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等談《鹿鼎記》翻拍:沒有金庸,他們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2020-11-27 新京報

新版《鹿鼎記》無疑是一部「現象級」作品,它憑藉一己之力,讓金庸小說、金庸劇、金庸學再次受到大眾熱議。例如陳小春版《鹿鼎記》豆瓣評分上升至8.9,時隔二十年再次衝上視頻網站熱搜榜;例如過往多部《鹿鼎記》的「夫人團」被扒出,「最美雙兒」、「最美阿珂」的投票比比皆是;還有不少自媒體再次惡補金庸原著,在網絡上連載《鹿鼎記》的文學分析……

張一山版《鹿鼎記》

截止到目前,新版《鹿鼎記》播出過半,豆瓣評分已經穩固至2.7,觀眾潮水般的罵聲也漸漸停了下來。但據不完全統計,未來至少還有8部金庸作品待播,成色未知。金庸小說被影視裹挾的日子還有很長。

《鹿鼎記》拍不好,是因為金庸劇難拍嗎?金庸小說究竟應當如何改編?新京報記者專訪作家六神磊磊、影視監製譚飛、編劇汪海林、金庸愛好者小豆。在業內人士看來,金庸小說不難拍,且可以改編,可以發揮,但最起碼戲要好看。「金庸給了很多改編一個挨罵的資格,如果不是金庸,他們挨罵的資格都沒有。」六神磊磊如是說。

新版《鹿鼎記》播出後,「萬棍齊下」,但是否真的那麼差還需要時間檢驗。

《鹿鼎記》難拍見仁見智

「擠眉弄眼」撐不起韋小寶的複雜

新京報:在金庸的小說中,你是否認可《鹿鼎記》影視化難度比較高?

六神磊磊:不算難。情節熱鬧,又是單一線索,沒有《天龍八部》那樣多線索多主角,也沒有周伯通、一燈大師講故事的大段插敘、倒敘。

《鹿鼎記》有一個悲劇的內核,比如「俠」無能為力,小混混如魚得水,但是這個不能說很難表演。四大名著也可以,很多經典都有一個悲劇的內核,都可以很好得表現,《鹿鼎記》怎麼不可以?

譚飛:我認可,因為《鹿鼎記》是最非典型的金庸小說。它裡面信息量非常大,有史詩氣質,同時(韋小寶)這個人物又很典型,有點兒像《阿Q正傳》裡的阿Q,講國民性的一些東西。這個小說其實涵蓋了滿族與漢族,階級與陰謀,也涵蓋了廟堂與江湖,又講人性,又講奴性。《鹿鼎記》其實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內容,很難拍,尤其是對韋小寶的把握和定位上。

梁朝偉版的《鹿鼎記》

新京報:在你看來,《鹿鼎記》中哪些重要劇情是一定不能刪減的?

六神磊磊:其實沒什麼不能刪減的。關鍵是水平問題。你能夠顛覆、荒誕,也可以啊。「割」是一個手藝問題,手藝不好就割壞了。

張一山版《鹿鼎記》

新京報:韋小寶這個人物哪些地方表演難度比較大?張一山版韋小寶哪裡顛覆了這個人物?

六神磊磊:韋小寶確實不好演。他是滑頭,滑頭就容易演「滑」掉。滑頭和滑頭不一樣,比如韋小寶和孫猴子,都是滑頭,但是完全相反。韋小寶是極度適應當時中國朝代的「滑頭」,而孫猴子卻是極度不適應天界的「滑頭」。兩個人都跑到皇宮去,韋小寶這個滑頭如魚得水,孫猴子這個滑頭卻呆不下去,打得雞飛狗跳。

張一山版的,「滑頭」成了他的負擔。韋小寶擠眉弄眼一定有理由,但是劇裡的沒有理由,像是一個很不好笑的相聲演員。

譚飛:我們現在看到這版《鹿鼎記》裡面,最主要可能是他的個體命運關聯度太弱。韋小寶的性格,命運跌宕起伏,這個東西沒有大的歷史背景為依託,單純表現的話,只能通過表演上的「誇張」來完成。這個也是被詬病得比較多的。

當然我相信張一山不是個差演員,但這裡面他的選擇可能過於浮誇,有點「脫臼」似的。導演說是在追求一種「卡通感」,可能在定位和設計上是失誤的。

小豆:現在的主創不會去琢磨韋小寶這個人物的複雜性。他不像金庸其他男主角的個性其實是非常典型的。韋小寶太多面了,所以如果劇本沒有很好地去呈現這種複雜,演員演技不行,更是撐不起。

張一山版《鹿鼎記》

新京報:在目前播出的《鹿鼎記》影視版本中,哪一個版本比較符合你心中的《鹿鼎記》?

六神磊磊:陳小春版的還好。梁朝偉版的我幾乎沒有看過,所以不好說。

陳小春版《鹿鼎記》

張衛健版《鹿鼎記》

小豆:比較完整地看過的好像只有陳小春版,梁朝偉版和張衛健版都看過一些。其實都不算特別好,非要選一個的話覺得張衛健版吧。周星馳的不算在之內,電影太顛覆了。但是張衛健版對原著改得比較多,所以我就沒把它當《鹿鼎記》看。

張衛健版《鹿鼎記》

周星馳電影版《鹿鼎記》

金庸的解釋可以不聽

但影視創作者要自己解釋得通

新京報:當年TVB拍金庸劇的時候,布景、服化道都挺簡陋的,演員年齡也偏大,竟然比現在經典。為何近些年翻拍的金庸影視劇都缺少了「江湖氣」?

六神磊磊:不知道。我也在想為什麼。總之就是一群很不江湖的人在強行江湖,每個人都透著很「優生優育」的感覺。

譚飛:原來那個時代服化道的感覺,可能更忠實於當時創作的環境、心態。反而你(現在)弄得更洋氣,特效更炫,就有點偏離了這個氣質。

我前段時間看了TVB當年拍《射鵰英雄傳》的製作特輯。他們還是很用心的,而且很多班底也是電影界的人。無非是棚拍比較多,草原是在大嶼山拍的,但是演員的表演、武打設計,還是很講究的。而且那個年代競爭對手少,電視還處於黃金歲月,要成為一個經典可能相對容易一些。整體感知上也會讓觀眾產生敬畏感、仰視感。現在可能電視屬於夕陽階段,它就沒有感覺了。

梁朝偉版《鹿鼎記》

汪海林:跟現在市場需求幹擾創作有關。這些年導演用畫面講故事的水平,以及演員塑造人物的水平,在下降;市場對風格、演員選擇、整個調性的需求,對原來武俠的「俠義精神」的表現,以及歷史質感的表現,要求都下降了。但對顏值、構圖、服化道的要求又提高了。

其實金庸小說故事很好,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討巧,感情戲也很充沛,已經沒什麼可挑剔的了。導演只要照著小說拍就已經很好了。但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製作團隊連照著拍的能力都不夠。

新京報:一些觀眾認為,「不當作金庸劇,只當作普通的有意思的劇來看」,也挺好的,怎麼看待這樣一個說法?

六神磊磊:你看大家多不容易,明明是金庸劇,現在觀眾說我們不當金庸劇,當作別的劇,自己把自己都繞暈了。

當普通的有意思的劇,關鍵是要有意思。海公公為啥帶韋小寶進宮?金庸給了一個解釋,你可以不聽,有自己的解釋,但是這個解釋得說得通。說不通的話,當作什麼劇都不好看。

金庸給了很多改編一個挨罵的資格,如果不是金庸,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黃曉明版《鹿鼎記》

新京報:金庸的作品如今好像已經徹底淪為一個博眼球的IP,而不是一部潛心的創作?

六神磊磊:有一種感覺,主創拿到之後都非常得急,功夫往往下在噱頭上——史上最美XX,史上最帥XX,關於劇的東西沒有好好推敲,基本情節都不通。在故事上,急於搞那些「大情節」——拍《笑傲江湖》就只顧令狐衝、小師妹那點虐戀,拍《鹿鼎記》就是七個老婆,別的都不管不顧。就跟吃限時的自助餐一樣,抱著盤子奔著海鮮就去。

現在金庸故事裡的那些大情節,人人都知道,誰不知道小師妹變心了呢,誰不知道韋小寶七個老婆,這些東西不抓人了,不可能像當年那樣讓大家的心情隨著劇情跌宕起伏,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就跟看莎翁劇一樣,誰不知道朱麗葉羅密歐死了,那麼現在看金庸劇看什麼?看細節,看功力。

新京報:你認同為了貼合00、10後的審美,顛覆、改編《鹿鼎記》的氣質嗎?

小豆:可以改編,但是我覺得他們對小朋友有誤解吧。現在小朋友都不看這種傳統武俠了,都看仙俠玄幻。《鹿鼎記》的內核就是一個很現實很成人的世界,我覺得再怎麼改這點其實很難改變。但對於小朋友而言,這一點又沒有吸引力。《陳情令》不香嗎?

現在的製作人都不好好研究受眾了,金庸的受眾其實大部分還是70、80、90後這一波。我覺得沒有什麼通俗經典是永恆到所有代際的人都會看的。

譚飛:不要太媚青,所謂卡通是要年輕人喜歡而故意誇張,其實年輕人也不會喜歡這個東西,首先還是戲好看,這個戲才能成功。

改編的話,我覺得還是要儘可能尊重金庸原著吧,創新也必須在尊重原著精髓的基礎上創新;不是每一個字不能改,而是裡面大的情懷還是要有,要在歷史背景中展示典型人物,而不是就典型人物展現典型人物。

新京報你認為金庸小說是否還應當每隔幾年就被拿出來翻拍一遍?

六神磊磊:說不上,金庸說應當就應當。老爺子現在也說不了了。拍拍挺好,大家多個樂子。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六神磊磊:《鹿鼎記》鬧著鬧著,突然滑向一種大悲涼
    中學時,金庸是要被沒收的課外書,他看到書單就有「拜對了山門」的感覺。金庸曾說,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並不等同於好文學跟壞文學。本期《周末紙牌屋》的三位牌主——主持人史航、作家六神磊磊和影評人周黎明,排出最喜歡的金庸作品,《鹿鼎記》名次靠前。六神磊磊視讀金庸為「主業」,卻有兩本金庸小說看後就扔掉,即《天龍八部》和《鹿鼎記》。
  • 六神磊磊讀金庸三部曲,六神磊磊讀金庸最新文章,六神磊磊讀金庸在線
    從2013年到現在,六神磊磊解讀金庸小說已經有6年多的時間了。 6年來,他前前後後寫了900多篇讀金庸的文章,累計已有130多萬字。連他自己也驚訝,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竟有一個如此龐大的現實江湖,而且怎麼寫也不會枯竭。
  • 六神磊磊:兩種身份,一個江湖
    不寫他們漲粉的秘訣,推廣的心得,只寫他們的故事。作為一個人的故事,作為一個被「微信公眾號」所改變的,一個普通人的故事。然後出一本書。然後大家一起吆喝一下。然後把書的版稅都捐了。2、第一個想寫的,就是「六神磊磊」。3、聊完,寫完,發現自己實在太高估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了——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採訪另外9個,並寫成文字。雖然都已經和他們打好了招呼。
  • 【獨家】起底"骨灰級金庸迷"六神磊磊:笑書神俠議江湖
    作為金庸武俠的忠實粉絲,本文著重解讀「六神磊磊」自媒體發家事跡。本文統計了「六神磊磊讀金庸」微信公號自2013年12月10日以來至今(2016年1月1日止)所有推送文章,共計178篇,字數累計超過35萬字。命題一:「六神磊磊」這幾年越來越懶?
  • 翻拍版《鹿鼎記》「翻車」,張一山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這部由張一山、唐藝昕、張天陽等主演的翻拍版《鹿鼎記》,在正式開播前被寄予厚望。從小演過經典角色劉星的張一山,其實路人緣和觀眾緣都不錯。張一山本人幾度塑造過類似調皮抑或匪氣的角色,也被大家認為是韋小寶的合適人選。但是劇一開播,很少在演技上「翻車」的張一山,卻貢獻了自己演藝事業上最為油膩的表現。
  • 專訪六神磊磊:無趣是用力過猛,有趣要靠天賦
    「讀金庸」是六神的看家本領,相比之下,「讀唐詩」是他較晚開發的領域,第一次寫只是想給讀者換個口味,結果受歡迎的程度並不亞於讀金庸。這使他意識到:「我們還是太小看讀者了,覺得他們喜歡的東西都是『那樣』的,原來他們還喜歡經典文化這一類的東西。」自此,六神決意花更多工夫來讀唐詩和寫書。
  • 六神磊磊:英雄是遊上岸的落水狗
    撰文/六神磊磊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隻只不由自主的落水狗
  • 六神磊磊告訴你,為什麼一定要在廣州過年
    劍膽琴心的樣子,六神作為一個「主業讀金庸的人」自然滿心歡喜,一心玉成此事,特意替男孩子約上女孩。臨到頭,男孩卻退縮了。六神鬱悶了:不娶何撩呢?不知如何安慰女孩。「好在活動方聽說後立刻把女孩子和她的家人接到花城看了花。這個活動就是你們廣州日報主辦的,大報風範,有情懷、有擔當!」這個細節讓六神感受到廣州的大氣和溫馨,讓他念念不忘。
  • 六神磊磊也被馬保國氣得六神無主了:求大師別打了,這是砸我飯碗
    像各界名流,也紛紛對此發表看法,這其中,以金庸小說為源頭寫作,從而一舉成名的「六神磊磊」,也是連發了三條評論,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一,「太極馬保國大師14號,發的是『請關注,看真正的傳統功夫怎樣打接化發,並出手如閃電,搭手就分輸贏!』
  • 沒有好編劇了?除《鹿鼎記》外,還有多部金庸作品等待 「翻拍」
    作者\溫溫 責編\彭彭摘要:近日,張一山版《鹿鼎記》正在熱播,這一次的「翻拍」顯然並不成功,服道化以及演員的顏值演技都備受觀眾吐槽。《鹿鼎記》作為金庸老先生的大IP,此前已經有很多版本了,梁朝偉版、陳小春版都非常經典,深入人心,經典難以超越,也難怪張一山版《鹿鼎記》會被「嫌棄」成這樣。
  • 六神磊磊:我們到底還能寫多久?
    我說:「王凱在裡面,馬上就出來……請你們讓一讓,讓一讓……」我艱難地扒開人群往前走,一邊忽然有些感動。我覺得要謝謝這個時代,謝謝有網際網路、自媒體、微信公眾號這些東西,使得我這麼難看的人也可以靠一支筆來生活。二大約2年前,因為一時好玩,我開了一個專欄,叫做「六神磊磊讀金庸」。
  • 《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作家「六神磊磊」就在文章中指出,他認為「幽默」的風格反而成為了團隊的負擔,張一山的武器庫在韋小寶這個角色上也存貨不足,只能用「擠眉弄眼」和「手舞足蹈」的方式去表演。張一山版「韋小寶」在新版《鹿鼎記》「翻車」後,觀眾也開始重新審視起了張一山此前的其他作品。
  • 六神磊磊邀您品鑑金庸江湖
    首位受邀加入群俠大師團的「武俠大師」是著名作家——六神磊磊。《新射鵰群俠傳》手遊官網:http://xsdqxz.cmge.com/六神磊磊談《新射鵰》:https://v.qq.com/x/page/s31359ci5wc.html六神磊磊本名王曉磊,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曾任新華社重慶分社資深時政記者。曾獲 得2016 中國年度新銳榜「年度新媒體」(個人)等獎項。
  • 喪失江湖道義武俠精神,張一山版韋小寶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這部由張一山、唐藝昕、張天陽等主演的翻拍版《鹿鼎記》,在正式開播前被寄予厚望。從小演過經典角色劉星的張一山,其實路人緣和觀眾緣都不錯。不管是開篇處引入人物的評書片段,還是正式劇集裡無時不刻都在抓耳撓腮、擠眉弄眼,張一山塑造的韋小寶並沒有演出原著中的靈氣,過於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讓整個人物成了一個典型的丑角。在金庸愛好者六神磊磊看來,該劇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創作團隊對於韋小寶人物的理解偏差,「他們把韋小寶理解為滑稽小丑,隨時要咯吱人,這是錯的,韋小寶會作弄別人,但恰恰自己最不肯平白扮小丑的,除非他別有目的。」
  • 張一山版韋小寶撲街:那麼多版鹿鼎記,他才是金庸心中的韋小寶
    《鹿鼎記》,這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可是,到了《鹿鼎記》,金庸寫韋小寶,卻筆鋒陡轉,韋小寶是唯一的一個沒有練成絕世武功,而且還能左擁右抱,享盡豔福的男主角。這是表面功夫,更內在的是——韋小寶在做人方面,不管是察言觀色,還是當機立斷,韋小寶都有著超乎常人的能力, 街頭智慧十足。《鹿鼎記》被翻拍了很多次,1992年,王晶製作周星馳版韋小寶。
  • 「公務員逆襲」和「江湖屌絲化」——六神磊磊讀金庸
    其實,它還有不為人察覺的一條線:它是一部公務員的逆襲史。   現在很多人羨慕公務員,希望躋身體制內。但在金庸的江湖裡,很長一段時期內,當公務員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金庸江湖的大多數時期,是一個典型的「小政府,大武林」格局,民間的實力遠比官方雄厚。在當時的江湖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無疑是武功,特別是頂級武功。
  • 金庸揭露的女性殘酷真相:為什麼有些女人,很難獲得幸福?
    連他自己也驚訝,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竟有一個如此龐大的現實江湖,而且怎麼寫也不會枯竭。這一次,我們邀請六神磊磊,帶來這部《金庸女子圖鑑》,帶你真正走進超過50位金庸筆下的女性角色。如果你聽過六神磊磊講金庸,便知道武俠小說不只是消遣。愛情、生活、職場,通通都有錦囊妙計,助你行走「江湖」。 比如金庸筆下最讓人說不盡的,情。
  • 新版《鹿鼎記》引爭議,當下還有必要翻拍金庸武俠劇嗎?
    >駱冰:《鹿鼎記》不是我喜歡的金庸作品,我對所有的版本都沒有特別的興趣,所以這個版本也不會特意去看。梁朝偉那一版太早了印象不深,陳小春、馬浚偉那一版當時跟風看了一下,選角還挺貼切的,七個老婆各有特色,有很漂亮的,比如梁小冰,也有以表演彌補形象不足的,比如劉玉翠的建寧公主。
  • 《鹿鼎記》翻拍周期,最長間隔8年最短2年,其他金庸武俠劇呢?
    金庸武俠劇都是優質IP,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拿出來翻拍,這中間的間隔有多長呢? 《鹿鼎記》最初在港臺很流行,TVB在1984年將《鹿鼎記》影視化,梁朝偉、劉德華、劉嘉玲等人參演,當年的關注度極高。
  • 倪匡談《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
    熟讀金庸作品的,仔細一看便可以知道每一個字,代表了他的什麼小說。而作此對聯者,正是才情浩淼的金庸先生本人。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這當中,《鹿鼎記》是一個頂點。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也曾寫過一篇文章談《鹿鼎記》,談韋小寶、談康熙、談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