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韓貿易戰中浮出水面的半導體隱形大佬

2021-01-18 澎湃新聞

日本在消費科技中的核心地位仍然不容忽視。在上月爆發的日韓貿易戰中,日本僅對三種「不起眼」的材料實施制裁,就讓三星、SK 海力士的高層迅速赴日,尋求解決之道。

生產這些材料的企業中,有一個是以不起眼的橡膠生意發家的。

在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並談了一筆關鍵生意之後,這家公司一躍成為它所處行業的世界第一,也變成了日本掣肘韓國的關鍵。

本文,就為各位講述這家公司的故事。

翻譯 | 太浪  編輯 | 宇多田

當日本決定加大對韓國的打擊力度時,他們對供應鏈進行了深入挖掘,然後對三種「不起眼」的材料實施了制裁,這些材料是由少數幾家鮮為人知的日本公司生產的。

1、半導體產業的隱形大佬,在日韓貿易戰中浮現

在日本政府打擊鄰國的行動中,最有力的武器竟然是六家左右利基公司(專注細分市場的公司,市場份額很小)。

它們的名字是:JSR、Shin-Etsu Chemical(信越化工)和 Tokyo Ohka Kogyo(東京應化工業),以上公司生產的產品包括含氟聚醯亞胺、氟化氫和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

這些材料是製造顯示器和半導體的基本原料,應用於現代消費電子產品中——

從蘋果的 iphone、戴爾的筆記本電腦到三星的全套設備的每一個部件。

然而日本禁止出口這些材料,只有在供應商獲得許可證並定期更新許可證的情況下才允許例外。

它們是如何變得如此不可或缺? 在日本客戶將晶片和顯示器市場拱手讓給臺灣和韓國的競爭對手之後,它們又是如何保持領先地位的?

答案就在於,幾十年前一系列時機恰當的投資,加上開拓海外市場的意願,以及對製造標準的不斷完善。

這些標準過於嚴苛,以至於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嘗試和效仿。

「JSR 是一個有趣的案例,他們在光刻膠方面做得很大是因為他們首先在海外取得了成功。」麥格理集團(參與了曠視 D 輪融資)分析師 Damian Thong 表示:

「而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個人的策略——Mitsunobu Koshiba。」

2、將JSR重心轉移到光刻膠上的帶頭人

光刻膠是一種光敏液體,通過光刻技術,將幾股 DNA 那麼窄的電路壓印到矽晶片上。

由於晶片公司能夠在矽片上蝕刻越來越小的電路圖案,因此,電子產品變得越來越薄、功能越來越強大,同時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在最先進的晶片工藝方面,JSR 是少數幾個能夠交付產品的公司之一。

而 Koshiba 正是將 JSR 的重心轉移到光刻膠上的帶頭人。

Mitsunobu Koshiba 來源/JSR

25 歲的 Koshiba 1981 年加入 JSR 時,公司最大的業務仍然是輪胎橡膠。(JSR 其實是日本合成橡膠的縮寫。)

幸運的是,光刻膠當時使用的樹脂是 JSR 現有業務能夠使用的,JSR 看到了進入一個新興行業的機會。

彼時,日本半導體製造商剛剛開始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供應商也在為自己的崛起做準備。

但JSR遇到了一個難題,本地的企業集團能夠獲得合同優先權,但它不屬於任何一個本地企業集團。

此外,它還面臨與 TOK(東京應化工業)的競爭,TOK 是日本第一家生產光刻膠的公司。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TOK 控制著 90% 的國內市場。

Koshiba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家沒有企業集團背景的公司,我們必須把目光投向日本以外的地方。」

Koshiba 向彭博概述了 JSR 數十年來的成長史,但拒絕詳談東京和首爾間正在進行中的敏感貿易談判。

3、另闢蹊徑,競走海外

JSR 進軍海外市場的決定很大膽。

而 Koshiba 似乎是最適合幫助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人選。

他曾拿著「扶輪社獎學金」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了兩年材料科學。他是公司裡為數不多會說英語的人之一,並渴望到國外工作。

1990 年,JSR 將他派往比利時,然後由他牽頭與比利時生物製藥巨頭 UCB SA 成立了一家光刻膠合資企業,瞄準美國市場。

當然,JSR 進軍海外的時機也恰到好處,那時,日本的半導體實力正接近巔峰。

同年,NEC(日本電氣公司)、東芝和日立,擊敗英特爾和德州儀器,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

IC Insights 的數據顯示,按收入計算,那時日本企業在晶片製造業前 10 名中佔據了 6 席,集中程度之高讓之後的任何國家都無法企及。

日本對計算機內存市場的控制似乎是不可動搖的,這讓日本重新獲得國民的信任。

這種情緒反映在「The Japan That Can Say No」《會說不的日本》一書中,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和索尼公司聯合創始人盛田昭夫,他們在書中主張採取更強硬的外交政策。

他們認為,日本政府有能力決定冷戰的結果,只需指示本國公司將洲際飛彈中使用的晶片出售給蘇聯而不是美國。

三星、SK 海力士的市值本月出現了波動

但在這一理論得到驗證之前,冷戰就結束了。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個人電腦取代洲際飛彈,成為晶片的首要目標,需求也轉向優先考慮低單位成本而非軍用規格的質量。

到 2006 年,三星已躋身全球第二大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排名第七位,只有三家日本公司保持在前十名。

日本似乎有些慢了。

4、談成一筆成為世界第一的交易

JSR 的轉折點發生在 2000 年。

當時,Koshiba 駐紮在加州,他回憶說,在一個周日被拉去參加一個緊急會議,當時他穿著T恤和短褲。

因為有消息稱,一個競爭對手即將與 IBM 達成協議,共同研發下一代光刻膠材料,而他被告知「要把它拿回來」。

Koshiba 依靠他花了十年時間在美國建立的人脈關係網——這些人都是在美日貿易關係最緊張的時候認識他的,在一個月內,他讓 IBM 與 JSR 籤了約。

「沒有這筆交易,我們就不會成為世界第一。」Koshiba 說。

在光刻技術中,縮小電晶體只有兩種方法:

增加光源功率或使用可以讓更多光線通過的透鏡。每當晶片工藝轉向更高能量的光束時,抗蝕劑製造商就不得不重新開始,開闢新的商機。

自上世紀 70 年代集成電路取代真空管以來,與 IBM 的研究合作開啟了第四次這樣的轉變,而 JSR 保持一路領先。

目前,JSR 佔據了批量生產的最新一代抗蝕劑 40% 的市場份額。

JSR 還為最先進的快閃記憶體晶片 3D NAND 提供 30% 以上的光刻膠,這是日本仍與韓國競爭的少數幾個產品線之一。 

2019 年,JSR 的收入預計是 90 年代初的 3 倍,利潤預計是 90 年代初的 5 倍。

5、三星、臺積電入局,行業支配地位面臨威脅

新來者無法進入光刻膠行業的原因是客戶對純度和質量的高要求。

TOK(上面提到的公司)表示,這就像在兩個奧運會規模的遊泳池裡,即使滴入一滴咖啡都會將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缺陷。

而 JSR 對此的比喻是,少數受汙染的高爾夫球足以破壞整個日本群島的大小。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這些公司所處的市場,規模較小,增長前景也不樂觀。

市場與產業調查研究機構富士經濟集團(Fuji Keizai Group)的數據顯示,光刻膠行業去年的銷售額僅增長了 8%,達至 13 億美元。

Koshiba 開玩笑說,即使是拉麵市場,也比這個市場大。

「想要再建一個 JSR,在研發和人際關係方面,基本上要與他們在過去二十年裡投入的一樣多,並重建他們的聲譽。」麥格理集團的 Thong 表示: 

「這些材料的使用量如此之小,投資重建整個基礎設施可能並不值當。」

這就是當前形勢的諷刺之處。

通過加劇貿易緊張局勢,日本可能會推動鄰國通過補貼來與 JSR 以及 TOK 進行競爭,而這在正常市場條件下是沒有意義的。

但現在,這成了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據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估計,韓國企業目前 90% 以上的含氟聚醯亞胺和它們所需的抗蝕劑,以及 44% 的氟化氫,都依賴於日本。

JSR 和 TOK 目前仍在一種促使消費電子產業不斷發展的珍貴材料(光刻膠)上佔據主導地位。

但作為日本在科技行業佔據統治地位的最後幾個據點之一,它們可能也正在面臨威脅。 

據韓國總理李洛淵稱,日本已批准出口三星和臺積電目前正在開發的用於下一代光刻技術的光刻膠。

「他們有工程師,一旦涉及到民族自豪感,即使賠錢,他們也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Koshiba 說,

「我們沒有一堵堅不可摧的牆。」

相關焦點

  • 明察秋毫|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在此背景下,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於8月4日下達命令,扣押二戰中強徵韓國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公司)的在韓資產。在日韓貿易戰進入白熱化的一年後,韓國再次向日本發起「主動攻擊」,這是否意味著日韓兩國將會爆發新一輪外交和經濟戰?是否又會給東北亞關係帶來新的變化?不妨在思考上述問題前回顧日韓貿易戰開戰一年內發生了什麼。
  • 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 日韓貿易戰,導致DRAM價格即將上漲
    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的影響已經波及產品的交易價格。在韓國企業份額較高的DRAM記憶體方面,價格在2周裡上漲近1成。認為出口管制將導致供給暫時停滯的預測浮出水面。一方面,DRAM需求本身仍然疲軟。圍繞貿易管制的相關看法正在影響流通市場。
  • 日韓貿易戰加劇,日本勝券在握?
    日韓關係進一步惡化。8月7日,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正式貼出官方通報,將韓國排除出貿易優惠「白名單」,加強對韓國出口管控。日韓問題相關研究學者認為,日本選擇韓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打擊,是經過精準計量的,勝券在握。
  • 《巡迴檢查組》即將結局,幕後大佬已經浮出水面
    《巡迴檢查組》即將結局,幕後大佬已經浮出水面。原來「甩棍」大佬是武強。難怪在有意無意中,武強都希望馮森調回,也不希望他插手黃四海的案子。
  • 日韓半年「貿易戰」
    由於雙方邁出對話第一步,加之美國從中協調、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因素,問題得到暫時性妥協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文/顏澤洋  2019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將加強審查與管控對韓國出口氟聚醯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3種關鍵半導體材料。在G20大阪峰會後,日本突然出擊令人始料未及。
  • 《守衛者-浮出水面》開播,一家新三板公司「浮出水面」
    8月14日,當代都市諜戰劇《守衛者浮出水面》(以下簡稱「《浮出水面》」)登陸東方衛視,每晚19:30兩集連播。
  • 日韓貿易戰啟示錄有哪些?
    誰都沒料到,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日韓之間貿易戰會這麼快開打,還打得這麼兇:兩國互相拉黑,將對方移出經濟白名單,日韓貿易戰愈演愈烈大有不斷升級之勢。    日韓貿易戰給我們哪些啟示:  1.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貿關係受制於政治關係,「政冷經熱」不可持續。日韓雖然社會制度相同,但兩國積怨很深,從未得到有效化解,一有導火索便會燃爆,這次日韓貿易戰起因是二戰期間「勞工賠償」問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武士刀」vs「太極虎」 日韓貿易戰日漸白熱化
    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三大「經濟支柱」之首的半導體行業,在這次貿易戰中,日本凶相畢露,對韓國是屢下狠手。直接限制三種重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對韓出口,精準打擊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半導體對韓國GDP的貢獻接近一半,如果半導體行業倒下,那麼韓國經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俄羅斯衛星網8月3日評論指出,日本人控制著半導體的材料,一旦日本全面斷供,那麼韓國經濟最多撐過一年,就將面臨崩潰。
  • 日韓貿易戰中傷了誰
    日韓之爭步入白熱化,依賴半導體的韓國已經吃夠了苦頭。同樣的,咄咄逼人的日本也逃不過,在抵制日貨的浪潮下,日系車在韓國成了眾矢之的。你進一尺、我進一丈,無論利益糾葛有多複雜,寸步不讓的後果永遠是兩敗俱傷。
  • 隱形冠軍伯恩光學浮出水面 號稱蘋果、三星最大供應商
    最近,一則媒體報導讓長期「潛水」的隱形冠軍伯恩光學
  • 日韓大戰到底為什麼?
    中美貿易戰牽動人心,引發國人關注,實際上今年的日韓貿易戰更加激烈,已經發展到了韓國全民上街,砸車自焚,遊行示威,全面抵制日貨的激烈程度。很多讀者看到新聞很詫異,韓國遊行示威者一方面抵制日貨,一方面又要求日本解除對韓國的貿易制裁,把原材料賣給韓國,那到底是抵制還是不抵制啊?想弄明白日韓兩國的恩怨情仇需要回看歷史。
  • 日韓貿易戰的前因後果
    現在瞧著,韓國人是開始打民族感情的大牌,例如:【日韓矛盾持續,60元赴日機票沒人買,#韓國人暑期中國遊爆滿#[吃驚]】據韓聯社報導:近日金浦機場赴日航線櫃檯空無一人,東方航空赴中線路值機排起長隊,暑期旺季"赴中遊火爆",各航司都在增加赴中航線,而至9月將有5條日韓航線停運。目前首爾赴日本佐賀縣機票已低至59元,但當地知事仍稱"情況艱難"。
  • 日韓貿易戰一年 中美怎麼看?
    日韓是全球兩個科技有影響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貿易戰,全球自然備受關注。中美是全球兩個科技有決斷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任何衝突,更可能改變世界科技格局。所以,我認為中美,有必要關注日韓貿易戰一年得失,規劃好自己之後的行動。
  • Subcrew 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在 2019 年一部有關於 Subcrew 的紀錄片中,鏡頭刻意營造一段出懷舊泛黃的景象:李燦森(Sam Lee)和 Frankie 乘著印有「
  • 《守衛者-浮出水面》這部劇,得看!
    尤其是山影集團出品的《守衛者-浮出水面》,一經播出便引起強烈反響,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山影出品,必屬精品」。更重要的是,在劇中除了老幹部靳東的身影之外,小編還發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我院2002級表演專業本科畢業生王梓權(劇中高一天的扮演者)。
  • 女星自殺案再次浮出水面,涉案大佬背景之深令人心寒
    不過迫於輿論的壓力,在去年張紫妍一案得到了重新審查,也重新被更多的人重視起來,而且隨著調查的深入,案件的許多證據也再一次的浮出了水面,其中涉案的人員可能近百人。日前,網上曝光出張紫妍名單的實名目錄,發現31位名單中都是大佬級人物,其中包括娛樂公司代表,媒體記者,新聞工作者,導演,媒體人,企業家,金融家,集團會長等等。
  • 《守衛者-浮出水面》開播 靳東演繹鐵血硬漢
    劇方今日公布終極海報,而這部備受期待的都市諜戰大劇,其看點也隨之「浮出水面」。靳東飾洪少秋    區別於同檔期所有作品,《守衛者-浮出水面》是一部都市諜戰劇。在縝密的調查中,揪出一個又一個「神秘人」,他們在操縱與被操縱之間苦苦掙扎,在陷害與被陷害之間求存性命。而潛滋暗長的卻是陰謀的影子,當陰險間諜遇到了正義天敵,背後那雙隱藏最深的眼睛,也即將浮出水面。
  • 日韓貿易戰 誰是半導體產業是贏家
    日本後來加碼「第二波」管制措施,將韓國從可信賴的友好國家「白色國家名單」中移除。韓國企業出口可轉用在武器上的原料、技術時都被嚴格控管,辦理相關產品出口手續時,不再享有簡化出口手續的優惠措施。日韓因徵用工(二戰時遭日本企業強徵的勞工)賠償訴訟問題對立,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判日本企業應賠償,勒令扣押其在韓國資產,引起日本政府反彈。
  • 日韓掰不掰北京見分曉?為何中國最不希望日韓此時大打貿易戰
    日媒評論認為,北京將成為決定日韓關係走向的關鍵之地,而中國可能也是最不希望日韓在此時大打出手的第三方。上一次泰國會談中,河野太郎與康京和不歡而散,這次在北京能成嗎?時間節點頗為關鍵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6日宣布: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將於8月21日在北京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主持會議,韓國外長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