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2020-05-24 哼哼影評

前陣子上映了一部影片叫《別告訴她》,影片19年末就點映過,1月份拿了金球獎的音樂/喜劇片的最佳女主角,然後在國內網絡上播出也有幾個月了,一直沒有看,是因為我覺得肯定是又一部《摘金奇緣》-美國人視角下的中國人,昨天沒什麼片子可看就看了看,看完發現我想錯了,因為片子非常客觀,簡直就是中國人的視角看中國人。影片內容非常客觀真實,講的就是中國傳統的親情文化和家族文化。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是和我一樣看待這部影片的?《別告訴她》拿到金球獎之後,也就是年初,曾經有個國內的影院大佬找我,手裡有兩個中美合拍片的項目,一個是懸疑類的,一個就是類似於《別告訴她》講中國文化的,但是聚焦於國內大都市內的大齡剩女現象,想找國內的視頻平臺一起合作,看看能不能拉點兒投資,因為我曾經在某個視頻平臺工作過,於是將項目介紹給了以前的老領導,老領導回答很乾脆,拍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在國內很難有市場,所以那次牽線沒見面就夭折了,因為當時還沒看過《別告訴她》,所以還是很認同老領導的想法的,但是現在看完影片之後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轉變,因為《別告訴她》很不一樣!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具體有什麼不一樣呢,雖然是咱們海外華人拍的影片,但就像上面說的首先她很客觀真實,而且拿了金球獎,再就是它講的中國大都市下的親情文化,你肯定會問,這能有什麼不一樣呢?大家捋一捋,之前咱們拿國際大獎的中國影片都講的是什麼?講的是晚清,講的是民國,再或者講的是文革,講的都是中國曾經的落後和愚昧,我們引以為豪的張導,賈導們拍出的電影才是歐美人眼中的中國。而講現代中國,沒有愚昧落後,我們引以為豪的《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這樣幾十億元票房的電影在歐美是沒有市場的,別說拿獎了,能收到上千萬美元的票房就可以燒高香了,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電影在海外只能拿到幾十萬美元,好點兒的也就幾百萬美元。所以講中國現代都市下中國親情文化的《別告訴她》能夠獲得如此之大的國際關注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真的強大了,強大到歐美人不得不正視我們的現代中國,以及這個時代下的中國文化。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雖然影片裡也有很多海外華人的視角,比如說飛機場前的黑車,酒店的服務員,墳前上供哭喪的等等,這些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國內很多城市都存在相關類似的現象,倒也算不上愚昧落後,也是中國市場經濟下當代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不過也在影片中大段體現了我們現代大都市長春的城市風貌。另外相當一部分內容,尤其是親情的部分,我看著還是相當感動的,比如女主和奶奶之間的對白,晨練,紅包;女主大伯在婚禮上的肺腑之言;女主堂哥在婚禮上大醉之後的痛哭流涕;女主母親雖然平時對奶奶絮絮叨叨有諸多不滿,但離別時難隱的淚水;整個大家族競爭攀比而又相互扶持的親情文化。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真實而又感動,所以拋開意識形態,單就影片品質和演員演技而言也是相當不錯的。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之前以為女主這麼醜還能當上女主,當上好萊塢當紅女星,完全是出自於美國人對華人的惡趣味審美,因為她長的太像動畫版的花木蘭了,但是後來查了資料,女主奧卡菲娜並不是演員出身,也是從饒舌歌手,脫口秀演員,奮鬥了十幾年一步一步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作為第四代華裔,奧卡菲娜按理說早就不會說中文了,但是影片中中文可以說到這種程度,應該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飾演女主父親的馬泰也是知名好萊塢華裔演員,有很多影視作品,有點兒像美國版的矢野浩二,在美國影視劇裡專門演一些算不上討喜中國人角色,華人想在好萊塢闖出點名堂確實很難,從以前的影視作品中記得馬泰的中文口音相當蹩腳難聽,但是這次已經58歲的馬泰在影片中卻基本聽不出來什麼口音,所以相較我們的港臺演員,好萊塢演員的職業素養還是值得肯定的。而女主的奶奶,母親,大伯,姑姑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話劇院的老戲骨了。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導演王子逸自身就像電影裡的女主一樣,出生在中國北京,曾經和奶奶一起在長春生活,6歲時跟隨父母移民到了美國。藉助這部電影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了這個一代半美國華人雖然對中國一些傳統習俗的不理解,但同時又對中國親情文化的認可,對傳統大家族生活的嚮往,她還是一個廣義上的中國人,她的根還是在中國。或許因為疫情期間的一些跑步女們,很多人對海外華人產生了一些偏見,但這些都是個例,更多的8000多萬海外華人是在國內疫情之初就買斷了國外口罩和防護服的那些人,甚至還間接造成了歐美第一波疫情來臨時的醫療物資短缺,而且疫情下海外華人也不好過,更需要偉大祖國這個堅實的後盾。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別告訴她》這部影片在豆瓣的評分是7.3,但我的預期是就沒有上8.5也應該在8分以上,或許還是有些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部影片,但是就拋開影片品質,在當前中美博弈的情況下,很多國人還不了解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緊迫性,因為現在的中美博弈已經不是簡單的經濟戰和貿易戰,在疫情的催化下已經演化成了一場輿論戰,看看我們很多國際新聞的標題吧「外媒報導,美媒報導」,雖然看內容上我們似乎佔了上風,但實際上看看我們不斷的引用外媒報導的論據,事實上我們是佔了下風的,因為連輿論工具我們都沒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連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都要跑到對方的陣地上Twitter上開戰,你覺得我們能贏嗎?人家如果要對我們封號那是分分鐘鐘的事,實際上對方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中美博弈下,看中國文化出口的緊迫性

之所以去別人的陣地去開槍也是無奈之舉,因為Facebook月活用戶數23.75億,Youtube月活20億,WhatsApp月活16億,Facebook Messenger月活13億,Instagram月活10億,Twitter月活5億,這些都是發源於美國的社交平臺,而美國人口只有3億多。雖然我們也有微信月活11億,QQ月活8億,抖音月活5億,微博月活4.6億,但是我們心知肚明,這些應用都是我們在自娛自樂。按照Twitter消息發布數,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是印尼首都雅加達、東京和倫敦,美國排名第一的紐約全球只在第5位,而且美國用戶數隻佔約27%,同時Twitter和Facebook一樣,目前的增長也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尤其巴西增長最快,而巴西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完全就是一個盜版的美國。 可以說美國已經掌握了世界的喉舌,為了讓世界聽到我們中國人的聲音,我們不得不跑到敵人的陣地去拼刺刀。


所以中國文化出口任重而道遠,而《別告訴她》這部影片就像是在敵人陣地上開出的中國之花,第一次傲慢的西方人願意坐到電影院裡觀看我們客觀真實的現代中國,我們應該感到慶幸和欣慰,而且應當給予讚許和鼓勵,並期望有更多類似的影片能夠「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相關焦點

  • 中美博弈下,普通人該如何配置資產?
    中美博弈看似與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遠,但實際上,在這一歷史趨勢中,國家命運的走向卻又與每一個國民有著密切關聯。大到階層的變遷、社會財富的流動,小到普通人的資產配置,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哪一項不是受到國運的深刻影響?然而目前中美博弈陷入膠著,勝負暫未能明朗。歸根結底,中美博弈的核心戰場還是聚焦於兩個領域,即製造業與高新技術。
  • 張捷:疫情後全球中美雙產業鏈博弈
    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現在疫情在歐美的流行不可避免,而世界的金融泡沫全部破裂,歐美進入了無限QE的時代。在無限印鈔的模式下,世界將怎麼博弈,是必須進行研究的事情。我在去年就分析了中美雙產業鏈的博弈,現在這樣的博弈變得越來越確實了,該文章的邏輯經受住了考驗,同時中國能夠出口的硬通貨,還有中國為抗疫而發揮出來的產業鏈和產能的優勢。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在霍布斯式博弈狀態下,戰爭攫取與殖民徵服是大國獲取財富和權力的重要統治手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開始設計和倡導新的統治方式,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這成為大國統治世界新模式的一種嘗試。以此為開端,西方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為主)在隨後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設計和實踐出新的世界治理手段,大國博弈因此也採取了新的方式——洛克式博弈。
  • 軍事新聞|中美博弈升級,這場生死大戰將決定中國的未來!
    以上四條新聞,如果我們單獨截取其中一條來看,或許看不出什麼。可一旦將這四條新聞連成一體,我們將會發現這些事件無不是中美博弈的結果,同時也預示著來年的中美博弈將會變的更加激烈。中美博弈升級就在這個月中旬,中美就無人潛航器的「撕逼」大戲著實讓國人看得目瞪口呆。很多中國人表示,知道祖國很猛,誰知道祖國這麼猛,真是長見識了!
  • 王巨光:從出口數據上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大陸鋁合金輪轂行業的影響
    2012年至2019年中國大陸鋁合金車輪產品出口在遭受國際市場各種圍追堵截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著比較平穩的發展趨勢,只是在2019年出口量有了一個較大的下滑,與前一年相比減少了90,300噸。  以上是我們鋁合金輪轂產品出口市場的一個概況,這也是在過去正常國際貿易秩序下的一個基本狀態,但大家都知道,從2018年開始中美雙方在相互貿易的問題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協商未果後摩擦加劇,進而雙方大打出手,都對對方進行了多輪眼花繚亂的貿易制裁與反制裁,其中美方對我們制裁措施中與鋁合金輪轂行業直接相關的有兩個,首先是自2018年9月24日起對包括鋁合金輪轂在內的2000億美元來自中國商品加徵
  • 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貿易增長強勁 「脫鉤」論不攻自破
    不過,中美兩國強勁的貿易增長勢頭表明,這些政客註定是徒勞的。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其中,對美國出口2.82萬億元,增長6.9%;自美國進口8233.2億元,增長7.2%。
  • 臺灣註定淪為中美博弈的祭品!(上)
    中美關係穩定,兩岸關係就會緩和。中美交惡,那麼兩岸衝突就會增加,這已經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 在川普政府於2019年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就自由落體式的改變,同步的,兩岸關係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急速的倒退,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惡化是完全同步的。
  • 臺灣八大寇和中美博弈
    臺灣民間較為欠缺國際視野,對中美角力認識不足,政治人物卻不可能不明白,然而蔡英文似乎並不在意臺灣在兩個大國之間扮演棋子角色,只要能達到本土化目的便行。ICAO蔡當局已經先折一陣,但綠營似乎並未警醒。正當大陸全心圍堵臺灣之時,就算亞太再平衡,美國為什麼事才會和中國翻臉,臺灣當局真的需要掂量掂量。
  • 中美軍機在臺灣上空開始鬥法!這難道是統一的前奏?
    在這樣的背景下,統一臺灣很長時間以來都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緊迫性問題、優先級問題、代價問題,在臺海維持現狀並非國家現階段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我們選擇戰略性延後統一進程,符合國家總的利益。而我們常說的代價問題,主要作用因素就是美國,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統一臺灣的最大障礙一直都是美國,未來也必然是美國。
  • 大國博弈下的窮國站隊:印度和越南在中美之間選哪邊?
    就現在來看,中美大國博弈,在建立新秩序和維持舊秩序之間激烈爭奪是毫無疑問的,但窮國要怎麼選擇,那就是一門「學問」了。比如喬治亞和烏克蘭,站的都是西方的隊伍,但都在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中喪失了部分國土;比如越南和朝鮮半島,都存在著親蘇聯和親美國的兩股勢力,在當時的兩極格局下,大國在越南和朝鮮半島的博弈,就造成了多年戰亂和無數百姓因此喪命。
  • 「邱靜」中美數字科技博弈中的歐洲策略
    歐洲在數字科技領域目前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短期內尚難與中國和美國抗衡。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劇的形勢下,歐盟和歐洲國家基於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和價值理念等因素,採取了相應策略。其一,從平衡策略逐漸轉為傾向於限制中國科技公司。
  • 評美方「涉藏法案」 學者指「零和博弈」不利中美關係健康發展
    評美方「涉藏法案」 學者指「零和博弈」不利中美關係健康發展中新社北京1月30日電 (路梅 陳小願 王捷先)就美國眾議院近日通過「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多位中國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對華打「西藏牌」、
  • 尹乃菁:中美雙方博弈 臺灣利益將被犧牲
    核心提示:蔡英文即將過境美國,由此引發輿論對中美大國關係變化新一輪的關注。鳳凰衛視1月2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林秀芹:我們再聊聊中美關係的發展,我們也關注到了川普,你剛才提到了川菜通話,到底這個川菜要不要加一點辣,也就要看他說了一中政策可以拿來交易談判之後,他會願不願意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時候,來和蔡英文見面。
  • 關鍵時刻,我國稀土出口量爆減近70%,國際評論:中國準備出王牌
    稀土近段時間以來,中美之間的正面博弈顯然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全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碰撞,這在外界看來,如果分出勝負,很大概率將決定全球未來局勢的走向。而就在最近,就有消息顯示,中國很可能要出「王牌」了。據日本共同社在8月16日的消息顯示,中國2020年7月稀土出口量僅為1620噸,而在2019年7月該數據為5243噸,同比出口量爆減近70%。這一數據上的下滑,無疑是中國方面對稀土管控政策在起作用。而根據我國海關總署在最近出具的報告中,關於稀土的出口數額,也證實了數據的真實性。
  • 中美體育文化交流啟動 世界拳王梅威瑟將來中國
    其高潮階段是由北京布萊森體育董事長張莉女士與拳王梅威瑟(Floyd Mayweather)亞洲經紀人周愛明(AmyZhou)女士籤署「中美體育文化交流」的和合作協議,助力中國體育事業。本次發布會的意義是展望中美體育文化交流,拳王梅威瑟先(Floyd Mayweather)生亞洲經紀人AmyZhou/周愛明女士將率先把梅威瑟(Floyd Mayweather)先生帶來中國,為中美體育文化帶來一劑強心劑。如今,美國體育產業成熟完整,發達程度在全球位居前列。
  • 教授觀點 | 北大國發餘淼傑:中美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雙循環
    從加徵關稅的產品數量來看,中國出口產品逐步受到美國的不公平待遇。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中只有8.1%被徵收高關稅,且一般都是因為這些產品涉及到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稅法等。截至2020年3月數據,美國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的關稅從3.1%提升到19.3%,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從8%提升到21.1%,顯然美國的提升幅度更大,對中美貿易的打擊力度也更大。2019年12月13日,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中美貿易戰按下暫停鍵。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來源:新浪娛樂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12月28日,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在澳門美獅美高梅隆重舉行。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在政府扶持,三星支援下,韓國的替代品有了巨大的進步。雖然仍然比不了日本,也不太划算,但湊合湊合也能用了。而從長期看,韓國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徹底替換日本的供應鏈。於是,韓國半導體工業協會表示:「即使限制恢復到過去的水平,我們也不要了。」
  • 中美競合|歡迎來到後疫情世界 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雖然疫情仍在延續,但美國在技術方面的對華施壓一直沒有放鬆,除了醞釀出臺更加嚴格的出口管制規定,還試圖進一步限制中國從德國、以色列、挪威等其他國家獲取先進技術,並日益將矛頭對準研發先進商業技術、參與軍民融合戰略的中國私營企業。
  • 李曉:經濟學家為何會錯判中美博弈?
    李曉教授在發言中指出,中美關係變化為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研究視野,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需要關注五個方面的問題,即打破經濟學尤其是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專業壁壘,加強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的綜合性研究,注重對美國國內經濟結構變化及其對社會生活、政治生活與對外政策影響的研究,加強對國際貨幣、資本、金融運行機制的深入研究並從貨幣權力視角構建國際政治經濟學框架,以及加強對1500年以來大國興衰過程中「挑戰國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