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美和導演出道以來一直堅持自己寫劇本,拍完全原創的作品。2016年上映的《永遠的託詞》改編自她自己寫的同名小說。小說入圍了直木獎的本屋大賞,而電影版又是本木雅弘繼《入殮師》後時隔7年的主演,話題性十足。電影講述了妻子不幸身亡的丈夫們與失去母親的孩子們相遇相識,在這個過程中,主角正視了自己心中的軟弱和不堪,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的故事。在這部堪稱集大成的作品上映之際,我們對西川美和導演進行了採訪,她與我們分享了電影拍攝時的幕後故事,以及拍攝中自己發生的變化。
——我們知道《永遠的託詞》改編於您自己的同名小說,那麼您是為什麼開始寫小說的呢?
「先是有拍電影的想法,想拍一部以離別後的人生為主題的作品。以前我拍電影的時候,總是先開始著手拍攝準備,再來寫故事,這次我想試試反過來做。寫劇本的時候,會有一些限制,得思考一行臺詞要花幾秒念。寫小說可以完全無視這些問題,很自由。寫的時候不像劇本一樣要考慮拍攝地,也不用考慮演員薪酬,角色隨便加(笑)。讓一些配角在某段主線外的情節中來一段內心獨白,拍電影的時候是很難實現的。趁著這次寫小說,我花了大把時間去描寫這些看似多餘的段落,反而讓故事的主題更明確了。」
——您也寫過與「離別」有關的散文吧。您將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無奈和忽視了的感受仔仔細細地寫了出來,讓人印象深刻。
「人總要經歷各種離別。我覺得不是每次離別都只有難過傷心,或者想讓對方回來的感情。也不是每次離別都能得到他人的同情。我沒辦法立刻把自己的經歷的事整理清楚,就這麼帶著這種不成型的思緒生活。偶然開始寫文章之後,我發現自己可用語言來表達這些。」
——《永遠的託詞》這個標題起得很有深意。劇中人物的名字都是怎麼起的呢?
「這次最花心思想的還是男主角的名字,衣笠幸夫。男性普遍有很強的社會意識,會把自己的外在形象塑造地堅不可摧,但同時也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變得自卑。一開始,我設想的是一個類似長島茂雄的名字,但年齡設定上,男主角出生時,長島茂雄已經是大明星了,有點對不上,所以最後借用了我老家廣島的棒球明星衣笠祥雄(祥雄和幸夫的日語發音皆為sachio)的名字。衣笠祥雄大氣沉穩,在比賽中多次扭轉不利局面取勝,這和男主角那種卑微軟弱的性格完全相反,故意用一樣的名字應該會很有意思。還有大宮陽一這個角色也是用類似的方式起的,我把一位性格與他相似的朋友的名字和大宮貴三郎的姓組合起來成了這個名字。」
——角色的職業又是怎麼定下的呢?電影開頭那段剪髮的戲,是為了說明幸夫的妻子夏子是一位美容師吧。
「不管是拍電影還是寫文章,都很難穩定輸出,總覺得它們是『虛業』,因此我很羨慕那些能靠手藝過活的人。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男主角幸夫是小說家,是一種『虛業』,所以我就想讓他的妻子做一位手藝人。我時常思考『這種講故事的工作我還能做多久呢?』一次我和化妝師說起這個問題,問他今後有什麼打算,結果他回答:『只要有客人,我就可以做到死。』我很羨慕這樣的人。」
「卡車司機也是這類,和這些靠實際的技藝工作的人相比,我的工作可有可無。我的性格裡就是缺少這種根本上的自信,我把自己的這種自卑和軟弱投射到了男主角身上。」
——男主角趁妻子不在和出軌對象在自家約會,是個沉溺於自愛的軟弱的人。女性觀眾中應該也有不少能對他產生共鳴的吧,因為妻子夏子太強勢了。
「幸夫太過軟弱,因此夏子才不得不變強勢,否則家庭的平衡就會被打破。現實中類似夫妻的共同體會發生很多這樣的事,明明只要有一方踏出第一步就可以改變,卻都被關係束縛住了自我。生養孩子也一樣,雖然有很長的時間去摸索卻總是找不到方法,最後錯失了時機。真誠對面真的很難,如果能解放自己,和家人、朋友這些與自己綁在一起的共同體好好對話,生活也不會這麼累了。」
——這與作品中的關鍵臺詞「人生即他人」有所聯繫吧。我想,這樣的臺詞應該是您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出的肺腑之言,您是在何時領悟到這些的呢?
「也不算是我刻意要表達什麼,這句臺詞就在寫小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出現了。雖說幸夫是我的投影,但他身上也融入了許多我所認識的其他人的故事。創作是我維生的必要手段,我在創作中湧現的靈感並不是因為我自己有多豐富的想像力,而是從與自己相關的他人身上汲取的。於是,『人生即他人』這句臺詞就這麼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都很豐滿,不過幸夫這個角色最突出的還是他『狹隘』的部分。與夏子一同遇難的朋友留下了丈夫陽一和兩個孩子,他們與幸夫相遇相識。幸夫在幫忙照顧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產生了強烈的保護欲,甚至對其他關心孩子的人起了嫉妒心。影片中他突然用了女性化的語言,非常有意思(笑)。
「突然變得像一個結婚多年的阿姨一樣(笑)。我也很喜歡那段,本木雅弘的演技太好了。」
——您說過很不擅長給兒童演員排戲,這次拍攝的情況如何呢?
「小說寫到一些小孩的劇情時,我就想這段拍電影的時候應該會很煩吧(笑)。拍戲時需要在演員並不難過的狀態下要求他哭,如果對象成年人演員,我會毫不動搖和他一起組成『共犯』來做這場『假哭』的戲。但對象是兒童演員時,我就很有罪惡感,總覺得是正在欺騙小孩。每次對狀態不好的兒童演員說『再來一次』的時候我都很難受。可能我不把他們當演員,而是當普通的小孩看待了吧,總覺得我如果騙了他們就會失去信用。不過這次有一位5歲的小女孩向我表示了想好好演戲的決心,一起拍攝下來,我也慢慢接受給兒童演員排戲這件事了。多虧這些優秀的兒童演員,我才能在電影中表現出小孩那種能擾亂成年人生活的力量。除開電影本身,對我個人來說這次拍攝也是一段很好的經驗。」
「這次的攝影師山崎裕拍過是枝導演的《無人知曉》,還拍過不少紀錄片,對小孩很有一套。如果拍攝現場太緊張,兒童演員也不容易發揮好,整個拍攝組都會努力營造寬鬆一點的環境。這次拍攝行程拉得很長,和那些個把月就能拍完的作品不一樣,不管是演員還是工作人員都形成了很強的團隊意識。」
「片場一直很熱鬧,感覺像邊玩邊拍一樣,做了很多多餘的工作。我以前都是和盡職的演員們一起趕著很緊張的日程拍攝。這次的拍攝氛圍太輕鬆,一開始我很擔心能不能拍好。不過後來我發現,這種拍攝方法也有它的好處。不僅是作品風格的塑造,人生中總是需要一些無用功,需要一些麻煩但又能放鬆自己的時間。」
——這部電影用一種溫柔的方式描繪了人的變化,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謝謝誇獎。我也很喜歡這部分。不過我覺得這部分是拍攝組和演員自然流露出來的,並不在我原定的拍攝計劃中。」
——這次拍攝,您第一次啟用了副導演,這對電影的完成度也有很大影響吧?
「我請了廣瀨奈奈子來參與拍攝,她之前一直在我師傅是枝導演手下做副導演。對於請副導演這件事,我一直很猶豫。是枝導演說,副導演是讓片場運轉起來的加速器,也是讓電影不走偏的剎車。拍攝時能有一個人可以商量挺好的,但自己就沒法隨心所欲決定很多事了。我還不確定哪種模式更適合我,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讓電影成片質量提高就一定是件好事。用一句不太好聽的話說,請副導演是一種『必要的無用功』。廣瀨的心理素質很高,對我這種難搞的人也毫不畏懼地給出直接的意見,我很感謝她。」
——不只是拍電影,在各種工作場合中總是會碰到那些說「上頭說可以那就OK」的人吧。
「是的,但如果都這樣做,大家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負責任。把決定權交給別人,其實是一種偷懶。」
——電影中的場景布置還有服裝都很棒。從家具的設置,到幸夫穿的Thom Browne的襯衫,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角色的性格。這些都是怎麼挑選出來的呢?
「太感謝了!劇中用的物件和服裝,都是我們劇組一起精心挑選的,你能注意到這點我很欣慰。我沒體驗過上流階層的生活,所以在設定幸夫一家裝潢設計的時候費了很大功夫,天天和美術組的工作人員開會討論。我們幸夫不是那種能一眼看穿的角色,但你能從他家的家具和其他物件上感受到這個人眼光不一般,而且有很高的物質追求。夏子的審美也很好,但她不想太張揚,而且會珍惜自己喜歡的東西,相對來說更接地氣一點。屬於夏子的餐廳和幸夫招待編輯的起居室有著不同的氛圍,但也不可能有太過極端的差距,為了抓住其中的平衡,美術組付出了很大努力。服裝方面也是的,高級和俗氣之間只有一紙之隔。演員本木雅弘很熱愛時尚,我們和他商量後,用有限的預算買了一些Thom Browne的衣服,還通過他聯繫上了beams的贊助。如果關注能注意到這些細節我會很開心的。」
西川美和(にしかわ・みわ)
1974年出生於廣島。大學時代拜是枝裕和為師。以自由人的身份做了一段時間副導演後,在2002年通過電影《蛇草莓》正式導演/劇本出道,並獲得了第58屆每日電影大獎的劇本獎及多個日本國內電影新人獎。2006年的第二部長篇作品《搖擺》口碑大爆,參與第59屆坎城電影節的導演雙周獎項角逐,另獲日本國內外多項電影大獎。2009年的《親愛的醫生》和2012年的《賣夢的兩人》皆獲好評無數。在小說、散文方面亦有較高成就,是文藝界最值得矚目的新星之一。
《永遠的託詞》
原作/劇本/導演:西川美和
出演:本木雅弘、竹原皮斯託、藤田健心、白鳥玉季、堀內敬子、池松壯亮、黑木華、山田真步、深津繪裡
上映日期:2016年10月14日(日本)
影片時長:124分鐘
nagai-iiwake.com
攝影:Takehiro Goto
採訪&文案:Chiho Ino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