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到機制——聯盟議題研究進展

2021-01-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聯盟作為國際安全研究的經典議題歷久彌新。經過21世紀初期的研究熱潮後,學界對聯盟相關議題的研究仍在持續深化。聯盟研究的理論視角表現為兩個傾向,一方面將聯盟視為外交戰略即「聯盟戰略」,另一方面把聯盟作為安全合作機制加以考察即「聯盟政治」。當前的研究融合這兩類特徵並在以下五個方面繼續拓展。

 一是聯盟因何形成和瓦解。聯盟如何達成是聯盟戰略研究的傳統議題,一般認為聯盟的形成是外部因素驅動的結果,如相關國家存在共同的外部威脅,或者國家間的實力分布不均衡導致安全缺失等。然而,如果將聯盟視為一種國際安全合作機制,那麼可以拓展對聯盟形成等既有問題的研究,給出更有解釋力的答案。因為除安全威脅等外部因素外,國家內部的因素如國內軍事力量與軍事體制、國家聲譽等,同樣會影響聯盟形成的進程和結果。作為一種安全合作機制,國家期望從聯盟中獲得安全等收益並儘可能減少合作中的風險,因而聯盟並不必然是針對外部威脅做出的應激性反應,也可以是相關的國家間主動選擇以強化合作、防範風險。聯盟並非國家召之即來、用完即止的外交政策選項,而是一項建立了特定合作條款、具有延續慣性的機制。這一機制不僅能夠為成員國提供安全上的收益,也能夠降低盟友間信息獲取和交換的成本,應對各類不斷湧現的新挑戰。因而外部威脅的弱化或消失並不必然意味著聯盟存續基礎的垮塌,聯盟可以通過機制的轉換來實現合作的延續。

二是聯盟內部管理。如果將聯盟視為外交戰略,締結聯盟或者撕毀盟約都是國家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因而聯盟本身並非先驗存在。國家在何種條件下選擇結盟策略或拒絕履行盟約是聯盟戰略研究的核心議題,並由此誕生了權力制衡、威脅制衡等理論流派。然而,冷戰後全球範圍內缺乏新的聯盟戰略實踐,大國間的聯盟關係並沒有出現重大變化,聯盟戰略的發展步伐減緩。對聯盟的研究逐漸轉向討論現有聯盟的內部關係,將聯盟視為客觀存在的機制。從國際機制的視角出發,聯盟本身就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國家間合作方式,其基礎是自願達成的合作契約,形式上表現為程度或高或低的安全、經濟合作機制。傳統上聯盟的內部組織關係被簡化為「被拋棄—被牽連」困境,即強者擔心被弱者利用以實現後者自身利益,弱者則擔憂強者拋棄盟友而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在此基礎上,後續的研究進一步探討了聯盟內部的管理議題,如非對稱聯盟與對稱性聯盟的管理有何差異。聯盟的管理本質上是對成員間關係的協調,相關的研究重點考察聯盟成本的分擔與義務分配方案,協調盟友間安全、經濟和戰略關係,管控盟友間的分歧與爭端,以及提高聯盟凝聚力、向心力的策略與效果評估,例如美國對其盟友的綁定戰略,以及如何管理北約盟友等。

 三是如何應對聯盟壓力。聯盟作為一種安全戰略,如被對手運用並對己方造成安全壓力,就需要應對化解對方聯盟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理論上,應對聯盟最有效的方式是構建針鋒相對的聯盟體系,通過組建新的聯盟來緩解安全壓力。然而隨著聯盟政治實踐的發展,應對敵對聯盟壓力的新方式不斷出現,對相關手段的討論也更加豐富。部分研究討論採取何種策略來分化、瓦解對手聯盟,並通過對歷史安全的分析,評估分化戰略生效的條件及其效果。同時,國家也可以採取非聯盟合作的方式來應對敵對聯盟,包括建立聯合陣線、達成非正式聯盟或「準聯盟」等,在實現緩解壓力的同時可以降低對抗的激烈程度。同時,聯合陣線或「準聯盟」得以流行,部分原因是作為一種安全合作機制,在為其中的國家提供安全的同時而不必要付出過多自主性、承擔過多的義務,同時可以利用這一合作機制實現交換信息、促成全方位的合作,從而更好地滿足相關國家的利益訴求。可以預見,在對聯盟的後續研究中,類聯盟或準聯盟關係將得到更多的關注,相應地準聯盟與聯盟的異同、效果對比也需要進一步討論。簡言之,在核武器出現後,聯盟作為一種安全戰略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對聯盟的需求也從側重安全轉為更多樣的合作,充分發揮聯盟作為安全合作機制的效果。

 四是聯盟的機制設計。與其他領域的合作機制類似,聯盟自出現之日起即面臨如何確保機制有效的難題。在無政府的世界中,由主權國家達成的安全協定並不具備充分的約束力,聯盟成員在面臨安全挑戰時也面臨聯盟失效的風險。作為外交戰略的聯盟,其面臨的關鍵問題是能否達成聯盟以實現合作、釋放安全互助信號。將聯盟視為合作機制時,聯盟政治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設計聯盟的具體條款,使其在需要時儘可能發揮作用,即提高聯盟成員履行承諾的可能性。聯盟機制設計的原則是提高盟友背叛的代價,同時降低成員冒險的可能性。現有研究已經證明,國家間在設定聯盟的合作方式時,主要從實力結構、國家聲譽、威脅類型等維度出發,對聯盟成員的選擇也主要基於提升聯盟的有效性。在實踐中,機制完善、運作穩定的聯盟不僅能夠帶來更多安全,更能夠推動成員國間全方位的合作,對其外交政策、國內改革、安全實現等帶來正面收益。在實踐中,21世紀以來,以北約為代表的軍事聯盟體系啟動轉型,在後冷戰時代繼續尋找聯盟存續的必要性。聯盟轉型就是機制設計的更新,通過設定新的合作條款和條件,強化盟友間的合作,提高成員國履約的可能性,降低聯盟失效甚至瓦解的風險。

五是新的經驗證據和新的研究方法。聯盟政治是國際關係中經驗證據最為完善的領域之一,定量研究和形式模型是近十年來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聯盟政治研究的進步,除理論上的創新外,主要體現為研究方法和證據的創新。近年來聯盟研究在方法和經驗證據上的進步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中微觀知識的增加。與安全研究的其他議題類似,聯盟量化研究的初期階段討論的是全球範圍內的聯盟,時間跨度大,聯盟類型多樣,研究的結論必然偏向宏觀和普遍化。隨著量化研究的深入,學界對聯盟議題的關注更加細緻、微觀,著重討論特定區域、時段或特定類型的聯盟,更新經驗證據、研究方法以及重視地域差異。因此,聯盟政治在經驗證據上的發展趨勢表現為貢獻中微觀知識,或提供區域性的聯盟知識。聯盟政治的研究也沿著這一路徑發展。如外部威脅如何促成聯盟的形成。同時,研究者通過搜集新的經驗數據,能夠檢驗更多的變量,從而為聯盟政治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二是方法上更加多樣。聯盟研究的方法日趨繁榮,例如聯盟作為具有明確聯繫的國家團體,適用於社會網絡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聯盟內部關係特徵來研究聯盟對外行為,拓展了聯盟研究的範疇。以形式模型方式研究聯盟經久不衰,在眾多議題上產生了顯著成果。當然,限於聯盟政治本身的議題特徵和證據類型,並非所有新興方法都適用於聯盟議題的研究,諸如計算機模擬、實驗等方法在聯盟研究領域的應用依然有待開拓。

無論是作為外交戰略還是機制安排,聯盟始終與國家間關係的演變密切關聯,聯盟政治的變化也是國際政治的晴雨表,體現了國家間對安全問題的態度與關切。關注聯盟實踐的最新動態,把握聯盟政治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不僅有助於深化對國際安全與合作的研究,也利於深化對百年大變局下國際安全局勢的認識,從而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6月11日第1945期 作者:董柞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抗戰大後方研究的新進展及新趨向
    抗戰大後方研究是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抗戰大後方的研究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關注,成為抗日戰爭史研究的一個新熱點。特別是以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持續推進抗戰大後方歷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學術進展。  深化了對抗戰大後方的新認識。
  • 法國智庫解讀歐洲「戰略自主」議題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記者 徐詩雨)近年來,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和內部危機的推動下,歐盟提出了「戰略自主」願景。經歷多重衝擊後,歐洲國家是否更加團結?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近日,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發布對該所研究主管愛德華·西蒙的訪談文章,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解讀。
  • 綿羊遺傳資源評價與性狀遺傳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
    記者6月18日從新疆農墾科學院獲悉,近日,該院省部共建綿羊遺傳改良與健康養殖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業大學李孟華研究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野羊與家養綿羊全基因組重測序揭示外型及生產性狀相關基因」在國際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 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將舉辦 4個核心議題探索產教融合...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10日,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IFIE)新聞媒體通氣會在京舉辦。本次新聞媒體通氣會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處長劉志敏主持,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華職業教育社黨組成員、副總幹事李英愛,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建榮,河南省駐馬店市副市長馮玉梅,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理事長孟慶國,黃淮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先省參會。
  • 我國幹細胞療法對糖尿病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據最新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全球糖尿病》數據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高達1.14億,糖尿病前期人數高4億,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總數的1/4以上。最新研究數據表明:糖尿病的知曉率僅為36.5%,只有32.2%的患者接受診療,且接受診療的患者中僅有49.2%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得到了有效控制(<7%),這種情況容易導致糖尿病併發症,降低了我國糖尿病診療的有效性,同時,巨大醫療費用也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壓力,有效控制糖尿病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任務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目前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和2型,
  •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議題納入年度協商計劃
    原標題: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議題納入年度協商計劃   9月29日下午,政協第十二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在廣州閉幕。
  • 【聚焦】大路園區黨政聯席會議研究了這些議題!
    【聚焦】大路園區黨政聯席會議研究了這些議題! 8月6日上午,大路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韓濤主持召開園區2020年第8次黨政聯席會議,聽取並研究項目選址
  • EULAR 2020 熱點話題解讀:司庫奇尤單抗治療AS的最新研究進展
    聽專家解讀 EULAR 2020中的重要研究進展…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定於6月3~6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2020年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 2020)首次以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行。會議中發布了眾多有關脊柱關節炎(SpA)發病機制和治療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振奮人心的消息。
  • Nature Physics:國防科技大學在量子弱測量到強測量過渡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歡迎課題組投遞中文宣傳稿,投稿方式見文末撰稿| 由課題組供稿近日,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物理系張杰、吳春旺和陳平形與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合作,在量子弱測量到強測量過渡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近期肺癌相關研究進展一覽
    研究者發現,深度學習評分往往與酪氨酸激酶治療患者較長的無進展生存率存在正相關關係,而與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療法患者的持久臨床效益和較長的無進展生存期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後期研究人員還希望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證實這種新型模型的確能作為一種評估不同療法的臨床決策支持工具。
  •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丙二酸鹽代謝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丙二酸鹽代謝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沼澤紅假單胞菌對丙二酸鹽的代謝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微生物研究領域Top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 ...圍繞「編制『十四五』規劃應高度關注的戰略重點」議題開展協商
    8月20日,市政協召開九屆十六次常委會議,聽取市政府有關上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通報,圍繞「編制『十四五』規劃應高度關注的戰略重點」議題開展協商。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出席會議並講話。市政協主席蔡溪主持會議。
  • 研究揭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發病機制
    研究揭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發病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3 13:31:49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Daniel T.
  • 從戰略高度推進藍色夥伴關係建設
    自國家海洋局於2017年提出建立「藍色夥伴關係」以來,我國在常態化合作平臺搭建、海洋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科技國際合作、重大國際議程磋商和互信互利理念傳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但在中美脫鉤和新冠疫情引發外部環境趨緊背景下,迫切需要將藍色夥伴關係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賦予其新使命和新內涵。
  • 海洋所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獲進展
    使用線性連續層化模式(LCSM),該研究揭示大洋次溫躍層環流的動力機制,並指出包括NESC在內的潛流,其形成機制是由大尺度環流的靜力平衡和海面、海底動力邊界條件約束決定。由於熱帶大洋層結的低階斜壓模態在溫躍層附近存在零點,前幾個斜壓模態的疊加造成強的表層流與弱的潛流,模式再現太平洋赤道流系的主要海流及其潛流。該理論與經典環流理論的區別,在於考慮到海底邊界的約束。
  • 茜草的研究進展
    本文從茜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加工炮製和臨床應用4方面闡述其近年來的研究進展,以期為茜草相關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1  化學成分1.1  蒽醌及其苷類蒽醌及其苷類化合物是茜草的主要化學成分之一。3.3  炮製機制李景麗等[62]觀察了茜草炒炭前後顯微組織的變化,研究發現,茜草炒炭後其纖維和導管均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炭化,釋放出炭素,炭素具有吸附、收斂的作用,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抑制血液滲出,增強止血作用;炒炭後草酸鈣晶體體積減小,數量明顯減少,同時,表面高溫作用使草酸鈣晶體釋放出大量可溶性鈣離子,促使激活凝血酶原作用增強,縮短了凝血酶時間
  • [論文薦讀]乳品香精的研究進展
    綜合應用現代生物科技(酶法修飾和微生物發酵法)結合美拉德反應和前驅體香精技術,快速推進天然乳香型香味料研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風味天然感的追求趨勢和消費願望是長期的研究目標。以乾酪為例,探索乾酪微生物群的組成以及乾酪成熟過程中涉及的潛在分子機制一直是許多研究的主題。
  • 大氣氣溶膠液態水中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機制研究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液相過程生成SOA在大氣中普遍存在,將環境大氣雲霧水和氣溶膠液態水中反應生成的液相SOA(aqueous SOA, aqSOA)加入大氣模型中,可明顯改善對SOA的模擬效果。在我國,隨著大氣汙染防治對硫排放的控制,顆粒物及其中硫酸鹽的質量濃度得以有效降低,硝酸鹽的吸溼性較硫酸鹽更強,使得氣溶膠液態水的含量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 英雄聯盟手遊排位機制是怎樣的 排位機制介紹
    英雄聯盟手遊排位機制是怎樣的,排位機制介紹。不少玩家還不是很清楚排位機制是什麼樣子的,本期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對於各位朋友來說有所幫助。 英雄聯盟手遊段位機制一覽 一、開啟條件 《英雄聯盟手遊》中的段位賽將在玩家10級的時候解鎖。當然,還有一個條件就是需要擁有足夠的英雄,考慮到遊戲模式起碼要準備20個英雄哦。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