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香港樂壇黃金時期銷量冠軍唱片:張學友霸榜,劉德華痛失冠軍

2021-02-25 地球獵奇說

香港背靠大陸,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期更是有「東方好萊塢」的美譽。香港在70年代開始經濟騰飛,市民消費力旺盛,也推動了唱片工業的發展,本地歌手的唱片,當年銷量最高可達四十萬張左右,俗稱「八白金」。

在香港歷史上,這些銷量冠軍唱片推動了粵語樂壇,乃至華語樂壇的發展,下面就根據香港樂壇頒獎典禮(主要是金唱片和十大中文金曲)的銷量冠軍獎項,評價2000年之前的銷量冠軍(進入21世紀,唱片銷量大減,唱片銷量與歌曲影響力已經不能劃等號)。注意:銷量冠軍統計是1985年之後的事情,但之前的有些經典唱片,我們根據當時的報導,可以推測是銷量冠軍,也列在下面:

一、1977年度:許冠傑《半斤八兩》

當時沒有銷量冠軍統計,但「半斤八兩,買到要搶」,還是說明了它的暢銷,這張唱片裡,《半斤八兩》、《浪子心聲》、《打雀英雄傳》、《梨渦淺笑》、《有酒今朝醉》、《知音夢裡尋》、《夜半輕私語》,好歌多得嚇人。作為香港黃金期第一代歌神,許冠傑對於香港歌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力地推動了粵語歌的發展和流行。

二、1983年度:羅文、甄妮:《射鵰英雄傳》

在當年的多處報導文章中,都可以見到提及這張唱片是當年銷量冠軍,無論如何,兩大巨星聯手的精彩之作,也是當年的最亮色了,而主題曲《鐵血丹心》更是相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三、1984年度:譚詠麟《愛的根源》/《霧之戀》

《愛的根源》的海報上的宣傳語是「萬眾期待」,這張唱片的銷量好到聽眾排隊購買依然買不到,只好留下身份證號預約,一個身份證一張,由於唱片封套是在外埠印刷的,所以有些唱片沒有封套,聽眾就選擇用報紙包好的唱片先拿回家去聽,封套過段時間去拿。所以這張唱片的銷量應該是極高的,只是當時沒有冠軍統計。

同時還有其它報導說當年的銷量冠軍是譚詠麟的《霧之戀》,不管怎麼說,這兩張唱片共10首歌打入當年40首季選金曲,成績可謂空前絕後了。

四、1985年度:譚詠麟《愛情陷阱》

愛情三部曲第三部,兩首歌打入年度十大(《愛情陷阱》和《雨夜的浪漫》),依然是5首歌曲打入年度季選,《愛情陷阱》更是經統計所有歌手在紅館唱得最多的一首歌,在2006年被選為「25周年最佳金曲」。金唱片統計銷量冠軍。

五、1986年度:梅豔芳《壞女孩》

《壞女孩》、《夢伴》、《孤身走我路》、《冰山大火》,80年代香港第一女歌手梅豔芳的巔峰作品之一,金唱片年度銷量冠軍。

六、1987年度:張國榮《Summer Romance 』87》

IFPI年度銷量冠軍,當年的張國榮不僅拿到唱片銷量冠軍,更憑藉《英雄本色》一炮而紅,成為香港娛樂圈風頭最盛的巨星。

七、1988年度:譚詠麟《擁抱》

1988年度,譚詠麟推出兩張唱片,年初的《迷惑》獲得的是金唱片1987年度(1987年3月-1988年2月底)的銷量冠軍。下半年的《擁抱》獲得了IFPI銷量冠軍。

八、1989年度:陳慧嫻《永遠是你的朋友》

1983年出道,1987開始已經成為最受歡迎女歌手的陳慧嫻,卻宣布她要去美國讀書,這一年推出的《永遠是你的朋友》大受歡迎,唱片中的《千千闕歌》《夜機》都打入年度十大金曲,其它歌曲都很好聽。IFPI年度銷量冠軍。

九、1990年度:譚詠麟《夢幻舞臺》

水準並不遜色於八十年代頂尖專輯的一張唱片,《卡拉永遠ok》、《夢仍是一樣》、《藝海浮臺》、《離別心曲》、《凌晨一吻》、《冷傲的化妝》等都非常動人。值得一提的是,專輯中好幾首離別心緒的歌曲,是獻給離開香港移民外國的那些港人和同行,表達了對香港前途的信心。

十、1991年度:黎明《是愛是緣》

1991年度,下一代歌手集體接班,這張專輯中有《對不起我愛你》、《OH夜》、《人在黎明》、《是愛是緣》等好歌,要知道當年是有張學友的《情不禁》(主打歌每天愛你多一些)、劉德華《再會了》《愛不完》等神專,可知這個冠軍有多麼不容易。

十一、1992年度:張學友《真情流露》

可謂90年代的《半斤八兩》和《愛的根源》,整張專輯幾乎沒有一首歌不好聽,《分手總要在雨天》《愛得比你深》《相思風雨中》《暗戀你》都具有十大金曲水準。當年張學友還有《愛火花》專輯,劉德華還有《真我的風採》專輯,銷量都極高。

十二、1993年度:張學友《我與你》

又是一張幾乎沒有不好聽歌的專輯,張學友「歌神」名號由來,開始統治香港樂壇。

十三、1994年度:張學友《餓狼傳說》

連續三年專輯銷量冠軍,在整個華語樂壇也是第一的存在。

十四、1995年度:張學友《這個冬天不太冷》

張學友的轉型之作,優秀作品很多,可看到音樂劇《雪狼湖》的端倪。

十五、1996年度:張學友《愛與交響曲》

無需多言,歌神張學友的時代已經來臨。

十六、1997年度:張學友《不老的傳說》

張學友賣碟已經手軟,可見其作品的水準,這張專輯是為音樂劇《雪狼湖》創作。

十七、1998年度:叢缺(香港經濟波動,專輯銷量不佳,沒有白金唱片)

十八、1999年度:張學友《有個人》

17張專輯中,屬於寶麗金的有14張,其中張學友7張,譚詠麟4張,這下我們明白為什麼90年代的盜版金曲合集都是寶麗金群星精選了吧。很遺憾的是,儘管劉德華唱片銷量都不差,但沒有獲得過銷量冠軍。

相關焦點

  • 劉德華張學友,誰才是華語樂壇真正的唱片銷量之王?
    劉德華張學友淵源極深,兩人合作了很多電影,大多數劉德華主角張學友配角;音樂上同為「四大天王」,在唱片銷量、獎項爭奪上較量了20多年互有勝負。 其實兩人的較量在「四大天王」之前就開始了,80年代末「譚張爭霸」時期樂壇最閃亮的兩顆新星就是張學友劉德華!
  • 一張榜單引發10年之爭:劉德華張學友,誰才是華語唱片銷量第一人
    按照這個榜單劉德華毫無疑問是華語樂壇唱片銷量第一人,張學友屈居第二,因為韋唯一直賣的是磁帶不能算作唱片。 臺灣唱片銷量 劉德華張學友唱片銷量有很大不同,劉德華主打一個「穩」字,巔峰時期每張唱片僅臺灣地區就能大賣四五十萬,五六十萬銷量。
  • 90年代臺灣唱片銷量:劉德華穩居第一,周華健成功狙擊張學友
    90年代華語樂壇空前繁榮,香港有四大天王,臺灣有周華健齊秦王傑,各路大神各顯神通爭奇鬥豔,是樂壇第一個「諸神之戰」。後三項相對容易統計,各家基本都有準確的數字,唯獨唱片銷量是最難搞清楚的。原因也很簡單:國際公認的唱片銷量統計機構IFPI只在香港、臺灣認證過很短的一段時間,後來因公正性備受爭議加上盜版猖獗人家就撤了。
  • 90年代臺灣唱片銷量:劉德華穩居第一,周華健成功狙擊張學友
    90年代華語樂壇空前繁榮,香港有四大天王,臺灣有周華健齊秦王傑,各路大神各顯神通爭奇鬥豔,是樂壇第一個「諸神之戰」。 很顯然劉德華總入榜周數接近張學友的兩倍,唱片銷量劉德華更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該榜單跟IFPI認證數據可以互相比對。 IFPI在1996年8月至1999年2月這三年裡曾在臺灣做過認證,這已經是最具可信度的數據了,男歌手銷量數據如下:
  • 華語樂壇唱片銷量最高的六位歌手,劉德華第四,沒有周杰倫
    時代在進步,科技更在進步,曾經的唱片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如今歌手紛紛選擇網絡發布音樂專輯,雖然如此,但曾經那些憑藉唱片叱擦風雲的歌手實在太值得我們關注,正是他們的歌聲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今天黑史小編就來盤點下華語樂壇唱片銷量最高的六位歌手,純屬個人觀點,不喜隨便噴!
  • 當年的四大天王,為什麼會選中,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
    從此,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成為時代的寵兒,統治了香港樂壇整個90年代。 在四大天王最火的那幾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等重大樂壇頒獎禮上,十首金曲經常有6-7首被四大天王壟斷。同時,四大天王每位都是優秀的電影演員,至今已經獲得5屆金馬獎影帝,4屆金像獎影帝,主演電影超過300部。
  • 90年代如果沒有「四大天王」這個稱號,劉德華張學友就是樂壇兩極
    大家知道90年代的流行樂壇異常繁華,香港、臺灣幾乎同步步入最繁華時期,內地雖然星光暗淡但藝術成就極高,也在同時期掀起一個小高峰。而整個樂壇的最頂點就是持續至今30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香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成就了一些人,也拖累了一些人。
  • 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張學友專輯-1990-2002年
    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其後他與寶麗金唱片公司籤約成為旗下歌手,開啟歌唱生涯。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實力派音樂巨星和著名電影演員,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的美譽。
  • 1995年,張學友成為全世界唱片銷量僅次於麥可傑克遜的流行歌手
    1988年,一位歌迷在蘭桂坊酒吧遇到了喝得爛醉的張學友,驚奇之下,歌迷上前辨認,卻不想被張學友抓住就是一頓痛扁。一時間「張學友打人」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張學友1961年出生於香港,23歲時,本是航空公司職員他因參加歌唱比賽獲得冠軍而出道。
  • 關於王傑唱片銷量的謊言和謠言
    而21世紀(也就是2000年開始)臺灣唱片銷量排行榜最高的陶喆的《I'm OK》,43萬張的銷量;其次是張學友的《走過1999》,42萬的銷量。 國際唱片協會是1933年在義大利成立的,總部設在瑞士,亞洲總會位於香港,這是國際的權威組織。
  • 華語唱片總銷量排行榜,任賢齊第五,歌神張學友僅排第二!
    其後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傷心太平洋》獲得各大獎項,成為了他在歌唱事業上最具代表的作品,生涯唱片總銷量7000多萬張!第四名:王傑!王傑,1962年10月20日生於香港,為港臺知名的創作型歌手、音樂人、演員。1987年以《一場遊戲一場夢》在臺灣出道,用動人的嗓音結合浪子的形象席捲歌壇,成為紅遍中、港、臺、東南亞等亞洲地區的巨星。
  • 盤點香港樂壇史上十大巨星:四大天王兩位上榜,無張國榮
    1.許冠傑:香港歌壇第一代歌神,粵語歌之父,也是70年代香港唱片銷量最高的偶像巨星,原創能力和演奏能力一流,第一個在紅館和大球場開唱的歌手,也是單一演唱會場次冠軍。 3.張學友:90年代銷量冠軍,開拓普通話市場的先鋒和主力,華人歌手中演唱會場次第一,唱功過人。
  • 在香港樂壇鼎盛時期,究竟是誰擠掉了李克勤的四大天王地位
    90年代香港樂壇百花齊放。92香港娛樂音樂圈將最受歡迎的四大歌手集結起來稱為『四大天王』分別為黎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當年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為何李克勤沒有選上?李克勤1985年,憑《霧之戀》奪得十九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晉身樂壇。
  • 華語唱片銷量榜:華晨宇鄧紫棋持續在榜,李榮浩穩居第一
    最新一期的華語唱片銷量榜又更新了,唱片銷量是可以作為歌手的實力數據與人氣數據很重要的一份參考值。雖然現在數字專輯很火,但是很多人依然有聽唱片的習慣,畢竟唱片的保存價值和收藏價值都非常高。李榮浩的《麻雀》發行後,已經二次進榜。上一期就是唱片銷售冠軍,這一期依然是銷售冠軍。《麻雀》這張專輯收錄了10首歌曲,很多歌曲是去年就已經火了的歌曲,現在收錄在新專輯裡,終於在今年夏天發行了。
  • 香港樂壇的歌神是誰,譚詠麟最為接近,陳奕迅是歌神的接班人!
    香港樂壇出現過很多被網友稱「歌神」的藝人,其中以許冠傑和張學友為代表人物。雖然這些年陳奕迅也被很多網友稱作是新一代的「歌神」但是如果和許冠傑和張學友相比的話還是要差那麼一點點。許冠傑是香港樂壇最早的一位歌神,他也是推動了香港的流行音樂,許冠傑在香港樂壇的地位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就連張學友看到他也不敢說自己是「歌神」。張學友作為第二代「歌神」的代表,他的作品曾經連續八年都獲得了香港唱片銷量榜的冠軍,而且還多次獲得了樂壇中的金氏世界紀錄,在90年代的時候張學友也是站在了香港樂壇的最巔峰。
  • 1997年,張學友被20位美女包圍親吻,香港樂壇走向衰落
    其得獎結果往往會成全場最注視的焦點,被視為誰是香港樂壇的天王和天后。 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
  • 香港特稿:劉德華張學友 閃亮拼湊香港集體回憶
    唱出香港打工仔及小巿民心聲的許冠傑,代表的是香港上一代樂壇最重要的聲音;劉德華和張學友在歌影視領域的成就,彰顯了香港上世紀90年代從製造業走向服務業的黃金歲月和不懈努力。劉德華和張學友就像一般香港人,出身平常家庭,一步一腳印,靠專業成就贏得喝彩和肯定;兩人的成功經驗展現了港人的奮鬥精神,兩人向香港年輕人展示的榜樣非常勵志:無論是什麼環境,無論是什麼教育背景,你都能做好自己。
  • 盤點港臺歌手90年代在內地的排名
    盤點90年代港臺歌手內地排名前5:數據資料來源《當代歌壇》《音像世界》《華語音樂榜中》1,張學友(5次當代歌壇港臺男歌手,12次音像世界唱片銷量月冠,8.5首當代歌壇金曲,9首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2,周華鍵(5次當代歌壇港臺男歌手,9次音像世界唱片銷量月冠,5.5首當代歌壇金曲,7首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3,王菲(5次當代歌壇女歌手,4次音像世界唱片銷量月冠,6首當代歌壇金曲,8首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4,劉德華(4次當代歌壇男歌手,3次音像世界唱片銷量月冠,6首當代歌壇金曲,8.5首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5,張信哲(3次當代歌壇男歌手
  • 劉德華張學友,誰才是四大天王之首?看香港人怎麼說
    同年劉德華也異軍突起,其發行的個人第3張唱片《回到你身邊》首次達到白金銷量。1989、1990年劉德華在樂壇實現「跨界層」飛躍,打敗張學友成為年度最夯歌手,尤其1990年的《可不可以》專輯,一經發售銷量即達到4白金,徹底奠定了劉德華樂壇地位。
  • 劉德華張學友,誰才是四大天王之首?看香港人怎麼說
    1988年註定是個不尋常的年份,這一年張學友已經是樂壇最受矚目的新星,整個樂壇對他寄予厚望。同年劉德華也異軍突起,其發行的個人第3張唱片《回到你身邊》首次達到白金銷量。《回到你身邊》也是梅豔芳最喜歡的劉德華歌曲,兩人曾數度合唱,梅豔芳去世後劉德華徹底將這首歌「封印」,再也沒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