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有多苦我軍戰士頭戴美國盔,手提日本槍,開著蘇聯車

2020-11-19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小俗事

從1927年的第一聲槍響至今中國軍人已經走過了九十三個年頭,中國早已從烽火連天、受盡敵寇欺辱的年代到了如今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

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中國軍人,回首往事,昔日戰爭年代的那些解放軍戰士,猶如還活在我們的心中。

八一,在我心裡從來都不是一個法定節日,它是一種儀式,是專屬於軍人的榮耀。

為了致敬軍人,我特意修復了一組解放戰爭時的老照片,向大家展示70多年前,我軍的英姿。步兵

頭戴日軍的90式頭盔,手持三八式步槍,這是解放戰爭中每個戰士的標配,一看這架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上刺刀,就是準備要進行白刃戰了。

一般發生白刃戰的都是突擊到敵人陣地,雙方相距只有數十米,眨眼的功夫就短兵相接的時候,大家就會拼刺刀,這可比槍戰要激烈多了。

在抗日戰爭中由於沒有經過系統性的訓練和雙方武器裝備的差距,我軍與日軍拼刺刀時,常常要數人才能換取一名日軍,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衝上去了。

這是1949年,我軍的一名戰士,他的一身裝備很有新意,手裡拿著的是美軍M1湯姆遜衝鋒鎗,頭戴美軍M1頭盔,身上還掛綁著一串M2重機槍的12.7毫米機槍彈鏈。

這一身裝備全部來自於消滅國軍時繳獲的。坦克兵

1949年12月,我軍坦克部隊的戰士與身後停放的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正在等待檢閱,胸前帶著小紅花的他們,大概率是立功了,檢閱過後,開表彰大會。

而在當時,我軍的坦克主要是來源於繳獲的日軍坦克,為接受檢閱,戰士們還專門為坦克噴了迷彩色,有2輛坦克還在車頂安裝了機槍。

這是正準備接受檢閱的坦克駕駛員。

仔細看,可以看到這名坦克兵穿戴的都是專門的背帶式戰鬥服,戴著坦克帽,身後還停放了一輛蘇聯的T-26坦克。

蘇聯在30年代將這批型號的坦克援助給國軍,後被我軍在解放戰爭中繳獲的。

不要小看他們身後的97式日軍坦克,儘管這型號的坦克在二戰被美軍坦克虐得很慘,但是在我國建國初期重工業低下,我軍缺乏重武器情況下,這種繳獲的坦克,可是大大緩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這種型號的坦克,為我軍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是我軍的著名功臣。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成立,成立初期全部人加一起才13個人,由5名幹部和8名戰士組成。這是11月份後,成立海軍第一艦大隊時的水兵,當時的所有船隻全部來源於國軍留下的小型艦艇。

海軍剛剛成立一年就奉命參戰,而且所有的水兵都是從陸軍轉過來的,大家對於海上作戰並不熟悉,於是在解放萬山群島的戰鬥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幕,一名海軍站在甲板上,利用障礙物掩護,向敵人用槍射擊,還把手榴彈拋到敵人的船上,跑到敵人的甲板上去俘虜敵人。

戰爭結束後,據一名國軍的水兵回憶:「從來海戰都是艦對艦,炮對炮,我還沒聽過誰打海戰扔手榴彈的,也沒看見過氣勢洶洶跳到敵人船上去抓俘虜的。」炮兵

1949年,在渡江戰役開始前,長江岸邊的炮兵指揮官正在通過炮隊鏡和望遠鏡觀察對岸敵人的動向,來準備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其實這個時候離全國解放已經不遠了。

看起來他們的服裝樣式和顏色都不一樣,其實這種情況在解放戰爭中是非常普遍的。

這幾個頭戴美國M1鋼盔的人民解放軍,身後不遠處就是炮兵陣地。

這是渡江戰役開始以後,部署在長江邊上的高射機槍陣地,是專門用來打擊敵人飛機,掩護渡江部隊作戰的。

陣地上的這些高射機槍大多是美國製造的M2型水冷12.7mm機槍,外形非常特別。防空部隊

1950年,一支正準備接受檢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正在進行部署,背後的卡車是美軍道奇T203,車上的高射炮是日軍大正十一式75mm高射炮。

由於該炮的彈丸初速低,難以命中二戰時的飛機,於是在中國戰場,解放軍經常用來炮擊地面目標。指揮所

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一個就地而建的指揮部,就是在一個房子外牆上掛著軍事地圖,擺上一張桌子和幾張凳子,還有一旁的電臺操作員,在當時這樣的指揮所非常普遍。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時期的我軍軍服,因顏色不同經常誤會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基本上是以粗布軍服和「小米加步槍」對抗國民黨軍的美式裝備。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大本營命令侵華日軍於8月25日零時起停止戰鬥行動。9月2日,位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日本代表正式向盟軍籤署投降書。
  • 「我擦好了三八槍,我子彈上了膛……」戰士們就需要這種歌!
    影片《戰火中的青春》有這樣一個片段:在一次戰鬥勝利之後,青年英雄排排長雷振林和全排戰士高唱一首激昂、奔放、充滿戰鬥精神的歌,戰士「小胖」指揮著大家,戰士們一個個質樸的臉上露出勝利的信心……這首歌的歌名叫《戰鬥進行曲》。
  • 深度分析: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戰力為什麼猛增?
    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因為實際上,在解放戰爭中,我軍的戰鬥力——尤其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還是有了很大的增長的。 此處便十分值得深度分析: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戰力為什麼猛增。
  • 全球最強三大兵種:美國有醫療兵,蘇聯有政委,我國有什麼兵?
    但是世界公認的最強兵種有三個:美國的醫療兵、蘇聯的政委,還有我國的炊事兵。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可笑,我們下面一個一個講。 「開掛」一樣的美國醫療兵 醫療兵一般不需要上前線作戰,但是在戰場上救人也是需要冒著生命的危險的。
  • 我軍少有主動講和,為了拯救這批戰士,不惜動用資金選擇和平解決
    解放戰爭中,我軍憑藉不怕犧牲的精神,戰勝了一次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是這樣威武不屈的解放軍,也曾遭遇過一次慘敗,為為挽救西路軍,我軍不惜動用資金,選擇和平解決。
  • 日本投降,七十萬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去哪兒了?
    總軍是日本陸軍在二戰期間最高級別的部隊編制,下轄若干個方面軍,司令為陸軍大將,相當於蘇聯的方面軍或美國的集團軍群,在戰時日本陸軍總共才有6個總軍。從1943年下半年起,為挽回太平洋戰場的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不斷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作戰物資增援太平洋戰場,不完全統計就有多達13個師團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
  • 【槍】世界上第一支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
    在美國有一種衝鋒鎗因為開槍的聲音嗒嗒嗒的似打字機而人們稱為芝加哥打字機。這種有奇怪外號的衝鋒鎗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美國湯姆遜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除了叫芝加哥打字機。又稱湯米衝鋒鎗、湯姆遜機關槍、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鋼琴,壓死驢衝鋒鎗,以及中國早期稱之為「手提機槍」、「衝鋒機關槍」等,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最著名的衝鋒鎗。
  • 志願軍戰士戴鋼盔嗎?《金剛川》吳京和張譯戴鋼盔,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個地方被很多人指出——志願軍戰士怎麼戴鋼盔啊?在電影中,吳京、張譯等飾演的志願軍高射炮兵部隊的戰士們都戴著鋼盔,而很多影迷指出,在老電影和紀錄片中,我們的志願軍都沒有佩戴鋼盔,而且在我軍歷史上戴鋼盔也是很後面的事情了!
  • 朝鮮戰場我軍最高級別俘虜,回國後被免職下放,28年後終於平反
    作為180師的代政委,吳成德與全師官兵奔赴朝鮮半島,和號稱從沒有打過敗仗的美國人過招,說實話全師都很緊張,雖然沒有見過美國軍人,但是人家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已經見識過了,你日本人的好幾個檔次。當年蔣介石就靠著美式軍械裝備了好幾個王牌師,和解放軍的步槍比起來人家的才叫武器。美軍當時在朝鮮戰場上勢頭旺盛,他們從仁川登陸後對金日成的部隊進行分段包圍,很快就打到三八線附近。
  • 解放戰爭的壯麗史詩
    我軍以傷亡二百餘人的代價,共斃、傷俘國民黨遼北省主席劉翰東以及匪首王大化、王耀東所部三千餘人,一舉殲滅了以日偽「鐵石部隊」和土匪武裝為主的國民黨守城之敵。繳獲大小炮三十二門,機槍六十九挺,長短槍兩千餘支,汽車二十輛,馬七百匹,以及其他部分軍用物資,使四平獲得解放。
  • 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在戰爭年代,我軍沒有專門的儀仗隊。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需要,我軍正式組建了儀仗隊。幾十年來,儀仗隊禮服也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歷程。我軍最早的儀仗隊還打著綁腿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曾在延安臨時組建過一個儀仗隊。1946年初春,為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展現人民軍隊的力量,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不過,由於我軍前期準備不足,輕敵思想嚴重再加上敵軍擁有強大的海陸空立體作戰體系,使得我軍在登陸金門島之後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
  •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戰士
    ;技術人員及有專門技能的人員,如特等射手、炮兵、工兵、通信交通兵、醫生等,經過深入的思想教育後,儘量爭取為我軍服務。俘獲後有數天訓練,開一個翻身會(吐苦水),即可補入部隊。彭習野戰軍全靠俘虜補充,即用此種方法,而戰鬥力很好。用此種方法,只要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均有俘獲,即能保持兵員的經常狀態。」從這個時候起,人民解放軍的兵源主要將俘虜兵改造成解放戰士。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這位營長被連開5槍犧牲,兇手是誰?
    朔江,位於越南和中國交接的地方,這裡有一條公路連接著中國的廣西平孟和越南的高平,道路兩邊全都是高山峽谷,最寬的地方為200米,最窄的地方僅有8米,所以這裡在戰爭一開始就被越軍列入了作戰計劃中,被越軍當做天險來駐守,因為地形易守難攻,所以當初日本人和法國人都沒能越過這道封鎖線,如今這個艱巨的困難又擺在了解放軍的面前。
  • 起義部隊改編有多困難?我軍曾為此頭疼,特別是對該部的處理
    在解放戰爭期間,有少部分國民黨軍的將領棄暗投明,主動在戰場上施行起義,成為我軍之中的一員,極大地促進了解放戰爭的進程,國民黨軍起義部隊的人數也隨著戰爭的推進逐漸攀升,到了解放戰爭第四年,起義部隊的人數要佔我軍殲敵數的90%以上還多,這不得不說我軍的宣傳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
  • 井延坡工作室|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在戰爭年代,我軍沒有專門的儀仗隊。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需要,我軍正式組建了儀仗隊。幾十年來,儀仗隊禮服也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歷程。我軍最早的儀仗隊還打著綁腿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曾在延安臨時組建過一個儀仗隊。1946年初春,為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展現人民軍隊的力量,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
  • 解放戰爭打了3年,抗美援朝也打了3年:哪一場戰爭難度更大?
    如果僅從我軍對手實力角度而言,美軍作為聯合國軍主力,又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似乎抗美援朝的難度要大於解放戰爭,但事實未必真的如此:對比這兩場戰爭並不能僅從交戰對手是誰這一角度考量。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顯然,暫時拋開裝備差距不談,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在兵力規模上打的其實是「富餘仗」,較之前解放戰爭的實際進程是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