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
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
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
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日韓矛盾根源
韓國是一個熱愛反覆橫跳的國家。
世界上絕大多數正常國家,都有著短期內朝野上下一致認同的外交方略。
比如美國,短期內製裁咱們是兩黨的共識,也川普連任與否無關。比如日本,美國大叔永遠是我爸爸。
韓國不是。
當右派上臺時,那就是親日、親美、反朝鮮,比如樸槿惠。
換左派登場時,就變成反日、反美、親朝鮮,比如文在寅。
現在,是文在寅執政,自然就要對日本動手。
動手,當然就要拿對面沒法還嘴的歷史問題說事。
日韓的歷史問題,就像是一個月經問題,沒事就要拿出來說一說。
韓國譴責日本當年侵略,要求對慰安婦進行賠償。
日本不道歉、不認帳,但積極賠錢,希望花錢買個清淨。
這樣的套路,本來大家都習慣了。跟友誼賽踢默契球似的,一人進一個,皆大歡喜。
然而在去年7月,默契被打破了。
文在寅史無前例地將當年侵韓的歷史責任聚焦在幾家日本公司之上,然後以此為由,凍結這些公司的在韓資產。
這顯然是扯淡。
這些日本公司當年固然有在韓強徵勞工之罪行,然而是個人都知道,如果背後沒有日本政府的支持,一家普通公司無論如何做不了這事。
或者我們進一步說,如果這些公司倒閉了,難道日本就沒有侵略罪行了嗎?
顯然,文在寅這麼搞,那就是有意要把事情鬧大。
當然了,文在寅恐怕也有借刀殺人、以此打擊韓國財閥之意。不過這就涉及韓國內部的政治鬥爭,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韓國出於政治原因,率先打破外交默契。
好比日本韓國出去吃飯,日本作勢搶著要買單,結果韓國真就屁股沾椅子坐等日本付錢。
那日本當然就不高興了:你又不是我的美國爸爸,你憑什麼欺負我?
於是,不願意買單的日本,直接把桌子掀了。
韓國反敗為勝
我們知道,半導體是韓國最最核心的產業。
沒了半導體,韓國還能不能維持在發達國家行列都是兩說。
而韓國半導體原料,則嚴重依賴日本供給。
沒了日本的原材料供應,韓國最大的企業如三星、SK、LG等都將大受影響。
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韓國賣雞蛋羹,日本給韓國提供雞蛋。以前大家琴瑟和諧,有錢一起賺。
現在,日本把雞蛋給你斷了,看你怎麼做雞蛋羹。
是不是有點美國卡我們晶片的味道了?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韓國不得不向日本求饒。甚至有媒體預測,韓國可能會請美國出面調停,而文在寅可能得跟他的前任們一樣得從青瓦臺搬家到監獄。
可萬萬沒想到,大半年過去了,韓國竟然挺住了。
過去,韓國也有提供相關原材料的企業。
只是它們提供的原材料既不如日本的好,還賣得比日本貴,於是自然門可羅雀。
比如日本的純度可以達到12N,也就99.999999999999%,小數點後面12個9,韓國只能達到10N。
但現在沒法子,現在日本不賣了,那就只好自己來。
在政府扶持,三星支援下,韓國的替代品有了巨大的進步。
雖然仍然比不了日本,也不太划算,但湊合湊合也能用了。
而從長期看,韓國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徹底替換日本的供應鏈。
於是,韓國半導體工業協會表示:「即使限制恢復到過去的水平,我們也不要了。」
文在寅則發言調侃:感謝安倍先生對韓國半導體行業做出的貢獻。
反過來,倒是日本自己扛不住了。
本來以為只是制裁一下韓國,回頭韓國慫了咱們利潤更大。
現在,韓國要永久減少進口了,那日本的企業當然就坐不住了。
因為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國,你不賣給它又能賣給誰去?
比如Stella Chemifa的產能直接跌了30%,利潤掉了18%,而隨著韓日「脫鉤」,這樣的下滑趨勢還可能繼續加速。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進口日本製造業原材料比例為16%,同比下降接近10%。
於是,日本只好趕緊認慫,客客氣氣地說,那要不給你們恢復供應唄?
至此,日韓貿易戰以韓國逆襲告終。
中美貿易戰預演
日韓貿易戰,相當程度上就是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縮影。
日本卡半導體原材料的做法與美國卡咱們晶片技術如出一轍。
事實上,美國一直有聲音反對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倒不是「親中」,而是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封鎖本質上是在扶植對手的相關產業,是一種短期雙方受損,長期對方利好的愚蠢戰略。
為什麼呢?
因為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資本逐利。
資本無國界,資本永不眠。
為什麼我國扶持了這麼多年的晶片一直都扶持不起來?
因為從企業的角度說,直接買國外的成品最划算。
市場經濟下,你也不能綁架企業非得買你國產又貴又不好用的玩意兒。
因此,如果不是川普搞封鎖,可能中國的晶片產業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而現在,當你對華封鎖晶片出口,本質上其實是在給國內的晶片企業做補貼。
日本試圖封鎖韓國的半導體原材料,結果反而斷了自家企業的財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也因此,高盛的分析師一直呼籲,要用「市場的手段」去打擊對手,而不是站在市場經濟的對立面。
當然,這也有前提,那就是韓國爭氣,自己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要是解決不了呢?沒準三星什麼都會垮。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老夫子早就說過這個道理了。
過去,美國還曾限制對華出口晶片刻蝕機。
而到了2015年,對刻蝕機的出口限制則完全放開。
為什麼呢?因為我國的刻蝕機技術在2014年提升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
這時再限制對華出口,那就是跟自家企業過不去了。
所以,當我們自己的水平到達世界頂尖水準之時,一切的制裁、打壓那都是花架子。
美國對咱們封鎖技術固然不是好事,但本質上,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迎頭趕上的機會。
而能否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要看我們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