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某部政治教導員餘海龍:守住新時代「上甘嶺」陣地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空降兵某部政治教導員餘海龍:守住新時代「上甘嶺」陣地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劉麗群 李建文責任編輯:烏銘琪2020-11-06 08:27

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永遠保持老紅軍本色。

——習近平

餘海龍(右一)參加跳傘訓練。作者提供

2020年9月17日,空降兵某部禮堂。該部政治教導員餘海龍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言:「2014年,我作為空軍基層代表參加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吃『紅軍飯』時,習主席把第一筷子菜夾給了我,並當面囑咐我要『傳承好紅色基因』,統帥的諄諄教誨始終激勵我奮勇向前……」

餘海龍在發言中用「無比振奮」「無比自豪」「無比難忘」「無比光榮」,講述了自己16載軍旅經歷。

那一天,黃繼光侄女黃英、邱少雲侄子邱光兵和2008年抗震救災中的「空降兵十五勇士」,齊聚一堂。

餘海龍,1985年出生於湖北棗陽。2014年2月,他被任命為黃繼光生前所在連第37任政治指導員,成為「黃繼光英雄連」第3666名成員。

赴任伊始,在尋根塑魂「第一課」上,他和連隊官兵重溫了那個難忘的戰鬥時刻:1952年10月20日拂曉,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

在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像黃繼光一樣捨生忘死的眾多英雄,已化為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屹立在中華兒女的心中。近70年來,「黃繼光精神」已經成為我軍「英勇頑強」的代名詞。

餘海龍很清楚,為了祖國和人民,關鍵時刻敢拿自己的胸膛頂上去,這才是「黃繼光精神」的實質。今天,只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守住新時代「上甘嶺」陣地。

作為一線帶兵人,餘海龍明白,政治工作幹部適應未來戰爭發展和形勢變化的需要,必須在做好政治工作的同時,主動學軍事、學指揮、學科技。

2017年8月底,一場實戰演練在某地拉開序幕。激戰中,上級突然要求指揮員「軍政互換」。餘海龍接替連長,果斷精準指揮,組織部隊有效處置各類情況,展現出過硬的軍事素養。

從指導員到教導員,餘海龍的崗位變了,但不變的是探索打贏這一目標。面對打贏路上一個個「攔路虎」,他提出,換裝先換腦,轉型先增智。戰鬥力瓶頸在哪裡就從哪裡突破,戰鬥力躍升點在哪裡就朝哪裡進擊。

擔任指導員時,餘海龍和連長一起立下「三個帶頭、三個最後」的規矩:訓練考核帶頭上,空降跳傘帶頭跳,險重任務帶頭衝;一日三餐最後吃,休息宿營最後睡,訓練結束最後撤。

餘海龍對自己要求嚴格,為官兵設定的標準也比其他連隊高。在他心中,優秀只算起步,破紀錄領跑才是努力的方向。為此,連隊每周組織一次10公裡武裝越野,每月開展一次不少於50公裡的長途拉練,每季度進行一次野戰生存訓練。他帶領官兵在一次次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中,鍛造出鋼筋鐵骨。

餘海龍撲下身子,鉚在連隊,帶出的兵個個叫得響、人人過得硬。餘海龍帶兵喜歡說這麼幾句話:「進了六連門,就是六連人;走出六連門,帶著六連魂」「第一隻是合格,過硬才是標準」「在六連,只要有一名戰士不思戰,就是我這個指導員的失職!連隊不會放棄任何一名戰士」……

第38任「黃繼光班」班長程強,老家在什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空降兵十五勇士」在無引導、無標識、無氣象資料的條件下,從海拔4999米高空驚天一跳,打通重災區茂縣、汶川與外界的生命通道。送別空降兵救援官兵時,時年12歲的程強立志長大要當空降兵。

6年後,程強如願以償來到「黃繼光英雄連」。餘海龍精心培養,幫他完成了從熱血青年向全能戰士的轉型。一次赴青藏高原比武,由於高海拔缺氧,10公裡武裝越野的最後幾百米,程強感覺自己的胸口火辣辣地疼。為了不讓自己倒下,他在心裡對自己說:「我是『黃繼光班』班長,絕不能給戰友丟人……」最終,他拼盡全力第一個衝過終點。如今,程強已到軍校深造,邁開軍旅生涯新步伐。

「黃繼光精神」,時刻激勵著連隊官兵們。在「我是兵王」爭霸賽中,經歷了三天兩夜比拼的林長城,在翻越高槓時因體力不支幾次滑下來。餘海龍見狀大喊了一聲:「黃繼光!」精疲力竭的林長城,瞬間像被注入了動力,大吼一聲,順勢翻過了高槓。最終,他成功斬獲「兵王」稱號,榮立三等功。

連隊戰士汪文博右腿脛骨在訓練中骨折,但在「當兵就當能打仗的兵」氛圍感召下,他克服傷病困擾,埋頭苦練,兩次參加「我是兵王」爭霸賽,斬獲「兵王」稱號。華中科技大學本碩博連讀的高學歷士兵向祺,在餘海龍的教育引導下,把「詩和遠方」變成腳下的奮鬥之路,成為班裡的專業骨幹。

餘海龍很注重以情帶兵。2015年母親節,戰士易敏的母親在微信群裡留言:「你們的跳傘訓練,我在新聞裡看到了。雖然看不清哪個是你,但我知道其中有你。媽媽為你感到自豪和驕傲,假如部隊需要你上一線,我支持!」這段話,來自餘海龍的「親情網」——一個由他組建、記錄戰士們點滴成長進步的家長群。

當年,黃繼光給母親寫信,留下「不立功不下戰場」的誓言,隨後母親回信鼓勵他報效祖國。這段故事,讓餘海龍感受到親人鼓舞的力量。他建起微信群,加強官兵與家人的溝通,用親情的力量激發軍人如火的激情和高昂的鬥志。

某型全地形車列裝部隊,餘海龍和官兵們一起探索出「人車分訓練技能、以車為主練指揮、人車協同練戰術」的組訓路子,當年底就形成作戰能力;成建制超低空跳傘試訓,他們摸索出適用於實戰的空降空投訓練方法;平均海拔3000米,連隊首次成建制赴高原實戰化訓練,傘訓長帶傘訓骨幹完成5000米高空跳傘,實施重裝攜彈多件空投,突破高原空降立體作戰瓶頸,為提升部隊全域作戰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習主席強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帶頭衝在前、幹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革命戰爭年代,喊一聲『跟我上』和吼一聲『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在「黃繼光英雄連」,官兵們賡續前輩的勝戰榮光,奮勇前進。

餘海龍沒有豪言壯語,但他有「三腫三消,才上雲霄」的「鐵腿」;他不是婆婆媽媽說教,而是雷厲風行「打頭陣」。他身先士卒「第一跳」的勇氣和「人在陣地在」的膽氣,讓全連官兵感悟到,唯有功夫下在平時,戰時才有打贏的底氣。

「黃繼光精神」歷久彌新,激勵空降兵部隊官兵奮力前行!正如《寫封信給黃繼光》的歌詞所寫:「告訴他,我們和他一樣,挺起了軍人的胸膛,一樣愛祖國和家鄉,一樣築鐵壁與銅牆……」

短評

牢記囑託,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和習主席同吃「紅軍飯」,習主席把第一筷子菜夾給他……這對於「黃繼光英雄連」第37任政治指導員餘海龍來說,是軍旅生涯最難忘的一幕,其中飽含著統帥對基層官兵的深情厚愛和對部隊傳承好紅色基因的殷切囑託。

68年前,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捨身一躍堵槍眼的壯舉,生動詮釋了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上甘嶺精神」,成為我軍的集體記憶和精神瑰寶。

時空流轉,變換的是滄海桑田,不變的是紅色基因。如果說「黃繼光們」是紅色基因的締造者,那麼「餘海龍們」就是「上甘嶺精神」的賡續者。作為一線帶兵人,餘海龍把統帥的深情囑託化作使命擔當,用縱身一躍敢打頭陣的勇氣和實力,以身作則、帶頭衝鋒,用實際行動的感召力使黨旗更豔、軍旗更紅。

強軍興軍的徵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強軍目標也不可能在輕輕鬆鬆、敲鑼打鼓中實現,前進道路上還會有許多挑戰和考驗。奮進新時代強軍徵程,更加需要廣大官兵牢記習主席囑託,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賡續紅色基因,不斷創造新業績,奮力譜寫新篇章。

相關焦點

  • 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帶領官兵傳承黃繼光精神記事
    新華社武漢11月2日電題:朵朵傘花綻放,勝戰精兵天降——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帶領官兵傳承黃繼光精神記事  黃明、李兵峰、高玉嬌  「跳!」朵朵傘花綻放,尖刀初露鋒芒。  南方某訓練場,空降兵合成營能力評估,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率領二營官兵一馬當先。
  • 朵朵傘花綻放,勝戰精兵天降——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帶領...
    新華社武漢11月2日電題:朵朵傘花綻放,勝戰精兵天降——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帶領官兵傳承黃繼光精神記事黃明、李兵峰、高玉嬌「跳!」朵朵傘花綻放,尖刀初露鋒芒。南方某訓練場,空降兵合成營能力評估,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率領二營官兵一馬當先。精準落地、穿插前進、山地進攻、要點奪控……在餘海龍帶領下,二營以優異成績通過評估。這是「脖子以下」改革後,他們首次接受大考。二營六連是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
  • 傳承上甘嶺精神 提升部隊戰鬥力——記空降兵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
    原標題:傳承上甘嶺精神 提升部隊戰鬥力——記空降兵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 新華社武漢10月23日電 題:傳承上甘嶺精神 提升部隊戰鬥力——記空降兵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 新華社記者張金娟 2020年9月,塞北草原,一場空地一體奪控要點演練激烈進行。
  • 申繼根:兩戰青石山——我和我的連隊堅守上甘嶺陣地紀實
    1955年9月從朝鮮回國後,歷任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師副政治委員。曾作為黨代表參加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1978年離職休養,1988年8月榮獲「勝利功勳榮譽獎章」。【94歲的申繼根近照】在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之際,回憶起當年在朝鮮戰場上三年的崢嶸歲月,依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 空降兵某部新兵夜間跳傘記:夜幕低垂 雛鷹展翅
    空降兵某部新兵夜間跳傘記:夜幕低垂 雛鷹展翅 2012年05月02日09:47 來源:中國體育在線/sportspress.cn
  • 上甘嶺丨用血與肉守住的精神高地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現場,走進「血戰上甘嶺」展區,走近那些凝固了時光、浸染過血與火的展品,走近展品背後,志願軍以弱勝強、血灑疆場、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怎麼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上甘嶺」讓中國人念念不忘,因為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先後調集兵力6萬餘人,對志願軍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是火力制勝論者,在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敵人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在狂轟濫炸下,上甘嶺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成了一片焦土。在「聯合國軍」猛攻下,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 在受閱的空降兵戰車方隊裡 有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 伴隨著官兵和戰車 一起通過天安門廣場
  • 慶祝空軍空降兵成立70周年 神兵天降
    隨著使命任務的變化,空軍空降兵曾先後3次升格調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上甘嶺戰役中名震天下的15軍,於1961年加入空降兵部隊的行列,從此,這支英雄輩出的地面雄師插上雙翅,成為空中奇兵;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重點建設部隊,空降兵部隊的發展由此步入「快車道」;2017年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空降兵體制編制煥然一新,重塑形成空降合成、空中突擊
  • 上甘嶺新兵傳奇:陣地剩一人,他卻退敵41次+殲敵280餘人
    而胡修道在上甘嶺一戰中奮勇殺敵的事跡廣為傳頌,甚至還上了小學課本。他在上甘嶺戰役被記「特等功」一次,志願軍還授予他「一級戰鬥英雄」稱號;同時,朝方還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金星獎章」,而且還授予他「英雄稱號」的榮譽。在抗美援朝這場戰爭中,最終我們勝利了,或許美軍至今也搞不懂,為什麼裝備精良的他們沒有戰勝我們的志願軍。
  • 海軍陸戰隊兵哥哥,二次入伍空降兵
    馬鵬飛 賀森強海軍陸戰隊被稱作「陸地猛虎,水中蛟龍」他們劈波斬浪,全域作戰而在空降兵某旅有一名新兵曾服役於海軍陸戰隊某部今年二次入伍並果斷選擇來到空降兵部隊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他的軍旅故事他叫田一飛,河南濟源人,
  • 「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上甘嶺精神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永續傳承
    走出戰爭硝煙,歷經風雨洗禮,上甘嶺特功八連這支光榮的英雄部隊戰鬥力建設歷經數次轉型,從騾馬化到半機械化,再到機械化、信息化,屢次在空降兵戰鬥力轉型的關口當先鋒、打頭陣。——2005年,八連成功完成重型裝備三件連投試訓任務,空降兵遠程突擊能力實現歷史性突破;——2007年,八連首次萬裡機動出國門與外軍同場競技,部隊長途機動的打擊能力實現新跨越;——2008年,八連首次實施人員和重型裝備「一體空降」,空降快速作戰能力有新提升;
  • 空降兵為什麼被稱為「戰略拳頭」
    21世紀被稱為「網絡時代」「海洋時代」「空天時代」,顯示出網絡空間、海洋空間、垂直空間的地緣價值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但必須看到,無論新興領域的地位作用如何提升,陸域作為人類生存母體、國家利益基本載體、軍事活動基本平臺的價值都不會改變。空降兵的功能在於制陸,與國家安全需求高度契合,是滿足國家維護陸域安全的重要供給側。二是戰爭制勝機理不變。
  • 空軍空降兵,生日快樂
    空軍空降兵是空軍的主要兵種之一是我軍的一支空中戰略打擊力量70年來空軍空降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最初「一人一傘一槍」的單一兵種發展成為由炮兵、航空兵、飛彈兵、偵察兵、防化兵、工程兵、通信兵等20多個專業兵種組成的「合成飛行軍」是信息化條件下我軍聯合作戰體系中的一柄尖刀利刃
  • 4K彩色修復 經典電影《上甘嶺》升級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近期已在南京、北京進行了專場放映,未來還將在還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專場放映。歷史上,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得「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從此成為了人民軍隊乃至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高地。
  • 《上甘嶺》4K彩修版上映啦!到戰場去拍攝,劇組80%是真軍人
    1956年上映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就是以此次戰役為背景,以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為基礎上拍攝的,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故事。圖片:守住上甘嶺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