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靜」中美數字科技博弈中的歐洲策略

2020-12-23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

歐洲在數字科技領域目前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短期內尚難與中國和美國抗衡。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劇的形勢下,歐盟和歐洲國家基於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和價值理念等因素,採取了相應策略。其一,從平衡策略逐漸轉為傾向於限制中國科技公司。其二,強調「技術主權」,增強歐洲地區的技術能力和控制力,主要措施有:在數字科技領域加大投資;保護數據安全,促進單一歐洲數據空間的形成;根據歐洲價值理念制定具有影響力的規則。歐洲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體現的趨勢和影響值得重視。數字科技與地緣政治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大;數字科技監管規則的價值理念色彩增強,存在形成技術聯盟的可能性;技術競爭和規則競爭日益激烈;保護主義趨勢更加明顯。對此,中國需要認清形勢並積極應對。

數字科技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重要力量,由數字科技支撐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目前中國和美國在數字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兩國之間的競爭比較突出。如何應對中美數字科技競爭,如何擺脫數字科技相對落後的局面,成為了歐洲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

一、中美數字科技競爭中歐洲的處境

目前美國和中國在無線通信技術、人工智慧、數字平臺服務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同時兩國在技術的更新換代、市場份額,以及規則和標準的制定方面存在競爭。歐洲正在失去技術優勢地位,其數位技術水平和應用相對落後。中美兩國在數字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競爭關係讓歐洲國家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

一是5G技術。美國不斷向歐洲國家施壓,稱華為技術存在安全風險,要求其放棄使用華為公司的5G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上,歐洲電信運營商已經與華為、中興等公司進行了廣泛的合作,歐洲擁有愛立信、諾基亞等高科技巨頭,是全球 5G 技術發展的第三大中心。

二是人工智慧。位於布魯塞爾的數據創新中心的報告指出,在人工智慧開發的才能、研究、採用、發展、數據和硬體等六個方面,美國都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中國位居第二。2018 年只有4家歐洲公司進入了全球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前100名。雖然歐洲國家加大了投資,但是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人工智慧技術上已經相對落後。

三是數字平臺服務。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19 年數字經濟報告》,中國與美國佔全球 70個最大數字平臺市值的 90%,而歐洲的份額僅為 4%。美國谷歌、亞馬遜等電子平臺以及推特、臉書等社交平臺佔據了歐洲國家絕大部分市場。國際數字平臺獲取的數據越多,創建增值產品的算法改進的速度就越快,產品在世界市場的滲透率就越高,也就能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新數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歐洲的應對策略

面對美國和中國在數字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形勢,歐盟和歐洲國家基於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和價值理念等因素,採取了應對措施。

(一)歐洲從平衡策略逐漸轉為傾向於限制中國科技公司。首先,面對美國和中國的競爭和衝突,歐盟和大多數歐洲國家儘量不選邊站,照顧雙方的訴求以尋求平衡。2020 年 1 月 29 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批准並公布了緩解 5G 風險的聯合工具箱。在發布會上,歐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建議禁止任何公司參與建設5G網絡,表明其不追隨美國步伐的立場。同時,相關指導文件對外傳達了明確信號,即歐盟地區 5G 市場雖然總體開放但門檻提高。

其次,歐洲國家對於如何處理中美科技衝突的意見並不一致。從之前歐洲國家做法相對一致,即不針對性地排除中國公司,轉至做法出現差異,有的國家開始跟隨美國步伐。羅馬尼亞、波蘭、 捷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均已與美國籤署了有關 5G 安全的聯合聲明。2020 年 7 月,英國政府轉變之前的立場,宣布決定停止在 5G 網絡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

最後,雖然歐洲國家做法存在差異,但是由於美國施壓增強、歐洲對技術領先地位的追求,以及對技術涉及的安全和價值理念等問題的偏見加深,總體趨勢是從照顧中美兩國訴求的平衡策略,轉為傾向於限制中國科技公司,如加強針對性的安全審查、更加傾向於選擇歐洲供貨商和限制中國公司參與範圍等。

(二)歐洲提出技術主權戰略。2020年2月歐盟委員會連續發布了三份重要的數字戰略文件,即《塑造歐洲的數字未來》《人工智慧白皮書》和《歐洲數據戰略》。截至 2020 年 3月,歐盟委員會已經計劃了幾項數字領域的立法提案。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美國和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領域增強歐盟的技術實力,擁有對技術的控制力,保護歐洲尊崇的個人權利。

歐盟及其成員國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在數字科技領域加大投資。歐盟委員會計劃了價值為 1000 億歐元的歐洲主權基金,擬將投資於歐洲相對落後的戰略性領域。2019 年10月法國和德國兩國政府聯合國家工業公司宣布 GAIA-X 項目,旨在連接歐洲各地的雲服務提供商,使用開放的技術標準以及共享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標準。歐盟委員會承諾投入 20 億歐元,成員國和業界投入額外資金,總計投入 40 億 ~ 60 億歐元,目標是要在戰略性領域建立「在整個歐盟範圍內通用、可互操作的數據空間」。

第二,保護數據安全不受他國影響,促進本地數據的利用和單一歐洲數據空間的形成。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禁止在歐盟境內運營的公司遵守第三國對數據的單方面要求,並明確只有根據國際協議提出的要求才能得到滿足。同時,歐盟通過禁止歐盟內部針對非個人數據的本地化措施和採用數據共享策略以實現單一歐洲數據空間。歐盟的數據戰略將推動在戰略經濟部門和公共利益領域發展共同的歐洲數據空間。

第三,根據歐洲價值理念制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規則。歐盟強調打造以個人權利為中心、充分體現歐洲價值觀的數字規範框架。

首先,強化個人隱私保護。這是歐洲十分看重的個人權利,是其實現技術主權最初的動力。歐盟制定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被稱為全球範圍內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法規。條例不斷強化數據主體的各項權利,加重了數據控制者和處理者的數據保護責任。

其次,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人工智慧白皮書》,勾勒出了人工智慧監管制度的關鍵要素。 歐盟立法將統一目前成員國針對人工智慧的不同監管方法;採取基於風險的、針對特定部門的方法進行監管;識別高風險領域和應用;提出測試要求,以確保高風險的人工智慧系統在投放市場之前符合安全性、公平性和數據保護的要求。

最後,歐盟和一些歐洲國家計劃徵收數字服務稅。法國立法明確對數字公司的總營業額徵收3%的稅。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和英國等國家也宣布了徵稅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已承諾,如果 OECD 到 2020 年底仍未達成數字稅收協議,則將出臺新的歐盟稅收法規。

三、歐洲策略的局限性及影響

在國際數字科技競爭中,歐洲的策略旨在維護其自身利益、提高技術競爭力和增強戰略自主性,但是相關對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歐洲國家在數字科技領域的某些決策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與歐洲維護自由開放經濟秩序的立場相左,並且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成本。

第二,歐盟和一些歐洲國家陸續出臺規定,對數字科技領域的外國供貨商進行安全審查,提出非歐盟公司應當具有「政治可信賴性」,但對此如何評定尚無清晰規定。如果歐洲國家不能為「政治可信賴性」的要求提供明確客觀的標準,那麼基於這些理由的決定都將被視作任意行為,從而對歐洲的法律秩序構成威脅。

第三,歐盟和歐洲國家推崇的技術主權和在相關領域加大安全審查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技術保護主義的趨勢。雖然歐盟官員否認技術主權是一種保護主義,但有聲音提出歐洲範圍內的數據應當讓歐洲公司優先使用,還認為應當拆分或者排除非歐盟大公司。歐盟也在考慮改變競爭法規,對外國大公司採取較為強硬的路線,讓規則有助於創建「歐洲冠軍」。

第四,歐洲十分看重個人權利和倫理道德,強調塑造歐洲技術模式,但是過於強調個人權利保護會與企業的商業自由和技術創新存在衝突。關於個人數據保護的嚴格規定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合規成本,尤其是小企業一般難以承受加重的負擔;相關規定讓企業較難實現數據的跨境流動,增加了企業運營的不確定性。人工智慧領域中關於個人權利和倫理道德的嚴格要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業自由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速度。

第五,雖然歐盟盡力協調各成員國的立場,但是由於歐洲國家具有較大的政策自主空間,不僅不易形成統一戰線,也較難形成單一數據市場。歐盟旨在通過《歐洲數據戰略》建設單一數據市場,但是內部市場的分散化仍然是影響單一數據市場進程的最大問題,而且各成員國在數據領域的立法進程存在差異。規則不統一,或者進程不統一,將會影響歐盟數字科技戰略的落實。

同時,歐洲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並影響數字科技的競爭形勢、發展特點及趨勢。

首先,數字科技與地緣政治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大。基於技術作為國家力量的關鍵要素,以及數字經濟和數字安全的重要性,數位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必然會滲入複雜的國際政治元素,各方在競爭中將會更加注重運用政治手段限制他國發展和應用技術的能力,並壯大自身的技術力量,進一步實現對技術的控制。

其次,數字科技監管規則的價值理念色彩增強,存在以價值理念為基礎形成技術聯盟的可能性。數位技術關聯隱私保護、倫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有時會涉及個人權利和商業自由的衝突,以及個人權利保護和國家管控模式等議題。一些歐洲專家認為,可以與在價值理念、 法律規定方面類似的國家形成技術聯盟,以應對不同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模式。

再次,數字科技領域的技術競爭和規則競爭日益激烈。歐洲國家本就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力量和人力資源,如今進一步加大對數字領域的投資,勢必會讓數字科技競爭更加激烈。同時,歐盟具有較強的規則制定能力,歐盟規則常常具有國際影響力,形成「布魯塞爾效應」。歐盟尋求技術主權將會進一步加強其制定規則的意願和能力,促使其向世界推出更多歐洲標準,國際規則制定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最後,數字科技領域的保護主義趨勢更加明顯。數字科技領域有「贏者通吃」的特點,大企業掌握主要的技術、平臺和市場,而且大企業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導致其他國家擔憂被他國大企業壟斷市場和技術以及本國數據安全。正是基於這些憂慮,歐盟倡導技術主權,採取措施增強歐洲對技術的控制力。這些措施可能刺激其他國家予以效仿,從而擴大數字科技領域的保護主義趨勢。

(本文發表於《現代國際關係》2020年第9期。此版本為刪減版,查閱全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任琳 黃宇韜】技術與霸權興衰的關係 —— 國家與市場邏輯的博弈

【宋爽 劉東民】數字穩定幣的未來發展與應用前景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張宇燕 馮維江】 從「接觸」到「規鎖」:美國對華戰略意圖及中美博弈的四種前景

【鄒治波】中美關係三層次結構的構建

【薛力】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中美關係有什麼影響?

【鄒治波 劉瑋】 構建中美核戰略穩定性框架:非對稱性戰略平衡的視角

【薛力】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中美關係有什麼影響?

【宋泓】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和展望

【肖 河 徐奇淵】「壓艙石」與「周期性」的終結——國際秩序互動視角下的中美關係

【餘永定】 中美貿易戰的回顧與展望

【東豔 李春頂】 深刻認識美國「關稅武器化」政策的根源與危害

【餘永定】 中美貿易戰的前景

【Dong Yan, Ma Yinging, Xu Tingting】China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Diversify its Market

【東豔 李春頂】 如何理解中美經貿磋商中的三項原則性分歧

【東豔】 貿易摩擦與制度協調——基於中美貿易摩擦與日美貿易摩擦的比較研究

【熊愛宗】全球貿易摩擦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

【姚曦 徐奇淵】 中美貿易摩擦向多邊擴展,國際補貼新規如何接招?

【薛力】 中美關係的性質:冷纏鬥而非新冷戰

【馮維江】 合作是中美雙方最好的選擇

【趙海】 美國準內戰才是中美摩擦的最大不可控因素

【張宇燕 馮維江】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東 豔】 以美日貿易摩擦為鑑,透視中美貿易衝突

【張宇燕】 訪美歸來談中美關係

【張明】 對《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的幾點評論

【倪月菊】 中美經貿摩擦:美國吃虧了?

【趙 海】 美國政客該補補歷史課了

【薛 力】 美國對華戰略:從兩面下注到全面防範

【徐奇淵】 中美貿易衝突:中國經濟的核心利益是什麼?

相關焦點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此外,歐洲列強還通過所謂「自由貿易」的方式,把落後國家、民族和落後地區變成自己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投資場所以及廉價勞動力和僱傭兵的來源地,這也是西方國家崛起的重要原因。三、中美競合是洛克式博弈關係洛克式博弈就其特徵而言,是指核大國在博弈過程中遵循「生存與允許生存」的原則,以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方式謀求權力並實現本國利益。具體就中美關係而言,霍布斯式博弈不再是兩國競爭採取的終極選項,而是洛克式博弈。中美貿易博弈折射出兩國洛克式博弈的方式和手段。
  • 中美博弈下,普通人該如何配置資產?
    中美博弈看似與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遠,但實際上,在這一歷史趨勢中,國家命運的走向卻又與每一個國民有著密切關聯。大到階層的變遷、社會財富的流動,小到普通人的資產配置,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哪一項不是受到國運的深刻影響?然而目前中美博弈陷入膠著,勝負暫未能明朗。歸根結底,中美博弈的核心戰場還是聚焦於兩個領域,即製造業與高新技術。
  • 專訪彌爾頓·穆勒:美對華數字冷戰的人質策略
    8月17日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穆勒指出,在數字經濟中網際網路將我們聯繫在一起,這些領域現在卻是所有中美衝突的引爆點:從華為開始,進入社交媒體,夾雜著間諜活動和與此相關的網絡安全問題。這意味著與建立全球性的網際網路治理機構相反,各國都各自為戰。歐洲、美國甚至印度各自製定的國家政策不會考慮全球發展的策略,這些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中美競爭讓一切變得更糟了。
  • 深度:萬睛邱靜的護眼亮眼中國夢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飽受各種眼疾的困擾,或希望重獲光明,或期待用眼更輕鬆。因此,近幾年眼睛護理市場發展迅猛,而其中萬睛護眼水作為新生品牌進入市場以來,即便是疫情之下也能夠迅速得到市場認可,3個多月吸引了全國逾500個渠道商合作。這次,我們深度採訪萬睛護眼水創始人邱靜,一起了解萬睛品牌創立背後的故事。
  • 「數字虛擬人」堪比真人,「原力動畫」首次公開硬核科技
    其次是「3D 實時表情訓練系統」。 怎麼讓虛擬人的表情更細膩、真實?為此原力投入重金研發了自己的面部表情流程,可以理解為一個便捷、高效的人工智慧 CG 表情系統。 它可以將「動力學解算生成的肌肉數據」,和人類 3D 圖像工程師「手工雕刻的數據」或者「掃描數據」轉化導入「表情控制器」,高效產出表情動作。
  • 博弈論是如何用於遊戲中的策略設計的?
    博弈論本身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但是不要認為經濟學的東西只能用於MMO中的經濟系統的構建,而博弈論最為有趣的地方在於將人們的行為和目的量化成數學模型並以數學的方式分析。博弈論本身是一門很深入的學科(很多經濟學家也靠博弈論的研究獲得過諾貝爾獎),所以我這裡只是簡單的思考一下如何將博弈論用於遊戲中的策略設計。我將會從以下幾點去試著從博弈論的角度去分析遊戲中的策略設計:策略類型有幾種?
  • 張捷:疫情後全球中美雙產業鏈博弈
    我在去年就分析了中美雙產業鏈的博弈,現在這樣的博弈變得越來越確實了,該文章的邏輯經受住了考驗,同時中國能夠出口的硬通貨,還有中國為抗疫而發揮出來的產業鏈和產能的優勢。所以本人把前面這個文章再度刊登出來:中美博弈走向何方,世界未來如何變化,二戰後全球化全球分工的體系正在分裂,如果分裂成中美各自主導的產業鏈,世界怎麼走,我們嘗試著進行了分析推演!
  • 光輝城市誠邀您共同見證「數字孿生·天津」發布
    為了進一步推進數字孿生在各行業的應用與落地,2021年1月10日,光輝城市、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十一院(智慧城市規劃院)、天津市創意城市設計實驗室(天津大學)將聯合主辦「CIM數字孿生城市高峰論壇暨「數字孿生·天津」發布會」,「數字孿生·天津」、智慧規劃數字孿生平臺等新品將相繼亮相。
  • 艾德金融科技榮膺「金中環-最佳APP創新獎」
    在1月7日「金中環論壇暨全球港美股打新英雄會」環節中,艾德控股集團成員-艾德金融科技研發的【艾德一站通】APP經過評審團層層篩選審核,最終獲評「最佳APP創新獎」。    (圖為艾德控股集團華峰上臺頒獎)  艾德控股集團金融科技及信息管理中心總經理華峰作為頒獎嘉賓,應邀出席盛典主軸活動之「第五屆金港股論壇暨頒獎盛典」活動,並上臺頒發了「最佳地產公司」、「最佳工業製造公司」等重磅獎項,
  • 影創科技的「鴻鵠」之志,有多高遠?
    2020年世界VR產業大會上,影創科技發布了一款全新的頭手6DoF MR眼鏡——「鴻鵠」。儘管產品還未正式上市,但集諸多優點於一身的「鴻鵠」,可謂是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XR硬體之一。「鴻鵠」基於高性能的高通驍龍XR2晶片打造,分體式的設計讓眼鏡部分的重量僅85克,擁有著時尚的外觀和先進的全自由度手勢操作,配合影創科技自主研發的SLAM空間定位算法,能帶來更「本能」和「真實」的交互體驗。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鴻鵠」誕生的前因後果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93913專訪了影創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孫立,圍繞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數個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 「陽光女警」邱靜盛
    事件的主人公就是該所的女警邱靜盛。2014年9月調入柯橋區拘留所,現為女性關押區管教民警。在拘留所裡碰到小邱,她正在組織女性拘留人員整理內務,一個扎著高高馬尾,笑起來露出兩個深深酒窩的88年女警花,身上洋溢的青春氣息。談起怎麼想到在拘留所裡面跳健身操。
  • 推特發布首個反Deepfake策略草案_科技_澎湃新聞-The...
    此外,美國等國家的政客也擔心 Deepfake 會被用於抹黑政客、幹預大選,所以一直非常警惕,並敦促各大科技巨頭出臺相應措施。作為響應,昨天,推特公布了一版關於打擊 Deepfake 策略草案的細節。因為它導致了「眼見不一定為實」。2017 年底,Deepfake 剛剛在 Reddit 上火爆起來,網友們群起而入,短時間內就出現了大量 AI 換臉的視頻——但問題在於,這個「Deepfakes」社區慢慢變成了色情作品的聚集地,最後被徹底關閉。今年 7 月份的時候,有一款叫做「DeepNude」的「自動脫衣」APP 一度火熱,但又迅速下架。
  • 臺灣註定淪為中美博弈的祭品!(上)
    我們會對臺灣採取什麼策略?真的會打仗嗎?和平統一是不是已經沒有機會?」  這一系列的問題其實既容易回答,也很難快速的說清楚。既然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就不如寫篇文章把它聊的細一點透一點。  問題一,臺灣到底怎麼了? 臺灣變了。
  • 從「To Be No.1」到「科技新國貨」,鴻星爾克的進擊二十年
    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是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在今天的鴻星爾克20周年慶上給出的承諾。在他一向低調而踏實的發言背後,鴻星爾克堅定地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升級策略——主打「科技新國貨」,深耕大眾運動市場。
  • B/R Live:「另類」體育數字媒體養成記
    在如今這個「多屏時代」,隨著移動手機的普及與流量資費的走低,粉絲的消費和觀賽習慣也都在發生變化,乘上時代快車,數字媒體的賽道裡也出現了更多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雖然中國體育中早已有騰訊體育、PP體育、愛奇藝體育、優酷體育等多家數字媒體平臺,讓中國用戶更快的適應了數字媒體時代,但在世界範圍看,體育數字媒體還稱得上是新興概念。
  • 什麼才是長期合作博弈的最佳策略
    很多人都聽說過「囚徒博弈」,博弈雙方都朝著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向進行理性決策,最終卻無可奈何地得出「雙輸」的結果。但現實並不是只博弈一次的一錘子買賣,參與博弈的對象往往也遠多於兩個。那麼,在長期的、多次的、多人參加的博弈中,什麼才是最佳策略呢?
  • 沉住氣,中美博弈大戲才剛剛開始
    尤其19世紀及以前,歐洲人混不下去了,就到美國去尋找自己的美國夢。 那個時候的美國,胸懷是開放的,從建國一開始,美國人(黑人、亞裔除外)就相信機會的平等,是他們的國家與歐洲舊大陸的不同之處。 在20世紀和21世紀之初,美國做得也不錯,伸開雙臂接納全世界的頂尖人才,最終點燃了人類的第三棵科技樹(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製造了不少創富神話,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臉書)、拉裡佩奇(谷歌)、謝爾蓋布林(谷歌)、馬斯克(特斯拉)、貝佐斯(亞馬遜)等等。
  • 36氪首發|為網絡安全保險提供技術支撐,「源堡科技」完成高瓴創投...
    此前,「源堡科技」曾在今年初獲得數千萬人民幣的首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關村發展前沿基金、啟迪之星、百咖創投、陸石投資和坤元資產。不到一年時間裡,「源堡科技」連續完成兩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億元。「源堡科技」創始人兼CEO韓冰介紹,當前在進行保險模型的開發過程中,難度主要有三。首先是來自傳統保險定價模型的局限,傳統的保險精算模型依賴於長時間、連續穩定的同類型風險的事故概率、損失規模等的歷史數據,通過分析過往歷年的數據來預測未來發生的概率及損失。
  • 創投日報|「珞石機器人」獲1億元C1輪融資,「普渡科技」完成近億元...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科技融資披露:36氪首發 | 配送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
  • 「外訊」《商業周刊》郭董、Line母公司 搶投資一臺法國音響
    一臺保齡球大小的數字音響,攪亂了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去年7月的歐洲度假之旅。  讓郭臺銘驚豔的,是一臺要價新臺幣10萬元的數字音響「Phantom(幻影)」。   吸引這些不同業界大咖的技術突破,就是解決了數字音響「不夠好聽(聲音易失真)」,而傳統音響耗能大、體積大的兩種缺點,讓一臺機器同時具備數字音響的輕便和傳統音響的效果。   過去聲音輸出的方式,主要是透過A類擴大機(Class A),也就是透過模擬技術,依照聲音的波形還原訊號,再由喇叭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