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面所講,後來,這位顯蔭法師到日本留學,去學密宗了。他在學習過程當中發揮密宗的文字,也寄到上海居士林,登在《林刊》,當時的一個報紙,在民國時期創辦的。他才十七八歲出家,到日本也頂多二十幾歲,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文章了。「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這個時候自己認為天下第一了,唯我獨尊了。觀宗寺,是諦閒大師居住的道場,在浙江寧波市。
諦閒大師就對他講:「汝聲名很大,惜未真實用功,當閉三年關,用用功方好」,諦閒大師是學天台的,所以徒弟顯蔭是學通途法門,他自己到日本學密宗,就臺、密兩家都在學。臺、密都是靠實修實證的,所以大師就勸他,名聲很大但沒有真實用功,要去閉關修行,好好用功。這本來是一番好意,也是對他真實的一個教導。但是顯蔭一聽,「如刀割心,即日便病」,受不了委屈就在於此。
本身還不存在批評,只是讓他去好好修行,這一下心裡就受不了,當下就生病了。次日,就帶病送到上海居士林,不久就死了,所以他是被氣死的。我們受一點委屈,病得比瘟疫病還來得快。人很多病、很多業障從哪裡來?表面看是外在引來的,實際上是因為自己心量太小,受不了一點委屈,人也很容易被這些煩惱折磨死。顯蔭死了之後,印光大師到上海太平寺碰到居士林的一個林員朱石僧。
就問到顯蔭死時的情況,朱石僧說他死時「糊糊塗塗,佛也不會念,咒也不會念」。自認為是顯密圓通,天下沒有人能跟他比的大法師,死的時候佛也不會念,咒也不會念,糊糊塗塗就死去了。我們現在念佛的人,哪天被氣得要死的時候怎麼辦?還會想到念佛嗎?可以問一下自己,在災難的地方,生病的時候,煩惱的時候,我們是在為煩惱著急,還是在考慮念佛?
不念佛不求往生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很明顯,就只有墮三途了,在煩惱當中死去,絕對沒有什麼好的果報。本身很有善根,結果做了一個二三十歲的短命鬼、糊塗鬼,大可哀哉!如果「顯蔭能不自高,謙卑自牧,中國學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說明印光大師還是很看重他的,確實是很有文採。
上海居士林在民國時期,是很有影響的一個居士道場,他們辦的《林刊》也很不錯。顯蔭的文章能被看中,登在《林刊》當中,說明他確實很有見識。但就是因為聰明驕人,心量太小,反而果報很難堪。這就是我們做人要注意的,我們要「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