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為救丹頂鶴犧牲的東北女孩嗎? 親人堅持三十年養鶴護鶴

2021-01-18 上觀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扎龍自然保護區,一家三代養鶴護鶴愛鶴,第一代將一生獻給丹頂鶴,第二代將生命獻給群鳥,第三代還將在這裡見證扎龍的未來……

 

央視播出的「還看今朝」黑龍江:代代接力護生態。

 

9月22日,在央視播出的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還看今朝(黑龍江篇)」中,有一個十幾分鐘的「黑龍江:代代接力護生態」的短片特別讓人動容。短片講述的是在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徐家三代養鶴人的故事。為了這裡的丹頂鶴,徐家三代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風裡來雨裡去,與鶴相知相守。父母奉獻一生,兒女奉獻生命,第三代養鶴人毅然決然仍舊留在這一片熱土,續寫執著的夢想……正是有這樣的一群人,正是有這樣的養鶴護鶴人,正是有這樣的溫暖和熱愛,扎龍保護區才年復一年成為人鳥不舍的家園,那裡是丹頂鶴自由飛翔的天地。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

 

這首歌名為《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上個世紀80年代被廣為傳唱。9月22日上午,這首歌的旋律在央視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還看今朝(黑龍江篇)》中再度響起。歌詞中唱到的女孩叫徐秀娟,1981年,年僅17歲的她進入扎龍保護區,和她的父母一樣成為一名養鶴工。

 

第一代護鶴人徐鐵林夫婦。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扎龍溼地,是亞洲第一大溼地,這裡是丹頂鶴的王國。為了這裡的鳥類,徐秀娟和弟弟徐建峰姐弟倆先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父親第一代養鶴人徐鐵林,退休後仍對那些精靈般的丹頂鶴牽掛於心,徐建峰的女兒徐卓作為第三代養鶴人,又繼承父輩們的事業紮根溼地。一家三代養鶴人就在扎龍,守望著他們的綠色夢想……

 

那個深秋 女孩被候鳥帶走

 

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讓許多人知道了為救白天鵝而犧牲的中國第一位環保烈士徐秀娟,她將不滿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摯愛並為之獻出生命的養鶴事業。

 

第二代護鶴人徐秀娟。

 

徐秀娟,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滿族村的一個養鶴世家。父親徐鐵林和母親黃瑤珍是中國第一代養鶴人,黑龍江扎龍保護區在1975年籌建初期,辦公室就設在他們在扎龍的小土房裡。鶴一直被視為他們的家庭成員,徐秀娟小時候經常幫著父母餵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年僅17歲的徐秀娟,因學校停辦而不得不放棄學業,選擇到剛成立不久的扎龍保護區工作。徐秀娟從進鶴場的第三天起,就能獨立圈養小鶴,識別鶴的編號、記住每隻鶴的出生年月,飼養幼鶴的成活率達到100%,創造了奇蹟。經過她馴化的小鶴,能隨她一起唱鳴,在她的帶動下跳舞、飛翔。徐秀娟還成功協助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電影《丹頂鶴的一家》、《飛來的仙鶴》。雖是臨時工,但她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的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等技術,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1983年登上了《婦女之友》雜誌的封面。

 

1985年3月,因得到東北林業大學兩位教授舉薦,徐秀娟自費進入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由於家境貧困,她的學習生活靠鹹菜就饅頭仍難以為繼,期間不得不四次靠賣血維持學業。從小熱愛學習的她勤奮刻苦,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兩年的課程,10門主課考試成績全部為優。

 

1986年5月,還未畢業的徐秀娟就被邀請到剛籌建的江蘇鹽城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創業。南下時,她將3枚鶴蛋從幾千公裡之外的內蒙古輾轉3天3夜運到尚未通火車的丹頂鶴越冬地鹽城,沒有先進的裝備只靠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靠自己身體的溫度和強烈的責任心保護著3枚鶴蛋!在鹽城一個廢棄的軍用小崗樓裡,她又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和強烈的責任感,運用以往的養鶴經驗和學到的科學知識,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將這3枚鶴蛋孵化成功,小雛鶴破殼出生、飼養成活、半散放飼養成功,出生後的第83天展翅飛上了鹽城的天空。

 

採訪中,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文波告訴記者,在1986年召開的第三屆國際鶴類保護會議上,徐秀娟撰寫的論文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讚揚。

 

徐秀娟把年輕的生命留在了那片蘆葦坡。

 

1987年9月16日晚,心力交瘁的她為尋找兩隻心愛的白天鵝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30年過去了,徐秀娟仍然活在那首描述她悽美故事的歌裡。她的生命在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而對於徐家人來說,30年來他們封閉、隔絕在與任何有著徐秀娟印跡的世界之外,他們不看任何有關她的文字報導,甚至不敢聽那首專門為徐秀娟寫的歌。30年之後,其實她生前用過的東西一樣沒少,只不過都深藏在家裡某個安靜的角落。

 

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徐秀娟的老父親徐鐵林,至今提起女兒仍然是老淚縱橫。本來老兩口退休之後可以到城裡去住,可是他們依然選擇住在扎龍的老房子裡。原因很簡單——這裡可以看到鶴。徐鐵林說,4個孩子,他幾乎哪個都沒有抱過,反倒是養鶴,天天把鶴抱在懷裡。所以有時候他就想,再抱抱鶴吧,這就像是抱到了自己的孩子。看著一隻只鶴飛到天上去,他也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女兒,看到了那個被候鳥帶走的女孩……

 

他走了,離開了自己一直牽掛的丹頂鶴

 

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1966年6月出生,1984年11月參加工作。原任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鶴類馴養繁育中心副主任、工程師。徐建峰最佩服的人就是姐姐徐秀娟,正因受姐姐薰陶,徐建峰於1997年從齊齊哈爾市建華廠調入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像父親和姐姐一樣,當起了養鶴人,從事飼養繁育及野外救護監測工作。

 

第二代護鶴人徐建峰(右)。

 

徐建峰2006年至2012年救護各種珍禽上百隻,無論在多麼艱苦的條件下,他都會帶領救護小組努力完成任務。在疫病防控高危期,他曾7天7夜守在工作崗位上,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在丹頂鶴繁殖季節,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帶領同事徒步穿行扎龍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地帶,用GPS定位丹頂鶴的巢區。在溼地中跋涉十分勞累和艱苦,有數不盡的蚊蟲叮咬,酷熱難耐,有時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據楊文波介紹,徐建峰還積極開展丹頂鶴野外散養籠養繁殖的研究。自2008年以來,丹頂鶴繁育和育雛成活率創建區以來最高,育雛成活率達90%以上,逐年呈上升趨勢,徐建峰為野化丹頂鶴建立穩定的散養繁殖丹頂鶴種群做出了貢獻。徐建峰因出色的工作成績和高度的敬業精神受到扎龍保護區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普遍讚譽,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多次獲得齊齊哈爾市政府嘉獎,2012年徐建峰榮獲黑龍江省溼地保護先進個人,2013年被齊齊哈爾市授予市勞動模範、獲記三等功獎勵。

 

為了鶴,徐建峰可以不顧一切。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像以往一樣趟水約2公裡進入扎龍溼地腹地觀察散養丹頂鶴的繁育情況。當天中午徐建峰發現一隻散養丹頂鶴的鶴雛和一枚鶴卵,為了確保鶴雛的成活,他在溼地裡工作了1天。19日早上,徐建峰不放心鶴雛和鶴卵,又回到溼地裡進行看護,在確保散養丹頂鶴鶴雛和鶴卵安然無恙後,返回保護區,途中他由於連日疲勞致使摩託車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溝內,不幸殉職。徐建峰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和他牽掛的丹頂鶴,但他留下的是保護溼地、保護鶴類的執著精神。

 

她來了,續寫一個與丹頂鶴共舞的真實故事

 

徐卓,是徐建峰的女兒,出生於1993年,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所學專業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現工作於扎龍保護區鶴類監測中心,負責陸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鳥類資源監測。

 

第三代護鶴人徐卓。

 

在父親徐建峰因公殉職後,徐卓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現了幾本工作日記,上面記錄了從1997年以來父親所有的工作:丹頂鶴飼養、繁育、防疫、救治等都在其中,只要是他遇到的,都會記下來,從未間斷。可是這些日記卻在2014年4月18日那天戛然而止了,徐卓看到父親這些日記突然萌發了一個心願:她想讓這些工作日記繼續寫下去,她想完成她父親未竟的事業,這樣就好像父親一直在她身邊從未離開一樣。

 

2012年在東北農業大學植物學專業完成一年學業後,徐卓萌生了轉學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管理專業的念頭,並在多方努力下完成了轉學工作。2015年9月,徐卓放棄學校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選擇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回到扎龍守護丹頂鶴,守護這片溼地。

 

徐卓與丹頂鶴。

 

徐卓先在繁育中心小鶴組實習,她每天第一個到鶴舍打掃鶴糞,工作的第一個月,就憑藉大學裡學到的知識,救活了一隻因顱內出血而奄奄一息的小鶴。那隻小鶴意外撞到頂棚造成顱內出血而昏迷,表現為休克和眼底出血。徐卓和單位獸醫師張顯光判斷為顱內壓高而並非血壓高,需要進行甘露醇輸液。此時小鶴已經大小便失禁,徐卓沒有一絲嫌棄抱起小鶴安撫它固定它並為它輸液,隨後徐卓用冰枕給受傷小鶴進行頭部冷敷減輕其顱內出血程度。最後編號為614的小鶴在徐卓的精心照顧下成功恢復,健康回歸鶴群。

 

嚴寒天氣裡,徐卓與男同事一起穿過大水衩,在尚未完全解凍的沼澤地裡進行鳥類調查,經常一泡就是一天,往往調查結束後下半身凍得都沒有知覺;炎炎夏日裡,徐卓也會不顧地面攝氏四十餘度的高溫,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在烈日下作業,配合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課題,進行氮的排放及固定的監測採樣。在徐卓朋友圈的一張照片中,身穿工作服的她在比她還高的蘆葦叢中工作,頭髮被汗水粘成一綹一綹,臉上完全被汗水浸溼。這個原本嬌弱的女孩,就像一隻小鶴一樣,羽翼漸豐,如今已在扎龍這片土地上展翅飛翔……

相關焦點

  • 30年了,誰還記得那個為丹頂鶴而死的女孩?如今,她的弟弟也為鶴犧牲了..
    只是那個解決世界難題的女孩兒23歲就為護鶴而犧牲27年後,她的弟弟同樣為鶴殉職如今她的侄女放棄了保研機會再次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護鶴徵程也許有很多人記得這首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歌:扎龍保護區開始蜚聲中外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親自到保護區參觀對娟子連連稱讚但是娟子覺得自己的理論實在是太匱乏了於是,1985年她專門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
  • 還記得丹頂鶴女孩嗎?弟弟在她犧牲27年後又殉職,是悲歌更是壯歌...
    ,她從小愛養丹頂鶴。於是,便有了這首細膩悽美、家喻戶曉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又名《丹頂鶴的故事》),它讓許多人知道了為救鶴而犧牲的中國第一位環保烈士——徐秀娟。2017年是徐秀娟烈士犧牲三十周年。新華社記者梁冬攝徐家長女叫徐秀娟,從小就跟著老徐在火炕上孵鶴,大家親熱地叫她「娟子」。照片上,娟子略顯黝黑、牙齒益顯雪白、眼神格外清澈。她呵護的鶴,每年都會飛往江蘇鹽城越冬。1981年,年僅17歲的徐秀娟,因學校停辦而不得不放棄學業,選擇到剛成立不久的扎龍保護區工作。
  • 還記得丹頂鶴女孩嗎?她犧牲27年後,弟弟又因公殉職……是悲歌更是壯歌!
    可有一首歌,曾在上世紀90年代打動無數聽眾,「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歌裡唱的,就是30年前犧牲在沼澤中的護鶴者徐秀娟。故事到這裡還未結束……命運能有多悲情?信念能有多執著?
  • 丹頂鶴輕輕地飛過,有個女孩卻再也沒有回來
    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風靡大江南北,吟唱的正是護鶴女孩徐秀娟為了尋找丟失的白天鵝而溺水犧牲的故事。
  • 那位"丹頂鶴女孩"從未離去, 一家人與一群鶴的生死相守!是悲歌,更是壯歌……
    《守護綠水青山》片片白雲仍在難捨碧空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至今讓人動容
  • 一家三代與丹頂鶴的生死情緣,其實「丹頂鶴女孩」從未離去……
    還記得犧牲在沼澤中的養鶴女孩嗎?在她離開之後近30年,接過她事業的弟弟徐建峰,同樣因公殉職。
  • 30年過去了,「仙鶴姑娘」留下的這首歌還在傳唱……
    (陳國遠 攝)1987年9月16日,「仙鶴姑娘」徐秀娟為尋找飛失的天鵝,犧牲在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茫茫灘涂中,成為我國第一位為環保事業犧牲的烈士。徐秀娟,就是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中丹頂鶴女孩的原型。鹽城黃海灘涂。
  • 30年過去了,「仙鶴姑娘」留下的這首歌還在傳唱...
    (陳國遠 攝)1987年9月16日,「仙鶴姑娘」徐秀娟為尋找飛失的天鵝,犧牲在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茫茫灘涂中,成為我國第一位為環保事業犧牲的烈士。徐秀娟,就是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中丹頂鶴女孩的原型。
  • 還記得那個丹頂鶴女孩兒和丹頂鶴的故事嗎?
    有一首歌,歌名是《丹頂鶴的故事》:「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雲 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 輕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 輕輕地 飛過
  • 舞劇《丹頂鶴》:藝術詮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就是著名舞蹈家趙青醞釀十幾年並任總編劇和總編導、由無錫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舞劇《丹頂鶴》。  舞劇《丹頂鶴》分為序幕《鶴之戀》、一幕《鶴之夢》、二幕《鶴之緣》、三幕《鶴之殤》、四幕《鶴之悲》,尾聲《鶴之憶》。全劇完整地敘述了主人公小娟與丹頂鶴的生命情感,小娟上大學對丹頂鶴的思戀,回鄉養鶴的親情與保護鶴的勇敢,救助丹丹(鶴)的無畏與犧牲,丹頂鶴的思念和人鶴共鳴的悲歌。
  • 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
    可有一首歌,曾在上世紀90年代打動無數聽眾,「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歌裡唱的,就是30年前犧牲在沼澤中的護鶴者徐秀娟。故事到這裡還未結束…命運能有多悲情?信念能有多執著?
  • 她是中國最美馴鶴女孩,為找白天鵝英年早逝,一首歌感動無數國人
    17歲那年,為了更好地認識鶴鳥,徐秀娟考進東北林業大學動物系學習。由於家裡比較拮据,學校還給她減免了一半學費。也是為了節省資金,徐秀娟將本來應該2年的學業壓縮到了1年半。  為此,她還準備了1個人造革包,1個暖水袋、1斤脫脂棉和1個溫度計。每隔一段時間,她就要測一下人造革包裡的溫度,防止這3顆丹頂鶴卵無法孵化。
  • 丹頂鶴的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徐秀娟,一個尋找走失的丹頂鶴而犧牲在沼澤地的女孩。那一年,她只有23歲,然而剛剛開始的多彩的人生卻突然按下了停止鍵。徐秀娟與幼鶴徐秀娟96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鶴的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餵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 這一家人用生命守護丹頂鶴43年不變:傳承,是三代人只做一件事
    在長年累月的觀察中,老徐和夥伴們總結出了一套「人工孵化+野外散養」的半野化保護方式。這種方式培養的幼鶴成活率高,野性保持好,而且能夠自然跟隨成鶴遷徙。國際上有多個組織曾試圖人工重建鶴類遷徙,扎龍的土辦法卻是當時唯一成功的範例。那個年代鶴類瀕危,有日本人以珍稀的鶴殼作為收藏品,不惜高價收購:兩枚鶴卵,就能換一輛別克車。可徐鐵林從未動心,在他眼裡,小鶴比金錢寶貴多了。
  • 我們心心念念的丹頂鶴,居然在國際上被叫做「日本鶴」
    丹頂鶴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其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中國丹頂鶴不僅僅是一種鳥類,而早已是一種文化符號般的存在了,在人們的心目中,丹頂鶴飄逸的神鳥形象已成為長壽吉祥、羽化登仙、幸福忠貞的象徵。
  • 23歲姑娘因公殉職,為她寫的歌家喻戶曉,弟弟接替27年後也殉職
    而有一個人,如果她還在世的話,對於這個問題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說「願意」。相信80、90後的人們一定有不少人都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吧?這首歌在當時也是傳遍了大街小巷,歌詞主要講述的就是一個養丹頂鶴的姑娘的故事,就像歌名所說的一樣,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當你聽完故事再聽這首歌鼻子就會酸酸的,眼前一片模糊。
  • 《鶴唳華亭》大結局看「怒」了:「鶴可搏鷹」是真的嗎?
    男主角「小怯大勇、堅持初心」的形象很受迷妹們歡迎,也趁機帶火了這句「鶴實為猛禽,可以搏鷹」的臺詞。鶴真能搏鷹嗎?這究竟是電視劇虛張聲勢,還是確有其事?鶴本猛禽,可以搏鷹??通過電視劇,我們可以判斷,劇中所說的「鶴」指的是丹頂鶴。生物學上,鳥類通常分為猛禽、涉禽、鳴禽、攀禽、陸禽、遊禽等六大生態類群。
  • 中國最尷尬的備選國鳥:成名特徵其實是禿頭,國際上稱其為日本鶴
    中國最憋屈的鳥:因禿頭被人牢記,卻有近65%的網友選它為國鳥中國最尷尬的備選國鳥:成名特徵其實是禿頭,國際上稱其為日本鶴丹頂鶴雖然不是我國特有,卻是我國「大部分有」。全球絕大多數丹頂鶴都生活不在我國東北地區,而蒙古、俄羅斯烏蘇里江、朝鮮半島、日本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