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遠和飛碟傳奇

2021-01-09 搜狐網

  搜狐音樂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一個成功的唱片公司,並不完全在於公司每年創造了多少多少業績,又賣出去了多少多少張唱片——當然現在是多少多少的數位音樂分紅,也不完全在於這個公司有多少棵藝人搖錢樹、常青樹,最重要的,是看這家公司和音樂的距離有多近,看公司裡面專心做音樂的創作者有幾人,哪怕你只有一兩塊創作招牌擺在那裡,歌迷對你公司音樂執著程度的看待也一定是高人一等的。滾石只得一個羅大佑、一個李宗盛便已足夠,曾經的維京唱片儘管規模不大,但是姚謙一人的名號足以令公司耀耀生輝了,人山人海廠牌在商業業績數字方面並不好看,但至少提起黃耀明、於逸堯、蔡德才等人的創作,歌迷一定是交口稱讚的。曾在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時的飛碟音樂之所以至今仍被人銘記,不只因為這家公司曾走出過王傑、林志穎、小虎隊等偶像歌手,還因為飛碟公司創造過很輝煌的音樂成績。無論是唱將級的蘇芮、潘越雲、姜育恆,還是唱作兼備的黃舒駿、張雨生、童安格、鄭智化,亦或是偶像氣質濃鬱的王傑、小虎隊、林志穎,包括後來從飛碟過渡到豐華的張惠妹,這些人無不為飛碟唱片的豐功偉績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從而使得飛碟唱片成為了九十年代臺灣樂壇輝煌時期唯一有實力能和滾石唱片並駕齊驅的另一家給力唱片公司。當飛碟唱片再一次被我們憶起,多是因為一個名字,他是飛碟唱片的創作主腦以及諸多大牌的幕後推手、剛剛因大腸癌而離開了人世間,陳志遠。

  陳先生是飛碟唱片的幕後功臣。許多演唱過經他手編曲或創作的作品的歌手,幾乎都在音樂事業上更上了「很多層樓」,在眾多同陳志遠合作過的一線歌手中,以下十位是受陳志遠點化最多的。

  打造幽怨的民歌手:潘越雲

  其實陳志遠早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就已經踏足音樂創作的領域了,他最初的創作方向受臺灣「民歌運動」的影響較為深遠,而後慢慢地開始向流行樂壇伸出了發展的觸角。陳志遠的音樂造詣較高,1982年就已經憑藉給潘越雲編曲的《天天天藍》而獲得了當時臺灣金鼎獎的「最佳編曲」獎項。聽得出,那時候的陳志遠不僅僅有民歌創作的底蘊,也會從民族樂章演奏中尋求靈感,《天天天藍》的編曲就聽得出如《梁祝協奏曲》一樣令人苦思苦念的哀怨意境,從一開始的小提琴獨奏就已經緊緊抓住了聽者的耳朵。

  值得一提的是,潘越雲雖然一直都是滾石唱片旗下的頂梁柱,但是她的走紅卻是和飛碟的陳志遠有著很深的淵源。

  被原創音樂推紅的電影&歌手:《搭錯車》&蘇芮

  1983年,陳志遠參與了《蘇芮專輯》的編曲及製作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其實《蘇芮專輯》算是由蘇芮主唱的電影《搭錯車》的原聲帶。在當時歌壇原創力尚不算充足的情況下,陳志遠通過把同一首曲子做出不同編曲的方法來豐富完整了《搭錯車》的電影音樂部分,可謂用心良苦。

  被樂器襯託出的金嗓子:蔡琴

  蔡琴在1984年推出《此情可待》算不上是她最經典的作品,卻是最經得起推敲的一張,這也是陳志遠和蔡琴為數不多的一次合作,陳志遠在《此情可待》專輯中參與了編曲工作。蔡琴在專輯中被人稱讚的多是她的好嗓子,因為陳志遠懂得如何用樂器音色來襯託蔡琴的音色,當時他用給蔡琴的編曲運用了大量的演奏弦樂、鋼琴等古典樂器,搭配融合著蔡琴渾厚的嗓音,十分動聽。《蘇芮專輯》和《此情可待》算得上是陳志遠在飛碟唱片早期所參與的代表力作。

  為偶像的音樂底蘊加分:王傑、小虎隊、林志穎

  在八十年代末以及九十年代出這段時間裡,陳志遠大量參與了當時諸多線上歌手的專輯創作及編曲工作,那時也正是飛碟唱片的銷售業績最為輝煌的時候。陳志遠、李壽全早在1987年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偶像歌手的推廣要靠著高密度的發片周期和強大的宣傳模式來進行操作運營,當時出道的王傑、小虎隊無不是因為接二連三發專輯而被廣大歌迷瘋狂追逐的,當然,在他們高密度的發片周期背後,有陳志遠以及飛碟唱片的幕後團隊們創作、製作出的高水準音樂作為強大支撐後盾,《一場遊戲一場夢》、《逍遙遊》、《紅蜻蜓》、《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這些專輯即使放到現在來聽,依然是好聽又耐聽的經典之作。陳志遠後來還把這樣的推廣模式用在了飛碟旗下另一位搖錢樹的發片途徑上,那就是林志穎。如今回想起來,你會覺得這些偶像歌手他們除了帥氣、陽光的外形之外,伴隨著他們的還有內容豐富、傳唱度極高的多首音樂代表作。說他們是偶像也好,歌手也罷,在當時,但凡是飛碟出品的歌手,他們總能經得起市場和口碑兩方面的考驗。

  給歌手轉型指點迷津:林憶蓮、姜育恆

  陳志遠和他所在的飛碟唱片不只善於打造一個個個性十足的偶像歌手、實力唱將,對於一些原本音樂形象已經甚為成型的歌手,也能幫他成功轉型,林憶蓮1990年在飛碟推出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便是她從舞曲歌手轉型成為為都會男女歌唱內心情感的力作,這張專輯的成功離不開製作人陳秀男在專輯企劃方向上的出色,但陳志遠包辦了專輯中80%的編曲工作同樣勞苦功高。自此,林憶蓮成為了眾多聽眾耳邊毫無負擔的溫柔慰藉。像姜育恆這樣出道較早且在歌迷心目中音樂形象根深蒂固的歌手,也曾因為一曲陳志遠編曲的《感恩的心》而再造音樂事業第二次高峰,從此成功轉型成為了以滄桑味道而走俏的風格化歌手,後來,陳志遠還打造了姜育恆的另一首經典《梅花三弄》,令男人味十足的姜育恆還披上了一層重感情的紅塵色彩。

  在滾石九十年代專攻金庸劇主題曲的時候,陳志遠和飛碟唱片則包辦了大多數瓊瑤劇主題曲的創作。

  給創作歌手添磚加瓦:張雨生、鄭智化、張惠妹

  張雨生的音樂生涯後期以全創作歌手身份在歌壇行走,而他的早期音樂形象則多是拜了陳志遠大師的點化,才能在一出道就引起廣大歌迷的關注。陳志遠當時擔任了電影《七匹狼》的原聲音樂創作,王傑、張雨生都有份參演了這部電影,並演唱了其中的主題曲,在陳志遠的打造之下,張雨生以《永遠不回頭》、《天天想你》等多首金曲在八十年代末歌壇一炮走紅。黃舒駿、鄭智化都曾有過和陳志遠合作一整張專輯編曲的寶貴經歷,這在概念專輯尚未風行的九十年代顯然是很有開拓性也很大膽的嘗試,那時候唱片公司總是會希望歌手能在一張專輯中合作更多的創作人,用多款曲風去擊中歌迷的購買慾總是勝算大一些,可是陳志遠負責編曲一整張的專輯並不比那些拼盤製作模式的專輯顯得遜色,反而顯得更有完整性和音樂統一度,也令「飛碟唱片」出品的專輯在歌迷心中有著更高的被認知程度。張惠妹在出道最初也曾和陳志遠有過合作,她和張雨生合唱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以及她獨唱的《空中的夢想家》都因為有陳志遠做編曲,進而成為了阿妹早期的代表作。

 (文:三石一聲)

    上搜狐微博 與明星對話

(責任編輯:陳賢江)

相關焦點

  • 懷念飛碟唱片曾經的「飛碟五陳」和他們那些流行經典
    劉德華也曾加盟飛碟出過《真情難收》,陳樂融,陳志遠,陳大力、陳秀男,陳耀川,再加上一個李子恆組成了強大的創作團隊創作出了大量我們現在都耳熟能詳的歌曲, 他們創作的歌曲會在後面慢慢討論。當時在臺灣可以和飛碟抗衡的,就只有滾石和寶麗金了。
  • 天天想你陳志遠:他才是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
    而當王傑遇到陳志遠、李壽全、陳樂融這樣的專業音樂人之後,他的音樂才華被無限地激發出來,成就了華語音樂的傳奇。>黑暗試探我 烈火燃燒我都要去接受 永遠不回頭永遠不回頭 不管天有多高憂傷和寂寞 感動和快樂都在我心中永遠不回頭 不管路有多長黑暗試探我 烈火燃燒我都要去接受 永遠不回頭陳志遠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並不是憑藉王傑的天才成就自己,而是博愛於整個樂壇,讓整個華語樂壇為他受益。
  • 飛碟唱片御用詞人,如何評價林夕、黃偉文、方文山
    作為一名填詞新人,就能為陳志遠這樣的樂壇大師填詞,絕對的是老闆對陳樂融偏愛,更讓陳樂融沒有想到的是與陳志遠老師的這次合作開始,竟然開啟了二人此後近10年的傳奇合作之旅。僅從名字上,外人甚至會誤認為他們是同姓兄弟,而實際二人並不是親屬關係,陳樂融更說他們之間是「陌路知己」。
  • 聽張清芳在豐華講述雙陳故事,飛碟×可登×點將的昨日重現……
    這張專輯,又恰恰和兩位當年飛碟唱片的「原班人馬」有關,你能說這張專輯不屬於我們的「飛碟情懷」嗎? 一半交由陳志遠和鄔裕康製作,另一半則是陳復明和馬毓芬操刀。陳志遠對於飛碟唱片來說,無異於是頂梁柱般的存在;陳復明早年也是飛碟唱片旗下的製作人,後來離開飛碟自己創辦了可登唱片,帶出了鄭智化、伍思凱、黃小琥等歌手。
  • 聽張清芳在豐華講述雙陳故事,飛碟×可登×點將的昨日重現……|雙...
    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專輯,演唱者也是一位昨天上了新聞的歌手,她也是豐華唱片的一員,她就是張清芳。等等!不是說好了這個月是飛碟唱片的主題嗎?張清芳可從來沒加入過飛碟啊……當然,我不會犯某營銷號那種張冠李戴的低級錯誤。我只想說,以我對港臺流行音樂的了解程度,讓一個沒在飛碟唱片效力過的歌手,和飛碟唱片扯上關係,還是難不倒我的。
  • 一個90後的飛碟情緣
    ,飛碟是一抹避不開的閃光點,因此在我和它初次「遇見」之後,就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而結果就和大家料想的一樣,成為了它忠實的追隨者和研究者。說起我和飛碟唱片之間的情緣,時間瞬即倒回十年前。2003年9月,剛踏入初中校園的我,每天都沉寂在同學隨身聽裡所傳來的旋律當中。
  • 記憶中的飛碟聲音
    自2012年12月以來本人以「記憶中的飛碟聲音」專欄在微博上和各位回顧了飛碟唱片各個時期的歌手作品。時隔一年,「記憶中的飛碟聲音」專欄陸續介紹了30多位的飛碟群星,在即將收官之際,將其中的精華部分透過精選集和各位再次重溫舊夢!(另:本精選集初次於2013年上線發布,因紀念蝦米音樂上線十二周年,為此重發推送,敬請收藏聆聽!)
  • 飛碟面孔:擁抱世界舞臺的歐陽菲菲
    1992年時值華語音樂編曲大師陳志遠自組成立製作公司,便力邀在國語歌壇沉寂多年的歐陽菲菲加盟旗下,成為其合作的第一位歌手,同時也開啟了歐陽菲菲在「飛碟唱片」的高光時期。另一首由陳樂融填詞,陳志遠譜曲的《好久沒有夢到你》是個人最為鍾愛的作品之一,整首作品裡有著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樣更是對身在遠方的另一個人的思念與牽掛。
  • 飛碟1989這一年(2)
    接著昨天《飛碟1989這一年(1)》繼續說,先來看看這張《飛碟1989年這一年  2》的CD裡都收錄了哪些歌曲?吉他手(團長)陳俊年和主唱姚可傑來自中原大學,這五個音樂的狂熱分子利用課餘、工餘一起排練,準備比賽。姚可傑和郭明虎後來又成了東方快車的重要成員,東方快車在飛碟唱片發行首張專輯《就讓世界多一顆心》正式闖入歌壇,紅遍兩岸,他們的成功也因為遇到了一位伯樂翁孝良先生,在當時玩搖滾或者還屬小眾的圈子,必須要靠包裝及打上或流行或抒情的標籤來推向市場,但不是每一個樂隊或者歌手都可以遇到伯樂的。
  • 飛碟飛過這世界之「冷門」篇
    其實想要真正了解一家唱片公司的話,除了那些大熱的歌手和流行金曲之外,這些冷門的歌和人也是有必要梳理一下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1986年元月,飛碟唱片出版了臺灣地區第一張京劇錄音帶-——郭小莊的《劉蘭芝與焦仲卿》(編號UC-8620)。
  • 還記得當年的飛碟唱片嗎?
    第一次聽飛碟唱片的歌,應該是在1988年,剛從老家搬到張店,那時候還是卡式錄放機,家裡的收音機經常飄出「為什麼道別離,又說什麼我愛你…,我還是我自己」,這首歌已經傳唱至大街小巷。後來知道了唱歌的叫王傑,他所在的公司是飛碟唱片。
  • 吳楚楚,在飛碟上唱歌的民歌手
    飛碟唱片和滾石唱片的纏鬥成就了一段段佳話我最早知道「吳楚楚」的名字,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各種「飛碟唱片」卡帶的內頁上,在聽卡帶的歲月裡,研究歌詞本上出現的每個人的名字陶曉清曾舉辦過一個現代民歌排行榜,由聽眾投票評出心目中民歌手和歌曲的排名,在1978年的現代民歌排行榜上,吳楚楚名列第一,楊祖珺名列第二,歌曲方面,吳楚楚的《好了歌》和《你的歌》則名列首位和第四位。《好了歌》是我最早聽到吳楚楚本人演唱的歌曲,初聽時只覺得新鮮,原來飛碟唱片的老闆寫歌唱歌也可以很出色。
  • 與滾石爭輝,各領風騷,捧紅王傑、小虎隊---飛碟唱片的光輝歲月
    與滾石唱片人文精神濃鬱,大師級音樂人云集,注重對音樂深度和內涵的挖掘,以求做到藝術和商業共存,齊頭並進,口碑和市場反響雙贏,格局、思想皆為臺灣唱片公司翹楚相比,飛碟顯然要稍遜一籌。無論營銷操作還是音樂創作風格上都傾向於商業化,流水線生產,以迎合市場需求和聽眾審美口味為宗旨,是典型的商業投機作風,藝術追求較為欠缺。
  • "飛碟"經典唱片回顧系列--王芷蕾【冷冷的夏】
    ,在當時號稱天后宮的飛碟唱片,和黃鶯鶯,蘇芮,蔡琴並駕齊驅,所出版的專輯都有超過十萬張的銷售數量,其中唱紅的歌曲如翩翩飛起,明天是否依然愛我,流沙,臺北的天空.都廣泛的被人傳唱。電視臺籤約歌手出身的王芷蕾在加盟飛碟唱片前,長期演唱熱門電視劇集主題曲,在見證臺灣電視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被觀眾類型化為接近內地「晚會歌手」的定位。1985年加盟飛碟唱片後,王芷蕾原先時代曲式的蒼涼唱腔一掃而空,傾訴悲愴人性的人文色彩是她這一時期音樂的重要元素。
  • 陳志遠死,黃磊謂世再無知音,隨永不再歌唱
    他的摯友陳志遠離世後,黃磊悲痛難耐,此後決定放棄唱歌。——葉公子引言01了不起的陳志遠2011年3月16日,臺灣著名的作曲大家陳志遠因癌症離開了人世,享年61歲。陳志遠離世後,他的忘年小友黃磊決定不再唱歌。陳志遠和黃磊相伴數十載,亦師亦友,時常秉燭夜談,引為「靈魂知己」。
  • 飛碟or滾石?|那一間叫銘聲的工作室
    同時參加這次比賽的還有日後華語樂壇大名鼎鼎的張雨生和邰正宵,當時他們都是以各自樂團主唱的身份參賽的。從東方快車專輯的幕後名單能看出來,樂隊當時的演奏技術還不那麼嫻熟,需要藉助隊外樂手來完成solo,可惜把香港來的吉他小飛象蘇德華老師的名字打錯了;編曲也是由陳志遠和屠穎兩位老師完成的。
  • 臺灣編曲大師陳志遠作品集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帶著回憶離開我》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愛讓我疲倦》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錯過就是悲哀》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志遠 編曲:Ricky Ho《不要在背後呼喚我》 作詞:丁曉雯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我如何知道你愛我》 作詞:丁曉雯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
  • 黃磊:陳志遠是我最好的朋友
    黃磊心想,其實陳志遠錯了,他最懂表達,每一個音符都是他最生動的表達。就像陳志遠寫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感恩的心》、《跟著感覺走》、《恰似你的溫柔》、《再回首》,到後來大火的由他編曲的《水手》、《星星點燈》、《大約在冬季》、《明天會更好》、《一剪梅》、《康定情歌》,以及那首《似水年華》,他全部的感情和深情都傾注在曲中了。
  • 楊慶山看望慰問陳志遠教授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郝靜秋 攝影 宗琪琪)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9月1日,校黨委書記楊慶山來到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烈士之子、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志遠家中看望慰問  楊慶山代表學校向陳志遠教授致以誠摯的問候,關切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和日常生活情況,並向他多年來為南開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敬意和感謝。他說,陳志遠教授多年來辛勤耕耘於教學科研一線,將自身對黨的情懷、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傳遞給廣大師生,是「將小我融入大我」的榜樣,值得全體南開人學習。希望陳志遠教授保重身體,繼續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陳志遠向學校長期以來的關懷表示感謝。
  • 張惠妹感念知遇之恩 蘇芮:陳志遠是美化大師
    網易娛樂3月17日報導 陳志遠辭世,許多跟他合作過的歌手都忍不住哽咽落淚,他的老朋友蘇芮稱他是「音樂的美化大師」;張清芳的2個兒子是伴著他的創作出生;張惠妹在做《愛上卡門》音樂劇,苦惱找不到好的主題曲時,第1個想要求救的對象就是陳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