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世界上第一支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

2021-02-18 輕武講堂

在上個世紀初。衝鋒鎗開始流行,各國競相開始研製這種體積小,射速快,便於攜帶的武器。在美國有一種衝鋒鎗因為開槍的聲音嗒嗒嗒的似打字機而人們稱為芝加哥打字機。這種有奇怪外號的衝鋒鎗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美國湯姆遜衝鋒鎗..。

湯普森衝鋒鎗,除了叫芝加哥打字機。又稱湯米衝鋒鎗、湯姆遜機關槍、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鋼琴,壓死驢衝鋒鎗,以及中國早期稱之為「手提機槍」、「衝鋒機關槍」等,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最著名的衝鋒鎗。在1910年代結束時設計,

一戰爆發後,湯普森將軍的設計小組針對美國遠徵軍白朗寧自動步槍不適合塹壕和鐵絲網間作戰的特點,放棄了複雜的導氣式結構,轉而採用了結構簡單、運動部件少的自由槍機結構的自動武器設計。但採用自由槍機結構的自動武器,只能發射裝藥量少、膛壓低的手槍彈,如果使用步槍彈則擊發時會發生槍機過早打開、膛壓導致彈殼爆裂的故障。因此,該設計小組同時設計開發了直彈筒的11.43毫米(0.45英寸)的大威力手槍彈,該彈是湯普森衝鋒鎗成功的重要秘訣。

各種型號的湯普森衝鋒鎗

該衝鋒鎗的早期研製產品是M1919式(代號「毀滅者一號」),它的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後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M1928A1、M1及M1A1系列。M1921式主要針對民用市場,因其火力威猛、壓制力強,曾被美國黑幫大量使用,為予應對,美國郵政系統的保安部門、美國各地警局以及聯邦調查局等機構也隨之進行了批量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大量裝備衝鋒鎗,盟國軍隊缺乏趁手的輕型自動武器。對於盟國而言,湯普森衝鋒鎗是其唯一的選擇。

1939年,法國軍方訂購了3000支M1928A1湯普森衝鋒鎗。

1940年,英國軍方訂購了總量超過了10萬支的M1928A1湯普森衝鋒鎗,英國遠徵軍首次將湯普森衝鋒鎗投入大規模戰鬥。

1941年,美軍開始大規模裝備湯普森衝鋒鎗,當年訂購了31.9萬支。

1942年,對M1928A1式進行了改進,發展了M1式衝鋒鎗,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衝鋒鎗,後來在M1式的基礎上又改進為M1A1式衝鋒鎗。

1944年,湯普森衝鋒鎗系列總生產量達175萬支,當年停止生產,逐漸被美國M3式系列衝鋒鎗取代。

中國是最早裝備並大批仿製湯普森衝鋒鎗的國家之一,甚至早於美軍和英國遠徵軍。

在當年孫中山先生出席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時的歷史鏡頭中,緊隨他身後的衛兵肩扛著一種體型碩大、前後都有握把、帶有彈鼓的武器,它就是在中國裝備近60年,比同時進入中國的「花機關」-MP18/28衝鋒鎗使用更廣泛,名氣也更大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由於翻譯的不同,國內也譯做湯姆生、湯普森或湯普遜。在中國,這種武器常被稱做「湯姆生手提機槍」,簡化後就是「湯姆槍」或「湯姆式」。

雖然美國軍方對湯姆遜M1921衝鋒鎗沒有多少興趣,但並未妨礙該槍以警用武器的名義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出口,後繼型號M1923、 M1927、M1928也是如此。1922年,孫中山先生從美國購入30支M1921,用於武裝其衛隊,這些武器在陳炯明叛變事件中曾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也是有據可查的衝鋒鎗在中國最早的應用。國內早期使用較多的還有M1928及其改型,M1和M1A1式則是在二戰末期才向中國提供的。二戰期間美國生產的 140餘萬支湯姆遜衝鋒鎗中,相當一部分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了中國駐印軍和遠徵軍,在後期的反攻緬北和雪峰山會戰中都發揮了很大作用。1944年底美軍改用M3系列衝鋒鎗,替換下來的大批各型「湯姆槍」通過折價銷售、無償贈與等方式,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國民黨軍隊。截止1945年4月底,國民政府通過租借法案從美國獲得的「四五手提機槍」已達44145支。而1948年,國民黨政府向美國訂購7個軍又3個師裝備,這批軍火在次年3月中旬前抵華,其中「四五口徑機槍交貨實數12975枝」,這裡面大多是湯姆遜衝鋒鎗,同時有「四五口徑彈藥交貨實數2.66億發」。1947年前後,國內第20、第90兵工廠也開始生產.45槍彈,以供國內日益增多的湯姆遜等美制衝鋒鎗使用。

「湯姆式」也是國內最早仿製的衝鋒鎗之一。1923至1924年,廣東兵工廠曾仿製過39支M1921。1926年,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也開始仿造,1927年改稱太原兵工廠後,專門建立衝鋒鎗廠,1928年月產達900支。國民政府接管後一度停造,1932至1934年期間又恢復生產,最高月產250支。到1946年,西北製造廠又批量生產該槍。這些仿製品統稱為「晉造手提機槍」,根據前方有無小握把,可分為兩種型號,有前握把者較長、較重,兩者均採用20發彈匣,也可通用50發彈鼓。這些晉造「湯姆式」標稱口徑都是11.25毫米,經常讓人誤以為它與美國原產的口徑不同,實際上兩者的彈藥是通用的。國產「湯姆式」的另一主要廠家是重慶武器修理所,1928年至1935年間累計生產兩種型號共4700支,口徑均為7.63毫米,以求與駁殼槍彈通用,其中一種仿自M1923型,裝有兩腳架,可兼作輕機槍使用。此外,華陰、赤水等兵工廠亦曾仿造此槍。這些國產的湯姆遜仿製品裝備的廣泛程度遠遠超過今人的想像,在中原大戰中各路軍閥都有使用,到抗戰之前,甚至連甘涼一帶少數民族武裝手中也有少量的湯姆遜衝鋒鎗。這些仿製品與美國原槍相比,尺寸和細節均有不同,零件一般也不通用,質量更是參次不齊,同時因為磨損和子彈來源等原因,到抗戰中期後應用反而不多,取而代之的是美國提供的原產品。由於舶來品數量很多,雖然1947年國民黨第90兵工廠也根據M1式仿製成功「四五衝鋒鎗」,但最終未批量生產。

二戰影視作品中的湯普森衝鋒鎗

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紅軍就開始接觸和使用「湯姆式」衝鋒鎗,其中多是國內仿製品。抗戰初期,八路軍也曾少量裝備過晉造衝鋒鎗。 1945年2月,新四軍三縱發起天目山第一次反頑戰役,殲滅「忠義救國軍」1700餘人,繳獲包括14支「湯姆槍」在內的大批武器。解放戰爭開始後,解放軍在粉碎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的同時,也繳獲了許多美制「湯姆式」,使我軍裝備有了很大改善。吳強所著《紅日》中,寫到楊軍傷愈歸隊,發現部隊與早先相比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班、排長身上全是湯姆式槍」。該小說所反映的孟良固戰役中,我軍繳獲衝鋒鎗2484支,其中就有「湯姆式」1210支。而解放戰爭後期的淞滬戰役中,一次即繳獲湯姆遜衝鋒鎗3415支。這些口徑大、射速高的「湯姆式」裝備我軍後,在近戰、夜戰中顯示了巨大威力,為全國解放立下了卓越戰功,國民黨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都是在戰場上被解放軍戰士手中的「湯姆式」擊斃的。同時,該槍也是剿匪、維持治安的得力武器,在影片《霓虹燈下的哨兵》中,作為警備部隊駐守南京路的八連官兵,都是以「湯姆式」等美制衝鋒鎗為主要武器。而反映國民黨海軍起義的《海魂》,起義水兵們使用的也是「湯姆」、M1卡賓槍等美式裝備。這些湯姆遜衝鋒鎗後來還參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以後才逐漸被蘇式衝鋒鎗所代替,在國內民兵中一直使用到 1970年代末期。其中有些湯姆遜衝鋒鎗還經過改造,改為發射7.62毫米50式衝鋒鎗彈,特徵是使用弧形彈匣,這些改裝槍在《烏龍山剿匪記》等國產影視作品中常有出現。

。該槍另一個早期武器的特徵就是機加件多,因此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即使是最便宜的M1A1,也抵得上4支英國「司登」衝鋒鎗的價錢。同樣的原因還導致這支武器的重量驚人,M1928空槍即接近5公斤,如果加上滿裝的 100發彈鼓,幾乎相當於2支M3衝鋒鎗的重量,使用者很容易疲勞。不過,雖然缺點很多,但並不妨礙湯姆遜衝鋒鎗成為一支深受戰士信賴的武器,它的最大優點是性能穩定可靠,而且具有足夠的殺傷力,敵人只要挨上一顆它射出的.45口徑槍彈,就有可能立即喪失戰鬥能力。

在中國,湯普森衝鋒鎗在新中國成立後並未立刻退役,曾參加過韓戰,並長期裝備東南沿海的民兵,一直使用到1970代末期。

與其他同期的衝鋒鎗相比,11.43毫米口徑的湯普森衝鋒鎗過於沉重、複雜和昂貴,儘管如此,湯普森衝鋒鎗與馬克沁機槍一樣,仍然是當時最傑出的自動武器之一。

留下一段視頻,看看歷史是對「湯普森」衝鋒鎗怎樣評價的!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關注我們,歡迎轉發評論!

相關焦點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直型彈匣的MP18衝鋒鎗這種「手提機關槍」就是由設計師雨果.施邁瑟(Hugo Schmeisser)設計,由伯格曼兵工廠生產的MP18以及其改型MP28,雖然它並不是世界上第一支衝鋒鎗,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支實用的衝鋒鎗。該槍在塹壕戰中非常有效,德軍突擊隊士兵把它稱為「Kugelspritz」(子彈噴射器)。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直型彈匣的MP18衝鋒鎗這種「手提機關槍」就是由設計師雨果.施邁瑟(Hugo Schmeisser)設計,由伯格曼兵工廠生產的MP18以及其改型MP28,雖然它並不是世界上第一支衝鋒鎗,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支實用的衝鋒鎗
  • 芝加哥打字機:歷史上罕見的湯普森衝鋒鎗,以及背後的故事
    湯普森衝鋒鎗曾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武器之一,無論是在戰爭期間服役於軍隊,還是在美國禁酒令期間被黑幫大量使用,湯普森衝鋒鎗始終給武器歷史添加了「靚麗」的一筆。去年,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個古董店展示出了很多歷史悠久的湯普森衝鋒鎗,其中有一些型號我們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包括一些試驗型的或者是一些特供版的湯普森。
  • 【槍械講堂】二戰衝鋒鎗的霸主--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實踐證明,PPSh-41是一支出色的衝鋒鎗,它成為二戰中主要的前蘇聯制式武器,二戰結束以前,這些武器共生產超過600萬支。蘇聯常常整團甚至整師裝備此槍,使他們在近距離上取得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  這一切都使得波波沙的生產速度飛快,到了1945年波波沙已經生產了驚人550萬支,居二戰衝鋒鎗生產的榜首。英國人粗製濫造的司登衝鋒鎗也只生產了400萬支 ,而美國人造價高昂的湯普森衝鋒鎗只生產了200萬支,德國的MP38/40生產了約120萬支。   二戰後期,由於前線巨大的傷亡,蘇聯成年男人幾乎全部上了前線。
  • 接過雷鋒的槍:PPSh-41衝鋒鎗
    ▲宣傳畫中的雷鋒和他的鋼槍其實這支槍大有來頭,在二戰中稱為神槍一點都不為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PSh-41(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衝鋒鎗,又稱「波波沙」衝鋒鎗。在蘇聯的AK系列槍械之前,同樣有一支槍幾乎就成了蘇軍槍械的代名詞。
  • S.W.A.T最愛武器是哪支?全球特警武器初心,MP5 衝鋒鎗
    說到以反恐特警組 S.W.A.T故事題材的IP,以這類電影電視劇遊戲的作品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在上世紀的70年代的1975和1976年播出並曾風靡一時電視劇《特警隊 S.W.A.T.》,讓很多觀眾記憶深刻。
  • S.W.A.T最愛武器是哪支?全球特警武器初心,MP5 衝鋒鎗
    電影中使用這支手槍的場景在飛機人質解救演習中,對這支手槍還進行了改造發射彩彈。Heckler & Koch MP5KMP5K系列9mm衝鋒鎗是MP5衝鋒鎗的超短型槍,於1976年研製成功。其後在它的基礎上又相繼研製出了MP5KA1式、MP5KA4式和MP5KA5式3種變型槍,形成了MP5K系列衝鋒鎗。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正是如此。該槍用於取代PPD衝鋒鎗,外形明顯有「索米」的影子,但在內部構造上卻不同,只是借鑑了「索米」的70發大容彈量彈鼓,並增加了1發儲彈量。該槍結構簡單,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槍管膛內鍍鉻,可靠性和耐用程度都很高。其槍管外的散熱筒前端稍超出槍口並向下傾斜,具有制退和防止槍口上跳的作用,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百家號》首發湯姆森衝鋒鎗是世界上第一款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湯姆森衝鋒鎗就已經面世,由美國奧託軍火公司研製。雖然當時湯姆森衝鋒鎗的廣告都極力把這款槍塑造成維護正義的形象,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款衝鋒鎗自從問世以後就一直背負著「黑幫武器」的罪名並不斷受到官方的嚴格管控,至於奧託軍火公司面臨著破產的局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湯姆森衝鋒鎗才得到了一個翻身正名的機會。
  • 二戰六大衝鋒鎗排名:波波沙第一當之無愧,百式衝鋒鎗太寒酸!
    日本衝鋒鎗的拙劣,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研發思路始終有問題。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衝鋒鎗是大規模生產的武器,各國都拼命降低衝鋒鎗的成本,務求武器簡單實惠。但是被士兵們恥笑為"注油槍"的M3衝鋒鎗一投入實戰後,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二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餘萬支)
  • 世界上第一支後膛槍,普魯士的榮耀——德萊賽步槍簡史
    馮·德萊賽(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發明的,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擊針擊發的步槍。在M1841型德萊賽步槍發明之前,人們使用的武器通常都是從槍口裝填彈藥,也就是前膛槍/炮。前膛槍的缺點很明顯,裝填周期慢、甚至於還需要事先往槍管裡裝填火藥,所以會造成大量的黑火藥粉末殘留在槍管內部,需要定期清理。而當德萊賽步槍誕生後,前膛槍的缺點逐漸被替代。最初,普魯士軍方將M1841型德萊賽步槍定義為「秘密武器」。雖然設計之初,該槍存在射程短、精度不足等問題,但是憑藉著每分鐘可以發射6發子彈的射速,獲得了普魯士軍方肯定。
  • 突擊武器還是自衛武器?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咱們都知道衝鋒鎗在戰場上的應用始於1918年,也就是一戰末年。而它的主要職責便是讓士兵突破敵方陣線後,在塹壕內收人頭,擴大戰果。也正由於這種戰術的應用場景比較單一,所以在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衝鋒鎗只是作為特種武器使用,並沒有下發到各個部隊。
  • 世界上最先進的單兵衝鋒鎗,在國際被各個國家瘋搶
    在現在的輕武器市場上,有一款德國的單兵自衛武器非常的火,大量的國家都進口配備。這款武器就是德國HK公司的MP7單兵自衛武器,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MP7衝鋒鎗。MP7衝鋒鎗於1999年正式亮相,相對於在市場從奮鬥了10多年只售出幾千隻的P90衝鋒鎗相比,HK公司的MP7衝鋒鎗一經推出,就獲得了非常好的銷量,可見其優秀之處,那麼這款衝鋒鎗的優秀來自於什麼?今天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分析一番。MP7衝鋒鎗全槍長為380mm,攜帶40發彈匣的情況下,整體質量為1.8kg,具有體積小、質量輕的特點。
  • 「土匪」專用槍--以色列烏茲衝鋒槍
    在國際大片《真實的謊言》、《黑客帝國》、《曼谷殺手》當中也有這款衝鋒鎗的身影,這種衝鋒鎗由於經常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在匪徒手中,也被人們戲稱為土匪專用槍。他就是以色列制烏茲衝鋒槍。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英國欲將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交給猶太人建國,此消息傳出,剛逃過納粹迫害、史達林整肅的猶太人無不蜂踴前往,1948年,以色列軍隊正式組建,使用的武器有如嘉年華會。
  • 下面4支槍你會選哪把上戰場?軍迷:第2長槍之王
    導語:下面4支槍你會選哪把上戰場?軍迷:第2長槍之王眾所周知,現如今隨著矛盾的不斷滋生,看似平靜的國際局勢實則暗流湧動,一些國家在獲取利益的時候遭到了反抗,總是想利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這就讓外界感受到,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感覺,假如真的有這麼一天,普通人基本無法抗爭,一旦只能用武器來保住自己安全的話,下面現役的4把最強槍械,你們會選誰來防身呢?
  • 特種衝鋒鎗的經典之作,德國PDW單兵自衛武器
    當特種衝鋒鎗的發展已不滿足於一種作戰用途時,槍械設計師就將衝鋒鎗的功能多樣化,讓它同時兼有手槍、衝鋒鎗、卡賓槍、突擊步槍的功能,這種設計理念研製出來的輕武器系統,就是單兵自衛武器。美國率先提出單兵自衛武器系統的設想,比利時搶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款單兵自衛武器P90,最終卻由德國在此方面引領世界發展潮流,德國的PDW單兵自衛武器堪稱經典之作。在特種衝鋒鎗研製領域,德國是資深大佬,世界知名的產品很多,全球名氣最大的,就是MP5系列特種衝鋒鎗,但在技術突破方面,德國的PDW單兵自衛武器則可以算是最典型的代表。
  • 名槍賞析——烏茲衝鋒槍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批使用包絡式槍機的衝鋒鎗,槍機縮進機匣後部,縮短槍機運作距離,並以機匣包覆大部份槍管,從而達到縮短整體槍械長度。Uzi的彈匣置於握把內,以保持槍械平衡,使之具有如手槍般的快速指向性。Uzi截止到現在,已經出口了多達90個國家。在它整個的服役生命中,除了以色列國家兵工廠(IMI)以外,還由FN公司及其他製造公司生產過。
  • 電影中的反派專用槍——TEC-9「衝鋒鎗」
    對的,TEC-9是一把「手槍」,儘管它帶著衝鋒鎗的典型外觀,但是從法律上來說:它不能抵肩發射,扣一次扳機只能打出一發子彈,它的法律定義就是「手槍」!(說好的能打連發呢!)(拍賣行的MP-9)(TEC-9家族譜系圖)這把槍投放市場之後,僅生產了2500支就被ATF找上門,因為買到它的人太容易就可以把它改成全自動了,那既然ATF都找上來了,繼續改設計吧,把原本開膛待擊結構改成閉膛待擊,改過之後換個KG-99的名稱繼續賣。
  • 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姆遜衝鋒鎗,戰場上讓人恐懼的大殺器
    眾所周知,湯姆遜衝鋒鎗是世界上誕生的最早的實用型衝鋒鎗之一,它是由1919年組建的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研製的,其最早的研製產品型號是M1919式,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此後,湯姆遜衝鋒鎗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M1和M1A1等系列。
  • 【槍械講堂】「土匪」專用槍--以色列烏茲衝鋒槍
    在一些警匪片當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匪徒使用一種外形小巧,火力威猛的衝鋒鎗,這種衝鋒鎗的彈夾就像手槍一樣插在手持的握把裡面,能夠快速更換彈匣,在九十年代的港臺警匪片當中經常能看到這種衝鋒鎗的身影。在國際大片《真實的謊言》、《黑客帝國》、《曼谷殺手》當中也有這款衝鋒鎗的身影,這種衝鋒鎗由於經常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在匪徒手中,也被人們戲稱為土匪專用槍。他就是以色列制烏茲衝鋒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