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音樂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一個成功的唱片公司,並不完全在於公司每年創造了多少多少業績,又賣出去了多少多少張唱片——當然現在是多少多少的數位音樂分紅,也不完全在於這個公司有多少棵藝人搖錢樹、常青樹,最重要的,是看這家公司和音樂的距離有多近,看公司裡面專心做音樂的創作者有幾人,哪怕你只有一兩塊創作招牌擺在那裡,歌迷對你公司音樂執著程度的看待也一定是高人一等的。滾石只得一個羅大佑、一個李宗盛便已足夠,曾經的維京唱片儘管規模不大,但是姚謙一人的名號足以令公司耀耀生輝了,人山人海廠牌在商業業績數字方面並不好看,但至少提起黃耀明、於逸堯、蔡德才等人的創作,歌迷一定是交口稱讚的。曾在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時的飛碟音樂之所以至今仍被人銘記,不只因為這家公司曾走出過王傑、林志穎、小虎隊等偶像歌手,還因為飛碟公司創造過很輝煌的音樂成績。無論是唱將級的蘇芮、潘越雲、姜育恆,還是唱作兼備的黃舒駿、張雨生、童安格、鄭智化,亦或是偶像氣質濃鬱的王傑、小虎隊、林志穎,包括後來從飛碟過渡到豐華的張惠妹,這些人無不為飛碟唱片的豐功偉績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從而使得飛碟唱片成為了九十年代臺灣樂壇輝煌時期唯一有實力能和滾石唱片並駕齊驅的另一家給力唱片公司。當飛碟唱片再一次被我們憶起,多是因為一個名字,他是飛碟唱片的創作主腦以及諸多大牌的幕後推手、剛剛因大腸癌而離開了人世間,陳志遠。
陳先生是飛碟唱片的幕後功臣。許多演唱過經他手編曲或創作的作品的歌手,幾乎都在音樂事業上更上了「很多層樓」,在眾多同陳志遠合作過的一線歌手中,以下十位是受陳志遠點化最多的。
打造幽怨的民歌手:潘越雲
其實陳志遠早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就已經踏足音樂創作的領域了,他最初的創作方向受臺灣「民歌運動」的影響較為深遠,而後慢慢地開始向流行樂壇伸出了發展的觸角。陳志遠的音樂造詣較高,1982年就已經憑藉給潘越雲編曲的《天天天藍》而獲得了當時臺灣金鼎獎的「最佳編曲」獎項。聽得出,那時候的陳志遠不僅僅有民歌創作的底蘊,也會從民族樂章演奏中尋求靈感,《天天天藍》的編曲就聽得出如《梁祝協奏曲》一樣令人苦思苦念的哀怨意境,從一開始的小提琴獨奏就已經緊緊抓住了聽者的耳朵。
值得一提的是,潘越雲雖然一直都是滾石唱片旗下的頂梁柱,但是她的走紅卻是和飛碟的陳志遠有著很深的淵源。
被原創音樂推紅的電影&歌手:《搭錯車》&蘇芮
1983年,陳志遠參與了《蘇芮專輯》的編曲及製作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其實《蘇芮專輯》算是由蘇芮主唱的電影《搭錯車》的原聲帶。在當時歌壇原創力尚不算充足的情況下,陳志遠通過把同一首曲子做出不同編曲的方法來豐富完整了《搭錯車》的電影音樂部分,可謂用心良苦。
被樂器襯託出的金嗓子:蔡琴
蔡琴在1984年推出《此情可待》算不上是她最經典的作品,卻是最經得起推敲的一張,這也是陳志遠和蔡琴為數不多的一次合作,陳志遠在《此情可待》專輯中參與了編曲工作。蔡琴在專輯中被人稱讚的多是她的好嗓子,因為陳志遠懂得如何用樂器音色來襯託蔡琴的音色,當時他用給蔡琴的編曲運用了大量的演奏弦樂、鋼琴等古典樂器,搭配融合著蔡琴渾厚的嗓音,十分動聽。《蘇芮專輯》和《此情可待》算得上是陳志遠在飛碟唱片早期所參與的代表力作。
為偶像的音樂底蘊加分:王傑、小虎隊、林志穎
在八十年代末以及九十年代出這段時間裡,陳志遠大量參與了當時諸多線上歌手的專輯創作及編曲工作,那時也正是飛碟唱片的銷售業績最為輝煌的時候。陳志遠、李壽全早在1987年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偶像歌手的推廣要靠著高密度的發片周期和強大的宣傳模式來進行操作運營,當時出道的王傑、小虎隊無不是因為接二連三發專輯而被廣大歌迷瘋狂追逐的,當然,在他們高密度的發片周期背後,有陳志遠以及飛碟唱片的幕後團隊們創作、製作出的高水準音樂作為強大支撐後盾,《一場遊戲一場夢》、《逍遙遊》、《紅蜻蜓》、《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這些專輯即使放到現在來聽,依然是好聽又耐聽的經典之作。陳志遠後來還把這樣的推廣模式用在了飛碟旗下另一位搖錢樹的發片途徑上,那就是林志穎。如今回想起來,你會覺得這些偶像歌手他們除了帥氣、陽光的外形之外,伴隨著他們的還有內容豐富、傳唱度極高的多首音樂代表作。說他們是偶像也好,歌手也罷,在當時,但凡是飛碟出品的歌手,他們總能經得起市場和口碑兩方面的考驗。
給歌手轉型指點迷津:林憶蓮、姜育恆
陳志遠和他所在的飛碟唱片不只善於打造一個個個性十足的偶像歌手、實力唱將,對於一些原本音樂形象已經甚為成型的歌手,也能幫他成功轉型,林憶蓮1990年在飛碟推出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便是她從舞曲歌手轉型成為為都會男女歌唱內心情感的力作,這張專輯的成功離不開製作人陳秀男在專輯企劃方向上的出色,但陳志遠包辦了專輯中80%的編曲工作同樣勞苦功高。自此,林憶蓮成為了眾多聽眾耳邊毫無負擔的溫柔慰藉。像姜育恆這樣出道較早且在歌迷心目中音樂形象根深蒂固的歌手,也曾因為一曲陳志遠編曲的《感恩的心》而再造音樂事業第二次高峰,從此成功轉型成為了以滄桑味道而走俏的風格化歌手,後來,陳志遠還打造了姜育恆的另一首經典《梅花三弄》,令男人味十足的姜育恆還披上了一層重感情的紅塵色彩。
在滾石九十年代專攻金庸劇主題曲的時候,陳志遠和飛碟唱片則包辦了大多數瓊瑤劇主題曲的創作。
給創作歌手添磚加瓦:張雨生、鄭智化、張惠妹
張雨生的音樂生涯後期以全創作歌手身份在歌壇行走,而他的早期音樂形象則多是拜了陳志遠大師的點化,才能在一出道就引起廣大歌迷的關注。陳志遠當時擔任了電影《七匹狼》的原聲音樂創作,王傑、張雨生都有份參演了這部電影,並演唱了其中的主題曲,在陳志遠的打造之下,張雨生以《永遠不回頭》、《天天想你》等多首金曲在八十年代末歌壇一炮走紅。黃舒駿、鄭智化都曾有過和陳志遠合作一整張專輯編曲的寶貴經歷,這在概念專輯尚未風行的九十年代顯然是很有開拓性也很大膽的嘗試,那時候唱片公司總是會希望歌手能在一張專輯中合作更多的創作人,用多款曲風去擊中歌迷的購買慾總是勝算大一些,可是陳志遠負責編曲一整張的專輯並不比那些拼盤製作模式的專輯顯得遜色,反而顯得更有完整性和音樂統一度,也令「飛碟唱片」出品的專輯在歌迷心中有著更高的被認知程度。張惠妹在出道最初也曾和陳志遠有過合作,她和張雨生合唱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以及她獨唱的《空中的夢想家》都因為有陳志遠做編曲,進而成為了阿妹早期的代表作。
(文:三石一聲)
上搜狐微博 與明星對話
(責任編輯:陳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