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 寶豐能源:國產替代空間40%,周期底部疊加產能擴張

2020-12-23 證券之星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挖掘低位好股難度較大,證星研究院便嘗試發掘周期股中的投資機會,憑藉在周期股中靚麗的ROE數據選出了寶豐能源,今天便來梳理一下寶豐能源的相關邏輯,可能存在預期差的機會。

大邏輯:依託中國富煤優勢,低成本煤制烯烴將國產替代石油制烯烴

公司第一大產品為聚烯烴,2019年營收佔比47%,並將在未來幾年持續擴充產能。

中國作為富煤,弱石油資源國家,擁抱煤化工是擁有時代背景的。期待實現以煤替代石油,為有效降低國內化工產品進口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近期一則新聞也能反映一二:

交通銀行最近對寶豐能源的200億授信,將有力保障新建項目順利建設,助推寶豐能源的烯烴項目增長400%,將進一步實現產業鏈提檔升級的重大跨越。此筆投資也意味著交通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產業和行業龍頭快速高質量發展方面又添有力一筆。

公司第二大產品為焦炭,2019年營收佔比40%。今天便從其主營產品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公司未來的盈利空間和發展。

首先來看下聚烯烴,作為周期行業當前:

公司煤制烯烴法對比主流石油製取法有35%的成本優勢下遊產品供需處於周期底部原料產品價格處於周期底部尚且存在40%的國產替代空間 公司煤制烯烴35%的成本優勢對中國有極大經濟效益

1.製取工藝上三種烯烴製取工藝中,公司結合我國的「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採取了「煤制烯烴」法,原料產品價格低廉,獲得了極大的成本優勢。

(CTO為煤制烯烴,MTO為甲醇制烯烴)

在原料外購的基礎上,當下煤價位處於450-550元/噸區間,石腦油價處於4400-4600元/噸區間,兩種烯烴製取方法中存在2000元/噸烯烴的成本差,煤制烯烴方法僅為石腦油裂的65%。基於公司自身擁有煤炭開採權的基礎上,存在更大的成本優勢。

核心競爭力:公司對產業上遊布局節省約30%的成本

烯烴主要原料為煤,公司位於中國能源化工「金三角」之一的寧東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區域內煤炭資源豐富。公司有兩大烯烴製取基地,分別為寧夏與內蒙兩大基地,寧夏基地寶豐能源較神華包頭具有1500元左右的噸烯烴成本優勢。內蒙基地由於煤礦深度較淺,開採成本更具優勢,經初步測算,烯烴成本位於2858-3045元/噸之間,2016-2019年間基於外購的噸烯烴成本在3869/4253/4630/4376 元,充分體現了內蒙項目的低成本優勢。在外購精煤價格逐年上漲的趨勢下,憑藉自供原料煤的優勢,貢獻了巨大利潤。

且根據公司半年報披露,公司當前有四條產線處於建設當中,且在最近獲得交通銀行200億元戰略授信,保障公司在建項目的順利建設,預計將在未來五年逐步投產,結合成本優勢,將進一步打開市場。

且目前國內煤制烯烴項目的生產尚存在較強的不可複製性,行業已建成投產的相關項目,產能在60萬噸/年及以上的,建設成本均超過100億元,是資金與技術密集型行業,仍存在較高的行業壁壘。

烯烴價格與國際油價呈正相關

三種烯烴製取工工藝中,以石腦油為原料生產乙烯、丙烯,目前仍是是烯烴製取的主要路線,烯烴價格與國際油價呈正相關。油價越漲,採用「煤制烯烴」工藝,成本固定的的寶豐能源便會收穫更為豐厚的利潤。其成本在行業中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在上半年極端負油價情況下,實現20多億利潤,在油價逐步企穩的情況下,公司未來收益可期。

烯烴產品主要為聚乙烯和聚丙烯,具體產品如水泥袋、小家電、日用品、玩具、洗衣機、汽車和周轉箱等,其供需主要受到宏觀周期的影響。據廣發證券研究,當下宏觀周期中產能周期,庫存周期均處於底部區域,後續公司將受益於周期反轉擴大營收。

且我國目前烯烴的進口量常年居高不下,基於公司產品的成本優勢,40%的國產替代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收益可期。

焦炭邏輯:

主要有兩點:

19年節省2/3自產煤成本,約貢獻一半利潤

焦炭的原料也是煤,基於公司對產業鏈上遊的延伸,焦炭主產地寧夏基地,公司近兩年焦炭用煤自給率接近六成,2016年自製精煤可節約1/3的成本,伴隨著外購精煤價格的持續走高,2019年自製精煤可節約將近2/3的成本,貢獻了約一半利潤。

基於供給側改革的結構優化,盈利穩定

2014年,我國提出焦炭供給側改革產生行業壁壘,小型焦爐淘汰標準逐年提高,落後產能逐年退出導致行業盈利水平維持高位,由此利好相關焦炭企業。

機構估計2025年190億利潤,對應今年約40億利潤和36%的年化增長

據開源證券:當前根據公司年報披露,2019年自產煤510萬噸,伴隨寧夏與內蒙基地建設中的四條產線陸續投產,2025年有望自產煤2900萬噸,毛估估2020年將帶來190億的利潤。

關鍵假設前提:

風險提示:產品價格和原油價格呈正相關,可能會因為疫情反覆之類的原因伴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有一定的風險,然後就是公司在建產能的實際落地。

當然任何時候投資周期股都需要很謹慎,建議關注公司在建產能實際投產情況,把握右側交易投資機會。

相關焦點

  • 證券之星 生益科技:覆銅板龍頭打破美技術壟斷,擁抱華為國產替代...
    2018年至2019年,覆銅板行業周期下行,疊加毛衣等因素導致需求急劇萎縮,然而公司通過管理、銷售、生產等各個環節的細化管理,業務保持穩定狀態,公司業務呈現與同行相反的逆周期走勢,這體現出公司抵抗周期波動的能力非常強,是公司的重要競爭優勢。
  • 2021聚酯產業鏈年報:產能投放周期VS宏觀利好的底部博弈
    來源:新浪財經品種年報——聚酯產業鏈產能投放周期VS宏觀利好的底部博弈內容摘要 後疫情時代終端存補庫需求 明年聚酯需求看好 PTA供需過剩但成本推動重心上移 MEG供需矛盾依存,關注結構性機會 短纖供需結構健康,偏多配置核心觀點在宏觀放水
  • 證券之星 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 未來受益於國產替代
    在這種局面下,半導體產業鏈國產替代勢不可擋。不僅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支持國產替代,國內相關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出於供應鏈安全考慮,也在自發的實行國產替代年中國大陸晶圓產能年化增速7% 全球佔比顯著提升數據來源:華西證券中國大陸晶圓產能快速增長,
  • 寶豐能源:近期獲68家機構密集調研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何昱璞)寶豐能源(600989)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期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其中南方基金、廣發基金、銀華基金、華安基金、泰康資產、人保資產、光大證券、國信證券等68家機構投資機構集中對寶豐能源進行調研。
  • 證券之星 三環集團:電子陶瓷隱形冠軍 將受益於國產替代
    數據來源:德邦證券全球先進陶瓷市場規模巨大,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2021年全球陶瓷市場規模將達到1048.54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邏輯二:公司將受益於國產替代先進陶瓷技術壁壘高,目前被日本、美國、歐洲佔據絕大多數份額,在電子陶瓷相關產品領域,國產化率非常低(低於10%),因為貿易等因素,為了保證供應鏈安全,國內下遊廠商願意使用更多的國內供應商產品,這種意願會越來越強烈,先進陶瓷相關產品的國產替代有望加速推進,而公司在MLCC、陶瓷封裝基板、氮化鋁基板、陶瓷劈刀等業務積累較長時間
  • 廣發證券戴康:21年順周期板塊盈利將延續改善 A股估值大概率收縮
    20Q2至21年Q2將是A股盈利回升周期。基數效應、出口拉動、產能周期、主動補庫周期等因素共振。21Q1為數據高點。A股盈利上行期,大跌風險不大。盈利自底部抬升至高點的過程中,除16年初熔斷急跌,其餘均未大跌。但2021年也是信用緊縮周期。
  • 信義光能:受益行業景氣上行,產能快速擴張
    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達25%。我們預期2025年中國非化能源佔比達20%。根據我們測算,「十四五」期間,光伏年均裝機有望達70GW水平,風電年均裝機在35GW以上,超過市場預期。我們預期在明年預期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光伏及風電裝機規劃遠超「十三五」規模。光伏玻璃行業疊加雙面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而帶來的額外需求,預期行業需求持續強勁。
  • 中國巨石深度解析:站在新一輪成長周期的起點上
    規模優勢帶來的成本下降使得公司產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從而在下遊需求方中獲得更高的客戶粘性,在行業周期下行時,公司具備更大的降價空間以保持甚至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將產能利用率保持在高位,進而繼續保有規模優勢,攤薄成本,使公司在周期底部仍能夠維持較為穩定的盈利水平,並有能力逆勢擴張,進而在行業周期上行時充分享受到景氣度提升帶來的紅利。
  • 半導體國產替代有望加速,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疊加稅務優惠
    機構指出,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對半導體板塊來說,此舉可能加劇行業產能緊張。在新形勢下,全球半導體新的供需矛盾,是原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全球化格局和大國博弈下科技封鎖間的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從國產替代角度看,這是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實現國產替代的一大機會。
  • 信義光能:受益行業景氣上行 產能快速擴張 維持買入及上調目標價21...
    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達25%。我們預期2025年中國非化能源佔比達20%。我們預期在明年預期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光伏及風電裝機規劃遠超「十三五」規模。光伏玻璃行業疊加雙面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而帶來的額外需求,預期行業需求持續強勁。信義光能作為行業龍頭,受益行業增長。
  • 東北證券有色新材料二季度策略:關注黃金及半導體靶材國產替代
    今年二季度,在主要經濟體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前提下,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將拉動工業金屬總需求復甦,但難以對工業金屬價格實現明顯提振效果,大概率全年將維持底部震蕩狀態。金價長周期向上,板塊配置價值凸顯。全球疫情蔓延加速了主要經濟體出現階段性衰退,疊加貨幣政策量化寬鬆、財政赤字增加、低利率環境,黃金作為美國經濟實力相對變化的映射,價格存在長期上行動力。具體的對於黃金板塊的研判和分析可以參見我們的三篇深度專題報告:《貴金屬專題一:黃金價格與美元指數相關性分析》(2018-12-03);《貴金屬專題二:黃金價格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
  • 安信國際:產能快速擴張 重申信義光能(00968)「買入」評級 目標價...
    原標題:安信國際:產能快速擴張 重申信義光能(00968)「買入」評級 目標價21.3港元   安信國際
  • 國產替代概念獲驗證?中興通訊AH股大漲,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在路上?
    華泰證券在2020年A股中期策略展望中直稱,中報是「第二科技周期」重中之重的半導體、信創等國產替代進度的關鍵驗證時點。當前剛剛開啟的第二科技周期,與第一科技周期相比宏觀國際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中美貿易摩擦的多次反覆意味著逆全球化的趨勢已經開啟,美國對於中國的技術制裁,或使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需要由規模優勢轉向創新優勢,因此,實現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替代是國內第二科技周期的重中之重。其中,半導體和信創又是核心技術國產替代的重點。
  • 又見「煤飛色舞」 順周期行情持續發力
    業內人士分析,在市場情緒對順周期板塊的偏好之下,煤炭供給的收緊以及需求的釋放會使得近期煤價維持一定的上揚之勢,處於高位運行,存有一定的上漲空間,而在供需偏緊的支撐下繼續收穫超額收益,提升板塊估值。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上午,有色金屬板塊逆市上揚,早盤齊天鋰業、鋅業股份拉升漲停,宏達礦業、羅平鋅電、宏創控股等紛紛跟漲。
  • 年終盤點半導體:2020年晶圓廠產能持續緊缺 擴產、國產替代成業內...
    ,半導體行業漲價消息頻傳,業內關於漲價現象和原因的討論層出不窮,在需求井噴的情況下,各廠家的擴產你追我趕,而國產替代則是其背後最直接的因素。  中信建投證券和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研報均認為,8英寸晶圓製造的應用場景廣泛,智能終端市場持續發展之下,對8英寸等成熟工藝的需求將在短期迎來爆發並保持長期平穩。一位晶片設計領域的教授告訴財聯社記者,智能家居等產品大多不需要非常先進的製程工藝,6英寸、8英寸產線對於日益普及的智能家居等設備所需晶片而言,性價比較高,所以這些產線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會有相應市場空間。
  • 泰和新材:對位芳綸國產替代,有序擴產增厚盈利
    對位芳綸軍事化應用需求增長,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我國對位芳綸需求超過1萬噸/年,但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產能被美國杜邦、日本帝人公司所佔據。疊加公司原有1500噸/年產能,公司將擁有4500噸/年對位芳綸產能。對位芳綸可用於防彈衣、防彈裝甲等方面,隨著我國軍事化訓練不斷增加以及中美摩擦的不斷加劇,對位芳綸的軍事化應用需求將快速提升,同時公司也將在國產化替代中充分受益。
  • 紙漿:周期底部顯現,階段性行情值得期待
    核心觀點周期:產業底部已現,中長期看好。擴大時間周期,從利潤、絕對價格、庫存周期等角度,目前整個產業周期底部已顯現,中長期看好紙漿。供應端:產能投放主要在於闊葉漿,針葉漿保持穩定,供應壓力整體尚可。未來4年,紙漿產能增量主要是闊葉漿為主,2021年針葉漿產能保持穩定,闊葉漿小幅增加。整體供應壓力在於需求端的發力不及預期,以及套利盤需求和庫存積累造成供應壓力,反之成為驅動。需求端:國外需求有修復空間,但後期有壓力。
  • 招商證券:迎接有色金屬行情的猛烈衝擊
    一、金屬價格呈現創歷史新高之勢年初至今,有色金屬價格整體上漲,呈突破形態。金價已經創歷史新高,銅價距離歷史最高點僅26%空間;鐵礦石價格距離歷史高點僅11%空間,如果考慮近些年大規模機械化帶來的成本降低等因素,鐵礦石的實際價格或已經創歷史新高。其背後的驅動因素包括:(1)美元步入下行周期。
  • 中國銀河證券2021年投資策略會:守正出新
    考慮到化工行業整體呈現傳統產能過剩、新興產能不足的局面,我們認為,未來行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成本之爭、成長之爭。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成本之爭主導行業競爭新格局領域,建議布局乙烷蒸汽裂解項目的輕烴加工龍頭衛星石化、業務持續擴張的煤化工龍頭寶豐能源;二是供需邊際改善醞釀景氣新周期,推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三友化工等;三是政策加碼助力新材料成長新動能,建議關注半導體材料龍頭晶瑞股份、半導體材料平臺型企業雅克科技、擁有技術和產能並進行業務擴張的金髮科技。
  • 【研報掘金】煤炭行業景氣度穩中向好 板塊具備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中長期看,供給端受「十三五」期間新增產能釋放接近尾聲,煤炭生產嚴格要求合法合規的限制,供給缺乏彈性;同時「能源安全」戰略下,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佔比降幅有望明顯收窄,隨著經濟逐步恢復,煤炭需求有望繼續提升。機構指出,展望明年煤炭供需形勢更為趨緊,全面看多煤炭板塊,繼續推薦關注煤炭的歷史性配置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