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中: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

10月30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0創新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酒店拉開帷幕,現場嘉賓雲集,共同探討創新、向新的落地路徑。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博士發表了《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的主題演講。以下是呂博士發言的要點:

麥肯錫調研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市值大幅下滑,特別是最低點在3、4月份,8月份仍然有很多企業沒有回升。此外,麥肯錫認為,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各行各業衝擊都很大。但是零售行業受到衝擊之後呈現出來的態勢非常有意思,好的表現和壞的表現之間的差距幅度非常大,基本上在正40%和負40%之間,即零售業跑得快與跑得慢的距離在拉開。

在《南方周末》第12屆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專家們達成這樣一個共識: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企業與社會的關聯度較之以前越來越緊密,企業正在發揮著一種能夠將自身資源、技術、技能、管理經驗投入於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並在此過程中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企業更深刻地意識到,與其生存和發展相關聯的各個方面的群體,正成為企業必須認真和系統地對待的利益相關方,而不再是以往簡單地以合同維護的商業關係。

此外,企業正在回歸到本質性的問題,即不斷地通過利益相關方訴求分析、通過對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商業因素分析,找到企業實質性問題識別的立足點,並且將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和實質性議題的交匯點作為企業戰略的起點,融入企業戰略設計。對這一點的認知非常重要,這也就是可持續商業的根本立足點。

RISE機構最近做了一次中國消費者在時尚品行業可持續消費行為的調查。其中,有一點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消費者的行為正在發生變化。有74%的消費者認為,他們將非常關注提供消費品的企業在可持續商業方面踐行的結果,並且對信息透明度和產品的可持續性環境友好性方面非常關注。他們會認為,不問環境影響而購買產品,他們的良心會受到譴責。

我們剛剛經歷的疫情,不是當今百年未遇大動蕩時代的偶然事件。在像疫情這樣一個突發的事件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挑戰性邏輯:VUCA: Volatility(不穩定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疫情只是在這樣一個VUCA時代呈現出來突發事件而已,這意味著,我們面臨的挑戰是長期性的,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環境當中,企業接受考驗、企業家們需要學會如何在VUCA時代制定他們的企業戰略。

更有趣的是,最新的企業戰略和領導力研究與實踐領域中,又提出了一個VUCA的認知升級版。研究機構和企業領袖們認為VUCA還不足以描述我們所面臨時代的挑戰,一個新的詞RUPT,正疊加在VUCA之上。Rapid(急速)、Unpredictable(不可預測)、Paradoxial(悖論或自相矛盾)、Tangeled (糾纏)。RUPT本身就是一個突變和斷裂的意思。這讓挑戰的程度更加激化。

極具挑戰的環境要求企業家們改變自身的思維模式,從原有習慣的定勢思維和線性思維轉變到以價值為導向的非線性、網絡化和系統性批判式的思維體系,要求企業家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要求企業家從簡單的在「是」與「不是」之間的選擇,計劃到在「既是」、「也是」之間的智慧決策;要求企業家們提升跨域的領導力。

要制定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戰略,企業家必須立足於兩個重要的設計邏輯。第一,利益相關方的分析,明確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包括員工、社區、客戶、供應商、監管、政府、研究機構、媒體、社會組織、合作夥伴和友商在內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因為這些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往往折射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步伐。第二,找到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影響到企業成長的重大商業因素。並將這兩者結合,在結合過程中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負責任經營、價值實現路徑,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是新的技術突破,實現企業滿足於社會需求動態的戰略發展路徑。以創造社會價值為導向,創造企業發展空間和實現經濟價值。

為此,近年來我提出了一個「可持續商業新範式「。這個範式建立在企業的二重性、三重底線、利益相關方分析、實質性議題識別、經典戰略和非市場戰略整合以及共享價值和共生生態的底層邏輯之上;建立在企業的社會目的(social purpose)之上。根據梳理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和企業自身的願景、使命、價值觀,主要經營領域、關鍵技能、綜合資源來確定企業的實質性議題,由此建立這樣的體系,即能夠由內生而發的影響企業發展的驅動力,並將社會責任的擔當與實踐整合到企業的全面管理體系之中,將承擔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各項任務滲透到整個企業的經營系統當中,融合到每一件物料、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員工的心裡,創造與多重利益相關方訴求相對應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

疫情之後的另一個共識,即是數位化、智能化的進程在提速,中國在全球的數位化方面已經走在前列,而且仍然在提速。但是數位化的提速,也必須要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在此我提出「三點一環」的數位化轉型戰略路徑方法論:

第一,以業態的梳理作為出發點,不要盲目的從軟體、雲平臺、硬體設備入手,先把自己企業所在的業態是什麼搞清楚。

第二,以能夠實現將數據變成為資產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聚焦點。

第三,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制高點。

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商業戰略,現有的領導力方式和體系是不夠的。企業家們必須升級他們的領導。為此,我在提出可持續商業範式的同時,提出了可持續商業領導力「六力模型」,希望各位企業家們關注六個方面的領導力重塑,這包括可持續商業戰略思維決策力、引領向可持續變革的能力、系統整合協作網絡化執行力、可持續商業話語體系和溝通力,以及風險管控和危機應對能力、跨界融合社會合作的創新能力。

相關焦點

  • 呂建中:價值內涵發生變化 驅動企業引入可持續商業思維
    企業公民論壇以「責任與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後疫情時期的CSR方法論」為主題,2020年12月19日在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舉行。  呂建中認為,以往企業家們習慣以經濟指標衡量自己企業運轉狀態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今天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商業的範疇擴大,要求企業家們擴大他們的視野,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  「這次疫情帶給我們很多反思,業內有很多共識」,呂建中指出,其中一點是企業認識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與社會融合的深度越來越深刻。
  • 專訪丨呂建中:後疫情時代須逆周期謀劃能源安全布局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安全將是涵蓋供應、需求、價格、運輸、環境等多重風險要素在內的綜合性安全,需要各方攜手施策,打造「供應與需求雙向安全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應當如何看待當前中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考慮到大中型油氣項目的投資周期通常需要2-3年,在後疫情時代的2025年前後,全球很可能出現油氣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即便是供需總量能夠基本平衡,也不排除可能出現結構性餘缺、區域性供應趨緊的情況,需要立足全局、登高望遠,提早謀劃逆周期的能源安全布局。 中國經濟時報:油氣行業應當如何應對當前的格局?
  • CSR智庫呂建中:價值內涵發生變化 驅動企業引入可持續商業思維
    呂建中。資料圖12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企業公民論壇以「責任與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後疫情時期的CSR方法論」為主題,在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舉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在論壇上作了「可持續商業思維」的主題演講。「我們越來越發現價值的內涵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呂建中表示,商業的思維從以市場為核心的產品競爭逐漸過渡到以面向業態培育的可持續商業發展,對價值的創造也提出了新要求,企業家應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進來。
  • 呂建中:後疫情時代,能源安全理念亟待更新
    來源:中國能源報核心閱讀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格局充滿不確定性,迫切需要樹立新思維、謀劃新對策。建議各方攜手施策,打造「供應與需求雙向安全體系」,紓解「能源安全傳導壓力」,搭建全球能源安全保障合作機制。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大變局充滿不確定性,迫切需要樹立新思維、謀劃新對策。
  • 呂建中: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的能源大變局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能源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面對後疫情時代劇烈變化的國際形勢和能源供需關係,引入情景規劃 方法對未來進行情景分析和預判成為國際能源諮詢研究機構的首選。後疫情時代 能源大變局需要情景規劃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並將加快政治經濟格局調整。長時間的經濟活動停擺,使全球經濟持大幅度下滑。
  • 呂建中: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帶進視光行業 倡導將人類福祉與商業...
    在信息化時代,兒童青少年的視覺健康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全球77億人中,有27億人視力障礙未得到有效矯正。中國14億人口中有6億近視,而且近視發生率正逐年上升。如果近視得不到防控,將會向嚴重化發展,高度近視會導致眼底疾病甚至失明。
  • 呂建中:別誤把油氣行業周期性「洗牌」當成「大衰退」
    本輪低油價的導火索是新冠肺炎疫情,實質上則是源於上一輪高油價刺激下的油氣投資熱。早在2000年後的那段高油價時期,全球主要能源公司的油氣上遊資本性支出總額幾乎翻了一番,特別是北美頁巖油氣的大發展,巴西深水鹽下的大發現以及世界多個超級盆地、老油田的「煥發青春」等,引發全球油氣行業再現了一波淘金熱,使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增長了13%和60%。
  • 後疫情時代的創意思考.pdf
    一場疫情,讓2020年的這個年頭變得沉重壓抑。國家百姓備受磨礪、經濟受挫行業受阻、無數企業與個人都步履維艱,掙扎求存。對於營銷、廣告,與創意行業來說,在這一特殊情況下的創意與營銷,也必然充斥著不確定性與新型的變革性。人的適應生存能力,不能被小覷。而危機下似乎總能催生出全新的思考與創意,也算是漆黑日頭裡的一點光亮。
  • 呂建中:從國際視角看能源行業如何更好地擴大改革開放
    呂建中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能源行業一直是改革開放的重點,也是難點。從早期終端消費市場開放、價格改革,到後期上遊資源開發、生產加工環節放寬準入,直到今天全產業鏈擴大開放,雖歷經曲折反覆,但終能實現新突破、取得新發展。特別油氣行業,作為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領域,近年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
  • 是時候重新思考戰略規劃了
    無獨有偶,總部設在瑞士、由全世界兩百多家知名大型企業組成的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也在最近開始鼓勵全球的會員重新思考後疫情時代怎麼樣讓企業能更具抗壓性,更有韌性。
  • 後疫情時代,浙江家具企業如何「逆風出擊、轉型升級」!
    後疫情時代,家具企業如何自救面對生存的壓力,企業如何應對和選擇未來的道路十分關鍵。對此,協會線上調研採訪了浙江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聽他們負責人講述疫情下企業如何化「疫」為機,逆市創新,尋求新的突圍!家具企業要立足自身戰略方向、商業模式和業務特徵,深入了解當地對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以及所屬行業的政策利好趨勢,調整運營方向與發力重點,優化自身商業模式,提速發展。
  • 呂建中:科學把握中國能源轉型發展的著力點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如何科學把握「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間中國能源轉型發展的著力點,在這個時間窗口意義更不同尋常。中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以及相關的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可以成為後疫情時代「綠色復甦」的重要領域。中國已形成比較完整的能源產業體系,在傳統能源領域,需要強調上中下遊的有效協同;在新能源領域,需要完善全產業鏈。要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優化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 後疫情時代,寧波的智慧城市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如今,在防控日益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無論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基建,還是阿里、華為、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的介入,都為看似抽象的智慧城市命題,帶來了更具象的解決方案。那麼,力爭建設軟體名城的寧波,該如何在這一賽道乘風破浪?6月24日,由東南商報、甬商總會、市社科院主辦的12A茶座在協辦單位浙江創新中心舉行。
  • 後疫情時代 產業網際網路企業核心能力如何構建?
    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需求側的數位化基本完成。如今進入網際網路下半場,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供給側的數位化轉型升級方興未艾。在疫情發生之前,很多企業對產業網際網路等數位技術的應用一直缺乏足夠的動力,從整體上看,我國經濟的數位化,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營銷領域。
  • ToB大師課|後疫情時代,如何找到企業的增長密碼?
    不過,即便全國各地已經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號角,可疫情帶來的影響,在後續幾個月內仍會持續存在。疫情的出現,不僅僅是阻礙了企業幾個月的生產經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員密集、接觸頻繁的行業依舊會受到影響。而更依賴線下營銷的企業,整個2020年可能都不會好過。
  • 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
    2020的庚子年,一場疫情改變了你我他,也改變了商業世界。這一年,還剩5個月就到2021,給我們思考的時間不多了。這一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就業壓力山大。這一年,企業倒閉、裁員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一年,何去何從?我們不僅要問,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還剩哪些?今天借這機會我們一起探討,我先拋磚引玉。
  • 創交會|後疫情時代,科創企業如何危中覓機?聽創投「大佬」們發聲!
    如何與不確定性共處,並從中釐清趨勢找到轉機,是疫情期間創投從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無論對創業者抑或是對投資者,這都不是個好時機。但我們可以感受到,疫情也為特定行業帶來了機遇。尤其是,在規則被重寫的「後疫情時代」,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雲計算等領域均因這次疫情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為一批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可以預見,在即將來臨的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疫情帶來的變革、挑戰、機遇,將成為創投從業者碰撞的關鍵詞。
  • 楊國福麻辣燙多點發力布局 後疫情時代餐企創新加速
    在此之前,全球擁有超過5900家門店的國民品牌楊國福麻辣燙不僅正式對外宣布成立「楊國福商學院」,將通過這一「數字時代的企業大學」,助力楊國福集團建設企業文化、培養員工能力、打造學習型組織,賦能代理商和加盟商,提升運營能力;還在在炎炎夏日推出了新品「麻辣拌」,重點推廣番茄湯底,在線下小吃市場持續深耕。
  • 數位化戰「疫」|Leysen萊紳通靈CEO沈東軍的企業數位化戰略
    受疫情防控影響,很多顧客都無法到店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和服務,沈東軍先生更多思考和關注的是,在疫情期間和後疫情時代,珠寶零售行業如何做好疫情時期和後疫情時代的銷售之路,並且不斷探索新零售舉措的破局增長:通過智能導購系統實現品牌價值傳遞和銷售轉化的無縫銜接;疫情期間持續直播帶貨,線上主播持續在線50個小時;特殊時期的送貨上門以及最高級別的為顧客提供私享服務;這一系列創新性舉措都標誌著Leysen
  • 對話雅閣酒店CEO:滄桑的溫情,後疫情時代酒店業的底色
    「疫情爆發後,我們就立馬做出決定,立即啟動疫情應急方案,我們全國所有酒店一定要接待湖北人而且要照顧好他們;我們的員工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照料客戶。當時我感受到就是一種滄桑的溫情。」張黎明談及當時種種遭遇,心情依然很激動。「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同此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