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庸(查良鏞)
文|用著為王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人們認識金庸,是從他的武俠小說中開始的。在這些武俠小說中,金庸喜歡引用一些歷史人物,但是大多對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進行了篡改。
查姓
根據上海復旦某位教授:說姓查的人85%都是居住在安徽、雲南的少數民族,剩下的15%則是滿族正白旗姓沙拉的一批滿人改成的漢姓。主要居住在浙江以北的幾個省份。
根據《滿族漢姓對照表》,裡面黑字白紙的證明了金庸祖上的漢、奸身份:「[查] 老姓包括:沙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查氏(漢族)等。」
知道明史案的人,都知道這個告密者是查繼佐。
對於漢族人來說,這位告密者可以說是漢、奸。
然而,在《鹿鼎記》這本書中,金庸公然為祖先(查繼佐)洗白,寫成了正面人物、文字獄的受害者,把查繼佐寫成和顧炎武、呂留良一樣的反清名士。
我們說下明史案。
浙江烏程南潯鎮富戶莊廷鑨,因病眼盲,想效仿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著寫一部史書,但又匱於自己所知不多,便去買得前明天啟朝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延攬江南一帶有志於纂修明史的才子吳炎、潘檉章等十六人加以編輯。
莊廷鑨慕杭州舉人查繼佐(號:伊璜)之名,將其列入《明史》的參訂名單,查伊璜得知後嚇得心膽俱裂,為求自保,趕忙向學道檢舉告發,但學道並未在意此事。七月,歸安知縣吳之榮再次告發,此書終引起清廷關注,遂大興文字獄,相關人等被捕殺殆盡。此案最終有七十二人被處死,其中十八人被凌遲,數百人充軍,之後江南人人自危,文壇、史壇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繼佐做為首告,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會興起大禍的一次史書編寫推動成了一幕慘劇,終致血染江南。
查繼佐踏著別人的鮮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滿族統治者的寵信。查家此後一門竟出了七個進士和五位翰林,成為江南望族。這事原本已經被人忘記,但是當金庸借用自己的影響力,在鹿鼎記中為先祖查繼佐漂白,讓學者翻出了這段骯髒的歷史。
金庸13部武俠作品,網友統計涉及12個民族
《天龍八部》中,蕭峰---契丹族;慕容復--鮮卑族
《倚天屠龍記》小昭--波斯族後裔,趙敏--蒙古公主
<<射鵰英雄傳>>鐵木真--蒙古族;完顏家族--女真族
<<書劍恩仇錄>>木卓倫; 回族;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和任我行--苗族
<<白馬嘯西風>>高昌國是西域大國鞠文泰
.
.
忽必烈、蒙哥、金輪法王、拖雷、華箏等,蒙古族。
耶律洪基、蕭遠山、蕭峰等,契丹族。
完顏洪烈、完顏萍、完顏阿骨打等,女真族。
段譽、段正淳、南帝等,白族。
慕容復、慕容博等,鮮卑族。
鳩摩智、靈智上人等,藏族。
尼摩星天竺神僧等,天竺人。
小昭、紫衫龍王、尹克西等,波斯族。
金庸的小說中竭力美化滿清,貶低明朝,甚至到了罔顧事實,對所有的異族都大加吹捧,對所有的漢人王朝都拼命貶低的地步。
總結起來就是:每個漢人王朝的殿堂上都充斥著一群昏聵無能、尸位素餐的**,只會掠奪百姓,欺壓良善,正經事兒似乎一件也不做。
為了醜化漢人王朝,民族英雄呂文德被醜化,守襄陽靠的全是遊俠郭靖,朝廷只會在後面掣肘添亂;驅除韃虜的一代雄主朱元璋被塑造成竊國小人;年僅十七就能用智計剷除閹黨的崇禎帝也被說得蠢如豬羊。
在金庸的作品中,漢人官吏幾乎就沒有正面的形象,都是卑鄙無恥的段天德、殘酷屠殺契丹百姓的宋兵、被令狐衝戲弄的小丑軍官等等,可以說是清一色的人渣;而與之構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英明神武的皇太極、鳥生魚湯的康熙、豪邁的完顏阿骨打、講義氣的拖雷、精明強幹的忽必烈
金庸分別於1994年10月3日至29日、2007年6月18日訪問北京大學
並於1994年接受北京大學授予他的名譽教授稱號。
圖|金庸在北大發表演講(王天天攝)
在中山大學談佛教
(他的意思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才信)
通過網上的資料對金庸有了大概的了解,金庸已死對他的評價具體是什麼?領導們可能鑑於團結(統戰)給予他積極評價;挺他的人(比如:馬小雲)被他的「俠義」(它們所謂的俠義就是不要領導的管束,想做什麼做什麼,比如:996叫板領導)精神感召;懟他的人站在民族大義、正統華夏文化復興.
正就是正,邪就是邪,自古正邪不兩立、邪不幹正、邪不勝正、邪不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