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逆襲日本!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2020-12-23 觀點

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

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

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

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日韓矛盾根源

韓國是一個熱愛反覆橫跳的國家。

世界上絕大多數正常國家,都有著短期內朝野上下一致認同的外交方略。

比如美國,短期內製裁咱們是兩黨的共識,也川普連任與否無關。比如日本,美國大叔永遠是我爸爸。

韓國不是。

當右派上臺時,那就是親日、親美、反朝鮮,比如樸槿惠。

換左派登場時,就變成反日、反美、親朝鮮,比如文在寅。

現在,是文在寅執政,自然就要對日本動手。

動手,當然就要拿對面沒法還嘴的歷史問題說事。

日韓的歷史問題,就像是一個月經問題,沒事就要拿出來說一說。

韓國譴責日本當年侵略,要求對慰安婦進行賠償。

日本不道歉、不認帳,但積極賠錢,希望花錢買個清淨。

這樣的套路,本來大家都習慣了。跟友誼賽踢默契球似的,一人進一個,皆大歡喜。

然而在去年7月,默契被打破了。

文在寅史無前例地將當年侵韓的歷史責任聚焦在幾家日本公司之上,然後以此為由,凍結這些公司的在韓資產。

這顯然是扯淡。

這些日本公司當年固然有在韓強徵勞工之罪行,然而是個人都知道,如果背後沒有日本政府的支持,一家普通公司無論如何做不了這事。

或者我們進一步說,如果這些公司倒閉了,難道日本就沒有侵略罪行了嗎?

顯然,文在寅這麼搞,那就是有意要把事情鬧大。

當然了,文在寅恐怕也有借刀殺人、以此打擊韓國財閥之意。不過這就涉及韓國內部的政治鬥爭,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韓國出於政治原因,率先打破外交默契。

好比日本韓國出去吃飯,日本作勢搶著要買單,結果韓國真就屁股沾椅子坐等日本付錢。

那日本當然就不高興了:你又不是我的美國爸爸,你憑什麼欺負我?

於是,不願意買單的日本,直接把桌子掀了。

韓國反敗為勝

我們知道,半導體是韓國最最核心的產業。

沒了半導體,韓國還能不能維持在發達國家行列都是兩說。

而韓國半導體原料,則嚴重依賴日本供給。

沒了日本的原材料供應,韓國最大的企業如三星、SK、LG等都將大受影響。

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韓國賣雞蛋羹,日本給韓國提供雞蛋。以前大家琴瑟和諧,有錢一起賺。

現在,日本把雞蛋給你斷了,看你怎麼做雞蛋羹。

是不是有點美國卡我們晶片的味道了?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韓國不得不向日本求饒。甚至有媒體預測,韓國可能會請美國出面調停,而文在寅可能得跟他的前任們一樣得從青瓦臺搬家到監獄。

可萬萬沒想到,大半年過去了,韓國竟然挺住了。

過去,韓國也有提供相關原材料的企業。

只是它們提供的原材料既不如日本的好,還賣得比日本貴,於是自然門可羅雀。

比如日本的純度可以達到12N,也就99.999999999999%,小數點後面12個9,韓國只能達到10N。

但現在沒法子,現在日本不賣了,那就只好自己來。

在政府扶持,三星支援下,韓國的替代品有了巨大的進步。

雖然仍然比不了日本,也不太划算,但湊合湊合也能用了。

而從長期看,韓國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徹底替換日本的供應鏈。

於是,韓國半導體工業協會表示:「即使限制恢復到過去的水平,我們也不要了。」

文在寅則發言調侃:感謝安倍先生對韓國半導體行業做出的貢獻。

反過來,倒是日本自己扛不住了。

本來以為只是制裁一下韓國,回頭韓國慫了咱們利潤更大。

現在,韓國要永久減少進口了,那日本的企業當然就坐不住了。

因為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國,你不賣給它又能賣給誰去?

比如Stella Chemifa的產能直接跌了30%,利潤掉了18%,而隨著韓日「脫鉤」,這樣的下滑趨勢還可能繼續加速。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進口日本製造業原材料比例為16%,同比下降接近10%。

於是,日本只好趕緊認慫,客客氣氣地說,那要不給你們恢復供應唄?

至此,日韓貿易戰以韓國逆襲告終。

中美貿易戰預演

日韓貿易戰,相當程度上就是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縮影。

日本卡半導體原材料的做法與美國卡咱們晶片技術如出一轍。

事實上,美國一直有聲音反對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倒不是「親中」,而是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封鎖本質上是在扶植對手的相關產業,是一種短期雙方受損,長期對方利好的愚蠢戰略。

為什麼呢?

因為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資本逐利。

資本無國界,資本永不眠。

為什麼我國扶持了這麼多年的晶片一直都扶持不起來?

因為從企業的角度說,直接買國外的成品最划算。

市場經濟下,你也不能綁架企業非得買你國產又貴又不好用的玩意兒。

因此,如果不是川普搞封鎖,可能中國的晶片產業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而現在,當你對華封鎖晶片出口,本質上其實是在給國內的晶片企業做補貼。

日本試圖封鎖韓國的半導體原材料,結果反而斷了自家企業的財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也因此,高盛的分析師一直呼籲,要用「市場的手段」去打擊對手,而不是站在市場經濟的對立面。

當然,這也有前提,那就是韓國爭氣,自己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要是解決不了呢?沒準三星什麼都會垮。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老夫子早就說過這個道理了。

過去,美國還曾限制對華出口晶片刻蝕機。

而到了2015年,對刻蝕機的出口限制則完全放開。

為什麼呢?因為我國的刻蝕機技術在2014年提升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

這時再限制對華出口,那就是跟自家企業過不去了。

所以,當我們自己的水平到達世界頂尖水準之時,一切的制裁、打壓那都是花架子。

美國對咱們封鎖技術固然不是好事,但本質上,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迎頭趕上的機會。

而能否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要看我們如何應對了。

相關焦點

  • 日本向韓國正式提「分手」!日韓貿易戰加劇,日本勝券在握?
    日韓關係進一步惡化。8月7日,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正式貼出官方通報,將韓國排除出貿易優惠「白名單」,加強對韓國出口管控。日韓問題相關研究學者認為,日本選擇韓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打擊,是經過精準計量的,勝券在握。
  • 日韓貿易戰一年 中美怎麼看?
    日韓是全球兩個科技有影響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貿易戰,全球自然備受關注。中美是全球兩個科技有決斷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任何衝突,更可能改變世界科技格局。所以,我認為中美,有必要關注日韓貿易戰一年得失,規劃好自己之後的行動。
  • 明察秋毫|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日韓何去何從2020年7月26日,韓國民間最大的經濟團體——大韓商工會議所發表了以《日本出口限制1年對韓國產業界影響及應對政策》為題的報告。報告顯示,自日本對韓採取出口限制措施近一年以來,韓國經濟對日本進口依賴度不升反降。
  • 中美貿易戰,究竟是為何而戰?
    音頻本來是真的不想說中美貿易戰的,但看到後臺有個朋友跟我說:這麼大的一個熱點,你都不來蹭一下流量,這點新聞敏銳度都沒有?還做什麼公眾號?搞什麼自媒體?趁早棄號停更,免得我們眼巴巴的望穿秋水。哎,說的我真是,那個鼻涕泡都差點哭出來了。。。其實這次貿易戰分析的文章真的是夠多的了,各種原因也都分析的透透的。
  • 從三星會長去世到日韓貿易戰:日本殖民遺產如何影響韓國經濟
    以李健熙為代表的韓國經濟界與日本想切卻又無法切斷的關係背後有著更為深刻和複雜的歷史原因。它們不僅在微觀上左右了單個企業的成長,更在宏觀上以包括「日韓貿易戰」在內的各種形式對國際關係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 日韓大戰到底為什麼?
    中美貿易戰牽動人心,引發國人關注,實際上今年的日韓貿易戰更加激烈,已經發展到了韓國全民上街,砸車自焚,遊行示威,全面抵制日貨的激烈程度。很多讀者看到新聞很詫異,韓國遊行示威者一方面抵制日貨,一方面又要求日本解除對韓國的貿易制裁,把原材料賣給韓國,那到底是抵制還是不抵制啊?想弄明白日韓兩國的恩怨情仇需要回看歷史。
  • 日韓貿易戰中傷了誰
    日韓之爭步入白熱化,依賴半導體的韓國已經吃夠了苦頭。同樣的,咄咄逼人的日本也逃不過,在抵制日貨的浪潮下,日系車在韓國成了眾矢之的。你進一尺、我進一丈,無論利益糾葛有多複雜,寸步不讓的後果永遠是兩敗俱傷。
  • 日韓半年「貿易戰」
    作為反制措施,韓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也把日本排除出貿易「白色名單」,並於8月22日宣布不再續籤將於11月22日到期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日本宣布出口管制後一直拒絕與韓國進行外交對話,對韓國派特使磋商的提議不予理睬,對文在寅光復節講話中的倡議保持沉默,日韓外長磋商無果而終。  面對日本突然實施的經濟打擊,韓國選擇加強自我能力建設和反制並舉。
  • 【日韓關係】劉榮榮 王珊: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此次日本利用自身經濟優勢對韓發動貿易戰,企圖依靠經濟上的強制手段迫使韓國改變歷史問題上的立場,對韓國進行政治和外交「規訓」,違背了其外交慣例,與川普對其他國家發動的貿易戰做法頗有類似之處,以致於文在寅將日本依靠強力解決問題的做法比作近代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欺凌。 其三,日韓紛爭中出現了攻守異位。
  • 「武士刀」vs「太極虎」 日韓貿易戰日漸白熱化
    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三大「經濟支柱」之首的半導體行業,在這次貿易戰中,日本凶相畢露,對韓國是屢下狠手。直接限制三種重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對韓出口,精準打擊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半導體對韓國GDP的貢獻接近一半,如果半導體行業倒下,那麼韓國經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俄羅斯衛星網8月3日評論指出,日本人控制著半導體的材料,一旦日本全面斷供,那麼韓國經濟最多撐過一年,就將面臨崩潰。
  • 日韓貿易戰的前因後果
    #韓國加油站拒給日系車加油#[吃驚]】自7月1日東京宣布限制用於製造半導體(韓國的一個主要產業)的材料出口以來,韓國的反日情緒一直在增長。由於貿易和政治緊張局勢,韓國民眾最近對日本商品抵制升級,部分韓國的加油站和汽車修理廠拒絕為日本汽車加油或提供服務。一座加油站的老闆則稱,拒絕為日本車加油可以有效「勸退那些希望購買日本車的人」。
  • 日韓掰不掰北京見分曉?為何中國最不希望日韓此時大打貿易戰
    中日、日韓外長期間也將分別會晤。這將是日韓外長繼8月1日在泰國東協會議期間會晤後,再次就兩國目前的矛盾舉行會面。而以此次會談為開端,日韓兩國面前將陸續出現重大的「關鍵點」。8月24日是《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延長期限,28日是日本把韓國排除在「白名單」之外的實施之日——這意味著如果日韓外長此次會談再像泰國會談時一樣不歡而散,兩國關係將陷入更加深度的撕裂當中。
  • 日韓矛盾難以緩和!日本反對韓國加入G7,貿易戰兩敗俱傷
    近日,日本政府公開向美國政府表示,反對美方邀請韓國參加今年的G7峰會。此前,美國同時邀請了俄羅斯、韓國、澳大利裔和印度四國參加七國集團峰會,對此,韓國政府一直表現出了一種積極的態度。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青瓦臺高官對日本公開反對的做法表示憤慨,還怒斥日本的行為無恥至極。
  • 《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此次日本利用自身經濟優勢對韓發動貿易戰,企圖依靠經濟上的強制手段迫使韓國改變歷史問題上的立場,對韓國進行政治和外交「規訓」,違背了其外交慣例,與川普對其他國家發動的貿易戰做法頗有類似之處,以致於文在寅將日本依靠強力解決問題的做法比作近代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欺凌。 其三,日韓紛爭中出現了攻守異位。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拜登推薦戴琦代表美國貿易 對華態度明顯據了解,拜登此舉很有可能是在向外界表示,即便他上臺,也可能會將「中美貿易」的戰爭延續下去。據有關人士透露,拜登前不久在公開場合上推薦戴琦成為下一任的美國貿易代表。
  • 日韓貿易戰啟示錄有哪些?
    、韓國開啟了關稅之戰;但美國與北美、歐盟迅速和解,也與日本、韓國很快達成了貿易協定。誰都沒料到,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日韓之間貿易戰會這麼快開打,還打得這麼兇:兩國互相拉黑,將對方移出經濟白名單,日韓貿易戰愈演愈烈大有不斷升級之勢。
  • 時政英語|中美貿易戰
    今天就讓我們根據一則cnn新聞來學習一下中美貿易戰中的相關表述吧!許多分析人士稱這是兩國之間的貿易戰,而好述舉措是兩國在貿易戰中的最新一次交手。這可能導致太平洋兩岸的進口材料和原料價格上漲。So why is this happen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blamed China for unfair trade practices.
  • 日韓貿易戰,導致DRAM價格即將上漲
    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的影響已經波及產品的交易價格。在韓國企業份額較高的DRAM記憶體方面,價格在2周裡上漲近1成。認為出口管制將導致供給暫時停滯的預測浮出水面。一方面,DRAM需求本身仍然疲軟。圍繞貿易管制的相關看法正在影響流通市場。
  • 在日韓貿易戰中浮出水面的半導體隱形大佬
    日本在消費科技中的核心地位仍然不容忽視。在上月爆發的日韓貿易戰中,日本僅對三種「不起眼」的材料實施制裁,就讓三星、SK 海力士的高層迅速赴日,尋求解決之道。生產這些材料的企業中,有一個是以不起眼的橡膠生意發家的。
  • 朝核博弈風雲變換,日本成最大輸家
    據美國媒體CNN報導,美朝雙方為準備下月展開的首腦會談正在持續進行秘密談判以期達成某種協議,日本國內從媒體到學界已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4月17日訪美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安倍就明確表示將於川普總統進行溝通,促成日本人質綁架問題成為5月特金會的議題之一,並就解決綁架問題與美國「謀求協作」,在一些日媒眼中,此訪已經成為本輪日本在朝核外交中為保證「不掉隊」能夠去抓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三角同盟,再現動搖 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軟硬兼施,希望拉韓國「徹底」加入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