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奧斯卡落下帷幕了,各項大獎也都名花有主了,不過一座小金人永遠都不是評判一部電影好壞,一個影人優劣的終極標準,不管它是代表了學院派也好,還是代表了大眾口味也好,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自己心中的最佳。
今年,除了最佳影片之外,影帝的爭奪也異常激烈。
新生代「小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面俊美的外型和細膩動情的演出徵服了觀眾。
中生代丹尼爾·卡盧亞,雖然他在大屏幕上還是個新人,但是在戲劇舞臺上經驗豐富,他在《逃出絕命鎮》中發揮穩定,演繹出一部另外驚悚片。
剩下三個提名屬於老戲骨,丹澤爾·華盛頓,是目前好萊塢身價最高的黑人影星,地位也只有威爾·史密斯能與他分庭抗禮。
加裡·奧德曼,熒幕上形象百變,被人稱為「好萊塢的變色龍」,《至暗時刻》裡整容般的演技,讓影帝稱號實至名歸。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一位提名影帝的大師級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
這位剛剛宣布息影的男人是奧斯卡的「三冠王」,這一次由他主演的《魅影縫匠》獲得了奧斯卡六項提名,雖然最終在影帝獎項上,沒能拼過邱吉爾的飾演者加裡·奧德曼,但是他出演的裁縫雷諾茲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相當文藝的角色,與其說是一位裁縫,不如說他是一位藝術家,有著對服裝最精緻、最挑剔的要求。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表面上他溫柔紳士,風度翩翩。
可內心深處,他卻是脆弱不堪、極度缺乏安全感,這讓他的性格中又有著暴戾乖張的一面。
在身處貴族階層,於是在愛情裡,他更是任性蠻橫,要佔據絕對主導,掌控著一切規則。
丹尼爾·戴-劉易斯對這個稍微有點神經質的人物的塑造,精緻到了骨子裡,可謂「不瘋魔,不成活」。
回頭看劉易斯從影的四十幾年中,他只出演了20幾部作品,不高產,但質量相當高,豆瓣評分幾乎都能達到7.5分。
他對劇本相當挑剔,曾經拒絕了不少能夠讓他大紅大紫、大富大貴的角色,比如《指環王》、《超人》,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道路,稍微有些文藝,稍微有些清高,但對接下的每一個角色都不含糊,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他被時代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讓他捧得第一座小金人的作品是《我的左腳》。這部電影的主角是愛爾蘭天才作家兼畫家克裡斯蒂·布朗,他天生殘疾,只有左腳能靈活如常人。
為了投入角色,他在療養院中觀察了兩個月腦癱患者,模仿他們的行動與表情,並且在拍攝期間堅持只用左腳,坐上了輪椅就不肯下來,「這真是個戲瘋子」成為工作人員的口頭禪,如此敬業,讓他在那一年聲名鵲起。
《血色將至》裡面的那位石油大亨讓他有一次拿下了奧斯卡影帝,這是一位精明到冷血,為人深不可測的角色。
為了這個角色,劉易斯花了兩年時間研讀了1900年美國礦業史的各類資料,拍攝期間,他更把角色對金錢無限渴望的特點投射在自己身上,他有時根本無需表情,往那裡一站,就能讓所有人不寒而慄。
他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還是《林肯》,這部影片在當年奧斯卡上獲得了12項大獎的提名,最終也讓劉易斯第三次捧得影帝。
劉易斯對林肯的愛毫不掩飾,他精準的演繹了56歲的林肯總統在遇刺身亡前的最後4個月的生活。
劉易斯用了一年時間研究角色,讀遍了相關歷史和林肯傳記,他下意識的模仿總統先生的穿著打扮,用林肯的思維和語調說話,他甚至會在姨媽家的聖誕晚餐時跟旁邊的小夥子進行一場那個時代的對話,直到忍了他多年的表兄終於爆發,「禮貌」地把他請出了家門。
劉易斯對角色「不瘋魔,不成活」的例子還有很多,在1992年《最後的莫西幹人》裡,他學會了剝兔子皮、造獨木舟,以及一切他在戲裡用得上、用不上的求生技巧。
為了演《因父之名》,他和囚犯一起去吃牢飯、睡牢房。
他甚至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戲服徜徉在曼哈頓街頭,只為了在1993年這個時間裡找到《純真年代》裡1870年的感覺。
他在《紐約黑幫》裡飾演令人聞風喪膽的「屠夫」比爾,差點同劇組的小演員嚇走,因為小演員的媽媽堅持認為:這個屠夫太真實、太可怕了!逼得工作人員又寄去一張《純真年代》的碟,看到戴·劉易斯還有「白馬王子」的一面,她才同意讓寶貝兒子進組,與他飾演父子。
與熒幕中或紳士或野蠻或張揚跋扈的角色相比,劉易斯的私生活卻低調到讓人不見蹤跡,他躲避著閃光燈的追捕,與妻子隱居山林,他低調、踏實的生活著。
也如同他最後的息影聲明一樣,沒有過多的原因和解釋,只是委託經紀人告訴大家:「丹尼爾·戴-劉易斯將不再以演員的身份工作,他非常感激多年來與之合作的電影人以及觀眾。這是一個私人的決定,劉易斯本人與他的代表,都不會對此做進一步解釋。」
對於丹尼爾·戴-劉易斯,無論是方法派、體驗派還是其他,都無法全面概括,他是個偉大的演員,他為熒幕奉獻了精彩絕倫的演出,他屬於愛他的觀眾,但他更屬於他自己的生活。