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氏防務:歐盟尋求太空戰略自主 杜絕依靠第三國能力

2020-12-2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2月2日報導,歐盟官員和業界高管稱,歐盟未來的戰略自主必須包括開發和保護太空資產——包括預警能力、先進的衛星網絡和量子計算——以確保歐洲的安全及其軍隊的戰鬥力。他們說,歐洲必須減輕乃至杜絕依靠第三國來取得這些能力。

歐盟安全研究所的太空政策研究員丹尼爾·菲奧特說:「這與其說是太空軍事化,不如說是應對(全球)太空武器化。我們絕不可能依靠第三國提供太空定位和計時等重要促進手段以及對它們的保護。沒有太空裡的戰略自主,地球上的戰略自主就無從談起。」

報導稱,在11月30日舉行的歐洲議會安全和防務小組委員會虛擬會議上,菲奧特介紹了他即將發布的研究報告——《歐洲航天部門對歐盟戰略自主性的促進作用》。

報導指出,這份長達40頁的研究報告其中有一條建議是,為增強太空防禦準備,歐盟應該模擬情境來測試喪失通信或定位服務等能力會對歐盟安全和防務行動與任務產生什麼影響。還有一條建議主張制定歐盟在21世紀20年代末以前的「太空量子路線圖」,目的是「確保競爭對手不主宰太空量子技術」。

相關焦點

  • 【防務動態】國外一周防務要聞
    【英國簡氏防務信息網2020年7月10日報導】今年下半年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於7月8日闡述了其在任期間的安全與防務優先事項。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表示有必要在提高歐盟安全與防務可靠性方面制定一個「戰略指南」,呼籲歐盟各國在對俄羅斯等國關係方面的價值觀、利益和目標上保持一致,並加強與印太地區盟友的合作。 德國將推動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CFSP)進一步發展,使德國和歐盟能夠對內保障安全,對外應對國際危機,並為後疫情時代做準備。
  • 法國智庫解讀歐洲「戰略自主」議題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記者 徐詩雨)近年來,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和內部危機的推動下,歐盟提出了「戰略自主」願景。經歷多重衝擊後,歐洲國家是否更加團結?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近日,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發布對該所研究主管愛德華·西蒙的訪談文章,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解讀。
  • 英國為何大幅增加防務開支
    按照政府規劃,英國將把這筆經費重點投入到人工智慧研究、創建「國家網絡部隊」和建立一個新的太空司令部上。這是冷戰結束30年來,英國最重要的武裝力量投資計劃,也是規模最大的軍事開支計劃,此舉堪稱英國對其防務政策調整的重要標誌。詹森宣布英國將組建分管人工智慧的專門機構,以提升英國軍事領域的智能化水平。
  • 高邊疆之謀⑤|大力發展偵察衛星,強化天軍太空情報收集能力
    綜合美國《太空新聞》、《防務新聞》等媒體的信息,目前,美國擁有4顆現役「鎖眼」-12偵察衛星。這4顆衛星部署在互補的軌道上,可晝夜偵察和監視地球上任意一個感興趣的地方。在低軌道光學偵察衛星方面,除了部署類似「鎖眼」-12的重型衛星,美國還在尋求可短時間內發射的快速響應偵察衛星,在「快速作戰響應太空」(ORS)計劃的推動下,首顆作戰型衛星ORS-1於2011年6月成功發射,該衛星僅重468千克,可提供解析度約1.2米的照片。2011年部署以來,ORS-1為多個作戰司令部在中東和東南亞的作戰行動提供任務支持。
  • 欲與法國爭奪歐盟主導權,對拜登給予厚望
    對於拜登看似溫和的對外政策,不少國家都有著相應的期許,或抱有依靠美國發展軍事的幻想,或希望藉助美國力量遏制對手。總而言之,就是各有各的小算盤。向美國示好的國家中,德國絕對算得上是最明顯的一個,甚至表現得有幾分"諂媚"……對此,我們要從德國最近的動向開始分析。
  • 歐盟掄起「三板斧」 打響「數字主權」保衛戰
    歐盟一方面謀劃長遠,精心制定多項數字戰略,做好數字轉型和發展的規劃;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美國數字巨頭的監管,積極引導和協調歐洲各國加大數字領域的投資,推進數字能力和單一數字市場的建設。未來,解決好歐美間的數字主權之爭,將成為新的跨大西洋關係的重要議題。通過能力建設掌握數字主權歐盟深知數字領域的主權不會從天而降,推進自身數字能力建設才是根本。
  • 歐盟為什麼要開間諜學校
    「永久結構性合作」的防務合作機制,其中一所由希臘牽頭、設立在賽普勒斯的歐盟情報學校,備受矚目。  「抱團取暖」是迫於美國壓力嗎  關於歐盟為什麼成立間諜學校,英國《衛報》認為,此舉措發生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分別呼籲建立歐洲軍隊之後的大背景下,說明隨著川普政府對北約盟國不友好的加劇,歐盟各國在防務政策和態度上正在發生轉變。
  • 簡氏:中國兩艘904A改型補給艦下水 支持南海基地
    今天,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稱,有網絡照片顯示,兩艘改進型的904A型補給艦已在廣州某造船廠下水,正在舾裝。 簡氏防務周刊原圖說:一張中國網絡照片顯示兩艘並排建造的904A型補給艦正在廣州某船廠建造中。
  • 人類能否阻止太空軍事化?
    2020年,美軍發布《太空防禦戰略》宣稱謀求全面太空優勢;新組建的太空軍發布首部《太空力量》報告,總體規劃太空軍建設和運用;《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將太空認定為「作戰領域」。  2019年,日本《防衛計劃大綱》將太空列為關鍵戰略軍事領域;自衛隊遠景規劃《「多域聯合防衛力量」的實現及其未來》提出通過提升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為太空作戰奠定前提條件。
  • 簡氏:運-9G電子戰機已入役中國空軍 或是運-8G替代機型
    圖為《簡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網站3月12日報導的中國運-9G電子戰機畫面。(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英國《簡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網站3月12日報導稱,近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組畫面,顯示運-9系列裡有一款具有電子對抗(ECM)能力的改進型配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塗裝,表明該機型目前已經入役。運-9由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搭載有4臺渦槳發動機。
  • 28億防務預算被凍結 蔡英文「求」國民黨:防務戰略拖不起
    據臺媒報導 國民黨「立委」凍結28億防務預算,蔡英文昨回應,這些都是未來5年到10年臺灣防務戰略關鍵中的關鍵,「我們真的沒時間再拖」。對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立法院」不是「行政院立法局」,「綠委」自甘墮落不敢刪凍預算,「藍委」不該隨之起舞,否則就是對不起人民。
  • 美《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強調網絡戰等7種能力
    >近日,美國國防部推出四年一度的軍事戰略指導性文件《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這是美國自1997年以來推出的第5份同名報告。在軍事力量「再平衡」中,報告稱,彌補能力不足的主要途徑是發展新型作戰能力。報告列舉了網絡戰、飛彈防禦、核威懾、海空投送、精確打擊、情報監視與偵察,以及反恐和特種作戰等7種能力。
  • 簡氏評各國航母重大進展:中國加入航母俱樂部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12月4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發布了2013年版《全球年度防務報告》,報告分為概述、工業篇、歐洲篇、美洲篇和亞太篇幾大部分。其中概述部分主要介紹了世界各國航母的發展情況。作為常規力量投射平臺的主要象徵,航空母艦在七十多年間不斷展示其強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