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1、幾個月前吧,忽然興起了一個念頭:想寫10個最有代表性的自媒體人。不寫他們漲粉的秘訣,推廣的心得,只寫他們的故事。作為一個人的故事,作為一個被「微信公眾號」所改變的,一個普通人的故事。然後出一本書。然後大家一起吆喝一下。然後把書的版稅都捐了。
2、第一個想寫的,就是「六神磊磊」。
3、聊完,寫完,發現自己實在太高估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了——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採訪另外9個,並寫成文字。雖然都已經和他們打好了招呼。
4、這篇文章,其實感覺寫得很一般,本來想就此爛在硬碟裡的,但發現,今天是六神被關小黑屋復出的日子,由此就想,要不就發在自己的公眾號上,也算完成一下使命?
5、這篇文章寫的時候,他還沒有被關小黑屋,所以心境很可能會有所不同。至於被放出來後究竟有何思想改變,只聊,不寫了。
6、因為各種原因,本文發在微信號,有幾處刪節(會標明)。
7、謹以此文,懂的。
正文:
六神磊磊:兩種身份,一個江湖
「我不會喝酒。」
「不喝酒,金庸不是白讀了?」
「那……好吧。」
六神磊磊舉起面前的那杯清酒,和我碰了一下杯。一仰脖,一飲而盡。
放下杯子,他才看到我只是啜了一口而已。
「你大爺的,不是全喝光的?」他說。
1
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六神磊磊,很有可能會發現,他勉強可以算長得像個詩人,卻一點也不像俠客。
「六神磊磊」真名王曉磊,江西人,居住在重慶,憑藉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上品評唐詩和金庸成名。
「我一直在努力減少我的曝光次數,因為每露一次臉,就掉一次粉。」六神磊磊喜歡這樣自嘲,可能他覺得自己並不像金庸筆下玉樹臨風的俠客。但他一般說這話的時候,旁邊總有一批來自天南海北的女粉絲靜靜地等著,或求籤名,或求合影。
六神磊磊5歲讀書,但讀金庸的時間不算太早,在初中。第一套讀的是《神鵰俠侶》,不僅是盜版,還是刪節本,以至於楊過給陸無雙解開衣服接骨的那一段,他當時根本沒看到。多年後回憶起來,他拍著桌子,毫不掩飾自己的遺憾之情。
不過楊過和小龍女的故事還是讓他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次,和班上幾個「金學研究會」的骨幹被班主任堵在教室裡,搜出了「私藏」的金庸書。
那天的那個場面,倒頗有些江湖風範。
班主任要求他們幾個寫保證書,再也不看金庸,然後要」咬破手指頭按手印」。咬了幾下,沒人能(敢)咬破自己手指頭,於是一個班幹部——六神磊磊特地強調是「班幹部」——提議,用鉛筆刀割。
那是一把又黑又鏽的鉛筆刀,六神磊磊至今還記得,第一個拿起刀的,是一個姓盧的同學。一刀見血,六神磊磊至今仍記得盧同學面色慘白,搖搖欲墜的樣子。還好,慘澹至此,後面的同學自然就算了。
「可能老師還是覺得,閱讀是一件沒有意義事吧。至少以後養不活自己。」多年後,六神磊磊這樣分析。
那什麼是養的起自己的技能呢?喜歡讀唐詩和金庸,六神磊磊高中沒有懸念地選擇了文科班。但有一次,老師找到了他,那段時間,六神磊磊的成績確實非常差。
「要不你還是去理科班吧。文科學了沒什麼用,反正你也考不上大學。」老師擺出一種推心置腹的姿態,為了顯示自己說的話有信服力,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你看我弟弟,就去學了修摩託車,一個月2000元,挺好的。」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看金庸耽誤了六神磊磊的學習成績,事實上,到了高三,在他所在學校,他的成績名列前茅。
(此處考慮到各方面因素,刪去259字。主要記錄了六神坎坷的求學經歷)
有一次,他喝完酒團在沙發裡,忽然對我說:
「如果沒有這個微信公眾號,我是不是活得非常失敗?」
2
其實即便沒有公眾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六神磊磊都不算個失敗者。
大學畢業後,六神磊磊進的是一個令當時無數新聞學子都夢寐以求去的地方:新華社。
因為「新華社」這三個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六神磊磊在公眾號裡,都很小心地隱藏自己的身份。但是,如果沒有新華社在房山的一次封閉培訓,也不可能有現在這個「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公眾號。
那次培訓,六神磊磊和幾個同事在閒暇時,都在討論剛剛興起的那個叫「微信公眾號」的玩意兒。六神磊磊決定自己做一個,並取名叫「六神磊磊讀新聞聯播」,但後來尋思了一下,讀「新聞聯播」,要天天讀,那就把自己給套牢了,倒不如還是撿起自己的愛好,叫「六神磊磊讀金庸」。至於為什麼叫「六神磊磊」,那是因為六神磊磊特別招蚊子,一到夏天,就渾身散發著「六神」花露水的味道。
六神磊磊曾說他這個名字取得太隨意了,有點後悔。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六神磊磊讀金庸」這個名字遠比什麼「書劍恩仇」或「武俠天地」要取得好,讓人過目不忘。
更重要的是,六神磊磊可能自己也沒意識到,他決定做這個微信公眾號的時間,是2013年的年底,正好趕上了微信公眾號興起的紅利期末尾。
「六神磊磊讀金庸」的開篇作是《教主最不虔——讀<笑傲江湖>之一》,但他的成名作,卻是關於唐詩的。
那篇誕生於「杜甫很忙」時代裡的文章名字,叫做《猛人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在這篇文章裡,六神磊磊用現代化但不做作的語風,以杜甫為線,把唐詩鼎盛年代的諸多頂級詩人都串聯在了一起,第一次讓不少人記住了「六神磊磊」這個名字。
當然,六神磊磊並不認同杜甫這篇是他的第一篇「爆款」,「爆款」應該是《金庸、古龍、魯迅會怎麼寫爸爸去哪兒》。但在一些旁觀者眼裡看來,正如兩篇標題所顯示的那樣,杜甫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讓六神磊磊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枯燥且相對小眾的唐詩世界,居然可以這樣寫,而且寫出來可以有那麼多人要看。而關於「爸爸去哪兒」的那篇文章,則揭示了像「六神磊磊讀金庸」這樣的純文字評論號,如何能夠持續地產生不讓讀者生厭的內容?那就是要緊跟熱點。
即便加上《越女劍》,金庸也一共只有十五套武俠小說。哪怕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金庸武俠,但翻來覆去講一年,也足以讓讀者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六神磊磊很聰明地——或許也是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讓不斷發生的時事熱點,和金庸裡的人物和情節開始掛鈎。以評論郭美美事件的《大人物戰鬥過的地方》為標誌,六神磊磊開始書裡書外,春秋筆法。六神磊磊對將來內容不會枯竭的一大信心,來自於《鹿鼎記》。這套金庸的封刀之作,上到官場,下到民間,大到國家,小到幫會,描繪了世間百態,而六神磊磊還基本沒有專門寫過。「我要留著這套寶藏在。」
另一個感悟,是不要鑽進金庸世界,卻跳不出來。六神磊磊有一次寫過一篇推送,原標題叫《金庸世界的四種最美的愛情》。草稿寫完以後,上床睡覺。但翻來覆去,睡不著。終於,他又起床,把標題改為《世上最美的愛情,金庸四個故事就寫盡了》。很顯然,前一個標題,只有非常關注金庸的人才會去看,而後一個標題,立刻就上升到了整個受眾層面。從讀者那裡得到的反饋也是如此:很多女性讀者,其實沒有完整看過金庸的一本書,甚至連「凌波微步」、「乾坤大挪移」這種入門級名詞都不知道,卻並不影響她們讀六神磊磊的文章,因為他的文章只是用金庸的小說做一個引子,談友情,談愛情,談世界。
關於對微信公眾號內容創作的經驗,六神磊磊曾公開表達過一種困惑:「我也會被拉進一些微信公號運營者的微信群,發現大家都在比較後臺的曲線圖啊,餅狀圖啊,轉發量啊,我覺得很不能理解。我們都是文科生啊,去鑽研那些理科生該鑽研的東西幹嘛呢?這種情緒會傳遞給的讀者啊!」
無從判斷,六神磊磊的話裡是否帶有揶揄或自傲,但他自己確實說過一個自己的觀點:「內容創作,是有一條金線的,金線以下,價值為零,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這無疑是一種自信的判斷,但有時候,六神磊磊卻也不那麼自信。他說他和人打交道,最怕的是聽到這樣一句話:「啊!六神磊磊!我一直讀你的文字!我是你的大粉絲!」
「我知道我的粉絲數量,不可能那麼多人都讀我的文字,所以有些時候,只是客套話,我就非常怕會有尷尬的場面發生。」六神磊磊說。
3
但不管怎麼樣,」六神磊磊讀金庸」獨樹一幟的內容,還是從千萬個微信公眾號裡跳了出來,且相當顯眼。
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叫他「王老師」而開始叫「六老師」的時候,廣告商找上門來,是很自然的事情。
六神磊磊至今仍記得他的第一次接廣告的經歷。
當時他給廣告主開的價格,是文末貼一張廣告圖片,500元,專門訂製寫一篇文章,8000元。
對方說寫一篇吧,沒問題。於是就六神磊磊就認真構思,然後精心寫了篇現在被稱為「腦洞廣告」的文章,並且先推送了出去。
等文章發完之後,六神磊磊問對方什麼時候打款,對方也很爽氣,馬上把錢打了過來。
看著「支付寶」上顯示的500元錢到帳,六神磊磊有些發愣:「不是說好8000元的嗎?」
對方表示當時完全不是這麼說的,壓根不知道一篇文章是要付8000元。當然,也很有可能,對方完全無法想像:微信公眾號上發一篇文章,居然要收8000元!
哪怕到後期,公眾號發布價格體系已經完全被一般商家乃至奢侈品品牌接受的時候,六神磊磊依然會遭遇第一次接廣告時的尷尬。
有一次,一家客戶想在「六神磊磊讀金庸」的號上投一個廣告,向六神磊磊的助理詢價——是的,他當時已經有了自己的助理。當助理在電話裡報了一個價格之後,她按住了聽筒,轉身對六神磊磊說:「對方在電話裡罵我們。」
那家客戶現在的心情不得而知,之後沒太久,「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廣告價格,已經是「被罵」的那個價格的一倍以上,而且客戶還得排隊,六神磊磊看心情,挑著做。
六神磊磊從不掩飾自己的一些欲望,無論金錢,還是其他。在他看來,世間沒有絕對的純淨,而「老頑童」周伯通,是最高境界。
在金庸的小說世界裡,「老頑童」應該是一個純淨的代表,但在《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老頑童和郭靖被困在一個山洞裡,洞外,「東邪」黃藥師故意吹了一首頗為淫邪的曲子,想挑逗他們。郭靖毫無反應,但老頑童卻心有漣漪。郭靖難道不是更純淨嗎?但六神磊磊認為老頑童的純淨更可貴,「沒有經歷過誘惑的純淨,不是純淨,那叫不懂事。」
也正是基於此,六神磊磊甚至不避諱對金庸本人的一些看法:老頑童其實就是金庸自己的反面,或是他的理想。金庸很希望坐到老頑童這樣,但根本做不到。金庸特別看重名聲,以見到最高領導人為榮,以被供奉在文學的廟堂上為榮,以至於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以前的作品,「他雖然讀佛,但特別不超脫。」
六神磊磊自己到底是否超脫?目前還無法找到答案,但至少目前在物質享受這一層面,他還頗有點武俠世界裡的心境。
就在不久前,六神磊磊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帖子:
「車剛換電瓶,打火第一下總是熄,中途停車熄火後再打也容易熄,查了又說不是電瓶問題。還有低速行駛時總是震動,啥原因?」
這並不是什麼朋友圈常見的類似「玩具車」之類的段子,而是六神磊磊的真心求助。他開的車,是一輛起亞的「獅跑」,還是二手的。這輛車,他一次推送的廣告收入,就可以買一輛全新的。
六神磊磊似乎並不在意回答別人關於他家庭用車的提問。
「你開什麼車?」
「起亞的,二手車。」
「不會吧?怎麼可能?」
「沒騙你啊,不過我老婆開一手車。」
「噢~難怪呢,那你老婆開什麼豪車?」
「科魯茲。」
4
六神磊磊曾總結過自己身上為數不多的和「俠」靠得上邊的特質,其中有一條,是他抓耳撓腮想了半天才想到的,那就是,「我從小到大,總有種莫名的自信,就是從不擔心錢。」
當然,名動江湖之後,自然不愁吃喝。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六神磊磊自己也不是沒有想過,做這個微信公眾號,究竟能帶來多大經濟收益?這個疑惑,在接到一個五位數廣告訂單之後,他想明白了:單做這個公眾號,就可以養活我自己,甚至全家了。
於是另一個問題也就來了:如何面對這份在新華社的工作?
六神磊磊很珍惜新華社——他習慣稱之為「國社」——的這份工作,這是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剛進新華社的時候,六神磊磊是抱著非常神聖的心情,踏上工作崗位的。但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他慢慢開始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覺。這種感覺,和工作單位無關,更多和當時的整個大環境有關——六神磊磊跑的是政法條線,新華社重慶分社,從2006年,呆到2015年。
六神磊磊曾說過一個故事。
(此處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刪去538字)
(接上文)一句「關我屁事」和一句「關你屁事」,被六神磊磊總結為對待一切不順心事情的終極解脫思考。但他始終無法擺脫的,還是這個職業帶給他越來越多的反思,六神磊磊把這種感覺,總結為「恥感」。
「明明看到了不對的事,黑暗的事,但對方對你的曝光,你的報導,根本就無所謂。你發現你根本就無力改變這一現狀,隨後就會產生深深的恥感。」
在重慶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六神磊磊還和部門領導一起,因為一篇建議「打黑也要講法律程序」的報導,得罪過當時重慶的最高領導。那段時間,六神磊磊和他的領導蝸居在一個非常小的辦公室裡,尋思今後的命運。
「大不了我們一起流亡海外!」領導咬牙說了一句。
六神磊磊心裡嘀咕:「我還那麼年輕,幹嘛要和你一起流亡海外?」
在離開新華社前的最後半年裡,六神磊磊拼命地寫稿,積攢所謂的「工分」,因為當時」六神磊磊讀金庸」已經聲名鵲起,社裡難免會有一些雜音。六神磊磊希望用拼命工作,證明自己能兩頭兼顧,並回擊一些異樣的聲音。
但半年之後,六神磊磊忽然發現:我那麼努力的工作,就是為了證明我能努力工作,這不是很荒謬嗎?
於是,在2015年接近年底的時候,六神磊磊遞交了自己的辭職信。他說他兩頭兼顧不了了。
六神磊磊的辭職,瞞住了大部分的家裡人,而他的母親,至今還不知道。「老一輩確實很難接受,有人會捨棄一個在他們眼裡的『金飯碗』,而去做一件他們完全不能理解的,沒有保障的事情。」
對於老東家新華社,六神磊磊一直心存感激,而且和老同事們的關係,也一直保持得很好。「直到現在,我也經常會去社裡玩,一切都是那麼熟悉。」
曾有人讓六神磊磊用金庸裡的一個武學門派來形容一下他的老東家,他想了半天,最終選擇了「少林派」。不知是否是為了契合「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一說法,但按照六神磊磊自己的說法,「我希望我的老東家是少林派,而不是全真派。全真派歷史上非常牛,但因為沒有搞創新,後來就垮掉了。」
(此處為該段落結尾,呼應之前被刪除的故事的一個大結局,刪去47字)
5
辭職後的六神磊磊,帶著老婆去了一次土耳其,自駕。
六神磊磊的太太,是工作後認識的,和他同齡。六神磊磊品遍金庸武俠世界裡的女主角,卻始終無法把他的太太歸一個類,甚至無法說出她究竟接近哪一個女主角。
「後臺應該總是有很多女粉絲向你表白吧?」
「嗯。」
「那你怎麼處理?」
「不理唄。」
「如果人家鍥而不捨地追求呢?」
「越是這樣,就越不能理。」
「那你太太看你的微信推送嗎?」
「不看。」
「她完全不管?」
「也不是,她會看後臺留言。」
六神磊磊最喜歡的金庸世界女主角,不是小龍女,不是王語嫣,而是《鹿鼎記》裡的洪夫人蘇荃。
「因為她能幫韋小寶管理其他的老婆。」
和心愛的人一起環遊世界,這個夢想魅惑了無數人,聽上去,也很符合金庸武俠世界裡的「歸隱」模式。但這似乎並不是六神磊磊現在想要的。
儘管六神磊磊承認,離職新華社,多少有點因為那種「恥感」而當了逃兵的意思,但他並沒有想過「躲進小樓成一統」。
這可能和六神磊磊總結的關於自己第二個和「俠」沾邊的特質有關:會為事不關己的事憤怒,並且做些什麼。
現實生活中,至少從表面上看,六神磊磊和」俠」沾邊的特質確實不多。曾有人問他自己最像金庸世界裡的那個男主角,他的回答不是郭靖,不是喬峰,也不是韋小寶,而是一個標準跑龍套的人:壽南山。
在《倚天屠龍記》中,壽南山是一個武功低微,且貪生怕死的人。他被趙敏謊稱點中死穴,乖乖地護送重傷的張無忌和趙敏一路,盡心照料。使命必達後,因為聽信趙敏關照「一生不能見雪」的叮囑,一路南行,最後安居嶺南,頤養天年,高壽而終。
但這未必代表六神磊磊的內心,真的安於當一個壽南山。他曾評價過《笑傲江湖》裡的「江南四友」,「越是想脫離現實,過清淨的生活,越過不到。想找個地方門一關,兩耳不聞窗外事,世間哪有這樣的地方?」
六神磊磊其實非常不願意進入金庸的武俠世界,因為他是一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那是一個虛幻的世界,打打殺殺,很不美好。我進去一定是吃虧的,被人欺負的。」
六神磊磊回憶,在中學時代,他曾參與過唯一一次學生的鬥毆,「因為覺得自己是好學生,去和壞學生一起做壞事,就會很酷。」當時的那場鬥毆,同伴告訴六神磊磊,自己這邊的人數絕對佔優,但真正到了「戰場」,六神磊磊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對方明顯更人多勢眾。然後後面的畫面,就像默片時代的電影一樣,充滿各種畫面雜質,卻也非常真實:一個對方的混混抓住了愣在當場的六神磊磊,直接拿一把刀一樣的東而捅向了他——或許是質量不佳,或許是六神磊磊穿得太厚,那個東西折斷了。隨後,六神磊磊就跑了。
那場人生唯一的和「江湖」有些接近的鬥毆,讓六神磊磊現在無比熱愛真實的世界,因為他至少還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可以以筆為劍,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比如針對各種熱點事件,寫一些自己想些的文字,發一點自己想發的聲音。「比如疫苗事件,我也沒有孩子,你說這事真的能和我有多大關係?但我看不下去,我要寫。」
曾經有一篇微信公眾號的文章,為了突出自己的文章有質量,有思想,把「六神磊磊讀金庸」歸結到「媚俗」的一類,因為六神磊磊的文章動輒幾十萬閱讀量,數千點讚和打賞。那次,六神磊磊罕見地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句反問:「我媚俗?!」
六神磊磊似乎有理由發出這樣的反問,他有不少文章,因為涉及題材敏感,經常會被封禁。以至於一批他的忠誠讀者,在他推送出來後,都會先截圖保存,然後猜多久會被查刪。「第一時間點了『收藏』,想健身完好好看,健身完之後,文章已經沒了。」一位「六神磊磊讀金庸」的讀者曾這樣留言。
「你曾害怕過嗎?」
「當然。」
「怕什麼?」
「萬一這個號被永久查封了,我該怎麼辦?」
「那有沒有想過,以後就不碰這一類題材了?」
「不行。」
「為什麼?」
「因為我一個寫武俠的,不能『假打』,不能掛羊頭賣狗肉。」
6
如今的六神磊磊,正在寫一本關於唐詩的書(作者今天註:現在,他已經寫完了)。
很多人都記住了六神磊磊寫金庸,卻忘了他另一大愛好是讀唐詩,而且他也是憑藉一篇關於唐詩的文章一戰成名的。不過,在公開場合,六神磊磊確實很少談論唐詩,不是不願意,而是心有戚戚焉:「臺下坐的聽眾,肯定有很多人對唐詩也很有研究,他們如果沒有點破我,不是他們不行,而是他們不想。」
所以,這本關於唐詩的書,費了他很大的心血,關門寫作期間,他甚至還婉拒了微信團隊的一個活動邀請,儘管他一直很感慨:「如果沒有微信公眾號這個偉大的平臺,我們根本不可能冒得出來。」
但正如六神磊磊自己知道的,他從未,也不可能離開這個江湖。而這個江湖,本身就是複雜的,甚至矛盾的,不以你身份的變化而會產生任何變化。
他已經不是新華社的記者,但依舊會到老東家單位去玩。
他已經不是體制中人,但和朋友出去唱卡拉OK,最拿手的曲目,卻依舊是那曲《小白楊》。
他不斷地將自己的廣告提價,但如果是一個他喜歡的活動邀請,他立馬就去,不會談一個字的出場費。
他依舊開著那輛老破車,但遇到特地出差來採訪他的記者,他會專門給人家包一個「車馬費」的信封。
他依舊擔心自己的公號存在被封的危險,但碰到社會焦點事件,依舊會毫不猶豫地打開電腦。
一家叫「新榜」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曾經出過一個TOP100的「網紅」榜單,六神磊磊也名列其中,儘管他認為自己絕不應該屬於「網紅」這一行列。
「六神啊,你可以了,都排到網紅榜90幾位了。」
每當微信群裡拿這個開玩笑的時候,六神磊磊總是要跳出來:
「是第81位!」
他糾正時的態度,總是很嚴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