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
10月30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0創新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酒店拉開帷幕,現場嘉賓雲集,共同探討創新、向新的落地路徑。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博士發表了《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的主題演講。以下是呂博士發言的要點:
麥肯錫調研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市值大幅下滑,特別是最低點在3、4月份,8月份仍然有很多企業沒有回升。此外,麥肯錫認為,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各行各業衝擊都很大。但是零售行業受到衝擊之後呈現出來的態勢非常有意思,好的表現和壞的表現之間的差距幅度非常大,基本上在正40%和負40%之間,即零售業跑得快與跑得慢的距離在拉開。
在《南方周末》第12屆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專家們達成這樣一個共識: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企業與社會的關聯度較之以前越來越緊密,企業正在發揮著一種能夠將自身資源、技術、技能、管理經驗投入於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並在此過程中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企業更深刻地意識到,與其生存和發展相關聯的各個方面的群體,正成為企業必須認真和系統地對待的利益相關方,而不再是以往簡單地以合同維護的商業關係。
此外,企業正在回歸到本質性的問題,即不斷地通過利益相關方訴求分析、通過對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商業因素分析,找到企業實質性問題識別的立足點,並且將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和實質性議題的交匯點作為企業戰略的起點,融入企業戰略設計。對這一點的認知非常重要,這也就是可持續商業的根本立足點。
RISE機構最近做了一次中國消費者在時尚品行業可持續消費行為的調查。其中,有一點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消費者的行為正在發生變化。有74%的消費者認為,他們將非常關注提供消費品的企業在可持續商業方面踐行的結果,並且對信息透明度和產品的可持續性環境友好性方面非常關注。他們會認為,不問環境影響而購買產品,他們的良心會受到譴責。
我們剛剛經歷的疫情,不是當今百年未遇大動蕩時代的偶然事件。在像疫情這樣一個突發的事件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挑戰性邏輯:VUCA: Volatility(不穩定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疫情只是在這樣一個VUCA時代呈現出來突發事件而已,這意味著,我們面臨的挑戰是長期性的,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環境當中,企業接受考驗、企業家們需要學會如何在VUCA時代制定他們的企業戰略。
更有趣的是,最新的企業戰略和領導力研究與實踐領域中,又提出了一個VUCA的認知升級版。研究機構和企業領袖們認為VUCA還不足以描述我們所面臨時代的挑戰,一個新的詞RUPT,正疊加在VUCA之上。Rapid(急速)、Unpredictable(不可預測)、Paradoxial(悖論或自相矛盾)、Tangeled (糾纏)。RUPT本身就是一個突變和斷裂的意思。這讓挑戰的程度更加激化。
極具挑戰的環境要求企業家們改變自身的思維模式,從原有習慣的定勢思維和線性思維轉變到以價值為導向的非線性、網絡化和系統性批判式的思維體系,要求企業家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要求企業家從簡單的在「是」與「不是」之間的選擇,計劃到在「既是」、「也是」之間的智慧決策;要求企業家們提升跨域的領導力。
要制定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戰略,企業家必須立足於兩個重要的設計邏輯。第一,利益相關方的分析,明確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包括員工、社區、客戶、供應商、監管、政府、研究機構、媒體、社會組織、合作夥伴和友商在內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因為這些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往往折射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步伐。第二,找到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影響到企業成長的重大商業因素。並將這兩者結合,在結合過程中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負責任經營、價值實現路徑,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是新的技術突破,實現企業滿足於社會需求動態的戰略發展路徑。以創造社會價值為導向,創造企業發展空間和實現經濟價值。
為此,近年來我提出了一個「可持續商業新範式「。這個範式建立在企業的二重性、三重底線、利益相關方分析、實質性議題識別、經典戰略和非市場戰略整合以及共享價值和共生生態的底層邏輯之上;建立在企業的社會目的(social purpose)之上。根據梳理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和企業自身的願景、使命、價值觀,主要經營領域、關鍵技能、綜合資源來確定企業的實質性議題,由此建立這樣的體系,即能夠由內生而發的影響企業發展的驅動力,並將社會責任的擔當與實踐整合到企業的全面管理體系之中,將承擔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各項任務滲透到整個企業的經營系統當中,融合到每一件物料、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員工的心裡,創造與多重利益相關方訴求相對應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
疫情之後的另一個共識,即是數位化、智能化的進程在提速,中國在全球的數位化方面已經走在前列,而且仍然在提速。但是數位化的提速,也必須要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在此我提出「三點一環」的數位化轉型戰略路徑方法論:
第一,以業態的梳理作為出發點,不要盲目的從軟體、雲平臺、硬體設備入手,先把自己企業所在的業態是什麼搞清楚。
第二,以能夠實現將數據變成為資產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聚焦點。
第三,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制高點。
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商業戰略,現有的領導力方式和體系是不夠的。企業家們必須升級他們的領導。為此,我在提出可持續商業範式的同時,提出了可持續商業領導力「六力模型」,希望各位企業家們關注六個方面的領導力重塑,這包括可持續商業戰略思維決策力、引領向可持續變革的能力、系統整合協作網絡化執行力、可持續商業話語體系和溝通力,以及風險管控和危機應對能力、跨界融合社會合作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