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億元票房,這是截至10月15日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15天收穫的總票房,業內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有望突破30億元。作為該片總製片人、總發行人,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表示,該片不是「命題作文」,而是電影人對時代的一次主動表達。
張苗
「《我和我的家鄉》這個項目始於2019年夏天,一方面是我們積極響應中宣部國家電影局倡議,對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有所記錄,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影視企業、電影創作者對這個時代做一點表達的創作衝動。」張苗坦言,經過漫長的策劃後,他們決定選擇中國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種類型——喜劇片,準確表達「喜迎小康」這一主題。
相比《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在表達主旋律立意上有著更明確的商業類型意識,這也是北京文化創作《戰狼2》《流浪地球》等主旋律商業片的一貫理念。「所謂商業主旋律,就是符合市場規律和創作規律,同時能夠反映這個時代的真善美。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是知名電影公司還是中小影視企業,時代賦予我們的表達機會和創作責任都是一樣的,大家應該把這種責任完成好。」
《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張苗坦言,如何找到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去破解「脫貧攻堅」這一命題,是《我和我的家鄉》面臨的第一個困難。「我們在地理上找到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區,主角是這五個地區的小人物,讓他們去講述面對偉大時代的變化,所產生的既讓人歡笑、又讓人動容的故事。」
「今年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這是創作遇到的第二個困難。」張苗說,《我和我的家鄉》是為數不多的在疫情期間完成從籌備到創作、再到發行上映的影片,在此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在科學防疫的前提下,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最終完成創作。「比如寧浩導演《北京好人》開機時,正趕上北京疫情出現小規模反覆,我們當時都特別擔心,第二天看到寧浩導演和葛優老師一大早就出現在片場,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第三個巨大的挑戰,就是面臨一個還在恢復中的觀影市場時,如何把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這是一個比較艱難的宣發過程。」張苗說。
《我和我的家鄉》主創陣容被譽為中國喜劇「夢之隊」,有上百位知名電影人參與,要在一部電影裡湊齊這麼多大腕,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張苗透露,所有導演在得知創作方向後,反應都非常積極,短時間內就確定加入。「這次不管是導演團隊,還是數量較大的演員群體,大家都非常積極配合,完全不存在我們需要去『磕』下誰。」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傾盡全力,隨叫隨到,用優秀作品體現了電影人的擔當。
為了拍出生動鮮活的家鄉特色,《我和我的家鄉》五組主創都進行了充分的採風和體驗生活。其中,在《神筆馬亮》單元中飾演村長的演員魏翔,讓張苗印象深刻。「魏翔其實是四川人,他把片中一個東北村長的形象塑造得這麼好,是因為他真的在東北農村做了長期的採風,最後他不光曬得很黑,而且舉手投足之間讓觀眾相信,他就是一個真正的東北農村幹部。」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自覺展開主旋律影片創作,以多樣的視點、豐富的人物類型、溫暖深情的講述方式,喚起觀眾的家國情懷與時代記憶。張苗透露,未來兩三年裡,北京文化每年將至少推出一兩部主旋律商業片,包括講述「裡斯本丸沉船事件」的《東極島》,該片由管虎作為總導演、王競執導;還有以「掃雷英雄」杜富國為原型創作的電影。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袁雲兒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