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是第四期,大腸癌都有根治機會

2021-01-14 鑄博康護資訊


‍‍

大腸癌在所有癌症當中屬於長期預後相對良好的癌症,許多大腸癌的病患可以在治療後長期存活。根據美國 2005 至 2011 年的統計數字,所有大腸癌(含第一期至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 64.9%,跟其他癌症(胃癌為 29.3%、食道癌 17.9% 以及胰臟癌 7.9%)相比實在好太多了。


九成以上的早期大腸癌可以根治

在眾多影響大腸癌病患存活的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診斷出的期別,越早發現預後越好。零期的大腸癌治癒率幾乎是 100%,第一期在手術後也有 90 至 95% 的五年存活率,第二期與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約為 80% 與 65%,而第四期則降低至約 10 至 20%,因此可以樂觀地說,只要不是第四期的大腸癌,其實都有相當程度根治的機會。



有時候會有少數民眾被告知罹患大腸癌後,就一副天崩地裂的模樣,日後就消失在門診轉而尋求另類醫療,白白斷送根治或延命的大好機會。儘管目前臨床醫師對於另類醫療的角色看法分歧,但即便是對於另類醫療較包容的醫師也不贊成大腸癌病患完全不接受正統治療、只求助另類醫療,若把尚未轉移擴散的大腸癌拖到全身轉移,那麼就算華陀再世也愛莫能助。


篩檢可提早找到病灶而增加根治的機會

經由大腸癌篩檢發現的癌症有一半是屬於零期或一期的大腸癌,第四期的只佔 7 至 8%。反觀等到有症狀,例如出血、貧血或大腸阻塞等才就醫而被診斷的大腸癌,只有 20% 是屬於零期或一期,卻有高達 20% 是屬於第四期,可說勝負已決。


現代人除了疾病根治外,對生活品質的期望也相當高。早期發現的癌症除了預後良好以外,治療的選擇也較多,如使用內視鏡切除或微創手術等。早期大腸癌的預後非常好,所有病人都應積極面對,接受正規的治療,才能增加未來治癒的勝算。


上文節錄自《康健雜誌》「只要不是第四期,大腸癌都有根治機會」,除內文另有說明,任何部分均不可視為本站/本公司作出任何陳述或引薦,其內容亦皆與本站/本公司立場無關。



立即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在線查詢或預約服務: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閱熱門疫苗資訊:

1. 9價HPV疫苗—港幣$6,800 / 3針

最新優惠:凡注射9價HPV疫苗,即可以港幣$500加購以下療程(每人只限加購一項):

2. 13價肺炎球菌疫苗—港幣$1,600 / 針(原價2,400 / 針)

3.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港幣$1,200 / 針(原價1,800 / 針)

4. B型肝炎疫苗—港幣$630 / 3針(原價810 / 3針)


相關焦點

  • 大腸癌復發率超過50%,第四期腸癌治療方法
    現時確診大腸癌的標準方法,是利用大腸鏡抽取腸道組織進行病理化驗。逾九成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來,若能及早在瘜肉惡化成大腸癌腫瘤前將之切除,便能預防此症 。病人在患病初期一般沒有症狀,大約20%病人確診時屬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的第四期 。目前數據顯示,只有一半大腸癌病人經治療後可痊癒,復發率大約為50%。
  • 大腸息肉的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
    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我國城鄉居民的大腸癌發病率呈持續性升高和發病年齡提前的趨勢。對於大腸癌的預防,要及時做腸鏡篩查,發現就切,讓它根本沒有機會癌變。在腸鏡篩查時發現腸道裡的息肉,將之切除,這樣就可以避免發展為癌症,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這是基本的規律。即使息肉已經癌變了,但只要是早期,大部分可獲得良好預後,5年生存率超過90%,部分可行內鏡微創治療獲得根治。
  • 大腸癌早發現早治療,就能多活十年
    無規律的作息、工作日一頓速食午餐、周末無節制地胡吃海塞,都讓大腸不堪重負。近年來,中國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於各種惡性腫瘤的第三。大腸癌各部位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男女之比為1.65:1。
  • (轉載)面對大腸癌(二)
    研究顯示,目前大腸癌的靶向治療只有僅在第四期,也就是有其他器官轉移的病人,並且必須和化學藥物治療一併使用才具有療效。 可用的藥物有:貝伐單抗Bevacizumab(阿瓦斯汀Avastin)和西妥昔單抗Cetuximab  (愛必妥 Erbitux), 但適用情形不同。
  • 每3分鐘有1人死於大腸癌!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是癌前兆,莫忽視
    大家對「癌」應該都不陌生了,在我們國家相對高發的癌症就是消化道腫瘤,比如腸癌就是其中的一種,據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國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大腸癌,每1.5分鐘就有一例被確診為大腸癌。做了腸鏡及CT後,病理結果顯示:腸癌Ⅲ期。放屁多怎麼就和腸癌扯上關係了?大腸裡面有很多細菌,它們從我們的糞便中吸收營養,而細菌在分解類便中的營養物質時會產生氣體,這些氣體在我們的腸道裡積累,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放屁。
  • 大腸癌患者年輕化,30歲以下超10%,如何防患於未然
    在解答問題之前,先帶大家了解一下,年輕人得大腸癌有什麼特點:1、發現時大多為晚期:大腸癌分為4期,第一、第二期為早期,治療效果較好。第三、第四期屬於中晚期,治療效果不理想。一般來說,年輕患者從出現不適到確診,約需要5到15個月左右。自以為年輕,身體不會有大問題,就拖著不檢查,或者對便血、腹痛等大腸癌「信號」不加以重視,隨便用藥,一旦確診,大部分為晚期,佔到50%-80%。
  • 《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大腸癌」病逝 !「大腸癌」真相大揭秘(附圖,慎入)
    相信親眼看過大腸直腸癌的人應該不多,所以會覺得很抽象,其實,只要看過大腸癌的真面目,就能夠理解為何會出現某些症狀,又為什麼有人的腫瘤很大顆卻一點症狀都沒有。這種大腸癌便會在影像上出現典型的蘋果核,厚實的腫瘤沿著腸道長成一整圈,使管徑變小,固態糞便就不容易通過。患者的排便習慣可能變得很紊亂,時而便秘,時而拉稀。
  • |大腸癌...
    「這估計是痔瘡搞的鬼,只要堅持不懈地擦痔瘡膏,就可以順便治治那點陰魂不散的便便。」吳先生是這樣想的。直到一次普通的體檢,吳先生才查明病因。因為有糖尿病,吳先生時不時都要拿藥。就在幾天前,醫生告訴他,他的年齡,可以參加大腸癌篩查。
  • 大腸癌是怎麼來的?如果你有這5個症狀,警惕大腸癌
    我國目前絕大部分(80-90%)大腸癌診斷時都是晚期,而晚期大腸癌治療效果明顯比早期患者差,且花費高。一、大腸癌是怎麼來的?早期大腸癌,可以通過微創治療,甚至在腸鏡下都可以把腫瘤全部切除;而晚期的大腸癌,很多情況下需要開腹手術,切除一大段腸子,有轉移的還需要切除轉移部位的腫瘤,創傷大,費用高。手術後還需要化療等。有些中晚期直腸癌,需要切除肛門,在腹部背個屎袋子(人工肛門),生活質量很差。
  • 越來越多年輕人得大腸癌,一定沒注意,這幾件事情早做!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健康直通車(第41站))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腫瘤發病率數據,2018年全國有393萬新生惡性腫瘤患者,相當於平均每7.5分鐘就有一個人患癌,每天有1萬多人會發生惡性腫瘤。其中,大腸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治療效果並不明顯。據蔡三軍介紹,大腸癌的發生發展,從正常黏膜到增生息肉、腺瘤、早期癌和進展癌這樣一個過程,大概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長的一個時間,就給了我們一個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機會,我們不應該喪失。」他說,「惡性腫瘤有三級預防的概念,第一級預防就是病因預防,第二級就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發現,第三級就是臨床病人的規範治療。」
  • 《黑豹》43歲男主特域克保斯曼患大腸癌去世 大腸癌預防方法
    Marvel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男主角查特域克保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大腸癌去世,終年43歲。一起了解它的成因和預防方法。查特域克保斯曼在2016年確診患上第三期大腸癌,與癌症抗爭4年,但一直也沒有公開病情,最終演變為第四期大腸癌,
  • 廣州大腸癌篩查對象年齡範圍擴大
    無論首輪是否已經接受過大腸癌篩查服務,都歡迎參加新一輪的大腸癌篩查。  據了解,參加了首輪篩查的41萬廣州居民中,檢出了518名大腸癌患者,其中近4成仍處於早期,還有近1700名居民發現癌前病變。參與篩查的決定讓他們得以及早了解病情、接受治療。絕大部分參與居民都認為,大腸癌篩查項目十分有意義。
  • 腫瘤科醫生帶你一文讀懂大腸癌
    最近,有較真網友在後臺提問:結直腸癌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預防呢?較真邀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二病區主任步召德醫生,來講講結直腸癌(大腸癌)的那些事兒。 小腸部位起源的癌症非常少見,大腸癌則非常常見。大腸癌被統稱為結直腸癌,結腸癌和直腸癌有很多共同之處,不過症狀、治療方法等很多方面也有所不同。二者在分別介紹時,則被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 二、結腸癌和直腸癌都有哪些症狀?
  • 《黑豹》男主角大腸癌病逝!這9大「癌症指數」快自測...
    這相當於,每10分鐘就有7人確診腸癌,3人死於腸癌。此外,有些研究認為紅肉中的鐵質本身會損傷腸胃黏膜細胞,WHO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都明文建議:紅肉實際上對人類可能有害。一般來說,大腸癌發生部位以乙狀結腸和直腸最為常見,逾5成患者為此類。而大腸癌在癌前病變或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經由篩檢才得以發現,因此當出現症狀就醫時,常已是第二期或更嚴重,常見的症狀有:不明原因腹痛超過1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
  • 痔瘡和大腸癌容易搞混了?大腸癌的症狀有特殊性,早了解早預防
    同一系統的疾病,症狀其實都有相似性。比如說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等。腸道也是如此,腸道的症狀相似性也頗多,痔瘡和大腸癌的症狀就有很多共性。一般人很有可能就把大腸癌當成了痔瘡,以至於錯過了早期治療。
  • 55歲女星楊繡惠疑患大腸癌四期,不知怎麼跟爸媽交代
    而最近,楊繡惠被懷疑患上了大腸癌第4期,她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流淚表示已交代身後事,但不知道應該怎樣跟爸媽講。據臺灣傳媒報導,楊繡惠在體檢中被醫生告知大腸癌指數超標,醫生建議她儘快預約大腸鏡檢查。楊繡惠當下立刻去預約檢查大腸鏡,當時卻說要過一個星期才能排到她。在等待的這個星期,楊繡惠心情十分緊張,檢查之前她還去求神問卜,獲得了不太好的結果。
  • 55歲臺灣知名女星疑患大腸癌四期,不知怎麼跟爸媽交代
    從小愛看臺灣知名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的小夥伴們,一定會對經常上節目的55歲臺灣資深女星楊繡惠印象深刻,她在節目裡講話十分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