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視劇佔據臺灣黃金檔 "甄嬛"紅遍寶島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去年就在臺灣掀起熱潮的《後宮甄嬛傳》年後仍不退燒。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裡,大陸電視劇依然佔據臺灣電視的黃金檔。正月初五情人節,臺灣一檔電視節目以《甄嬛傳》要進軍日本為話題,探討如何翻譯「臣女甄嬛參見皇上、太后,願皇上、太后萬福金安。」這可不是娛樂節目,連臺灣的日本問題專家都出面講解,日文教授林水福說自己也看過《甄嬛傳》,至於翻譯成日文,「怎麼翻譯都充滿挑戰」。

  其實,對臺灣來說,甄嬛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大陸電視劇氣勢如虹,臺灣媒體刊文指出:「回顧2012戲劇市場,大陸劇、韓劇搶攻市場,《步步驚心》與《後宮甄嬛傳》引領話題,偶像劇氣勢低迷,本土劇也難有突破,展望2013戲劇圈,還需要業者與當局更多培植,才能吸引觀眾回流。」

  陸劇熱全島

  不談甄嬛就OUT了

  看甄嬛學習職場十大生存術、看甄嬛十二星座大解盤……

  去年,甄嬛穿越臺灣海峽迷倒眾生,重播數次收視不減,引領時尚、飲食、化妝話題,臺灣的一線藝人小S、陶子、張菲、張小燕在主持的電視節目裡言必稱「四爺」、「四郎」、「臣賤」,「賤人就是矯情」、「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再冷,也不能用別人的血來暖自己」這樣的臺詞隨口引用,仿佛不談甄嬛就OUT了。有的電視臺還給甄嬛配了閩南話的音,聽孫儷、陳建斌一口閩南話北京的觀眾肯定受不了,可甄嬛卻藉此在臺灣南北通吃,上得臺北,下得臺南。

  《甄嬛傳》在臺灣紅到什麼程度?還有一例,大陸觀眾視為串場人物的太監周寧海,都被臺灣觀眾大大討論一番,「像華妃這麼一個注重排場的人,為什麼要用一個跛腳太監?」答案千奇百怪,簡直形成了「周學」,華妃扮演者蔣欣訪臺時給出權威答案:「周寧海為救華妃而瘸,但後來這場戲沒有拍。」

  為什麼看甄嬛?「太美了」,一位臺灣記者給出她的答案,「語言、服飾、道具、愛情,無一不美,特別是果郡王,是我的偶像。」一位企業中層主管說:「我是把這個劇當學問看的,其中的人情世故,處處都是學問,在現實和人性中都能找到對應。」

  去年在臺灣紅翻天的不只是《甄嬛傳》,還有《步步驚心》,紅到什麼程度?當時臺視正在黃金檔播出的臺劇《女人花》,本是現代女囚的故事,結果劇情越來越《步步驚心》,女囚居然「穿越」了,手裡拿的手機從公元2012年中華電信,轉成1852年鹹豐電信,讓觀眾看傻了!

  臺編劇驚嘆

  下輩子也寫不出《甄嬛傳》

  10年前,臺灣電視劇《流星花園》捧紅了大S、F4,也在大陸培養了一大批臺劇粉絲。真是風水輪流轉,10年後,甄嬛在臺灣聚攏起陸劇「死忠」。

  大陸電視劇的好口碑絕非甄嬛一人之功。早在10年前,大陸年輕人還在「哈臺劇」的時候,記者去臺灣,沒想到最受歡迎的禮物居然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光碟。臺灣朋友像發現新大陸一般的驚奇興奮:「原來大陸的電視劇這麼好看!」他們當時談起焦晃、陳道明、唐國強來,頭頭是道,儼然粉絲。

  10年來,大陸拍的歷史劇在臺灣播一個紅一個,記者印象深刻的是,蔡琴有一次接受電視採訪,不知怎麼說到《大宅門》,她脫口說出:「嫁人就嫁陳寶國,太男人啦,那就是男人該有的氣概!」

  一位臺灣的大學生曾向記者盛讚《漢武大帝》,他說自己是「哈日族」,從來不看大陸劇,是因為朋友天天在耳邊讚賞,才看一下,一看就欲罷不能,「那些託盤、服飾、居室,一派漢風,和課本上、展覽上馬王堆漢墓的紋飾風格一樣,原來大陸拍電視劇這麼學術,女子唇上的一點紅,如果過去我看會認為是『哈日』,看了這個劇我才知道是日本『哈漢』。」

  《宰相劉羅鍋》、《大明王朝》、《大秦帝國》等都在臺灣創下重播仍有高收視率的好成績。從秦到清到民國,對臺灣觀眾來說,大陸電視劇題材廣泛,臺詞講究,視角新鮮,挖掘深刻,場面宏大,比高富帥遇到小資女更有看頭,比穿古裝說新詞更有味道。《流星花園》的編劇曾對記者驚嘆:下輩子也寫不出《甄嬛傳》。

  臺灣的資深藝人李又麟曾是臺灣電視劇的熟面孔,現在經常在大陸拍戲,他對大陸電視劇的投入、創作方式和演員水平評價很高,認為在各方面都遠勝於臺灣,大陸的演員哪怕是個龍套都出身科班,有很高的專業素養,而臺灣大多是只要紅了就能演,不管演成什麼樣。拍攝現場也越來越「娛樂化」,創作環境大不如前。

  本土劇現狀

  臺產電視劇一路下滑

  甄嬛在臺灣木秀於林,也緣於臺劇近年來質量下滑,首先是情節重複,臺灣媒體總結了臺劇的幾大劇情:跳樓、車禍、失火、選舉、發瘋、易容、失憶、身世之謎……這些情節在不同的劇裡來迴轉,《臺灣龍捲風》、《天下第一味》、《愛》、《天下父母心》全是玩身世之謎,都是天下人都知道答案,只有當事人不知道。謎底揭曉的那一刻主角先崩潰再身心大變,好人變壞人,一切顛倒接著演。

  其次是粗製濫造,為了搶眼球,長篇電視劇經常臨時加入社會上的焦點新聞,比如李宗瑞迷奸案、林益世貪汙案,馬上就寫進正播出的電視劇,這些急就章硬塞進劇情,其粗糙生硬可想而知,故事不像故事,新聞不像新聞。還有的為了追求離奇不合常識與邏輯,比如《天下女人心》一劇,男主角車禍死亡,卻在火化前甦醒,觀眾瞠目,大呼「科幻劇」。還有一個情節是,男主角英雄救美,拿起大針筒抽自己的血,直接注入快要死去的女主角體內。此集一播,一位有責任感的醫生馬上站出來以正視聽:血液離開人體5分鐘就會凝結,直接注入人體會變成血塊,這樣不是救人是害人,萬勿模仿。

  其實,臺灣近年來也有收視不俗的電視劇,比如《光陰的故事》、《夜市人生》等,可惜更多的電視劇故事陳舊,除了小資女就是敗犬女,不是小三就是灰姑娘,而且演員也就是那麼幾個輪流轉,觀眾自然心生厭倦。臺灣文化界早就呼籲振興臺劇,可惜效果不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電視臺競爭激烈,荷包吃緊,電視劇製作費用一砍再砍。沒有錢,留不住有票房的演員,道具、服裝、場景能減就減,不可能求精求好。就算砸下大錢拍部精品,臺灣的市場太小,回本的機會不多,誰又肯冒這個風險?

  藝人進島難

  甄嬛闖開「深宮」大門

  雖然電視臺播得如火如荼,但兩岸演藝界的交流嚴重不對等。臺灣演藝人員已在大陸呼風喚雨,而大陸演員長時間在臺灣寸步難行。僅電視劇行業,臺灣2009年下半年才開放大陸演員赴臺參演兩岸合拍劇,而且每部劇的大陸演職人員不得超過各職位總數的1/3,參演劇目的後期製作必須在臺灣完成。即使如此,此項開放也引得臺灣演藝界人士餘天、馬應龍等站出來反對,認為大陸藝人會到臺灣搶飯碗,陸劇趕走了本土劇。民進黨更是危言聳聽,稱這是開放大陸勞工的前奏,一些老百姓也搞不清楚,真認為大陸人要到臺灣搶飯碗。

  事實是,雖然大陸電視劇聲譽日隆,但現在臺灣播出的韓劇、日劇仍佔70%,大陸劇和港劇佔20%,臺劇佔10%。而且大陸劇物美價廉,韓劇賣給臺灣一集2.5萬美元,大陸劇一集平均3000美元,就算搶了本土劇的飯碗,帳也要先算到日、韓頭上吧?

  一位腳跨兩岸的臺灣演員曾經感慨,過去合拍劇,是大陸的本子和演員,臺灣的資金和製作團隊,現在合拍,是大陸的資金和製作團隊。可惜不少臺灣人還有「夜郎」的心態,認為大陸仍在「淪陷」,只要開放就是讓大陸人來搶飯吃,最好還是宮門緊閉。此次甄嬛闖進宮門,四座驚豔,有益匡正過時扭曲心態。這位小女子能否繼續發力,拓展兩岸演藝界的合作天地,且待觀察! 本報特約記者小星

相關焦點

  • 琅琊榜佔黃金檔 大陸劇在臺灣火的為何都是古裝?
    浙江新聞客戶端評論員 楊書挺近日,內地人氣劇《琅琊榜》在臺灣晚8點黃金檔首播,收穫一片好評。小S微博截圖大陸劇風靡臺灣早已不是新鮮事,我們不妨一起回顧下這些年在臺灣走紅的大陸電視劇——最近一次是《甄嬛傳》在臺引發全民追劇,甄嬛體盛行;而在島內收視最高的陸劇前三甲是《三國》、《新西遊記
  • 《甄嬛傳》火爆臺灣全記錄
    ▲ 孫儷——甄嬛小主人氣高    籤名到手軟 身價翻4倍 《甄嬛傳》不僅成為了內地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其登陸臺灣華視8點黃金檔以來收視也是一路高歌猛進,而戲中甄嬛(孫儷據臺灣媒體報導,整形醫師近一個月來發現,不少女性想打造甄嬛眼,接受雙眼皮手術者約增3成,許多指名要孫儷眼型 …更多>>   (四)「甄嬛體」紅遍網絡 開口「本宮」 《後宮甄嬛傳》在臺灣熱播,觀眾被劇中古色古香的臺詞吸引,平時說話聊天套用,形成一股網民大造句的熱潮,不少觀眾開口便是「本宮」、「哀家」、「臣妾」及「嬪妾」,描述事物也喜用「極好」
  • 《甄嬛傳》寶島掀熱潮 成龍夫婦也是「甄嬛」迷
    網友模仿陳建斌大熱網絡   羊城晚報訊 《後宮甄嬛傳》(以下簡稱《甄嬛傳》)去年在內地掀起收視熱潮,後來登陸臺灣,繼續受到觀眾追捧,瘋狂程度比內地有過之而無不及。先是華妃金句「賤人就是矯情」引起一陣廣泛討論;然後有一名臺灣女性上班族因連續五天追看《甄嬛傳》而引發「早發性白內障」;首度訪臺的「溫太醫」張曉龍更是五天內被塞滿四十個通告,日前與小S親密互動,又自曝成龍、林鳳嬌也是《甄嬛傳》的粉絲……「娘娘」從去年火到今年,從內地火到臺灣,難怪有製作單位趁熱打鐵,宣布將開拍續集以及電影版《甄嬛傳》。
  • 琅琊榜、甄嬛傳,這些年,臺灣民眾追過的大陸劇
    臺灣觀眾用追劇熱情,點燃了「冬季裡的陸劇火」。以《我們臺灣這些年》系列書籍聞名大陸的臺灣作家廖信忠認為,這幾年大陸影響臺灣最深的事物是連續劇。《甄嬛傳》在大陸和臺灣同步播出時,很多大陸網民在論壇上跟臺灣網民熱烈討論,非常和諧。原來能把兩邊的人心拉近的事情,可以不涉及意識形態,而是一些最生活化的事情,讓大家產生了共鳴。內地人氣劇《琅琊榜》在臺灣華視晚8點黃金檔首播,收穫一片叫好聲。
  • 【推薦】這10部港臺電視劇,曾創下內地收視率記錄
    《射鵰英雄傳》攝於1983年,重提此劇,眼前立刻浮現一片廣褒的草原,牛羊跳躍,郭靖策馬馳騁,手拾彎弓射大雕,還有蓉兒的巧笑嫣然,她揚著臉嬌聲喚著『靖哥哥』。3.《上海灘》《一剪梅》攝於1984年,從此劇開始,臺灣戲打入大陸市場,而且佔領了很長一段時間。此劇最經典的是由費玉清演唱的那首主題曲《一剪梅》,那簡直是風靡一時,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在傳唱。
  • 在臺灣最受歡迎的是這些內地電視劇!
    網際網路和社交媒介的蓬勃發展,讓地球村變得更小,也讓臺灣這個「祖國的寶島」與中國內地的文化互動更加緊密;同時,新舊媒介的融合不僅重構了媒介格局和信息傳播格局
  • 《琅琊榜》風靡海峽對岸 大陸電視劇刷屏臺灣黃金檔
    大陸電視劇近年來經常「刷屏」臺灣電視黃金檔,吸引了眾多臺灣觀眾。目前,在大陸熱映的《琅琊榜》又成為最新一例。「《琅琊榜》是我們華視今年的大戲,開播以來,收視率每天都有成長,在臺灣所有同時段電視劇中收視率名列前三,觀眾很喜歡。」臺灣中華電視董事長鄧長富12 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大陸收視火爆的古裝劇《琅琊榜》11 月3 日晚在華視晚八點檔首播,隨著劇情深入,收視率逐步走高,很多觀眾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分享觀看心得,直呼「超好看」。
  • 內地古裝劇臺灣霸屏:9部收視破1 「武媚娘」稱霸
    2015年臺灣電視劇收視數據統計(全部完結劇)今日最新出爐,第一位被內地古裝劇《武媚娘傳奇》佔據,這份榜單前十名中內地劇佔據三席。  今年有14部內地電視劇登陸寶島,其中有9部收視率超過1%,這些題材無一例外都是古裝劇。
  • 內地古裝劇臺灣霸屏:9部收視破1 擠走韓劇
    2015年臺灣電視劇收視數據統計(全部完結劇)今日最新出爐,第一位被內地古裝劇《武媚娘傳奇》佔據,這份榜單前十名中內地劇佔據三席。今年有14部內地電視劇登陸寶島,其中有9部收視率超過1%,這些題材無一例外都是古裝劇。
  • 古裝「陸流」為何火爆臺灣
    作者/編輯:文化產業評論 郭麗娟 近年來大陸古裝劇紅遍兩岸三地,臺灣民眾更是對其樂此不疲,《甄嬛傳》在臺重播不下10次,收視率依然高居不下;《琅琊榜》接棒《甄嬛傳》開啟「霸屏」模式,然而,古裝陸劇的火爆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結果。
  • 《甄嬛傳》紅透臺灣 陶晶瑩節目中向果郡王李東學求親
    日前,據臺灣媒體報導,《2013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將於1月26日在臺北小巨蛋正式錄影,這臺晚會除了匯集日韓和臺灣本土眾多一線影視歌明星之外,憑藉《甄嬛傳》在臺灣迅速走紅的內地影星孫儷、李東學也將攜手登上臺北小巨蛋的舞臺。而為了回饋臺灣劇迷的支持,相逢寶島的「甄嬛」與「果郡王」還將聯手演繹一個神秘節目。
  • 內地收視率最高的10部港臺電視劇,第一名至今無人能敵!
    《情義無價》攝於臺灣電視劇的代表之作之一,此劇可謂黃金的組合,鑽石的劇情,出色的演繹,成就了一個寶島電視史的傳奇。當年該劇主題歌又是一首街知巷聞,朗朗上口的歌曲,這部電視劇成功的捧出了不少新人,除寇世勳外,張晨光,戚美珍都是由這部劇打入內地的。而對於張晨光來說,後來的臺灣言情劇基本是他的天下。7.《星星知我心》
  • 寶島臺灣鋼琴神童—遊松澤獨奏音樂會2月2日即將精彩上演!
    2016年2月2日晚20:00,來自寶島臺灣的音樂神童、有小杰倫之稱的遊松澤小朋友,將來到南寧劇場,奏響世界著名鋼琴法奇奧裡的第一音。
  • 【新現象】內地古裝劇臺灣霸屏:9部收視破1 "武媚娘"稱霸
    2015年臺灣電視劇收視數據統計(全部完結劇)今日最新出爐,第一位被內地古裝劇《武媚娘傳奇》佔據,這份榜單前十名中內地劇佔據三席。今年有14部內地電視劇登陸寶島,其中有9部收視率超過1%,這些題材無一例外都是古裝劇。
  • 忠義典範,令殖民者聞之喪膽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寶島臺灣的
    自古以來,寶島臺灣一直是中國的領土,雖然臺灣島一直被殖民者們虎視眈眈,妄想獨佔,但最終臺灣還是回歸到了母親的懷抱,毋庸置疑,鄭成功便是其中一位捍衛臺灣領土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後,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決心前往臺灣。
  • 觀察|大陸電視劇「霸屏」寶島電視臺 大陸亞文化崛起「反哺」兩岸三地文化圈
    這就是小編這幾天在臺北酒店所看到的電視劇,70%電視熒幕被大陸電視劇所佔據,即將開播的電視劇預告是去年在大陸開播的《幸福一家人》,為現實主義題材劇,故事發生在上海。來臺北第一天走到西門町的炸雞店門口,店家放著隔壁老樊在抖音唱紅的《我曾》,小編還以為走在王府井大街呢!隨著內地流行文化走強,寶島臺灣隨處可見兩岸文化交流的盛況。
  • 好康廣告 臺灣寶島魔椒 臺灣師傅純手工製作的美味
    [ 品名 ]:臺灣魔椒【辣椒醬】[ 總重 ]:470克[ 配料 ]:朝天椒、銀魚、豆豉、鹽、白砂糖、蘿蔔乾[ 產地 ]:廈門【臺灣真正星級大廚私房菜】[ 辣度 ]:中強辣寶島魔椒已紅遍各大電商平臺,賣到脫銷!
  • 內地收視率最高的10部港臺電視劇,第一名至今無人能敵!┃Y.radio影視
    《情義無價》攝於臺灣電視劇的代表之作之一,此劇可謂黃金的組合,鑽石的劇情,出色的演繹,成就了一個寶島電視史的傳奇。當年該劇主題歌又是一首街知巷聞,朗朗上口的歌曲,這部電視劇成功的捧出了不少新人,除寇世勳外,張晨光,戚美珍都是由這部劇打入內地的。而對於張晨光來說,後來的臺灣言情劇基本是他的天下。7.《星星知我心》
  • 中國三代人的青春:六十年臺灣電視劇興衰史!
    當我們在討論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時,不禁要問:這幾年,我們和臺劇的距離有多遠?臺灣電視劇一度引領內地甚至亞洲流行潮流,瓊瑤劇甚至推動大陸省級衛視的改革。新白娘子傳奇、啞巴新娘、F4……個一個經典的熒幕形象已成為見證時代的符號。但伴隨臺灣近十年來經濟的止步不前,臺劇曾經的輝煌不再。
  • 臺灣經典電視劇金曲,全部聽過的請舉手
    而此劇的男主角寇世勳更是紅遍整個內陸,後來好多臺灣電視劇都是由他主演的。2、《星星知我心》(星星知我心主題曲)作曲:李子恆,作詞:楊英明,演唱:蔡幸娟《星星知我心》拍攝於1984年,這是一部絕對轟動的臺灣電視劇。此劇讓大陸觀眾哭得眼淚加起來也要流成河了。而此劇讓內地的觀眾記住了一位母親的典範——古秋霞(吳靜嫻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