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商、製片方和導演,《深夜食堂》的敗筆到底怨誰?

2021-02-14 騰訊科技

點擊上方「騰訊科技」,選擇「置頂公眾號」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歪思妙想(ID:neihangaoxiao)

文 / 歪道道

近日,娛樂產業中利益浸潤下的某些風氣,或許真的達到了「民怨沸騰」的地步,以致於批評成了政治方向的正確。

 

一則「一碗泡麵毀了半個娛樂圈」的《深夜食堂》開局即毀,即使是後續漸佳似乎也難掩頹勢,畢竟連導演都說了,後面還有更簡單粗暴的廣告植入等待光臨,不過導演和廣告商互相甩鍋的情節倒是比電視劇本身更加精彩。

 

二則馮小剛再次化身「老炮」直擊小鮮肉,致使半個娛樂圈躺槍,其中「太娘」、「開窯子」、「搔首弄姿」等詞眼,簡直算得上是直言不諱的人格攻擊,且不說以偏概全的大道理,娛樂圈盲目推崇的事實確實擺在那裡,有些話糙理不糙的意思。

 

不得不說,當吸毒組和嫖娼組上演一幕幕監獄風雲、出軌隊演繹現實中的家庭倫理鬧劇,當植入廣告以生硬的臺詞展現、一眾古裝角色佇立於颯爽飄揚的58同城大旗下,不知是觀眾的接受下限越來越低,還是影視作品不再受標準和水平所限,總之娛樂圈的水更深了。

《深夜食堂》的敗筆究竟怨誰?

 

對於中國版《深夜食堂》,觀眾既猜不中開頭,大概也猜不透這互撕的「劇情」走向,至於最後的結尾能不能反敗為勝,目前看起來也很懸。可對於這樣一部創下史上最低評分的作品,總該有一個負責人來承擔後果,要不然觀眾宣洩起來連對象都沒有,豈不是更慘?

 

差評如潮後,導演蔡嶽勳接受了《南都周刊》和《新京報》的專訪,希望以「真相」解釋其中緣由、平復觀眾激憤,不過除了了解到深處娛樂圈大染缸的無奈之外,倒是對導演及這部劇還有些許質疑。

 

其一,通篇以一個強權反抗者的弱者角色示人,處處透露出迫於壓力、無可奈何的心理活動,卻隻字不提自我的妥協,未免有些禍引東水、博取同情的嫌疑。雖然大多數人普遍具有同情弱者的心理,但畢竟作為一部作品的直接負責人,這種做法更像是全部甩鍋廣告商的推諉行為。

 

再者導演表示並未想到會遭致如此程度的反感,這是否側面反映出他曾存有「植入廣告不會從本質上毀壞這部作品」的幻想,是否也懷有「站著就把錢賺了」的想法呢?如果是這樣,現在的「平反」舉動也只是迫於外部差評的壓力罷了,因為可以想像到如果沒有形成如此大規模的批評,誰還會站出來為硬性廣告破壞劇情而道歉呢?

 

其二,硬性植入廣告本身就與劇情、人物違和,這個問題引起的集體討伐也不是從《深夜食堂》才開始的,所以作為一個導演,難道不應該在開拍之前就將植入廣告的細節談好嗎?尤其是其中的權利糾葛和最終決定權。

 

而蔡嶽勳導演提及合約籤訂時涉及到植入廣告,只是製片方強制違約加入了導演不同意的內容,那麼當時的妥協或許只能有兩種解釋。一是合約只是一紙空文,最後還是強權為上,二是合約對權利歸屬並沒有規定細則,導演只有知情權而沒有決定權,如果是這樣,那如今的結果還是有一半的責任在於導演的疏忽。當然說不定也有臺灣導演赴內陸「水土不服」的原因。

 

總之,如今蔡嶽勳導演多次強調,「以後導演合約裡面一定會增加一條,所有的植入要怎麼拍,我有最終的決定權」,可《深夜食堂》已經深受植入廣告的負面影響,誰又該為這部作品負責呢?

 

其三,硬性廣告植入最多算是差評如潮的導火索,其他諸如,劇情設計和人物刻畫未能深入人心、演員挑選以及僵硬照搬日本版本等,同樣是《深夜食堂》為人詬病的地方,這些問題應該是導演責無旁貸的責任。不過在採訪中,將矛盾點引至娛樂圈的利益糾葛和廣告商的目光短淺,這些外部作用並不能解釋以上全部事由。

 

就像《太陽的後裔》也曾因為硬性廣告植入遭受吐槽,可結果各方還是賺得盆滿缽滿,原因在於作品本身的出彩替其掩蓋了部分負面作用,也就是說即使導演無力改變外部環境,也可以儘量從更為核心的內容方面彌補缺陷。

 

當然如若事實全部像導演所講,製片方和廣告商確實是罪魁禍首,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這場商業活動中,沒有哪一方是真正的無辜者,要說無辜也只能是觀眾。

 

硬性植入廣告背後的死循環

 

植入廣告從無到有,從隱性到顯性,從融合於情節到生拉硬扯,可以說是從側面見證了影視行業商業化程度加深的過程。反過來講娛樂圈某些現象的畸形成長,也無外乎是過度商業化的負面作用,尤其是利益正在壓制和淹沒影視內容的藝術性,使這件事日益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因而牽扯其中的各方就成了商業主體,當然也包括普通觀眾。

 

從這個角度來講,以利益為要素串聯的產業關係決定了各方都不能置之度外,硬性廣告植入就是個典型例子,而且從這件事可以發現在各種商業手段之下,這種相互關係逐漸形成了某種穩定的惡性循環,致使事態失控、怨聲四起。

 

以這次的《深夜食堂》為例,最開始的責任人集中在導演身上,蔡嶽勳意圖「平反」後矛盾的焦點向上轉移到製片人和廣告商。其中廣告商或許因為喜歡簡單粗暴、又或許因為真的沒有受到阻力,總而言之他們雖然是壓力來源之一,但畢竟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製片方,所以作為平衡廣告商要求和導演製作的主要力量,製片方似乎更需要為利益薰心買單。

 

但追究並沒有到此為止,製片方之所以忽視作品質量、選擇無節制地接受廣告商的「無理」要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製作成本過高壓縮收益,而廣告植入能為影視劇帶來不菲的利潤。由此來看成本過高就成了關鍵原因,而這點就涉及到當前最熱的話題「明星片酬」。

 

據相關報導顯示,一年內一二線演員片酬上漲250%,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佔比升至75%,雖說明星片酬有炒作虛高的成分,但上漲過快影響到其他製作資源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因而製片方深受市場規律和炒作營銷作用下的演員成本所限,也有了言不由衷、迫於無奈的理由。

 

再向上推,明星片酬不合理固然有商業運作的嫌疑,但沒了買帳的必然會喪失市場需求,而這個買帳的自然就是粉絲,尤其是時下流行的小鮮肉腦殘粉,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成為明星身價水漲船高的最直接動力。不過可以發現,粉絲作為影視劇的主要受眾群體,卻同時是某些垃圾劇的直觀受害者,換句話說,當責任人和受害人的身份重合,其中應該有錯節的不合理之處。

 

或許以深受植入廣告荼毒的受害人角度向上推更直白,最底層的是普通觀眾,往上是有可能影響聲譽甚至是背負罵名的導演,再往前是製片人深受成本困擾,而成本上漲的源頭或許又轉回到粉絲也就是普通觀眾身上,由此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因果循環。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廣告商和明星更像是順水推舟的既得利益者。

 

當然不能忽視這中間存有很大的選擇空間,比如製片人可以選擇啟用新人縮減成本,導演也可以放棄流量明星、真正按照劇本擇取合適人選。只不過在如此的行業環境下,商人逐利的本性往往致使他們有可能選擇投機取巧的快捷方式。再加上娛樂圈某些風氣的助長,例如黑紅效應、過度賣弄明星人設以及某些偶像坐地起價等等,這些因素摻雜其中都會影響到作品的最終質量。

 

商業化背景下,導演、製片方和廣告商之間能實現力量制衡嗎?

 

《深夜食堂》的例子不免涉及到內容製作過程中的權利糾葛,即使植入廣告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但畢竟是要融於影視劇本身,按理來說導演全局把控內容生產,理應也包括植入廣告的形式和具體操作。而現在隨著參與影視行業的多方力量湧入,掌控金錢的主體越來越佔據上風,在這種形勢之下,導演的權利是不是已經弱化了呢?

 

以幾個例子來講,其一導演和製片方在最終剪輯權上的爭奪,逐漸激化。2011年《肩上蝶》導演張之亮宣布退出電影的全部後期宣傳,以「罷工」的形式抗議製片方強制將影片剪輯縮短至90分鐘,結果雖然換回了影片的完整播放,但通過如此破釜沉舟的方法足以證明,製片方的強勢已經從本質上威脅導演對製作的主導地位。

 

其二導演、製片方、廣告商甚至是播出方在廣告植入利潤的爭搶,也間接印證了利益糾紛中導演缺乏有效權利。例如安徽衛視鑑於《金婚2》的植入廣告影響了觀眾的觀看熱情,曾決定刪除劇中的植入廣告,引發了一場幾大衛視和製片方的互撕大戰。

 

在這個過程中,導演鄭曉龍出面向觀眾道歉,並表示現在的贊助方要求過分,除了臺詞長度,還會任意更改劇本。由此可見,投資人、製片方甚至是廣告商都因為掌握了「財政大權」,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幹預影視製作過程,甚至只顧自我利益,破壞內容整體性和藝術性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不過這種情況也是相對的,一方面導演和製片方理念相似,就有可能形成相對長期穩定、且比較和諧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大部分知名導演對影片的話語權,基本上還是保留在自己手中。當然這部分還只是少數,所以我們看到「廣告中插播電視」成為普遍現象。

 

總而言之,既然根源在於各方力量的強弱變化,那相互制衡自然就成了解決之法,只是在過度商業化背景下,導演、製片方和廣告商之間真的能實現力量制衡?僅僅就植入廣告一事來講,或許只能寄希望於三者建立共識或者外部的植入式廣告規制。

所謂共識,即是三者相對認同硬性廣告植入會損害各自的利益,從而達成一致。就像《深夜食堂》毀於一包泡麵,觀眾普遍對其產生抵制心理,那麼廣告商的投入反而起到了嚴重的副作用。所以一旦這種事情頻繁摧毀廣告植入的商業價值,廣告商自然有可能妥協於導演或者製片人。

 

當然其中的妥協不代表就完全放棄幹涉,最多的可能性其實是某種程度的僵持,在這點上或許開闢第三方專業部門負責廣告植入,就有了現實意義。當然現在已經有很多第三方廣告機構在開闢這項業務,只是要想藉助它平衡各方的利益,還需等待時機。

 

另外植入廣告式規制就顯得更加遙遠了,這要取決於外部監製和相關法律的完善,尤其是有效管制還需要在放寬和縮緊之間尋求平衡,這種平衡就是消費者合法權益、媒體合法權益、廣告主合法權益之間的平衡,而植入式廣告規制的演變路徑就是這三者博弈的過程。

 

總之,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娛樂行業中的觀眾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相關焦點

  • 心疼《深夜食堂》的廣告商
    我們不禁心疼起廣告商。 背鍋的又是廣告嗎?抱著行業研究的心態,我們開始找中國版《深夜食堂》中的植入。在黃磊念出介紹背景的經典臺詞之前,鏡頭就已經先後呈現了江小白、永久自行車、百事可樂。 其實連蔡嶽勳導演自己都方了,挺好的一個泡麵創意,結果被廣告植入毀了。
  • 《深夜食堂》口碑票房撲街,梁家輝:電影我拍了,誰贊成,誰反對
    《深夜食堂》是一個很火的大IP,日本首創後風靡東亞。很多國家都翻拍過它,好像哪個國家沒翻拍它就顯得沒文化似的。可是,不論韓國版還是中國版最後都是照貓畫虎,不倫不類。8月30日,梁家輝自導自演的《深夜食堂》上映。
  • 黃版《深夜食堂》就敗在四個字——
    黃磊老師的深夜食堂撲街了,簡直成了影視圈的一大盛事。想來真是感慨,二十年前,黃老師長發飄飄,清秀俊逸,迷倒無數少男少女。
  • 每一個節目導演心中的三個深夜食堂
    聽說備受爭議,飽受詬病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收官了,我想在這偌大的北京,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可以慰藉辛苦,療愈情傷的溫暖之所,而那些經常見到凌晨四點太陽的節目編導們的深夜食堂也許有三個
  • 華語版《深夜食堂》臺灣開機,蔡嶽勳攜兩岸群星深夜治癒暖心暖胃
    由日本同名人氣漫畫改編的治癒系電視劇《深夜食堂》今日在臺灣高雄正式開機,導演蔡嶽勳、製片人于小惠及出品方代表悉數到場。為了呈現原汁原味的深夜故事,製片方特意在高雄搭建了食堂和街景,全方位還原漫畫場景。《深夜食堂》是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創作的人氣漫畫,以在繁華都市巷弄裡深夜才開始營業的食堂為舞臺,將老闆和形形色色的客人身後的故事與各式家常菜相融合,用食物暖胃、以故事暖心,慰藉都市中孤獨的人們。
  • 深夜食堂垮了,難道日本IP真的那麼難拍嗎?
    這兩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中國翻拍的《深夜食堂》刷了屏,豆瓣評分目前只有區區2.4分,而原版卻高達9.2分。然而,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已經不是中國影視界在翻拍日本IP上的第一次失手了。《深夜食堂》是由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創作的作品,並於2006年10月初次發表。
  • 《深夜食堂》電影版:梁家輝的導演處女作,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可能的問題,一在於深夜食堂這個存在的本土化,應該如何在國內對標;第二,則是在食堂講述的故事,怎麼才能不落俗套。而梁家輝的這部電影,確實能看到在這兩方面下的功夫。但作為導演處女作,一些新手的問題本就在所難免。這個地獄級難度的任務,更放大了這些可能的錯誤。兩者中和之後,這部群星雲集的《深夜食堂》,似乎有些尷尬的平庸,和令人彆扭的失分寸。
  • 趙又廷也救不了尷尬撲街的《深夜食堂》
    大家本來滿懷期待想看「黃小廚」大顯身手,來一個深夜版的「舌尖上的中國」,誰知道竟迎來了加長版的老壇酸菜廣告……即便「姑父」趙又廷匆匆救場,卻也無法挽回一跌再跌的口碑和評分。「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何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尷尬撲街?
  • 重磅 華語版《深夜食堂》臺灣開機 蔡嶽勳攜兩岸群星深夜治癒暖心暖胃
    由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普拉嘉國際意像影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影行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根據日本同名人氣漫畫改編的治癒系電視劇《深夜食堂》今日在臺灣高雄正式開機,導演蔡嶽勳、製片人于小惠及出品方代表悉數到場。
  • 導演為《深夜食堂》道歉:黃磊和我都無法接受廣告,我應該更強硬一點
    自從電視劇《深夜食堂》於6月12號晚開播以來,就引發了爆炸性的話題爭論:劇情懸浮、廣告植入太多、演員表演浮誇等差評如巨浪湧來,豆瓣評分瞬間狂跌至2.3分,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深夜食堂》片方緊急安排了一大波媒體專訪,從昨天早上9點持續到下午18點,近十家媒體聲勢浩蕩地圍坐在上海威斯汀酒店大堂,排隊與蔡嶽勳約談。
  • 國產版《深夜食堂》掉到豆瓣2.3分:不遺餘力地摧毀人心
    黃磊等主演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於6月12日正式播出,隔天豆瓣評分從早上的2.9分掉到晚上的2.3分,在該劇上豆瓣網友表現出的同仇敵愾的決心,給了錯估觀眾的廣告商和製片方一記重拳。和日版《深夜食堂》驚人相似的開場,烹飪的東西一樣,臺詞一樣,老闆的衣服一樣,連老闆臉上那道疤都一樣。
  • 與電視劇《深夜食堂》導演蔡嶽勳來一場深夜對話
    》,您在創作現在的黃磊主演的電視劇《深夜食堂》時是不是會有一定的壓力和限制?蔡導:之前合作的日本版權方,每次來跟我開會的時候就會跟我推薦《深夜食堂》,但是我說我從《白色巨塔》之後就不是很想拍一些這麼人文的東西。我需要挑戰一些有工業技術跟商業敘事能力的一些題材和創作,就婉謝了。可是這個朋友呢,每次來開會就說一次每次來開會就說一次,沒有放棄,所以我最後就答應他,一定先去買一套漫畫來看看。
  • 梁家輝導演電影《深夜食堂》上映,開啟18城「美味場」
    「千面影帝」梁家輝導演處女作《深夜食堂》8月30日正式上映。相比於此前劇版改編,此次梁家輝版本的《深夜食堂》改編了全新更貼合中國人情感和困境的故事,也「就地取材」地拍攝了更多接地氣的本土美食。8月30日上映當晚,片方在全國18個城市30家影城定製狂歡盛宴,22點後開啟特別觀影活動,觀眾在看電影的同時還能享受美食。
  • 華語版《深夜食堂》正式開機 蔡嶽勳攜兩岸明星團「開門營業」
    由日本同名人氣漫畫改編的治癒系電視劇《深夜食堂》昨日在臺灣高雄正式開機,導演蔡嶽勳、製片人于小惠及出品方代表悉數到場。
  • 放過《深夜食堂》吧
    《深夜食堂》現在《深夜食堂》在豆瓣的分數是5.4,雖然依舊不及格,但比劇版2.8高了近一倍。客觀來說,影版的《深夜食堂》也確實有可取之處。 作為梁家輝導演的處女作,你也確實能感覺到他的用心,甚至是用力,所有的細節都有磨過,你不會想把圈錢,爛片之類的詞往它頭上套。但也很可惜,除了上面這些嘗試和細心,這部片子更多還是盡顯著平庸和無趣。
  • 電影《深夜食堂》曝幕後特輯,導演梁家輝細心指導演員
    電影《深夜食堂》曝幕後特輯,導演梁家輝細心指導演員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3 將於8月30日全國公映、梁家輝首次執導的電影《深夜食堂》,今日發布「高手如雲」版幕後特輯,群星高手身份揭秘。
  • 中國版《深夜食堂》辣眼睛?堅持一下!日本電影《深夜食堂2》定檔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所「深夜食堂」已經是小林薰的。曾一手打造紅遍亞洲的《流星花園》、《戰神》的導演蔡嶽勳這次不要輸得太難堪。同樣是日本漫畫改變,國產劇版《深夜食堂》極有可能是遭到了日本版小林薰粉絲的惡意評分。
  • 專訪 |《深夜食堂2》導演松岡錠司覺得中國版《深夜食堂》導演很可憐(文末有福利)
    這不,今天中午,《深夜食堂2》的導演松岡錠司剛剛飛到北京,馬不停蹄地接受了小編的專訪,小編從八年前就開始看日版的《深夜食堂》,因此有很多問題想問導演。松岡錠司今天下午接受小編專訪下面就是今天下午6:50分剛剛新鮮出爐的專訪內容。小編:導演您好,已經八年了,您拍的《深夜食堂》很受歡迎,您拍攝《深夜食堂》的初衷和出發點是什麼?
  • 豆瓣評分只有2.3,《深夜食堂》為何輸在起跑線上
    原標題:豆瓣評分只有2.3,《深夜食堂》為何輸在起跑線上 知名日本漫畫IP、金鐘獎獲獎導演、金牌製作人、眾多大咖演員……誰也無法想到,擁有無數個成功理由的中國版《深夜食堂》一出街卻摔得如此慘重,豆瓣評分僅有低的不能再低的2.3。
  • 《深夜食堂》導演談改編: 「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與其他IP改編劇相比,《深夜食堂》所受到的質疑聲音也並不少,這部風靡亞洲的熱門IP,引進到中國後,是否真的水土不服?為了一探究竟,我們採訪到了《深夜食堂》導演蔡嶽勳,聊一聊導演心目中的「深夜食堂」。蔡嶽勳曾經吐苦水,光是和版權方談合約就談了一年半,「簡直等到不能等。」儘管在這漫長的周期裡,先後上映了電視劇版和電影版的《深夜食堂》,蔡嶽勳卻並不焦慮,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創作想法,只需要穩穩地去完成它。在講好故事,並讓中國觀眾產生感情共鳴這點上,他很堅定。為了使《深夜食堂》更接地氣,讓中國觀眾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