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呂建中:後疫情時代須逆周期謀劃能源安全布局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新聞網】;

——訪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石油市場造成極大衝擊,使供給側產量嚴重過剩,引發油價斷崖式下跌,隨著中國及部分國家、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有所好轉,石油消費需求明顯回升。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考慮到全球疫情未來可能出現反覆,誘發市場頻繁「暫停」和「重啟」,國際油價將進入一個較長的大幅波動周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面臨嚴峻挑戰。迫切需要樹立新思維、謀劃新對策。

中國經濟時報:受到疫情影響,當前的能源供需形勢發生了什麼變化?

呂建中:全球能源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能源安全保障。這次疫情疊加油價大幅度下跌,主要就是因各種「隔離」「封閉」措施造成了交通出行的「停擺」,導致剛性需求市場「崩塌」。與過去那種來自供應不足甚至中斷造成的正向衝擊相比,這種來自需求嚴重萎縮的逆向衝擊更接近經濟衰退或蕭條的特徵,也更具破壞性,將深刻影響全球能源安全格局。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安全將是涵蓋供應、需求、價格、運輸、環境等多重風險要素在內的綜合性安全,需要各方攜手施策,打造「供應與需求雙向安全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應當如何看待當前中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

呂建中:今年以來的這一輪低油價,導火索是新冠肺炎疫情,實質上則是源於上一輪高油價刺激下的油氣投資熱,加上不斷出現的新技術,特別是頁巖油氣革命、深水資源的成功開發等,使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增長了13%和60%。在帶動世界油氣行業繁榮的同時,也使全球年均原油產量相對需求過剩了約100萬-200萬桶/日。即便沒有疫情,石油市場也可能會進入供需關係調整期,只是疫情突然加速了這一進程,而油價下跌根本剎不住市場需求量的大幅度銳減,不得不靠供給側的大幅度減產。在市場倒逼和政府干預下,全球石油產量和供應量減少了近20%,基本接近需求量的下降水平,才使油價艱難止跌回升。

由於產油國的石油出口和財政收入銳減,再投入能力下降。石油公司的收入、利潤也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紛紛削減投資預算,關閉一批高成本項目,暫停一批戰略性項目。考慮到大中型油氣項目的投資周期通常需要2-3年,在後疫情時代的2025年前後,全球很可能出現油氣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即便是供需總量能夠基本平衡,也不排除可能出現結構性餘缺、區域性供應趨緊的情況,需要立足全局、登高望遠,提早謀劃逆周期的能源安全布局。

中國經濟時報:油氣行業應當如何應對當前的格局?

呂建中:首先,建立多能互補協同發展機制。全球能源向清潔、低碳方向轉型是大勢所趨,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後一個相對長的能源轉型期內,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利用與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將相向而行,需要建立完善多能互補的協同安全保障機制。

其次,強化能源金融風險預警防控機制。歷史上的多次油價暴跌,都曾導致過大規模能源企業破產、債務違約。油價持續低位或大幅度波動很可能導致債務鏈斷裂,甚至引發金融危機,需要建立完善能源金融風險預警防控機制。

再者,完善能源價格形成和調節機制。我國是石油淨進口大國,油價下跌可以降低進口成本及下遊生產成本,但如果引發其他工業品價格同步下跌,就可能加劇通縮預期,使降息、減稅的經濟刺激政策效果打折,需要建立完善能源價格形成及濾波調節機制。

中國經濟時報:世界各國應當如何應對?

呂建中:深化能源領域全產業鏈的國際合作。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將會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及國際組織之間應加強磋商溝通,增強政治互信、經濟互助及政策協調,擴大從上遊資源開發到下遊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合作,共同維護能源市場穩定並建立聯合應急機制,促進能源供應與需求關係的基本均衡,努力做到能源供應的可持續、需求的可滿足、價格的可承受。

加強能源領域技術創新的國際協作。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是技術革命,世界各國應站在全球能源、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打破技術壁壘和封鎖,使更多的國家和人民能夠從技術進步中受益。

營造有利於能源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後疫情時代可能出現逆全球化、單邊主義、本土主義、保護主義等抬頭現象,需要更好地發揮能源外交作用,致力於保持國際能源貿易正常秩序,確保全球能源通道安全暢通,推動形成長期穩定的世界能源生產、運輸、消費格局。

相關焦點

  • 呂建中:後疫情時代,能源安全理念亟待更新
    來源:中國能源報核心閱讀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格局充滿不確定性,迫切需要樹立新思維、謀劃新對策。建議各方攜手施策,打造「供應與需求雙向安全體系」,紓解「能源安全傳導壓力」,搭建全球能源安全保障合作機制。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能源大變局充滿不確定性,迫切需要樹立新思維、謀劃新對策。
  • 呂建中:別誤把油氣行業周期性「洗牌」當成「大衰退」
    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他表示,現階段油氣市場的供需關係進入調整期,油氣行業開始周期性「洗牌」,但是,別誤把油氣行業周期性「洗牌」當成「大衰退」。現階段的行業低迷是因為正處於大周期循環的蕭條期,產油國的石油出口和財政收入銳減,再投入能力下降;各大石油公司的收入、利潤也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使得全球油氣領域投資削減了30%以上,產量削減了20%以上。考慮到大中型油氣項目的投資周期通常需要2-3年,意味著在後疫情時代的2025年前後,全球很可能出現油氣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
  • 呂建中: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的能源大變局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能源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面對後疫情時代劇烈變化的國際形勢和能源供需關係,引入情景規劃 方法對未來進行情景分析和預判成為國際能源諮詢研究機構的首選。後疫情時代 能源大變局需要情景規劃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並將加快政治經濟格局調整。長時間的經濟活動停擺,使全球經濟持大幅度下滑。
  • 呂建中:科學把握中國能源轉型發展的著力點
    本文轉自【世界石油工業】;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為中國的能源轉型發展明確了方向和重點。12月22日,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進一步指出要深刻認識「十四五」能源發展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
  • 呂建中:從國際視角看能源行業如何更好地擴大改革開放
    SHPGX導讀:能源行業一直是改革開放的重點,也是難點。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認為,我國在大力推進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的同時,必須緊緊把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這根弦,明確改革目的,堅持問題、目標和結果導向,堅持立法先行,依法推進開放,真正做到可持續地吸引資本進入、鼓勵技術創新、增強供應保障能力。
  • 呂建中:油氣行業如何在 「新基建」中有所作為
    「新基建」是對傳統基建的升級,油氣行業須保持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4月1日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 呂建中: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
    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10月30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0創新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酒店拉開帷幕,現場嘉賓雲集,共同探討創新、向新的落地路徑
  • 張龍星:後疫情時代,世界石油格局發展變化及影響
    伴隨國際組織不斷對環保提出更高的要求,船舶須從目前較低的環保要求達到零排放的目標。當前,在中國製造併入級挪威船級社(DNV-GL)的船舶中,約有30%使用可替代燃料,而現役船舶中僅有1%使用可替代燃料,2020年新建船舶中約有10%的船舶正使用可替代燃料,考慮到船舶往往長達20年以上的使用周期,這是值得注意的船燃變化趨勢。
  • 規避金融風險:在變動中找尋投資機會 逆周期全球布局供應鏈
    而危機後的經濟復甦階段,黃金也仍有一定配置價值。不難發現,當下黃金正熱。大華銀行(中國)環球金融部主管楊瑞琪直言非常看好黃金的走勢。「一般情況下,商品周期會維持好幾年。黃金在經過2016到2018三年的盤整,已進入了牛市通道,且有可能在2021年年初出現拐點。」目前,黃金以優質避險資產之姿,被列入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
  • 每經21點丨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上海新增2例本地確診...
    每經編輯:王鑫1丨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每經AI快訊,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習近平指出,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中方支持後疫情時代能源低碳轉型,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
  • 呂建中:如何提升我國油氣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的「六保」要求。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問題的核心是能源安全 ,這直接關係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能源既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又是重要的產業和行業,擁有龐大的產業鏈、供應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
  • 徐悅、王順超:疫情下如何穩住能源產業鏈
    首先,疫情在全球暴發後,目前已有超過50個國家停飛航班,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採取入境管制措施,這其中就涉及一些中國能源合作項目。工人節後無法按時返工、物資供應中斷、武漢樞紐作用停滯等問題造成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的能源重點項目叫停。特別是光伏等建設周期較短的項目,工程延誤導致違約等風險上升。
  • 解讀丨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12月21日,《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全景介紹了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成就,全面闡述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目標路徑日漸明晰的當下,白皮書的發布被外界賦予了更多的期待與關注。
  • 證券之星 寶豐能源:國產替代空間40%,周期底部疊加產能擴張
    中國作為富煤,弱石油資源國家,擁抱煤化工是擁有時代背景的。期待實現以煤替代石油,為有效降低國內化工產品進口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從國家戰略角度看,近期一則新聞也能反映一二:交通銀行最近對寶豐能源的200億授信,將有力保障新建項目順利建設,助推寶豐能源的烯烴項目增長400%,將進一步實現產業鏈提檔升級的重大跨越。
  • 融入「五網」大局 助推能源發展——北投能源集團「能源網」投資...
    搶抓新機遇,構建新格局,開啟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北投能源集團成立以來,緊跟廣西五網建設戰略方向,積極融入「能源網」建設大局,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雙輪驅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廣西全境展開布局,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貢獻了北投集團的能源力量。改革成立後,北投能源集團是如何融入廣西「能源網」建設大局,實現快速發展的?做了哪些新部署?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 2021:尋找穿越周期的確定性
    全球層面,在各國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並逐步開始量產,疫情有望逐步得到控制;拜登當選讓投資者看到逆全球化政策被修正的希望,中美雙方也會以更理性的方式來溝通解決各種分歧;各國決策者依然聲稱要堅持寬鬆的貨幣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的復甦,短期內流動性依舊寬裕;新興市場復甦加速,全球將再次出現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共振同步復甦的格局。
  •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2020-12-18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疫情時代:清科集團旗下投資版塊持續看好醫療「新基建」
    2019年,受港股上市政策利好、行業逆周期特性以及AI技術加持,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愈發受到投資人關注。在疫情「大考」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醫療健康這一「剛需」行業也發揮了其他產業無法替代的作用,其抗周期性的投資價值愈發凸顯。雖然疫情全球大流行趨勢尚未遏制,但危機中蘊含的機遇亦值得把握。
  • 應對挑戰 集思廣益 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界共話未來發展
    在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場的企業家高峰對話上,食品行業優秀企業家們暢談疫情發生一年來,企業用堅守詮釋了食品產業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意義。圍繞「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的機遇與挑戰」,企業家們分享與交流了各自的戰略規劃及應對策略。
  • 呂建中:價值內涵發生變化 驅動企業引入可持續商業思維
    企業公民論壇以「責任與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後疫情時期的CSR方法論」為主題,2020年12月19日在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舉行。  呂建中認為,以往企業家們習慣以經濟指標衡量自己企業運轉狀態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今天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商業的範疇擴大,要求企業家們擴大他們的視野,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  「這次疫情帶給我們很多反思,業內有很多共識」,呂建中指出,其中一點是企業認識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與社會融合的深度越來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