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智庫解讀歐洲「戰略自主」議題

2021-01-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記者 徐詩雨)近年來,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和內部危機的推動下,歐盟提出了「戰略自主」願景。經歷多重衝擊後,歐洲國家是否更加團結?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近日,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發布對該所研究主管愛德華·西蒙的訪談文章,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解讀。

問題一:近些年歐盟遭遇多次內外衝擊。歐洲國家從中吸取了哪些教訓?經歷衝擊後的歐洲國家會更加團結嗎?

愛德華·西蒙:2016年兩大「衝擊波」令邊界問題重新成為歐洲戰略博弈的中心,一是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二是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英國脫歐標誌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川普當選則使歐洲首次面對公開反對歐洲團結統一的美國總統。歐盟在美國外交排序中的地位甚至被降至一般國際組織級別。歐盟各成員國逐漸認識到,在保障自身安全、捍衛國際利益及價值觀方面,將更多地依靠自己。這一年,歐盟發布文件提出「戰略自主」願景。

這兩大事件也促使歐洲更加團結:在英國脫歐談判中,歐盟其他成員國始終保持團結一致;在面對川普及其貿易戰威脅時,各國「總體上」保持步調一致;面對新冠疫情,歐盟峰會達成了歐盟「史上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但在外交政策領域,歐盟成員國則對歐洲「戰略自主」的定義以及美歐關係存有分歧。儘管各成員國圍繞不同議題進行激烈討論,但歐洲並未癱瘓,反而為實現真正的團結一致創造了條件。

總體而言,當前的歐洲更加一體化、更加團結,當前的挑戰是致力於減少、解決分歧。

問題二:歐洲防務發展現狀如何?

愛德華·西蒙:自2016年以來,歐洲在防務領域通過三項重要舉措——2017年批准並啟動「永久結構性合作」、建立「年度防務評估協調機制」(CARD)、批准設立歐洲防務基金。其中,歐洲防務基金由歐盟委員會管理,有可能真正鞏固歐洲在武器需求方面的要求,從而引發成員國防務政策的大變革。

如今歐洲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確保上述措施能以相輔相成、連貫一致的方式向前推進。然而,共同目標尚不存在。歐盟需要一個「戰略羅盤」,將其戰略雄心、面臨的威脅、必要的能力發展聯繫起來,以指導、確保歐洲不同倡議之間某種程度上協調一致。

因此,歐盟正處於必須建立「戰略文化」的關鍵時刻,這涉及確定其成員國對戰略環境的認知與反應。就目前來看,各成員國採取何種措施主要依據自身利益,普遍忽略了歐洲國家間的相互依存。此外,各成員國在威脅感知、優先排序等方面的分歧或將進一步加劇,導致歐洲「戰略自主」無法達成具體成果。

問題三: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

愛德華·西蒙: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將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現狀,他將採取更加傳統、溫和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跨大西洋關係升溫。但美歐關係已不大可能回到「黃金時代」。這是因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則並未改變,在歐洲安全成本分擔問題上尤其如此。自甘迺迪以來,美國一直要求歐洲為其自身安全承擔更多責任,拜登將沿襲這一主張,甚至可能利用其當選在歐洲所引發的巨大期望,獲取實質性「果實」。

事實上,跨大西洋關係在川普任內已嚴重惡化,幾乎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狀態。利用既以惡化的關係向歐洲人提出新協議,並重新定義跨大西洋關係,符合拜登政府的利益。

如果說川普的當選促成了歐洲的戰略「覺醒」,拜登當選則可能讓歐洲人在「戰略自主」問題上再度「沉睡」。

凡註明「來源:參考智庫」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拜登當選後,歐洲能擺脫跨大西洋困境嗎|新京智庫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智庫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餘丹)近日,美國War on the Rock網站發表了《拜登與歐洲困境》(Biden an Europe’s Dilemmas)一文。
  • 智庫講壇回顧 | 魏紅霞: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智庫的中國觀
    2001-2010:審視世界的中國及其對美國的戰略意義這十年是美國重新定位中國的十年,美國智庫學者開始把中國置於世界的戰略環境中進行審視,開始強調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並考量中國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在反恐議題、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以及一些非傳統安全問題等方面,出現了中國展開友好合作的觀點。同時,在國際防擴散機制、海盜問題和金融危機的處理上也強調藉助中國力量。對於認知中國的挑戰,以人民幣匯率為代表的貿易問題在中美雙邊議題中開始凸顯。魏紅霞研究員指出,在2011年以來的最近幾年中,中美兩國的互動在「信」與「不信」之間爭議、糾結。
  • 美唱獨角戲:欲拉歐洲制裁中國,歐洲對老美說「NO」!
    在英國,市場調查機構輿觀(YouGov)的民調顯示,當人們被問及英國應該與歐洲還是與美國建立更牢固的關係時,35%的英國民眾認為應該優先考慮歐洲,只有13%的人認為應該以美國優先。在法國,民調公司Reputation Squad的一份調查顯示,僅有3%的人相信川普的美國還能繼續領導世界。
  • 直擊國際風雲變局:第三屆東方智庫年度論壇舉行
    據悉,東方網打造的國際議題媒體型智庫——東方智庫成立兩年來,始終圍繞當下國際熱點時事,立足中央外事口徑,闡釋新聞來龍去脈,評析事件立場本質;依循「內容公信力先行、全網影響力覆蓋、品牌競爭力變現」的發展路徑,配合中央外交國際戰略,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提供「信得過、用得上、看得懂」的國際領域內容議題和原創時評。
  • 從戰略到機制——聯盟議題研究進展
    聯盟作為國際安全研究的經典議題歷久彌新。經過21世紀初期的研究熱潮後,學界對聯盟相關議題的研究仍在持續深化。聯盟研究的理論視角表現為兩個傾向,一方面將聯盟視為外交戰略即「聯盟戰略」,另一方面把聯盟作為安全合作機制加以考察即「聯盟政治」。當前的研究融合這兩類特徵並在以下五個方面繼續拓展。
  • 簡氏防務:歐盟尋求太空戰略自主 杜絕依靠第三國能力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2月2日報導,歐盟官員和業界高管稱,歐盟未來的戰略自主必須包括開發和保護太空資產——包括預警能力、先進的衛星網絡和量子計算——以確保歐洲的安全及其軍隊的戰鬥力。他們說,歐洲必須減輕乃至杜絕依靠第三國來取得這些能力。
  • 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
    「德國與俄羅斯重啟『北溪2號』項目管道鋪設工作,既考慮到減少因停工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具有政治宣示的意味,即向美國政府表明歐洲將按既定步驟,朝著推動歐洲戰略自主性的方向繼續前進。」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德國在美國大選之後採取這一舉動,意在搶佔戰略窗口期,為項目後續推進爭取主動權。
  • 推進教育智庫建設 主動服務「三高四新」戰略
    三湘都市報1月10日訊(通訊員 陽文 湯佳敏)1月7日下午,副省長吳桂英赴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調研,強調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努力提升教育科學研究創新能力,當好黨委政府的「智囊團」,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 東方智庫丨2020年最後幾天,全球疫情再度惡化
    目前全球病例前20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法國、土耳其、英國、義大利、西班牙、阿根廷、德國、墨西哥、哥倫比亞、波蘭、伊朗、烏克蘭、秘魯、南非、荷蘭、印度尼西亞。其中,高居前三的確診病例數,美國近1800萬,印度超過1000萬,巴西達720多萬;第十位的阿根廷確診病例也超過150萬。目前,除非洲和大洋洲外,其他各洲的疫情都非常嚴重。
  • 起底澳反華智庫:為金主炮製謊言 還替蔡英文搭「戲臺」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8月29日電當地時間27日,一些澳大利亞媒體注意到,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參加了一個智庫活動,她在講話中鼓吹所謂「臺澳關係」,詆毀「一中原則」。而為蔡英文提供表演平臺的,又是這家臭名昭著的反華智庫——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
  • 呂建中: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
    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10月30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0創新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酒店拉開帷幕,現場嘉賓雲集,共同探討創新、向新的落地路徑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方法/過程]本文對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認知進行了簡要總結和分析。[結果/結論]總體來看,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整體上存在偏差。他們普遍把「一帶一路」視作「戰略」和中國實施戰略擴張的工具,並對其前景提出了許多質疑。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的軟實力建設和中國國際關係的話語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 「邱靜」中美數字科技博弈中的歐洲策略
    如何應對中美數字科技競爭,如何擺脫數字科技相對落後的局面,成為了歐洲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一、中美數字科技競爭中歐洲的處境目前美國和中國在無線通信技術、人工智慧、數字平臺服務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同時兩國在技術的更新換代、市場份額,以及規則和標準的制定方面存在競爭。歐洲正在失去技術優勢地位,其數位技術水平和應用相對落後。
  • 法國達高集團與嗶哩嗶哩漫畫達成戰略合作,歐洲條漫首次引入中國
    近日,法國漫畫出版巨頭Média Participations(達高集團)和國內知名漫畫平臺嗶哩嗶哩漫畫達成戰略合作,嗶哩嗶哩漫畫通過達高集團在中國的子公司歐漫達高文化傳媒(
  • 賓大《全球智庫報告2019》發布,CCG在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單中大幅...
    為探索百年變局之下的機遇與挑戰,CCG不僅通過圓桌研討會、主題演講等形式接待來自全世界各國學者、專家以及國際機構組織代表的來訪,成為國際交往的重鎮之一,還為尋求共贏積極搭建溝通平臺,充分發揮民間智庫設定議題、促進國際交流的作用,並持續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智庫的聲音,在維護國際秩序、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加強國際關係等相關領域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獲得了國際各界的認可。
  • 「北溪2號」重啟 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
    「德國與俄羅斯重啟『北溪2號』項目管道鋪設工作,既考慮到減少因停工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具有政治宣示的意味,即向美國政府表明歐洲將按既定步驟,朝著推動歐洲戰略自主性的方向繼續前進。」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德國在美國大選之後採取這一舉動,意在搶佔戰略窗口期,為項目後續推進爭取主動權。
  • 法國內政部長、外交部長訪問北非多國 討論打擊恐怖主義等議題
    中新網巴黎11月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外交部長勒德裡昂近日訪問北非多國,討論打擊恐怖主義等議題。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8日訪問阿爾及利亞,在首都阿爾及爾與阿爾及利亞總理傑拉德等官員舉行會談。
  • 澳大利亞反華假智庫遭大起底,果然跟美國關係特殊
    近年來,在澳大利亞一些政客和媒體炒作反華議題的浪潮中,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出鏡率非常高。那麼這個傳說中的智庫到底是什麼來頭?近期,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這個反華假智庫遭到澳大利亞公民黨大起底,果然跟美國關係特殊。
  • 智庫 | 非洲研究學術團隊就春晚涉非節目發聲 國家高端智庫功能再次凸顯
    和丹在接受英國BBC採訪時指出,中國和非洲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一個直接影響就是積極影響到非洲婦女的基本生活、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給她們創造了就業機會,讓她們有機會走向自主自立。該報導也被《環球時報》翻譯轉載。
  • 大國崛起商用車大金龍海外戰略發現歐洲
    《汽車觀察》雜誌本期將掃描大金龍在海外特別是歐洲的作為,試圖理解中國企業們所理解的歐洲機會究竟指向何方。今天幾乎所有的歐洲大型企業都在宣稱中國是其最看好的市場,在試圖探究揮金如土的中國新貴階層同時,中國的企業家們也都蠢蠢欲動。於是,新一輪來自中國的海外戰略正在席捲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