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當年唱片銷量過百萬張的港臺歌手組合,知道一個就證明你老了。
1、優客李林
1983年,17歲的李驥和林志炫就讀於專門培養專業的工程師的明新工專(後改名明新科技大學)。李驥在校時期以積累音樂和人生感受為主,他與室友組成的樂團主要是翻唱國外樂團。林志炫則接受音樂老師楊春華專業的美聲音樂培訓,在假聲男高音上的天賦已經初現端倪。機緣巧合之下,林志炫成為了李驥樂團的主唱。有了林志炫的加入,他們開始在臺灣的各種歌唱比賽裡嶄露頭角。1991年以國語專輯《認錯》出道,首張專輯銷量即超百萬張、入圍第四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演唱專輯獎、入選臺灣百佳專輯(1975~1993)第25位 ;1992年發行國語專輯《黃絲帶》;1993年發行國語專輯《少年遊》 和英文翻唱專輯《Ocean Deep》;1994年發行國語專輯《捍衛愛情》,同年11月入圍第六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演唱組獎;1995年發行組合的第二章英文翻唱專輯《Perhaps Love》;1995年,優客李林以精選集《昨日今日永遠》宣告解散。1997年,林志炫復出歌壇,先後推出個人代表作《散了吧》、《蒙娜麗莎的眼淚》、《單身情歌》。2006年,優客李林補開巡迴告別演唱會「再見,優客李林」 。
2、達明一派
達明一派(TatMingPair)是由劉以達(Tats Lau)與黃耀明(Anthony Wong)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二人流行音樂組合。其中,劉以達主要負責作曲、編曲及樂器演奏,黃耀明擔任主唱,兩人亦擔任專輯的製作人。
1985年成立組合,1986年發布第一張EP《達明一派》。1987年4月推出專輯《石頭記》,確立其融會西洋流行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電子風格。1987年年底推出專輯《我等著你回來》。1988年推出專輯《你還愛我嗎?》,同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佳樂隊組合獎。1989年5月推出專輯《意難平》,主要表現各種形式的愛與欲,同年獲得第一屆叱吒樂壇流行榜組合金獎。1990年推出專輯《神經》,及精選集《不一樣的記憶》(含三首新曲),同年蟬聯叱吒樂壇流行榜組合金獎。1991年兩人宣布暫時分開發展,1996年重組並推出專輯《萬歲萬歲萬萬歲》及《萬歲萬歲萬萬歲演唱會》,之後再次分開。2004年,兩人再度重組,推出專輯《The Party》及《為人民服務演唱會》,2005年獲得中國歌曲排行榜華語樂壇傑出成就獎,同年獲得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殿堂樂隊獎,之後復又分開。 劉以達在周星馳主演的喜劇電影《食神》中飾演夢遺大師。黃耀明則與周華健等共同演繹了《真心英雄》。
3、小松小柏
小松小柏不是組合的名字,實際的組合名字叫「Twin-star」,他是比小虎隊還要早的青春組合,由臺灣雙胞胎包小松和包小柏於1986年組合成立,代表作並不多,例如《夢在飛》、《你是永遠的兄弟》等。哥哥包小松為很多大牌歌手製作過銷量不錯的唱片專輯,如無印良品、周華健、蘇慧倫、辛曉琪等。而弟弟包小柏除了給音樂人寫歌外,還參加了很多內地的選秀節目,曾經在快樂女聲裡怒批曾軼可。
4、草蜢
草蜢,中國香港歌唱組合,成立於1985年,由蔡一智、蔡一傑、蘇志威三人組成,因三人姓氏的部首都是「艹」(草字頭)而得名,蔡一智、蔡一傑是親兄弟,蘇志威則是二人的表兄弟。
草蜢1985年參加香港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參出道,隨後師從梅豔芳,給梅豔芳伴舞。1988年發行首張粵語同名專輯《草蜢》 ,之後相繼推出《寶貝對不起》《失戀陣線聯盟》等歌曲,1990-1995年草蜢連續六年奪得香港叱吒樂壇流行榜「組合金獎」。
2000年後三人各自發展,但並未解散,2005年三人加盟BMA公司,再戰香港樂壇,2010年草蜢舉辦成立25周年紀念演唱會。
5、太極樂隊
太極樂隊,中國香港搖滾樂隊,香港八十年代樂隊熱潮的中流砥柱,由雷有曜(Albert Lui),雷有輝/暉(Patrick Lui),盛旦華(Edde Sing),鄧建明(Joey Tang),朱翰博(Ricky Chu),劉賢德(Ernest Lau)和唐奕聰(Gary Tong)七名成員組成 [1]。
1985年憑《暴風紅唇》獲首屆非主流「嘉士伯流行音樂節」冠軍,繼而進軍流行樂壇。成名作《紅色跑車》反應不錯,代表作《迷途》由雷氏兄弟合唱,宣告太極將在搖滾和商業之間尋求發展。《迷途》,《吶喊》,《冷血人》等作品寫出失落一代的迷惘。太極日後的作品部分主流化,初期的凌厲風格亦隨樂壇衰落日漸淡化。《全人類高歌》 令太極首先衝上單曲排行榜。2016年,太極樂隊獲得金針獎這個香港樂壇的最高榮譽。
這些都是當年我在初中時候聽到的樂隊,曾經令我們張狂,不小心洩露了年齡,但是經典就是經典,會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