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氣,中美博弈大戲才剛剛開始

2021-02-10 超級學爸

本文共4600字,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一)被迫甩賣,TT總部欲遷倫敦

(二)飲鴆止渴,川建國繼續爆破

(三)閃轉騰挪,擴大開放修內功

(一)被迫甩賣,TT總部欲遷倫敦

最近大家很關心TikTok(按「替課逃課」好記)的命運。TT是目前中國國際化最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現在卻遇到了困境。因此,這個案例更具典型意義。

美帝這次對TT下手之狠,令全世界瞠目結舌,已經不能算割韭菜了,因為完全是連根拔,用養肥殺豬更貼切,不信我們看條款。

 

第一,必須在45天內做出抉擇,要麼賣給美國公司,要麼等著被禁;第二,還必須給美國政府抽成,可能還是三七分(政府可能要佔大頭)。第三,還得送上加澳新三國市場。

 

這些條款充分暴露了美帝的強盜邏輯,你不跪也得跪,就算跪了還得跪好看點兒。很多人認為,美國這種操作很正常,中國不也沒讓谷歌、臉書進中國麼。

 

蛋總必須申明一點,谷歌和臉書是自願退出的,不願意接受中國法律的約束。昨天寫了一篇文章發在超級學媽。《正本清源——谷歌當年為何離開了中國大陸》

 

文章裡總結了四條原因:第一,谷歌壓根不太重視中國市場;第二,谷歌不遵守中國法律;第三,谷歌自己也很雙標;第四,谷歌自己非要夾帶私貨。

 

關於這個,谷歌前大中華區總裁、老牌公知李開復昨天也看不下去了,公開陳述了谷歌退出中國大陸的原因,跟美國強搶TT性質完全不同。

 

臉書一樣。當年新疆七五暴恐襲擊,暴恐分子就是通過臉書來相互聯繫的。我們希望臉書能依照中國法律,進行反恐調查,結果臉書拒絕配合。

 

但是看看他們有多雙標啊,微軟、谷歌、臉書、推特等網際網路公司的伺服器,全部都接入了美國國安局和聯邦調查局,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在美國的監控之下。

 

TT為了進入美國市場,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已經完全實現了本土化,盡力避開美國的政治議題,而且正努力去中國化。

 

舉個例子,香港國安法生效之後,TT退出了香港。並不是擔心國安法,而是擔心被美國抓住小辮子——數據遭到中國政府審查。

 

我理解TT的做法,但沒有一丁點兒用,因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最終是找了其他理由來收拾你。

 

挺心疼TT的,自己都要被當作豬殺掉了,還在自我反思,也許是跪的不好看,繼續去中國化,所以還要將TT中心從北京遷往英國倫敦。

 

 

我個人主觀臆測TT的思路:TT是因為中國而被被美國禁的,所以要去中國化,變成了國際公司,這樣可能就不會被禁了。

 

其實就算是變成國際公司,咱也不用非要往五眼國家去啊,還不如去法國或者德國,起碼能離間一下歐美關係。指望離間英美關係希望不大,畢竟「疏不間親」。

 

這不,已經有英國議員表示,TT來英國可以,但必須經過安全審查,調查代碼。TT乃至整個字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算法,現在要扒開給人看了。

總之這件事情挺憋屈的,網傳估值是500億美元,500億美元到底多不多?有人覺得折成人民幣是3500億,已經可以啦。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聽說微軟要收購TT,微軟的市值一夜增加了800億美元。問題是上漲還在持續,消息確定之後還得再大漲一把。

 

另外,這500億還未必實錘:第一,這是不是成交價,到底能到手多少;第二,核心代碼會不會公開,如果公開了之後,其他市場會不會丟掉。第三,美國政府到底抽成多少。

 

不過轉身想一想,又感覺到扎心了,我們喝著5塊錢的二鍋頭,卻替身價數千億的老總操著心,真夠諷刺的。

(二)飲鴆止渴,川建國繼續爆破

 

從戰術層面上看,美國這一票算是賺大了。但是我認為這是川建國同志在對美國的軟實力進行爆破性的破壞。美國這是在飲鴆止渴、也是在竭澤而漁。

 

美國之所以發達,原因之一就是地理條件好(營商環境好),土壤肥沃、空氣流通、陽光充足,降雨適中,非常適合韭菜紮根和生長。

 

這裡曾經是一片韭菜生長的沃土(創業的沃土)。尤其19世紀及以前,歐洲人混不下去了,就到美國去尋找自己的美國夢。

 

那個時候的美國,胸懷是開放的,從建國一開始,美國人(黑人、亞裔除外)就相信機會的平等,是他們的國家與歐洲舊大陸的不同之處。

 

尤其是在1865年至1900年,可以稱為美國夢的黃金歲月,那個時代,很多身無分文的外國移民和美國本地人,只要努力,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因為金礦或油田而鹹魚翻身。

 

在這段歷史的激勵下,越來越多的外國移民擁向美國去尋找他們的「美國夢」,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在為自己的「美國夢」而努力。

 

在20世紀和21世紀之初,美國做得也不錯,伸開雙臂接納全世界的頂尖人才,最終點燃了人類的第三棵科技樹(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製造了不少創富神話,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臉書)、拉裡佩奇(谷歌)、謝爾蓋布林(谷歌)、馬斯克(特斯拉)、貝佐斯(亞馬遜)等等。

 

這更刺激著全球的人才到美國來留學、工作和創業,實現美國夢,也刺激著全球的資本湧入美國,讓美國在科技、經濟持續繁榮,國力如日中天。

 

高科技給美國帶來豐厚的利潤,豐厚的利潤導致資本湧入,也讓美國成為金融大國,可以隨時隨地徵收鑄幣稅,割全世界的羊毛。

 

為什麼全球優秀的公司都要到美國上市?就是那裡資本市場比較成熟,資本也比較充裕。而優秀的公司,又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比如蘋果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佔據了智慧型手機全行業利潤的87%;美國的軍火商,攫取了全球57%的市場份額(2017年)。

 

可以說,市場經濟如同神話一樣,成為美國的三大遮羞布之一。去年的時候,美國駐華大使館還在吹噓,美國政府不對本地企業和外國企業區別對待……

 

 

現在美國大使的臉恐怕已經腫成豬頭了。川建國上臺之後,扯下了美國所有的遮羞布,露出了本來面目。

川普的邏輯很簡單,既要美國保持在高科技領域的壟斷(打壓華為),還要切分低端領域的蛋糕(全球貿易戰),同時還要牢牢攥住話語權(打壓TT)。

 

川普的思路是這樣的:第一,美國優先,打壓其他合作夥伴;第二,白人至上,撕裂族群,收緊移民;第三,就算是資本和貨物,也不能隨便進入美國。

 

現在的美國,對中國籍人士充滿了敵意,審查非常嚴格。我認為這樣搞下去,會有兩種結果:第一,中國優秀的人才不敢去美國了;第二,已經去了的人才要批量回國了。

 

這解決了我們一個老大難問題。以前,我們總是痛惜高端人才的流失,我們還不下手好阻止,畢竟要尊重個人選擇,沒辦法幹涉人才自由流動。

 

川建國還幫我們解決了另一個老大難問題,國內資本外流。前幾年,很多國內企業雄心勃勃,要布局全球,尤其是去美國投資。

 

這下好了,川建國一盆涼水澆在頭上,以後再去美國甚至歐洲投資,就得三思了。畢竟美國對TT下手,吃翔太難看了。愛吃韭菜也沒這麼吃的,連根拔啊。

 

川建國把美國的強盜邏輯暴露得一覽無餘。這麼做就相當於非禮良家婦女,完事扔幾個糟錢然後說自己沒有白嫖。

 

他的邏輯很混蛋:我們是房東,是我們讓TikTok巨大成功成為可能。這就像房東和房客。我們不出租(地方),房客就不會有價值,是我們讓這一巨大成功成為可能。

 

首先這個比喻就很混蛋,如美國政府是房東,那租客就是美國人民嘍。問題是美國人民喜歡上了TT,TT才會發展壯大,跟房東有什麼關係?另外TT在美國也照章納稅了呀。

 

連老牌公知李開復都看不下去了,因此我相信可以教育一大批人。而世界其他國家,有很多人也看得很透徹,德國新聞電視臺指出,TT事件是美國經濟強權的又一象徵。

 

川普飲鴆止渴不說,關鍵是開了個壞頭,甚至等於自掘墳墓。別忘了,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國家,臉書、推特、谷歌、蘋果都是布局全球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俄羅斯發出了感嘆,也應借鑑美國的經驗,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一些社交網絡在俄運營。另外,歐洲早就對谷歌、臉書、蘋果垂涎已久了。

 

所以表面上看,美國幹這一票很爽,但是幹一票少一票,消耗的是存量。現在想想有些後怕,假如華為在美國發展壯大,突然美國宣布接手,損失只會更大……

(三)閃轉騰挪,擴大開放修內功

 

我們再來想想,川普團隊的戰略意圖。其實川普的王八拳背後,是一群美國鷹派,比如納瓦羅,比如蓬佩奧,比如羅斯,這些政策看似不高明,但也是小團體商量的結果。

 

美國鷹派目前歇斯底裡一樣挑釁,正反映出他們急於求戰的心切。他們最希望我們失去耐心,大搞對等操作搞陣地戰,逼中國跟美國脫鉤,最終讓中國陷入孤立。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偏偏要沉住氣,要學會閃轉騰挪,抻的越久我們勝利就越大。一旦跟美國一樣瘋狂起來,我們就中計了。

 

川普這麼做,是瘋狂砸美國軟實力的盤。我們對等操作,等於砸我們自己軟實力的盤。但是美國的存量大,一對一消耗,美國最終會勝出。

 

美國動不動長臂管轄,動不動濫用國內法,動不動就加稅,動不動用核心技術卡人家脖子,我們卻不能這麼做,我們反而要張開雙臂擁抱世界。

 

比如很多人主張對等操作,制裁蘋果、高通和微軟。但是蘋果、高通和微軟,都遵守了中國法律,罰款該交交了,伺服器也搬中國來了,審查也積極配合了。

 

我們根本就沒辦法下手,你一下手,其他各國的企業該怎麼看待中國的營商環境?也正是因為我們的克制,馬斯克逆勢到中國來投資建廠。

 

 

現在可是一個招商引資的黃金時期啊,美國疫情失控,黑命貴運動持續發展,美國變成了新冠和敘利亞雙6A級風景區,也是我們挖牆腳的好時機啊!

 

另外,我覺得也是發展我們資本市場的好時機。很多新企業發現,在美國上市有政治風險,於是才考慮在國內上市。

 

比如最近的中微半導體(蝕刻機)、中芯國際、寒武紀、國盾量子都在A股科創板上市,馬上還有商湯科技,這些優質企業也可以吸引全球資本進入中國。

 

美國政府瞎折騰,非要逼中美脫鉤,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正式迎來春天,以前被美國壓得透不過氣來。

 

比如今天有個好玩的消息,視頻會議公司Zoom宣布自8月23日起,停止直接向中國大陸客戶出售新產品或升級已有產品。

 

我敢肯定釘釘團隊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樂瘋了,今天晚上估計會全員下館子慶祝,業務員搞不好半夜都會笑醒。一位釘釘業務員表示:以前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兒餅,有了川建國之後我就信了。

 

還有一位企業家,深情地對川建國說了一聲謝謝,他就是酷芯微電子的姚海平,他說感謝中美脫鉤,只有這個大背景,中國才有了超越英偉達的能力。

 

他認為川建國帶來了四大機遇:第一,中美脫鉤;第二,海外人才回流;第三,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完善;第四,中國落地環境相對寬鬆。

 

中國現在正處在上升期,要學習的是19世紀的美國,而不是現在更年期的美國,現在的美國只能當反面例子。

 

而中國,也正如同19世紀青春期的美國,充滿了朝氣。舉個例子,胡潤研究院公布了2020全球獨角獸排行榜,其中全球十大獨角獸中國佔據6席,而且包攬三甲。

 

第一是螞蟻集團,估值一萬億;第二是字節跳動,估值5600億;第三是滴滴出行,估值3700億。

 

 

在總榜單的586家企業中,美國233家,中國227家;兩家佔據了全球的八成。其中北京是全球獨角獸之都,有93家,舊金山有63家,上海有47家。

 

所以雖然說光刻機被卡、華為被美國制裁、TT被美國打劫,但是從大的方面來看,美國根本無力阻擋中國的偉大復興,世界兩強格局已經註定。

 

另外在智慧財產權上,中國也開始由防守轉入反擊。比如美國的晶片巨頭英特爾最近坐上了被告席,被中科院微電子所告了。

 

 

現在英特爾陷入了麻煩,不僅要賠償兩億美元,酷睿處理器還可能要被禁售,砸手裡了。而且以後技術上還不得不繞路。

 

 

蘋果公司也有麻煩,8月3日,小i機器人(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提起訴訟,要求蘋果停止Siri專利侵權,並暫計索賠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小i機器人就曾起訴Siri侵權,但因「專利有效性」未決,多年來處於中止狀態。但是上個月,最高法院已認定小i機器人專利有效,這就有意思了。

 

所以沉住氣,中美博弈進入佳境,好戲才剛剛開始,慢慢享受這份刺激。偉大復興因為艱苦卓絕,才會更加成色十足。

 

【 您的讚賞,就是鼓勵 】


 

相關焦點

  • 軍事新聞|中美博弈升級,這場生死大戰將決定中國的未來!
    可一旦將這四條新聞連成一體,我們將會發現這些事件無不是中美博弈的結果,同時也預示著來年的中美博弈將會變的更加激烈。中美博弈升級就在這個月中旬,中美就無人潛航器的「撕逼」大戲著實讓國人看得目瞪口呆。很多中國人表示,知道祖國很猛,誰知道祖國這麼猛,真是長見識了!
  • 中美博弈下,普通人該如何配置資產?
    中美博弈看似與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遠,但實際上,在這一歷史趨勢中,國家命運的走向卻又與每一個國民有著密切關聯。大到階層的變遷、社會財富的流動,小到普通人的資產配置,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哪一項不是受到國運的深刻影響?然而目前中美博弈陷入膠著,勝負暫未能明朗。歸根結底,中美博弈的核心戰場還是聚焦於兩個領域,即製造業與高新技術。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在霍布斯式博弈狀態下,戰爭攫取與殖民徵服是大國獲取財富和權力的重要統治手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開始設計和倡導新的統治方式,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這成為大國統治世界新模式的一種嘗試。以此為開端,西方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為主)在隨後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設計和實踐出新的世界治理手段,大國博弈因此也採取了新的方式——洛克式博弈。
  • 大戲拉開帷幕!雄鹿與湖人暗自較勁,雷霆的報價交鋒才剛剛開始
    當然,大戲才剛剛開始,選秀之夜臨近,許多球隊都在進行運作,勇士必然也會有一些大動作的。 二、都在尋求補強 這一次暗戰湖人大獲全勝,但雄鹿的補強不會停止,布萊德索上個賽季雖然表現不佳,但實力還是有的,相信會有球隊給出滿意的報價,至於湖人,施洛德只是一個開始
  •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在中美博弈日漸白熱化的今天,我們似乎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那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西方強國的內中敗絮。經濟停滯、就業內卷、創新保守……種種事實都在質問:如今的美國是否已經失去了探索生存邊界的初心?那麼當下的中國,是否又能成為新的未來?這是一場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思考。
  • 張捷:疫情後全球中美雙產業鏈博弈
    我在去年就分析了中美雙產業鏈的博弈,現在這樣的博弈變得越來越確實了,該文章的邏輯經受住了考驗,同時中國能夠出口的硬通貨,還有中國為抗疫而發揮出來的產業鏈和產能的優勢。所以本人把前面這個文章再度刊登出來:中美博弈走向何方,世界未來如何變化,二戰後全球化全球分工的體系正在分裂,如果分裂成中美各自主導的產業鏈,世界怎麼走,我們嘗試著進行了分析推演!
  • 臺灣八大寇和中美博弈
    臺灣民間較為欠缺國際視野,對中美角力認識不足,政治人物卻不可能不明白,然而蔡英文似乎並不在意臺灣在兩個大國之間扮演棋子角色,只要能達到本土化目的便行。ICAO蔡當局已經先折一陣,但綠營似乎並未警醒。正當大陸全心圍堵臺灣之時,就算亞太再平衡,美國為什麼事才會和中國翻臉,臺灣當局真的需要掂量掂量。
  • 中美軍機在臺灣上空開始鬥法!這難道是統一的前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的發展和全國人民的福祉是一個系統工程,統一臺灣雖然是必要條件,但其優先級和重要性相比14億人的生存發展問題還是比較靠後的,我們首先必須發展綜合國力,這才符合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第三種可能性是最可能發生的,也是現在正在演繹中的狀態,那就是中美激烈博弈,臺灣成為雙方博弈籌碼,最終博弈加速統一進程。這就是現在實際正在發生的情況。統一臺灣,實際上最終是中美博弈出的一個結果。客觀上說,統一臺灣並非只是統一臺灣,還是中美在第一島鏈的博弈,所以臺灣統一的結果也是中美第一島鏈博弈的輸贏。
  • 「邱靜」中美數字科技博弈中的歐洲策略
    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劇的形勢下,歐盟和歐洲國家基於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和價值理念等因素,採取了相應策略。其一,從平衡策略逐漸轉為傾向於限制中國科技公司。其二,強調「技術主權」,增強歐洲地區的技術能力和控制力,主要措施有:在數字科技領域加大投資;保護數據安全,促進單一歐洲數據空間的形成;根據歐洲價值理念制定具有影響力的規則。歐洲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體現的趨勢和影響值得重視。
  • 臺灣註定淪為中美博弈的祭品!(上)
    中美關係穩定,兩岸關係就會緩和。中美交惡,那麼兩岸衝突就會增加,這已經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 在川普政府於2019年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就自由落體式的改變,同步的,兩岸關係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急速的倒退,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惡化是完全同步的。
  • 尹乃菁:中美雙方博弈 臺灣利益將被犧牲
    核心提示:蔡英文即將過境美國,由此引發輿論對中美大國關係變化新一輪的關注。鳳凰衛視1月2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林秀芹:我們再聊聊中美關係的發展,我們也關注到了川普,你剛才提到了川菜通話,到底這個川菜要不要加一點辣,也就要看他說了一中政策可以拿來交易談判之後,他會願不願意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時候,來和蔡英文見面。
  •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講的是晚清,講的是民國,再或者講的是文革,講的都是中國曾經的落後和愚昧,我們引以為豪的張導,賈導們拍出的電影才是歐美人眼中的中國。而講現代中國,沒有愚昧落後,我們引以為豪的《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這樣幾十億元票房的電影在歐美是沒有市場的,別說拿獎了,能收到上千萬美元的票房就可以燒高香了,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電影在海外只能拿到幾十萬美元,好點兒的也就幾百萬美元。
  • 大戲才剛剛開始
    總票房連續4日破七千萬另據統計,全國票房從8月17日開始單日票房連續4日突破7000萬大關,雖然目前階段的票房總量只佔到去年同期總票房的13%,但隨著《八佰》火熱上映,更多的影片正在路上。除部分上映日期尚未確定的影片外,46部電影將在2020年下半年相繼上映。
  • 評美方「涉藏法案」 學者指「零和博弈」不利中美關係健康發展
    評美方「涉藏法案」 學者指「零和博弈」不利中美關係健康發展中新社北京1月30日電 (路梅 陳小願 王捷先)就美國眾議院近日通過「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多位中國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對華打「西藏牌」、
  • 李曉:經濟學家為何會錯判中美博弈?
    作為一個經濟學研究者,兩年來我的感覺是,中國經濟學界在中美兩國從貿易摩擦滑落到全方位大國博弈的過程中影響力在明顯下降。 英國女王2008年訪問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時,向在場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預見到危機?」
  • 大國博弈下的窮國站隊:印度和越南在中美之間選哪邊?
    就現在來看,中美大國博弈,在建立新秩序和維持舊秩序之間激烈爭奪是毫無疑問的,但窮國要怎麼選擇,那就是一門「學問」了。比如喬治亞和烏克蘭,站的都是西方的隊伍,但都在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中喪失了部分國土;比如越南和朝鮮半島,都存在著親蘇聯和親美國的兩股勢力,在當時的兩極格局下,大國在越南和朝鮮半島的博弈,就造成了多年戰亂和無數百姓因此喪命。
  • 做巖板要沉住氣!
    做巖板要沉住氣!巖板風口之下,行業內不少企業對巖板這個蛋糕蜂擁而至,相對於起步較早的義大利、西班牙巖板,國產巖板興起較遲。如今巖板廠家紛紛投向巖板生產,經銷商們也紛紛轉型巖板經營銷售,然而當大家都往巖板聚集的時候,才發現巖板其實難以推動,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 章百家:中美有望逐步建立良性「競合關係」
    (2015年11月7日,剛剛結束對美國友好訪問的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飛彈驅逐艦濟南艦、飛彈護衛艦益陽艦和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與美國海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梅森」號、「斯託克」號和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蒙特裡」號在美國梅波特港東南海域舉行聯合演練。
  • 江南雄鷹中美博弈新觀察之六:民進黨慘敗,臺灣的籌碼價值還剩幾何(中)?
    與此同時,涉及到臺灣島內的各方政治勢力也必將受「韓流」的影響,進而展開新一輪的博弈。那麼,為什麼「韓流效應」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韓流」為什麼能夠影響島內的選舉呢? 臺灣問題,不僅是中美間最重要、最關鍵、最敏感的問題,也是中美在可預見的將來必然要博出結果的重要問題。很顯然,「韓流效應」的產生與中美博弈也是分不開的。
  • 沉住氣是人生的必修課,方方當初聲嘶力竭,當今正在啪啪打臉
    在對死亡的恐懼中,我曾經淚灑衣襟,然後就開始沉住氣了。死就死唄,哭泣只能說明內心太脆弱。 這就不難理解,年初,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我淡定地在家裡陪著孩子上課寫作業。儘管疫情遠遠超過了非典時期的規模,但是我不慌張,為什麼呢,因為我經歷過,沉得住氣。我相信,夏天一到,疫情就會消失。 我的嗅覺在病後受到了很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