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的飛碟唱片嗎?

2021-01-10 印記觀雲海

第一次聽飛碟唱片的歌,應該是在1988年,剛從老家搬到張店,那時候還是卡式錄放機,家裡的收音機經常飄出「為什麼道別離,又說什麼我愛你…,我還是我自己」,這首歌已經傳唱至大街小巷。後來知道了唱歌的叫王傑,他所在的公司是飛碟唱片。後來,有一檔節目叫《潮-來自臺灣的歌聲》,使我認識了更多的臺灣歌手。

《潮》選擇了以臺灣飛碟公司歌手為主的89年前後的流行歌曲,用的是一種嶄新的畫面表現方式。直到現在,還有歌迷津津樂道黃鶯鶯《雪在燒》中營造的陰冷氣氛。"孤獨王子"姜育恆的形象本來在大陸歌迷中已經有一定影響,而當一個臺灣歌手的影子出現在長城或者故宮等典型大陸環境中的時候,難免讓歌迷們感到一絲別樣的激動,《再回首》可以說是第一個完全在大陸拍攝的臺灣歌手MTV。

此後,一批臺灣的流行歌手攜著他們的代表作迅速在大陸走紅,而《潮:來自臺灣的歌聲》幾乎涵蓋了他們中的大多數:姜育恆的《再回首》和《驛動的心》、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黃鶯鶯的《雪在燒》。

隨著時光的流逝,對臺灣飛碟唱片也有個更多的了解。1982年,臺灣民歌教父級人物吳楚楚創立了飛碟。創建初期,就找到了蔡琴,蘇芮等超級巨星歌手。之後的發展一路平步青雲。在媒體的吸納和轉換後,民歌已進入主流音樂中,更新國語流行歌,許多民歌手亦搖身一變,成為職業歌手及作詞作曲者。經歷了1988、1989兩年的超級挖寶期之後,飛碟唱片儼然成為了臺灣唱片的龍頭老大。後來飛碟唱片公司相繼推出王傑、小虎隊、張雨生、鄭智化、溫兆倫、郭富城、葉倩文、蔡琴、姜育恆、王韻蟬、蘇芮、紅孩兒等一批實力偶像派歌手。劉德華也曾加盟飛碟出過《真情難收》,陳樂融,陳志遠,陳大力、陳秀男,再加上一個李子恆組成了強大的創作團隊創作出了大量我們現在都耳熟能詳的歌曲, 當時在臺灣可以和飛碟抗衡的,就只有滾石和寶麗金了。

飛碟唱片,在當時的臺灣唱片界,根本就是一個可以把老二踩在腳下的老大,一個可以把亞軍甩離一整圈的冠軍。在那個年代,雙白金這個數字對飛碟來說,就是一個及格線,一個衡量標而已。

當年的飛碟,歌手唱片銷量低於5萬張,公司就可以立刻解約。現在的臺灣歌壇,任何唱片銷量超過5萬張,該歌手的唱片公司就會張燈結彩,歡天喜地,大擺酒宴,以示慶祝。

飛碟唱片成功推出華語樂壇第

一偶像團體小虎隊,風靡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少女隊、紅孩兒、憂歡派對等偶像團體也紅極一時。林志穎、王傑、劉德華、郭富城、鄭智化、姜育恆、鍾鎮濤、林憶蓮、費玉清、 葉歡、蔡琴、王韻嬋、娃娃、蔡幸娟、張雨生、葉倩文、林子祥、溫兆倫、伊能靜、黃鶯鶯、潘越雲、李碧華、王芷蕾、裘海正、 葉蘊儀等眾多歌手在飛碟團隊的打造下皆成就歌唱生涯高峰,使飛碟唱片在1980年代成為與滾石、寶麗金並列的三大唱片公司之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也成為飛碟唱片最輝煌的時期。

相關焦點

  • 1992 飛碟唱片這一年(1)
    前幾天寫完了飛碟1991年的那篇,覺得意猶未盡,但是「飛碟那一年」系列的唱片其實只發行到1991年,好幾位朋友留言希望讓我繼續寫下去。飛碟唱片的1992年也是精彩的一年,光回顧那些唱片的目錄,都會覺得心潮澎湃。那就按照1992年的月份進行梳理,精力有限,今天先寫1992年的上半年,如有遺漏,也請您諒解。
  • 懷念飛碟唱片曾經的「飛碟五陳」和他們那些流行經典
    這些歌曲雖然不是全部出自一個人的手筆,但是所有這些歌曲的創作者裡,或是做曲,或是作詞,或是編曲,或是製作,亦或是身兼數職,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姓氏, 那便是陳,並且他們曾經都共事於同一家唱片公司---飛碟唱片。而這些陳姓創作者一共有五人,他們便是傳說中的「五陳」--- 陳大力、陳秀男、陳志遠、陳樂融、陳耀川。
  • 「唱片公司」飛碟唱片起飛與墜毀(下)
    上篇我們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飛碟唱片的89崛起的一年,這篇我們來介紹一下1990年開始的飛碟情況,這篇將會講1990年到飛碟被華納收購,直到飛碟走進歷史,由於篇幅可能比較多,所以會比較精簡的說明,這期比較長,希望各位耐心觀看。從1988年後,飛碟就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 1990 —飛碟唱片正式宣布停產黑膠。
  • 飛碟唱片御用詞人,如何評價林夕、黃偉文、方文山
    幸運的是陳樂融趕上了華語樂壇的黃金盛世,唱片業的興盛,使得各家公司對人才格外的渴望,才華橫溢的陳樂融在朋友的推薦下,終於成為了飛碟唱片的一名企劃員工。而陳樂融當時作為新人還沒有資格參加這個級別的會議。但是卻沒有影響二人的作品合作,當年陳志遠老師做好曲就錄一個卡帶給陳樂融,陳樂融回家後就反覆的播放,通過反覆聽,來尋找填詞靈感,等有了電子郵件就更方便了,陳志遠老師將音樂文件直接就發過來,陳樂融來填好歌詞,再寄回去,一首歌就完成了。
  • "飛碟"經典唱片回顧系列--王芷蕾【冷冷的夏】
    藝人: 王芷蕾唱片公司:飛碟唱片發行時間:1986年01月01日專輯類別:錄音室專輯專輯介紹:王芷蕾在80年代是位不可多得的實力女唱將,在當時號稱天后宮的飛碟唱片,和黃鶯鶯,蘇芮,蔡琴並駕齊驅,所出版的專輯都有超過十萬張的銷售數量,其中唱紅的歌曲如翩翩飛起,明天是否依然愛我,流沙,臺北的天空.都廣泛的被人傳唱。
  • 「唱片公司」 飛碟唱片起飛與墜毀(上)
    說到飛碟唱片,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不少知名歌手,以及一些非常優秀的專輯。像是蔡琴、蘇芮、王傑、小虎隊等 都是當時飛碟唱片旗下的籤約歌手。>,有趣的是飛碟的兩大創始人都是原任職於滾石唱片,據傳是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合,所以決心離職成立飛碟,之所以取名叫飛碟,就是為了影射滾石——「地有滾石,天有飛碟」之意。
  • 「唱片公司」飛碟唱片的起飛與墜落(中)
    上期我們說了飛碟唱片在1989年之前的事情,這一期我們就來細說在89年使飛碟唱片爬上巔峰發生的事情。在1987年和1988年飛碟唱片籤下了許多知名歌手後,1989年註定是飛碟唱片大展拳腳的一年。1989年二月飛碟唱片推出 電影音樂精選 合輯《電影街2》和《電影街3》。
  • 「唱片公司」飛碟唱片起飛與墜毀(下)
    上篇我們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飛碟唱片的1989崛起的一年,這篇我們來介紹一下1990年開始的飛碟情況,這篇將會講1990年到飛碟被華納收購,直到飛碟走進歷史,由於篇幅可能比較多,所以會比較精簡的說明,這期比較長,希望各位耐心觀看。
  • 一個90後的飛碟情緣
    這盤《小虎隊 完美精選》的卡帶是我迄今為止最早接觸飛碟唱片旗下藝人的音樂作品,不過那個時候我聽歌對唱片公司還沒有形成概念上的意義,雖然如此,這盤小虎隊的卡帶還是在我的複讀機裡停留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當我走到「華語經典唱片」專區時,我被蘇芮那張帶有滄桑感的封面所吸引,走近一看原來是蘇芮第20張專輯《牽手》,我毫不猶豫的將這張被上海音像引進的專輯買了下來,回去的路上一直被封底的飛碟唱片LOGO所吸引,在自己的印象中從未聽說過這家唱片公司,因此讓我對它產生了好奇心。到家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網絡,查詢有關飛碟唱片的資料。那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啊。
  • (內有福利)紅孩兒三十年後再合體 拯救你我被「飛碟唱片」控制的青春
    但凡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走過來的華語流行歌曲歌迷,心底至今一定還留存著兩個非常重要的名字,一個是「飛碟」,另一個叫「滾石」。一晃眼快三十年過去了,「滾石」還在努力地人文著,而「飛碟」卻早已遠離——公司在九十年代中後期被華納唱片收購,從此世間再無飛碟。旗下偶像散的散,走的走,這麼多年來人們始終盼望著「小虎隊」能夠重組,卻因為版權、合約和人際關係等等錯綜複雜的原因合體無望。我們這一代沉浸在「飛碟情懷」裡的青春記憶真的就永遠無法安放了嗎?並不是!
  • 吳楚楚,在飛碟上唱歌的民歌手
    關注臺灣流行音樂的人,一定記得飛碟發行的唱片內頁上「發行吳楚楚」,「監製彭國華」,「統籌陳大力」的鐵三角組合。1981年3月,一家名為滾石的唱片公司發行了他們的創業之作——《三人展》,這「三人」分別是吳楚楚、潘越雲、李麗芬,這張專輯的製作人名叫彭國華。
  • 與滾石爭輝,各領風騷,捧紅王傑、小虎隊---飛碟唱片的光輝歲月
    各大唱片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爭相湧現,各展所長,熠熠生輝,把臺灣樂壇妝點得絢麗奪目,為臺灣樂壇以至華語樂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飛碟唱片公司是其中不得不提,甚至值得濃墨重彩,為其大書特書、歌功頌德的。飛碟唱片在臺灣樂壇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力,至今依然讓業內人士、音樂愛好者以及無數歌迷津津樂道、嘆為觀止。
  • 「唱片公司」飛碟唱片起飛與墜毀(中)——細說1989
    上期我們說了飛碟唱片在1989年之前的事情,這一期我們就來細說在89年使飛碟唱片爬上巔峰發生的事情。,1989年註定是飛碟唱片大展拳腳的一年。24周保持在全港中文唱片銷量榜十大之內。這張專輯也開創了飛碟唱片歷史的「第一」,第一次去大陸拍攝MV,也成為第一位前往中國大陸取景的臺灣歌手東方快車合唱團 推出首張專輯《就讓世界多一顆心》,紅遍大街小巷。
  • 飛碟飛過這世界之「冷門」篇
    連續兩天都寫了關於飛碟唱片的故事:《飛碟飛過這世界(增補版 上)》、《飛碟飛過這世界(增補版 下)》,本打算今天休息一下,不過看到一位朋友給我的留言:他想了解一下飛碟唱片發行的一些較為冷門的唱片及推出的一些較為冷門的歌手。於是臨時決定再補一篇,正好我以前做過一些相關的資料,今天就再花點時間整理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其中有你聽過的唱片或歌手嗎?
  • 聽張清芳在豐華講述雙陳故事,飛碟×可登×點將的昨日重現……
    不是說好了這個月是飛碟唱片的主題嗎?張清芳可從來沒加入過飛碟啊……當然,我不會犯某營銷號那種張冠李戴的低級錯誤。我只想說,以我對港臺流行音樂的了解程度,讓一個沒在飛碟唱片效力過的歌手,和飛碟唱片扯上關係,還是難不倒我的。
  • 聽張清芳在豐華講述雙陳故事,飛碟×可登×點將的昨日重現……|雙...
    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專輯,演唱者也是一位昨天上了新聞的歌手,她也是豐華唱片的一員,她就是張清芳。等等!不是說好了這個月是飛碟唱片的主題嗎?張清芳可從來沒加入過飛碟啊……當然,我不會犯某營銷號那種張冠李戴的低級錯誤。我只想說,以我對港臺流行音樂的了解程度,讓一個沒在飛碟唱片效力過的歌手,和飛碟唱片扯上關係,還是難不倒我的。
  • 飛碟or滾石?|那一間叫銘聲的工作室
    1989年,東方快車的第一張專輯《就讓世界多一顆心》由飛碟唱片發行。正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專輯,現在在蝦米上專輯的資料顯示這張是滾石唱片。其實後來經過一番考究這種說法也是對的,但是對的很尷尬。從東方快車專輯的幕後名單能看出來,樂隊當時的演奏技術還不那麼嫻熟,需要藉助隊外樂手來完成solo,可惜把香港來的吉他小飛象蘇德華老師的名字打錯了;編曲也是由陳志遠和屠穎兩位老師完成的。
  • 電影大師楊德昌的片尾曲,藏著蔡琴潘越雲,飛碟滾石的音樂往事
    這張唱片出版的1994年,正是國際巨頭華納收購飛碟唱片最焦灼的階段,內部震蕩非常大。1995年10月,為了安定公司歌手「軍心」,飛碟做了一張《相親相愛》專輯,試圖用愛的大合唱團結旗下歌手,而阿潘就在合唱的歌手中,還站的是C位。專輯中收了一首阿潘《痴情》專輯中的《美麗的責任》。
  • 陳志遠和飛碟傳奇
    滾石只得一個羅大佑、一個李宗盛便已足夠,曾經的維京唱片儘管規模不大,但是姚謙一人的名號足以令公司耀耀生輝了,人山人海廠牌在商業業績數字方面並不好看,但至少提起黃耀明、於逸堯、蔡德才等人的創作,歌迷一定是交口稱讚的。曾在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時的飛碟音樂之所以至今仍被人銘記,不只因為這家公司曾走出過王傑、林志穎、小虎隊等偶像歌手,還因為飛碟公司創造過很輝煌的音樂成績。
  • 飛碟面孔:永遠的小虎隊
    隨著節目收視率的不斷攀升,小虎隊的人氣也一同水漲船高,飛碟唱片高層在看了他們在節目中的精彩表演後,覺得他們有相當大的潛力可以重新塑造和包裝,便用一紙合約將他們納入了飛碟旗下。1989年2月,飛碟唱片推出了小虎隊與憂歡派對的專輯《新年快樂》,(也是為了檢驗小虎隊人氣的試水之作)小虎隊與師姐憂歡派對合作演唱了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新年快樂》,這支單曲迄今為止依然是很多樂迷在迎接新年時所必備的經典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