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倪敏) 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才能讓醫美行業得以健康發展。在12月19日舉辦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盛典上,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和上海東方醫院等醫療機構的6位年輕醫生與醫美從業者分享了自己在醫美臨床中的技術創新心得,來自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和中華醫學會等方面的專家在現場從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安全性等多維度對他們的醫學實踐進行了評析、打分。
讓醫美回歸醫療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好醫生走到臺前,給優秀醫生、特別是技術先進的醫生創造舞臺。
來自一線的專業醫師分享技術創新心得。資料圖片
在此次行業盛典上,針對來自各個門類醫生技能與服務進行了分析研討,涵蓋眼部整形、鼻部整形、脂肪填充、美體塑形等多個領域,旨在淨化行業風氣,讓醫生的專業被更多人看見。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前主任委員郭樹忠教授表示,「對於醫美行業來說,一個優秀的醫美醫生太珍貴了。好醫生的標準就應該體現在他(她)的醫療技術和為消費者服務的能力方面。」
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顯示,2019年國內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為38343名,而2018年國家衛健委統計年鑑顯示,整形外科專科醫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為3680名。如按非多點執業情況下,目前全國1.3萬家醫美機構醫師的需求數量達10萬名,因而也就滋生了大量自稱「醫生、專家」的非法從業者,僅通過非法培訓短期速成的無證行醫者。
培養一位合格的專科醫生需要5-8年時間。專業醫美資源缺口巨大,並且不同醫生技術水平仍存在較大差異。如何滿足持續增長的醫美需求?
行業盛典現場,新氧宣布將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同籌備專項醫美學術基金,並首期投入1000萬元,鼓勵醫美行業醫生進行科研創新。
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海濤表示,醫生整體素質和水平,特別是進行核心操作的醫生技術能力和規範性,不僅決定了醫美行業的水平高低,決定了消費者能不能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於尚處在發展期的醫美行業來說,技術、質量和水平是最重要的。「注重學術能力提升、醫療人才培養,就找到了這個行業的本質」。
他希望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有技術手段,提高培訓效率,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
2020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以線上化加速轉型,成為眾多醫美機構首選發力方向。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在醫美消費加速線上化的過程中,作為連結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網際網路平臺,扮演著連結、提效的重要角色。今年雙11期間,多個醫美APP和生活服務平臺推出的醫美產品熱銷;基於5G、AI、VR等新技術,很多消費者通過醫美平臺完成視頻面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專業的醫美服務。
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主任委員李世榮教授認為:「在網際網路力量的全力推動下,中國醫美行業在行業自律、好醫生培養、營銷模式創新等領域均取得不俗成果,而線上化已成為醫美行業繼續高速增長的確定性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隨著醫美在C端影響力破圈等利好,醫美行業已呈現明顯的復甦趨勢。
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認為,明年一線城市將會率先成為成熟的醫美消費市場。「在這樣一個成熟醫美市場裡,我們將看到手術類項目更加依賴於醫生的技術和審美,而非手術類的醫美項目更加看重新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消費者的需求也進一步升級,以前消費者總是認為越貴的越好,未來的消費者既要好又要優惠,又要追求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