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阿妙的三十歲」這一線索貫穿始終。影片裡,阿妙與欠債的爸爸相依為命,靠賣魚賺錢還債,夢想有一天走出大賣場,遇到合適的愛情、過城裡人的生活。阿妙在27歲起就每天寫日記,日記的封面上寫著自己的年齡和夢想,面對富貴墟中豬肉佬和魚佬的追求,她堅持拒絕,認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和一個菜場男人廝守終生。
這部電影對市井民眾的刻畫真實而接地氣,每天形形色色來富貴墟中買菜的人,構成了一副色彩濃重的市井圖。這些人裡,有不懂豬肉市價的無腦女白領、有家裡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整日討價還價的家庭主婦、有行動緩慢的老頭老太、還有一群以魚佬、阿妙為代表、終日在富貴墟中買貨賣貨、過著千篇一律生活的人。
影片中的這些人,多半都是我們身邊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得到觀眾的共鳴。在觀看過程中,市井小民為了一毛兩毛拌嘴,小販們成日賣菜時口中嘮個不停的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都仿佛發生在我們身邊,令人倍感親切。
影片中,主角阿妙一心想賺錢,投資過許許多多的生意,然而都以失敗告終。在這個過程中,魚佬一直在她身邊陪伴她、幫助她,然而心高氣傲的阿妙卻只想嫁給一個她自己認為「合適的人」。
她覺得魚佬胸無大志,並不是合適的人選。
然而在與馮紹峰飾演的甜點工約會後,她卻也沒有動心,總覺得「差一點什麼」,就這樣在躊躇與對男人的挑選中,阿妙的三十歲逐漸逼近了。
隨著香港的高速發展,在阿妙二十九歲那年,富貴墟由於超市的出現而逐漸衰落。富貴墟的人們不服輸,學著大超市那樣擺購物車、做促銷、還擺了許多試吃臺,準備大幹一番保住富貴墟。然而由於富貴墟裡的大夥都是些底層人民,多半都沒受過什麼教育,也不懂得經營的技巧,營業沒多久就出現了內訌,富貴墟的「改革」就這樣夭折了。
隨著富貴墟改革的失敗,富貴墟的生意也一日不如一日,以豬肉佬為代表的很多人都離開富貴墟,靠別的生意另謀出路,唯有魚佬還在堅持著富貴墟可以東山再起。
某一天,阿妙的爸爸在賭博贏錢後和富貴墟的人們一起吃火鍋,看出女兒阿妙在日復一日和魚佬的相處中已經漸漸動心,在鼓勵完魚佬早日把女兒的心抓住後,阿妙的爸爸心臟病突發,猝死了。臨死前,爸爸口中念叨的還是「這一次我控制住了(沒有賭博),阿妙終於有嫁妝錢了。」
爸爸的死讓阿妙傷心欲絕,尤其是在看到爸爸的存儲盒裡為她攢的許多鈔票之後,阿妙才了解到,原來整日看起來無所事事吃喝嫖賭的爸爸,其實內心十分希望她能夠早日逃離富貴墟、實現自己的夢想。
終於,阿妙三十歲的生日來臨了。那天晚上,魚佬在富貴墟的天台上為阿妙準備了一場「燭光晚餐」,阿妙卻在短暫的歡樂後,躺在富貴墟的天台上放聲大哭。她難過父親的離去、難過生意的失敗和夢想的難以到達、更難過她到了三十歲,卻還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愛情。阿妙哭得魚佬心碎,她心疼地抱住阿妙,而身心俱疲的阿妙其實早已漸漸依賴魚佬這麼久以來給她的溫暖,也哭著回抱住了他。
就當魚佬開心的以為自己終於打動了阿妙的心後,第二天一清早來到富貴墟卻發現阿妙不在了。原來阿妙已經搬離了富貴墟,準備徹徹底底在三十歲這年與富貴墟脫離關係。
隨著故事的推進,在電影中能夠明顯看到香港的發展巨變,炒股、供樓、電腦世界,逐漸發展的時代與影片中固執念舊的魚佬形成了鮮明對比。最後富貴墟只剩魚佬一個人,往日的輝煌和熱鬧也早已不在,在魚佬被警察從富貴墟中拖走的最後一秒,他做的還是像往常日復一日所做的那樣切魚、洗魚。看起來像是在等待往日來富貴墟買魚的人們,也像是在等待那個在他攤位對面賣魚的阿妙。
千禧年那個夜晚,魚佬躺在富貴墟的天台上等了阿妙一宿,而阿妙在那晚則和自己化妝公司的同事們一起跨了年,沒有赴魚佬的約。
影片的後半部分,阿妙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化妝師,過上了她夢想的體面生活,魚佬也離開了富貴墟,做起了出海打魚的工作。後來兩人由於一次車禍偶然相遇,提及富貴墟中好多年前移民到美國的「菜公」和「菜婆」,魚佬才得知原來這麼多年來阿妙一直冒充他給兩個老人發郵件,告訴他們富貴墟「一切安好」。然而菜公得了嚴重的心臟病,要回國做手術,生前的願望是再看一眼那個昔日裡繁華的富貴墟。阿妙便和魚佬兩人聯繫昔日富貴墟中的人們,重操舊業,重新給富貴墟開了一次張。雖然是假的,可富貴墟在那一剎那仿佛又恢復了往日的輝煌,看著此去經年、熟悉又陌生的魚佬的臉,阿妙也終於看清了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心。
當一切塵埃落定後,阿妙終於決定和魚佬表白。然而當她手中摩擦著那個很多年前魚佬給她買的一個她之前去看了很多次卻都沒有買的錢包、滿懷期待準備開口時,卻偶然撞見了魚佬和家人打電話的場景。原來這麼多年,魚佬已經放下了她,有了自己美滿的家庭。
影片的結尾,阿妙和魚佬沒有走到一起。而對於這份錯過,兩個人給出的回答卻都是淡然一笑。
時代在變幻、環境在變幻、愛情在也在變幻。我曾經用力愛過你,也曾拼盡全力忘記你。我曾固執己見拒絕你,也曾偷偷隻字不提、數年如一日的想念你。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阿妙一樣,在被生活搓扁揉圓的過程中錯過了愛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像魚佬那樣,固執守候一個人許久後最終放棄。然而不論如何,時代和生活都在告訴我們,不論發生什麼,都要接受這樣的變幻、適應這樣的變幻。曾經陪你淋雨的人未必能捱到與你共同打傘,曾經觸手可及的東西到最後也未必能常伴你左右。然而請記住,不論如何,都不要被變幻的浪潮磨掉稜角和鬥志。
每當變幻時,從容接受,坦然面對,然而也別忘了回頭望一下——
望一下那些曾經陪你度過艱難時光、卻一去不復返的燦爛的人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