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2020-12-23 騰訊網

芬蘭M1931「索米」衝鋒鎗

「索米」衝鋒鎗是由芬蘭的萊迪在其設計的M26衝鋒鎗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並用其國家的名字命名(「索米」是由芬蘭語中「芬蘭」一詞演變而來)。該槍問世後名氣不大,但在蘇芬戰爭中以其性能和戰術使用而名聲大震,並深深「傷害」了蘇軍,也影響了蘇軍的裝備建設。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配有多種供彈具,容彈量最多的為70發彈鼓。

蘇聯PPSh-41「波波沙」衝鋒鎗

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斯帕金有一句名言:「將一件武器設計得很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設計得很簡單卻是極其複雜的事情。」 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正是如此。該槍用於取代PPD衝鋒鎗,外形明顯有「索米」的影子,但在內部構造上卻不同,只是借鑑了「索米」的70發大容彈量彈鼓,並增加了1發儲彈量。該槍結構簡單,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槍管膛內鍍鉻,可靠性和耐用程度都很高。其槍管外的散熱筒前端稍超出槍口並向下傾斜,具有制退和防止槍口上跳的作用,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衝鋒鎗,達500萬支。

蘇聯PPS-43「波波斯」衝鋒鎗

蘇聯PPS-43 「波波斯」式衝鋒鎗於1943年正式列裝,到二戰後停產時約生產了100萬支,有許多國家裝備。該槍在外形、結構以及加工工藝上已具備現代衝鋒鎗的一些特點。它大部分零件採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而成,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靠性和勤務性都很好。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沒有配用彈鼓,由35發弧形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650發/分。

美國M1928 「湯姆遜」衝鋒鎗、 M1 / M1A1 「湯姆遜」衝鋒鎗

美國衝鋒鎗發展較早,第一支「湯姆遜」衝鋒鎗M1919式1919年問世。在二戰中開始大量使用的是M1928A1式,其後在其基礎上又相繼發展了M1和M1A1式,M1系列湯姆遜衝鋒鎗在外觀上與M1928湯姆遜衝鋒鎗最明顯的區別就是:M1的拉機柄在機匣的右側,而M1928的拉機柄在機匣頂部。M1A1槍管處無散熱圈和槍口減震器,不能用彈鼓。M1A1式和M1湯姆遜衝鋒鎗區別,M1槍託上有一貫穿銷釘。

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40多萬支「湯姆遜」。該槍在中國也有許多仿製品,俗稱為「湯姆槍」。該槍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配用多種供彈具,彈鼓最大容彈量100發,具有火力猛、威力大的特點。但缺點是結構複雜,太長太重,不易加工,造價高。

M1928

M1928A1

M1

M1A1

各型湯姆遜衝鋒鎗

美國M3衝鋒鎗(蓋德衝鋒鎗),綽號「黃油槍」

二戰初期,「湯姆遜」衝鋒鎗已然落伍,急需一種衝鋒鎗來替代,於是M3於1942年「走馬上任」,其後又有了改進型M3A1。M3/M3A1大量使用金屬衝壓件,結構簡單,製造工時比「湯姆遜」低一半有餘,因此造價低廉,單價只有20美元。二戰結束時,M3/M3A1大約一共生產了60多萬支。M3採用摺疊式槍託,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該槍理論射速只有450發/分,連發射擊時更容易控制穩定性,但也被一些士兵抱怨射速太低。

德國MP38/40衝鋒鎗

MP是德語「衝鋒鎗」的字母縮寫,德國最早的MP18因其槍管外的多孔氣冷散熱筒在中國被稱作「花機關槍」。而MP38是世界上第一支採用摺疊槍託和用鋼材、塑料製成的衝鋒鎗,被稱為最早的「現代衝鋒鎗」,戰後許多衝鋒槍的設計都受到了它的影響。針對MP38的不足,通過改進一些結構和加工工藝,又誕生了MP40等型號。MP38/40的各項性能和其它衝鋒鎗相比都很「中庸」,但整體性能優良,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20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2發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00發/分。

英國「司登」衝鋒鎗

「司登」衝鋒鎗擁有幾個二戰之最:結構最簡單,做工最粗劣,造價最低廉,外形最醜陋。該槍是英國應對德國入侵威脅而研製的,有多種型號,其中的一型還是二戰中唯一可以安裝消音器的衝鋒鎗。該槍的幾「最」也概括了它好和壞的特點。它的設計是「多、快、省」的代表,結構以及加工製造極其簡單。但其供彈具和保險裝置的不可靠也常常引來罵聲。它在二戰中產量達400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32發彈匣供彈。因這種槍從側面插彈匣,因此在中國被俗稱為「偏插梭」。

義大利貝萊塔M1938A 衝鋒鎗

義大利雖然是衝鋒鎗的發明國,但其後因對衝鋒鎗的戰術使用不明確,因此較長時間內少有建樹。M1938A是義大利著名的多產設計師圖利奧·馬恩戈尼於1938年研製的一型非常成功的衝鋒鎗,有Ⅰ、Ⅱ、Ⅲ型。Ⅰ型是原型槍,裝有摺疊式刺刀;Ⅱ型將散熱孔改為圓孔,在扳機護圈內增加了一個連發射擊扳機保險;Ⅲ型取消了刺刀,設計了新的槍口防跳器,並將活動式擊針改為固定式。雙扳機機構分別控制單發和連發。該槍發射9毫米手槍彈,由4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150米,理論射速550發/分。

捷克斯洛伐克ZK383 衝鋒鎗

ZK383於1933年獲得專利,二戰期間不僅裝備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軍隊,還是比利時的制式衝鋒鎗,一些南美國家也曾裝備該槍。該槍特點 是射擊精度較好、有兩種射速可調,並能夠快速更換槍管。通過更換不同質量的槍機,使該槍的射速在500發/分和700發/分之間轉換。還有就是它還配用兩腳架,不用時摺疊到前護木內,這在當時的衝鋒鎗中很少見。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表尺射程100~800米。

澳大利亞「歐文」衝鋒鎗

「歐文」衝鋒鎗由澳大利亞陸軍中尉歐文設計,1941年被澳大利亞軍隊正式採用。經過幾次改進,該槍有幾種改型。該槍射擊精度高,風沙等惡劣 氣候條件下動作可靠、耐用性能優良,性能遠超同期生產的「湯姆遜」等衝鋒鎗。但其缺點是外形和槍重都較大,製造成本較高。該槍共生產了約45000支,在東南亞叢林地帶作戰中非常有效。採用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3發彈匣供彈,採用世界上非常少見的彈匣裝在槍的上方的方式,彈殼向下拋 出。該槍表尺射程為91.5米,理論射速根據型號不同而不同,最大為700發/分。

瑞典M45衝鋒鎗

瑞典M45衝鋒鎗通常稱作卡爾·古斯塔夫衝鋒鎗,於1944~1945年由瑞典卡爾·古斯塔夫步槍廠(已併入FFV軍械公司)研製,用於裝備瑞典軍隊,曾向埃及、印度尼西亞、愛爾蘭等國出口。目前,該槍已停止生產,但瑞典軍隊仍在繼續使用。該槍發射9毫米M39手槍彈(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可配裝36發或50發彈匣,射速600發/分。

日本百式衝鋒鎗

1935年,日本陸軍在實戰中領教衝鋒鎗的威力後,方才開始式制衝鋒鎗,鮮為人知的百式衝鋒鎗便應運而生。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衝鋒鎗」的名稱,日軍對此槍的正式名稱為「100式機關短銃」,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百式衝鋒鎗共分為前期型、後期型和摺疊槍託型三種,產量分別是1000、1萬和數百枝。該槍全長約900毫米,槍管長280毫米,槍重4.2公斤,裝彈量為30發,射速700發/分。由於該槍始終處於沒有保險的開膛待機狀態,因此走火的危險很大。

國際上設計衝鋒鎗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通過密集的火力給敵人以威懾,但日本陸軍卻對白刃戰有著特別的執著,往往在戰鬥的最後階段拚刺刀。所以,直到戰爭後期,才有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部隊裝備了百式衝鋒鎗,還是實驗性質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日本不適合裝備衝鋒鎗,這使得百式衝鋒鎗一直沒有列為步兵標準武器。

戰術思想落後的日本人認為:步槍打得比衝鋒鎗準,寧可保證步槍和彈藥的質量,也不浪費寶貴資源造衝鋒鎗。另外,日本工業生產力有限,無法大量的製造衝鋒鎗和彈藥。和日軍正好相反的是蘇軍,蘇軍二戰時的衝鋒鎗產量最高,使用最廣泛,前線的步兵幾乎都放棄了步槍而改用衝鋒鎗。原因也很簡單,蘇軍對德作戰是靠人海戰術和武器數量優勢,需要不間斷的用新兵補充戰場損失。所以蘇軍士兵接受的訓練時間很短,不可能去花時間練習槍法。而且對新手而言,衝鋒鎗要比步槍好用多了,製造過程也不那麼講究,因此非常適合蘇聯的國情。

百式衝鋒鎗這個怪胎,就這樣剛剛產生,還沒有來得及經過戰爭的考驗,就和日本鬼子一起,被送進了歷史的墓地。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使用的百式衝鋒鎗,即使在戰場被美軍繳獲也無人敢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裝備衝鋒鎗,蘇聯生產的波波沙衝鋒鎗可以說是射程火力最為優秀的一款衝鋒鎗,當時德軍手中的P40衝鋒鎗雖然在射速上威力上還是 可以的但射擊距離上比不上當時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 二戰六大衝鋒鎗排名:波波沙第一當之無愧,百式衝鋒鎗太寒酸!
    第六名:日軍百式衝鋒鎗,百式衝鋒鎗為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鎗。最後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衝鋒鎗」的名稱,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日本衝鋒鎗的拙劣,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研發思路始終有問題。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衝鋒鎗是大規模生產的武器,各國都拼命降低衝鋒鎗的成本,務求武器簡單實惠。
  • 二戰時期各國軍事實力排名,日軍第二,排第一的是哪個國家?
    哪個國家的戰鬥力最強?今天小編就結合二戰各國軍隊的表現,分析一下哪個國家的軍隊能排第一。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不能否認他們沒有戰鬥力,主要是戰鬥意識差。只要他們認為自己完成不了任務,就會選擇投降,或者一般情況下,在戰場上遇到人數比自己多的時候也會選擇投降。而在戰場上,義大利軍隊就像旅行,身上帶著麵包和紅酒。所以義大利軍隊是二戰時期戰鬥力最差的。
  • 日本為何不研發衝鋒鎗?那是因為沒被打過,蘇聯被教訓過大力研發
    衝鋒鎗,一種發射手槍彈的自動武器,從一戰德國的MP-18型「伯格曼」衝鋒鎗大量列裝開始,西方各國開始對這種單兵自動武器開始濃厚的研究,並在一戰之後迅速發展起來,並在二戰的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我們耳熟能詳的衝鋒鎗有蘇聯的波波沙、美國的湯姆遜、M3衝鋒鎗、德國的MP38/40衝鋒鎗、英國的司登衝鋒鎗,芬蘭的索米衝鋒鎗、澳大利亞的歐文衝鋒鎗等,但是環顧當時的主要工業國家卻發現一個特例,那就是日本在二戰時期並沒有大量裝備衝鋒鎗,只有在1944年才開始給傘兵部隊少量裝備仿製一戰德國的「百式」衝鋒鎗。那麼為啥作為不喜歡裝備衝鋒鎗呢?
  • 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咱們都知道衝鋒鎗在戰場上的應用始於1918年,也就是一戰末年。而它的主要職責便是讓士兵突破敵方陣線後,在塹壕內收人頭,擴大戰果。也正由於這種戰術的應用場景比較單一,所以在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衝鋒鎗只是作為特種武器使用,並沒有下發到各個部隊。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希特勒閱兵現場當時德國了在實施「閃電戰」的時候,除了坦克和飛機之外,更主要得益於德軍已經裝備了自己生產的衝鋒鎗,也就是MP38和MP40。到1941年8月,不列顛之戰爆發時,各盟國政府訂購的湯姆森衝鋒鎗總數高達318900支。原本為一戰研製的衝鋒鎗終於要在20年後走向戰場了,作為最早把湯姆森衝鋒鎗用於二戰戰場的英國人,雖然接受這樣一種「黑幫武器」,對他來說多少有些尷尬,但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卻毫不在意,他甚至通過拍攝一些擺弄湯姆槍的照片來激發英國人的鬥志,而通過實戰的檢驗,英國士兵也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火力威猛的「芝加哥打字機」。
  • 月產衝鋒鎗900支,裝備領先世界20年
    在現代戰爭中,步槍和衝鋒鎗成了普通士兵使用最多的兩種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種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不斷被投入戰場,作戰方式也在升級換代。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來,由於各國不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新武器的開發和製造,各國軍事裝備在航空技術、重炮坦克、雷達飛彈等領域得到了大幅度的更新和提升。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89乙型坦克主炮能夠500米擊穿25毫米的勻質鋼板,在真正戰場上卻完全不頂用連蘇聯T26坦克都打不過。
  • 【槍械講堂】二戰衝鋒鎗的霸主--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這一切都使得波波沙的生產速度飛快,到了1945年波波沙已經生產了驚人550萬支,居二戰衝鋒鎗生產的榜首。英國人粗製濫造的司登衝鋒鎗也只生產了400萬支 ,而美國人造價高昂的湯普森衝鋒鎗只生產了200萬支,德國的MP38/40生產了約120萬支。   二戰後期,由於前線巨大的傷亡,蘇聯成年男人幾乎全部上了前線。
  • 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姆遜衝鋒鎗,戰場上讓人恐懼的大殺器
    眾所周知,湯姆遜衝鋒鎗是世界上誕生的最早的實用型衝鋒鎗之一,它是由1919年組建的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研製的,其最早的研製產品型號是M1919式,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此後,湯姆遜衝鋒鎗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M1和M1A1等系列。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MP38/40衝鋒鎗是二戰德軍的經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裝備數量之大,如果某部有關二戰德軍的影視劇中不出現它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MP38/40衝鋒鎗是二戰德軍的經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裝備數量之大,如果某部有關二戰德軍的影視劇中不出現它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楚雲飛的警衛連竟然裝備大量衝鋒鎗,這符合史實嗎?
    很多人認為那時我國很窮,缺少槍枝彈藥,不可能有衝鋒鎗,但是實際上,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都裝備有衝鋒鎗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鬥中,戰士們都配備了衝鋒鎗。朱老總也曾經親自操起衝鋒鎗衝鋒陷陣,只是那時候衝鋒鎗不多,並不能全面換裝。《亮劍》中楚雲飛部屬於是晉綏軍,是山西閻錫山的部隊。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二戰經典波波沙】前蘇聯PPSH-41衝鋒鎗
    商務合作及粉絲交流請加微信號:huoqikucnPPSh-41(意為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又稱「波波沙」是一種蘇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衝鋒鎗。發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它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
  • 衝鋒鎗版的撕布機,二戰德國科恩茲衝鋒鎗,射速太快難以駕馭
    二戰後期,德國開始生產一系列簡易武器,用來武裝人民衝鋒隊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在眾多的設計競標中,科恩滋衝鋒鎗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款,而且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它在戰後很久才為外界所熟知。科恩茲衝鋒鎗的研製工作起步較早,據說能追溯到1940年左右,那時二戰才剛剛爆發不久,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德軍整體形勢很好,武器裝備註重精良,因此科恩茲衝鋒鎗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在二戰後期,美軍在德國境內發現了該槍不完整的零部件,隨後將它們進行維修,並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測試評估。
  • 《和平精英》衝鋒鎗和步槍哪個好 衝鋒鎗和步槍對比介紹速圍觀
    《和平精英》衝鋒鎗和步槍哪個好 衝鋒鎗和步槍對比介紹速圍觀時間:2020-12-22 17:1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和平精英》衝鋒鎗和步槍哪個好 衝鋒鎗和步槍對比介紹速圍觀 和平精英衝鋒鎗和步槍哪個好?
  • 【槍】世界上第一支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
    在上個世紀初。衝鋒鎗開始流行,各國競相開始研製這種體積小,射速快,便於攜帶的武器。
  • 二戰M3衝鋒鎗性能如何?為啥到了70年代,中國民兵還在背?
    二戰時曾經有許多著名的武器出現,有些武器甚至被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在很多影視劇中也經常會出現這些著名的武器,其中美國在二戰後期使用的M3衝鋒鎗出鏡率非常高。同時這種衝鋒鎗也是穿越神器,很多影視劇中出現的M3衝鋒鎗,實際上根本就不符合時代背景。
  • 為什麼美軍一開始看不上湯姆森衝鋒鎗?是因為黑澀會名聲壞嗎?
    這種想法不但美軍有,上世紀20-30年代各國陸軍都有,所以早期衝鋒鎗在各國陸軍都是這麼不受待見。這裡有思想觀念保守的原因,也有早期衝鋒鎗確實存在局限性的原因——以湯姆森衝鋒鎗為代表的早期衝鋒鎗普遍使用複雜精密的機加工零件,生產成本高(量產的湯姆森M1921衝鋒鎗每支售價200美元,約合今天2809美元),重量也很重(湯姆森M1921衝鋒鎗空槍重4.9kg,而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重3.9kg)又只能發射手槍彈,有效射程不到200m,實在很難說服各國軍方裝備這樣一種高價低效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