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記者 徐詩雨)近年來,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和內部危機的推動下,歐盟提出了「戰略自主」願景。經歷多重衝擊後,歐洲國家是否更加團結?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近日,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發布對該所研究主管愛德華·西蒙的訪談文章,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解讀。
問題一:近些年歐盟遭遇多次內外衝擊。歐洲國家從中吸取了哪些教訓?經歷衝擊後的歐洲國家會更加團結嗎?
愛德華·西蒙:2016年兩大「衝擊波」令邊界問題重新成為歐洲戰略博弈的中心,一是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二是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英國脫歐標誌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川普當選則使歐洲首次面對公開反對歐洲團結統一的美國總統。歐盟在美國外交排序中的地位甚至被降至一般國際組織級別。歐盟各成員國逐漸認識到,在保障自身安全、捍衛國際利益及價值觀方面,將更多地依靠自己。這一年,歐盟發布文件提出「戰略自主」願景。
這兩大事件也促使歐洲更加團結:在英國脫歐談判中,歐盟其他成員國始終保持團結一致;在面對川普及其貿易戰威脅時,各國「總體上」保持步調一致;面對新冠疫情,歐盟峰會達成了歐盟「史上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但在外交政策領域,歐盟成員國則對歐洲「戰略自主」的定義以及美歐關係存有分歧。儘管各成員國圍繞不同議題進行激烈討論,但歐洲並未癱瘓,反而為實現真正的團結一致創造了條件。
總體而言,當前的歐洲更加一體化、更加團結,當前的挑戰是致力於減少、解決分歧。
問題二:歐洲防務發展現狀如何?
愛德華·西蒙:自2016年以來,歐洲在防務領域通過三項重要舉措——2017年批准並啟動「永久結構性合作」、建立「年度防務評估協調機制」(CARD)、批准設立歐洲防務基金。其中,歐洲防務基金由歐盟委員會管理,有可能真正鞏固歐洲在武器需求方面的要求,從而引發成員國防務政策的大變革。
如今歐洲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確保上述措施能以相輔相成、連貫一致的方式向前推進。然而,共同目標尚不存在。歐盟需要一個「戰略羅盤」,將其戰略雄心、面臨的威脅、必要的能力發展聯繫起來,以指導、確保歐洲不同倡議之間某種程度上協調一致。
因此,歐盟正處於必須建立「戰略文化」的關鍵時刻,這涉及確定其成員國對戰略環境的認知與反應。就目前來看,各成員國採取何種措施主要依據自身利益,普遍忽略了歐洲國家間的相互依存。此外,各成員國在威脅感知、優先排序等方面的分歧或將進一步加劇,導致歐洲「戰略自主」無法達成具體成果。
問題三: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
愛德華·西蒙: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將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現狀,他將採取更加傳統、溫和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跨大西洋關係升溫。但美歐關係已不大可能回到「黃金時代」。這是因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則並未改變,在歐洲安全成本分擔問題上尤其如此。自甘迺迪以來,美國一直要求歐洲為其自身安全承擔更多責任,拜登將沿襲這一主張,甚至可能利用其當選在歐洲所引發的巨大期望,獲取實質性「果實」。
事實上,跨大西洋關係在川普任內已嚴重惡化,幾乎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狀態。利用既以惡化的關係向歐洲人提出新協議,並重新定義跨大西洋關係,符合拜登政府的利益。
如果說川普的當選促成了歐洲的戰略「覺醒」,拜登當選則可能讓歐洲人在「戰略自主」問題上再度「沉睡」。
凡註明「來源:參考智庫」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