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改制被迫買斷下崗失業,國家固定工和合同制員工有什麼區別?

2020-12-22 生活曉補丁

單位改制被迫買斷下崗失業,國家固定工和合同制員工有什麼區別?現在已經沒有國家固定的概念,即使是比較資深央企,也取消了國家固定工這個稱呼,說穿了其實都是勞動合同制工人。

我國勞動合同制起源於1986年,從1986年開始參加工作,並以勞動合同制工人身份進入企業工作的人員,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34年,大都步入即將退休的行列。而與勞動合同制相比,同期進入企業工作的還有畢業分配的大學生或是中專生,但是當時的大學生、中專生被分配到企業以後,是屬於幹部身份,而不是屬於工人身份,以工人身份進入企業的還有技校畢業生。

企業改制以後,一般重組方對於原企業的職工,都是按照全部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來處理,不會再有買斷工齡的說法。由於是屬於全員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對這部分職工進行經濟補償。經濟補償的標準一般都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的第四十七的規定來辦理,即在企業工作一年發給一個月的標準工資,標準工資仍然是按照離職前12個月本人工資的平均工資來作為標準。雖然沒有國家固定工,但是除了勞動合同制工人以外,有的企業還有部分臨時合同制工人,只要屬於這次解除勞動合同的對象,其享受的經濟補償待遇都是一樣的,執行的政策也是一樣的,不會再分為國家固定工還是勞動合同制工。

如果要說差別,在解除勞動合同時,由於工齡和在崗時的工資不一樣的,所以在具體補償標準的計算方面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補償標準是按照離職前12個月的本人平均工資來作為依據,在崗時工作高的人,補償的標準就會高,在崗時工資低的補償標準就會低。假如老職工由於在企業工作的時間比較長,月工資達到了1萬元,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也有可能超過1萬元,那麼他每月的補償標準就會超過1萬元;相反如果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只有5000元的人員,他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也不會超過5000元,所以補償標準也可能會在5000元以內。

除了補償標準以外,還有就是工齡的因素。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在單位工作一年,按照一個月的標準來進行補償,工齡長的人比工齡短的人,這個差距也是比較大的。過去的正式工,從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在企業工作,工齡是比較長的,但部分合同制工人,有的是最近幾年才到企業工作的,所以得到補償的月份就可以能比較少。只要本人離職前12個月的標準工資沒有超過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就沒有最高補償12年的規定,而是有多少年就算多少個月。但由於勞動合同法是從2018年開始才開始生效執行的,對於2008年1月之前參加工的職工,20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需要按照2008年之前的規定來辦理。

對於2008年之前的經濟補償規定,原國家勞動部以勞部發(1994)481號文件,即勞動部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精神,其規定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是差不多的,也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按照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一年發給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像你們單位這種改制重組的,可以按照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方式來處理,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這也是沒有最高12個的規定。按照這個規定,最高12個月的規定只適用兩種情形。一是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二是勞動者不勝任工作,經培訓後調整工作崗位仍然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員,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以後,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長不能超過12個月。

綜上所述,單位改制下崗的職工,不再有國家正式工和勞動合同制職工的區別,都是按照在單位工作的工作年限,在單位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的規定進行補償。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除了離職前平均工資超過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補償的人員,最高補償年限不能超過12個月以外,其他情況下沒有超過12個月的規定,勞動合同法生效之前的經濟補償辦法,按照勞部發(1994)481號文件的規定執行。

相關焦點

  • 單位改制下崗失業以後,固定工和合同工有區別嗎?
    如果你自己的工作單位由於某種原因改制也好,兼併也好還是破產也好,總之而言,那麼對於我們員工本人的結果是唯一的,也就是說自己被迫無奈下崗失業,那麼在下崗失業以後作為一些固定工種和一些勞動合同工種,那麼他們二者之間有沒有區別呢?
  • 靈活就業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到底有什麼區別?早知早受益!
    雖然我們說這兩者要很接近,但其實也不是完全對等的,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靈活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區別,以及如何領取相應的補貼。其實下崗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兩者定義上有一點不同,下崗失業人員有特定的人群,而靈活就業人員他這個範圍就更加大一些,包括下崗失業人員在內的所有的與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係的失業人員,自謀職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組織的人員,根據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這些人員再就業工作了通知的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下崗失業人員指的是以下的4類人群,第一類就是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
  • 責備東北下崗職工「不思進取」,是何不食肉糜
    可四五十的下崗職工,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說走就走。更何況,90年代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這些一輩子待在工廠,只有一門手藝的人,怎麼知道南方就有一定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其實,很多下崗職工再就業時,早已竭盡全力,但「招工單位不是嫌你沒技術,就是嫌你沒文化;不是嫌你『老』,就是嫌你醜,怎麼瞧都不順眼。」
  • 下崗失業工人五十歲可以就退休嗎?退休年齡原來是這樣規定的
    跟工人我們理解中的幹體力活,還是有很大的區別。1978年的有關文件中取消了職員這一稱呼,直接改為了幹部。 不管是1957年還是1978年,說實話是不存在下崗失業的,也根本沒有考慮到下崗失業職工的有關退休年齡。 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大體退休年齡依然依據上述年齡,但是有關身份又做出了更新。
  • 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那些國企工人下崗後,都去幹啥了?
    什麼就業壓力、晉升壓力,統統沒有,反正那時候,工資都是按年頭漲,福利是按人頭髮。虧幾個月,尚且能周轉過來,可虧幾年,那廠裡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而且隨著退休職工越來越多,單位還得出養老費,以及單位裡各種設施的開銷,這下,各大國有企業面臨巨大的壓力。就在此時,引發雪崩的最後一片雪花降臨——亞洲金融危機。
  • 員工臨近退休,企業倒閉了怎麼辦?
    企業倒閉,最受傷的莫過於員工了,雖然我們不想做下崗工人,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只能選擇接受,至於對於快要退休的工人安置基本上全靠公司了,所以受到的待遇就因公司而異了,對於企業倒閉員工快要退休的幾種安置情況,自由職客給大家介紹一下。
  • 失業補助金和失業保險金有什麼區別,按什麼標準領?不知道虧大了
    2020年,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失業人員影響,實施失業補助金等擴面政策,對於參保失業人員,有2項失業待遇可以領取,即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助金。從字面上來看,兩者看似差別不大,但內有乾坤,既是細化政策又量化政策的過程,待遇互不相容。
  • 失業補助金與失業保險金到底有什麼區別?
    失業保險金,是指在用人單位工作時,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照社保法的規定,為職工繳納了失業保險,而且失業保險繳費時間超過一年以上,因為非本人意願的原因而導致失業,按照社保法的規定或是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而領取的失業保險待遇,就叫失業保險金。
  • 延退來了,未到65歲就失業下崗了,該咋辦,專家能給個說法嗎?
    對於延退,雙手贊成的專家,除了講一番大道理,如「國人退休年齡是世界最早國家、解決養老金不足」等外,從來沒有提到一旦延退,未到65歲的勞動群體失業下崗了,如何解決他們再就業的困境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正是佔全國勞動人口大多數的一線勞動者擔心的問題,也是延退阻力來源的問題。
  • 北美觀察丨被迫下崗 美國老年人成經濟低迷「犧牲品」
    這意味著,他們不僅處於失業狀態,同時也放棄了繼續尋找新工作。專家預測,該數據在11月將達到4000萬。該群體的下崗速度,是2007—2009年經濟危機期間的兩倍。《紐約時報》報導,疫情已將更多年長員工趕出了勞動力市場報導介紹,64歲的老人貝基·沙夫納今年3月因疫情被迫退休。
  • 事業人員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身份就變成「臨時工」了嗎?
    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已經實行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樣的管理模式,也會成為未來事業單位管理的發展趨勢。各地區、各單位籤訂的勞動合同年限,也有這三年或五年的區分。那麼,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身份就變成「臨時工」了嗎?
  • 什麼是貧困戶?和低保戶有什麼區別?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準: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絕對貧困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
  • 32種職業編輯變成了「合同制」,鐵飯碗不鐵
    從去年開始,事業單位就一直在推進分類改革,32種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已成定局,改為合同聘用制度,並且將於2020年實現全部改革完畢,這也就意味著,鐵飯碗不鐵了,事業單位也將面臨失業。取消「事業編」,的改革,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首先,企業將面臨轉型,盈虧自負,如果企業的效益不好,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等都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 「蘭州市社保中心答疑解惑」失業補助金 失業保險金 二者有何區別...
    失業補助金 失業保險金二者有何區別?能同時領嗎?蘭州市社保中心答疑解惑「失業保險金是啥?跟失業補助金到底有什麼區別?兩者能同時領取嗎?」近日,不少蘭州市民致電本報表示,對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助金的區別不太清楚。7月22日,記者帶著市民的疑問,從蘭州市社保中心尋來了答案。
  • 國企破產下崗職工如何賠償,這幾個觀點需要弄懂
    企業破產對於企業的股東和員工都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將給國家和個人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國企破產後,涉及到資產重組、債務重組、人員重組等問題。對於員工的安置大概有這麼幾個方向。一是根據重組方案,重組小組可與重組方商談員工的安置問題,員工可以到重組後的企業繼續工作;二是與破產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員工下崗後自謀職業;三是由當地政府協調,安置到其他單位工作。國企破產後,最複雜可能就是員工的安置問題。如果不能安置地,只能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由於破產屬於人為不可控制的突發因素,涉及到是按照經濟補償和賠償的界限問題。
  • 編制內變成了合同工後有什麼影響?
    目前明確取消的事業編制有三類:一是2019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基層政府自定的「自收自支、自定、自籌」三類編制;二是取消高校、縣以上公立醫院編制,只保留事業單位屬性;三是進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取消編制使用,改制為企業,交由國資委(局)管理。
  • 曲婉婷母親貪汙3.5億害死下崗工人,還是大風廠故事的原型?
    一提起曲婉婷,小明腦子裡全都是高中時候校園喇叭裡聽到的«我的歌聲裡»,旋律優美,嗓音磁性,但沒有想到曲婉婷的家庭一點也不像她的歌曲一樣完美,她的母親張明傑竟然涉貪汙3.5億,並且害死了許多下崗職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 事業單位籤合同是與勞動局籤還是和用人單位籤?兩者有什麼區別?
    事業單位的合同工,一種是與人事部門指定的派遣公司籤定勞動合同,由地方財政統一供養;一種是經人事部門批准後和用工單位籤勞動合同,由用工單位負責保障其工資福利。1、人事部門組織的勞務派遣:由政府委託機構編制、人事、財政等部門,通過嚴格的核算和審查,對轄區內編制外工勤或者後勤輔助工作用人進行概算,由機構編制部門給出限額和各用人單位分配名額,人事部門在限額內指定就業局或者人才服務中心下設的派遣機構,向社會招聘所需人員,統一向用人單位進行分配,並負責用工人員合同和籤定、終止、變更等,負責「五險一金」的繳納辦理和人事檔案的管理等。
  • 第一批奔三的90後:比失業更可怕的,不敢找工作
    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是很不穩定,工資太低不說,還可能隨時面臨下崗的危機。另一方面由於大學生就業人數太多,而又能夠滿足他們期望的崗位又太少,這就導致有一部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又有一部分崗位招不到員工。在一次次的失敗下,青年人會在自己的學歷、能力、心理上產生不自信,致使他們與工作一次次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