倪匡因不太喜歡阿紫,竟然把阿紫眼睛給寫瞎了,
  • 金庸先生走了|倪匡:金庸是天皇巨星,是真正的作家
    金庸之前,武俠小說作為類型文學被排除在嚴肅文學的大門之外,而在上世紀末的北大,中文系「雖不承認金庸的文學性,卻人人都在讀他的作品」。在「仁義」二字越來越渺遠的當代中國,金庸的作品像醇香的美酒一樣,更體現出非同尋常的精神價值。今天推送的文章是金庸的摯友,同樣身為小說家的倪匡對金庸的評述,一起紀念這位文學泰鬥。
  • 金庸最為經典作品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金庸可以說是華人世界裡最偉大的武俠小說家之一了,論現在武俠世界裡,能與他一較高下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金庸自1955年第一部《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封筆,這其中一共寫了15部小說。
  • 鹿鼎記最合理武功排名,韋小寶的師父僅排第五,第一毫無爭議!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也是金庸自己最滿意的一部作品。鹿鼎記的主角韋小寶不會武功,但卻不代表鹿鼎記不屬於武俠小說範疇。鹿鼎記中有很多武功高手,他們的最合理武功排名是怎樣的呢?這次排名,咱們依舊按照慣例來進行,只排正式出場過的人物。
  • 金庸、黃霑、倪匡、蔡瀾,他們真實水平如何?誰是四大才子之首?
    俠骨丹心,氣勢磅礴,這是金庸。小說題材囊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以奇思妙想為主,這是倪匡。監製電影,研究美食。樂天派,享受人生,這是蔡瀾。「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古風濃鬱,灑脫做人,這是黃霑。這是四位才華橫溢的老人,他們是知心好友,都是香港人,都是飽學之士,因此被人們尊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可有才之士多不勝數,為什麼他們四人能夠出位?
  • 《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雲合數據顯示,新版《鹿鼎記》自開播以來,播放率一直位列前三,全輿情熱度指數則持續第一。另外,新版《鹿鼎記》也接連幾天以#鹿鼎記評分#、#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等負面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然而事實情況卻是,這個「8分陣容」最後向觀眾奉獻的,是一部不足3分的作品,不僅遠未達到及格線,甚至成為了今年國產劇中最低分的作品。在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看來,新版《鹿鼎記》的失敗向市場證明了一件事,即金庸不再是萬能金牌,好的團隊和口碑尚佳的演員也不是作品的護身符。
  • 79歲的倪匡:寫科幻不因金庸古龍 嘆人生無憾
    倪匡說,提問我用廣東話回答,我的廣東話不好,不過我的普通話更差。還有,我上海話也說不清楚,這點跟衛斯理正好相反。哈哈哈哈。兩句話的人生怎麼會是傳奇談新書,倪匡圓頭一仰,「哎呀都是老生常談,現在外面傳我的故事多著呢。」
  • 顛覆武俠:金庸廢了韋小寶的武功
    二、 版本差異 金庸《鹿鼎記》於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四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刊完,舊版《鹿鼎記》也就是〈明報〉連載時的內容。修訂版《鹿鼎記》在臺灣由遠景出版社取得版權,於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發行,其後遠景將版權轉讓給遠流出版社,由於遠景、遠流二版內容相同,因此不加以討論。金庸修訂舊作,自一九七○年三月開始,到一九八○年中結束,共計費時十年,用十年的時間來修改其十五部武俠小說,可知金庸的用心,實不下於另寫新作。
  •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沾和蔡瀾
    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臺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1937年,金庸考入衢州一中,離開家鄉海寧。
  • 為了拍攝《鹿鼎記》,王晶派人保護周星馳以防被暗殺,驚險拍出經
    為了拍攝《鹿鼎記》,王晶派人保護周星馳以防被暗殺,驚險拍出經典!由於《鹿鼎記》的光環和男主角一山,新版《鹿鼎記》成為第一熱劇,但與高人氣相反,它的口碑卻一落千丈。可以說,新版《鹿鼎記》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年度最差劇的第一名,創造了所有版本《鹿鼎記》的最差紀錄。作為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的經典武俠小說,《鹿鼎記》的地位非常特殊。它不僅是金庸先生的收官之作,也是一部反武俠小說,被倪匡認為是金庸作品的巔峰之作。
  • 【最好的金庸武俠喜劇電影,周星馳版的《鹿鼎記》】
    【最好的金庸武俠喜劇電影,周星馳版的《鹿鼎記》】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對武俠泰鬥金庸武俠小說的總概括,每一部都是經典
  • 倪匡電郵回復金庸仙逝:不必過分悲傷
    60年好友倪匡電郵回復金庸仙逝 人必然要面對死亡「不必過分悲傷」  金庸去世後,萬眾悼念。除了廣大讀者,很多跟他打過交道的名人也紛紛在網絡上回憶往事,以表緬懷。「金古梁溫」之武俠名家溫瑞安,便手書「獨孤不朽,令狐無敵」以表悼念。
  • 金庸不能算是「香港四大才子」,倪匡和黃霑才符合標準,這是為何
    金庸在生活中是一個很刻板的人,甚至有些沉悶,其他三位都被稱為「名嘴」,各個能言快語,而金庸則是一個特別不善言辭的人。金庸也不是一個胡鬧的人,他很嚴肅,金庸可以被稱為大師,文壇巨匠,他的成就顯然要高於「才子」這個稱號,也比其他三位「才子」的成就都要高。如果論個人層次來講的話,金庸是要高於倪匡和黃霑的。所以金庸應該被稱為「大師」,而不是「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