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一種以「殭屍」為主題的類型片風靡一時,在華語電影史上雁過留聲,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驚悚片的亞種,殭屍電影可謂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它不同於西方吸血鬼和日韓鬼怪的血腥詭異,而是以多元喜劇元素和新奇技法見長,既有笑料,又有驚嚇,頗具娛樂性。
但凡提及殭屍片,必然繞不開一個男人——林正英。如果說是楊工良在1936年開啟了香港殭屍電影的新紀元,那麼林正英則是將這一類型片發揚光大的砥柱中流。
在80、90後兩代人的記憶中,至今猶記「九叔」林正英撒糯米、彈墨線、潑雞血的經典橋段。可謂「紙筆墨刀劍,邪祟不復存」。
經歷過80年代前期的萌芽階段,以及中期的鼎盛輝煌後,殭屍片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走向衰落,從此一蹶不振。
就在林正英離世的第16個年頭,一部由新生代導演麥浚龍執導的影片震撼來襲,令沉寂已久的殭屍電影再度泛起漣漪。這部影片,曾被譽為「殭屍電影新時代最後的輓歌」,它有著一個開門見山的名字——《殭屍》。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殭屍先生》裡那些久違的老面孔——陳友、錢小豪、樓南光。除此之外,老戲骨吳耀漢、鮑起靜、惠英紅等人的加盟,更是令此片群戲精彩紛呈。
正如片中陳友所飾演的落魄道人所說那般——「到了我這一代,不要說道士了,就連殭屍都沒有了。」看似漫不經心的臺詞,卻滿是對那個逝去年代的感懷感傷。
和前輩林正英充滿喜劇元素的影片類型不同,《殭屍》這部電影更偏向於基調陰冷的劇情氛圍。在敘事方面,它少了份詼諧幽默,多了些冷靜克制,屬於殭屍片裡的「文藝份子」,不冷不熱,循序漸進,氣氛微妙。
麥浚龍在向經典與傳統致敬的同時,也加入了一些順應時代的新元素,比如日韓系恐怖片中常見的雙姝女鬼。兩者之間相得益彰,並不違和,令「殭屍」主題元素更具層次感,更為多元化。
影片中,錢小豪以真人實名出鏡,飾演了一位妻離子散的過氣演員。80年代,他曾以殭屍片動作明星的身份紅極一時,但隨著這一類影片的沒落,已多年無戲可拍。這一人設,儼然就是錢小豪演藝生涯的真實寫照。
故事裡,生無可戀的小豪找到了一處偏遠住宅,準備在此了卻自己餘生。而他所租住的2442單元,正是一間陰氣極重的兇宅。
入住後,小豪欲以懸梁的方式告別人間,但在這一過程中,他看到了一些超自然現象的發生。此前曾有一對姐妹死在這間屋子裡,在小豪瀕死之際,她們藉此附魂。
好在一位叫做阿友的道士鄰居趕來,及時救下了小豪的性命,並驅散了附在他身上的女鬼,化險為夷。
此後的日子裡,這棟陰森老樓時有一些怪事發生,讓人心神難安。一天夜裡,鄰居冬叔在倒垃圾時,聽到了樓道傳來的孩童哭啼聲。
就在他尋找哭聲來源時,不慎從樓梯失足滾落,摔斷了脖頸,一命嗚呼。冬叔的離奇死亡,為接下來一系列詭譎之事埋下了伏筆。
冬叔意外墜樓後,老伴梅姨不願接受這個悲痛的事實,遂找來專修邪術的道人阿九施法,協助冬叔還魂。
畫符、煉油、結印……經過阿九一套行雲流水的嫻熟操作後,冬叔的還魂儀式完成,剩下要做的,唯有耐心等待。
他反覆叮囑梅姨,在這段時間內,千萬不要讓封存冬叔身體的棺槨落地,並且不要摘掉他臉上的銅錢面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冬叔的死,令本就陰森的2442單元變得更加反覆無常。小豪在鬼門關走過一遭後,內心波瀾得到了一些平復。期間,他認識了樓道裡一位瘋女人和她患有白化病的兒子,並從他們身上找到了些許安慰。
逼仄昏暗的樓道裡,一群身形頎長的過客緩緩前行,聽不見任何腳步聲。諸如此類的怪事,時常在這裡上演。
梅姨思夫心切,終究還是違背了阿九的囑咐。在回魂期間,不僅棺槨落了地,面罩也被摘了下來,冬叔最終化作一具兇猛殭屍,無人可控。
與此同時,先前被道士阿九封印的雙姝女鬼也從禁錮中脫身,準備大開殺戒。祖輩傳下來的鎮妖八卦,沉寂了數十年之久,此時正在緩緩轉動,預示著厄運的臨至。這座恐怖的人間兇宅,即將變為煉獄……
電影關鍵劇情在此不予劇透,希望大家諒解。這是一部港味十足的殭屍片,影片結局更是出人意料,還請各位親自觀影體驗。
就像一位觀眾在評論中所說那般:
港式殭屍片的外殼,嵌入日式恐怖片的元素。麥浚龍加清水崇,懷舊卻又不失創新,cult卻又不失文藝。
《殭屍》這樣一部電影,既是對林正英「港僵文化」的追溯與緬懷,又是對那個逝去年代的追思與致敬。相信我,這是繼林正英之後,最好的一部殭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